“不用,不用……”锐妈连连摆手。
“您稍等。”小崔不等她多说,就跑了出去。
一会儿,小崔就带着四个壮小伙子回来了,而在走廊里,更多人等着看西洋景。
“我以前去北京,厂里也是安排的挺好。”康芳的老公看着来人,突然来了一句。
跟着他的,就是一次180度的肥肉旋转。
康芳的老公呲牙咧嘴,其他人却都是好奇的议论纷纷。
小崔机灵的给大家看了自己几个人的工作证。
康芳看到了,不禁撇撇嘴,指使老公道:“这个厂子,是你们的下属吧。”
康芳的老公是正科级,面子尚薄,很不好意思的,道:“人家是副地级的厂子。”
国企的管理错综复杂,无法一言说明,但康芳乖乖的退了回来。
小崔进屋看了,出来笑道:“婶娘,您看这样如何,我们明天早上过来,给你们把家具啥的都搬出来,顺便在外面修一下,里面房子抓紧了垫一下,再刷个漆,这两天,你们要不先住招待所?地方我都找好了,就用省建的招待所。”
“省委建设局?”
“一事不烦二主,请涂料厂帮忙联系的。”
“不过……”锐妈迟疑了一下,还是拉着小崔,小声道:“我们准备换房子了,你们就别整了,浪费。”
“咦,这是好事呀。”小崔装作不知道的样子,道:“您准备的房子在哪?我给您刷去。”
“不是,我们还在找,没找到。”锐妈不想当着众人的面说,所以是到了房间里说话的。
小崔却是一拍大腿,生怕别人听不到似的,笑道:“找房子简单呀,还是刚才的话,一事不烦二主,省建最知道平江城的房子了。”
说完,小崔又道:“婶娘,您看这样吧,找房子是个细致活,我们先帮您找着,房子呢,我们就不刷墙了,免得你们搬来搬去的麻烦,家具我们还是修一下,到时候搬过去也好用不是?”
锐妈有些迟疑。
小崔笑笑,说:“婶娘,咱们就是帮忙,不花国家的钱,也不用厂里的产,就是出个人力,表达一下谢意。”
在锐妈的犹豫中,四名后勤科的人,已经记下了需要的材料和工具,转头告辞。
小崔等人离开以后,宿舍楼里安静了片刻,旋即,所有人都涌入了杨峰家,热烈的讨论起来。
第二天晚上。
康芳提前下班,草草的做了饭,随便扒上两口,就放下筷子,对老公道:“碗先放着,我回来洗。”
不等男人反应过来,大门已是啪啪两声,开了又关上了。
康芳直奔杨峰家。
她到的极早,但有人到的比她还早。
只见几个女人,一边摸着新修的家具,一边羡慕:
“这凳子脚都给换了吧,和新的也差不多了。”
“这个床尾巴我还记得,以前都糙了,现在好了,直接换了一块。”
“你们还没见沙发呢,沙发里的弹簧据说都要换新的,一天换不完,要送到厂里去换。”
“那不是和新的一样了?”
“那怎么能一样,送新沙发是违纪了,修一下沙发又不犯法。”
康芳一边听一边看,抽空子问:“不是说跳房子呢,还没挑?”
“还用挑。”房内的女人呵呵一笑,说:“满平江城里,最好的房子不就在那?人家直接去看了。”
她努努嘴,正好是江港花园的方向。
……
675.第675章 迎难而上
康芳不用看就能猜到位置,讶然问:“他们能弄到江港花园的房子?一个地方上的肉联厂?”
“谁知道,反正,人都往江港花园去了。”房内的女人手抚着家具,依旧是看来看去。
康芳心里一紧,问:“已经去了江港花园?”
“可不是。”
“你们不去?”
“去干啥。”
“看看也不坏呀。”康芳一个人不好意思去,就撺掇着其他几人一起。
商业局宿舍离江港花园并不远,两墙之隔,走路十多分钟就到。
康芳熟门熟路的从小巷子拐进去,习惯性的站在墙外张望了片刻。
84年还没有商品房的概念,但人们想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无论是单位的、房管局的还是集资建房的,都不容易。
这种不容易,倒不是金钱上的,尤其是单位和房管局的房,以后世的标准比例来看,都属于象征性的收费,一个月少则两三块,多则十二三块的租金,通常达不到单位职工十分之一的月收入。
集资建房是这个时代最高昂的支出,动辄一两千元的价格,令许多老职工都望而却步,甚至气的在报纸上破口大骂。
但实际上,经过几轮工资增加以后,84年的城市职工的月薪都已经达到了200元左右的标准,刚进单位的年轻人或许还拿不到这么多,但三四十岁的职工,月入两百多元的极多。
用后世的标准来看,此时买一套五六十平米的集资房,大概需要夫妻两人不吃不喝三个月的收入。
当然,相比双职工家庭,单职工家庭的负担肯定要重的多,但想办法借钱,也总是能借到的。
阻碍大家拥有自己住房的唯一理由,是资格。
单职工家庭觉得负担重?人家单位还不愿意分房给你。
集资建房的名额也是需要排名的,单位年限多少分,工龄多少分,学历多少分,评先评优多少分,获奖加分,领导职务加分,双职工加分……
康芳始终要不到房子,就是因为他们家排名始终靠后。
对商业局来说,他老公是后来的,年纪也不够大,于是工龄和单位年限等等都要吃亏,相比同僚的职务,正科级也远远不够,同时,康芳的工作并不在商业局内,所以,他们在集资建房的排名时,也是按照单职工家庭来计算……
以现在的分房频率,别说耽搁几次,就是耽搁一次,都要苦等许久。
康芳抬头望着江港花园,心道:“等我家男人做了局长,我要你们送我一套。”
这么想着,康芳才迈步进入江港花园的院子里。
就像现在大多数的单位宿舍一样,江港花园的绿化面积极广,旧有的大树并没有全部移除,而是被各种各样的小花园给圈了起来。
相比此时常见的苏式花园,江港花园采用了来自上海的设计,西式风格浓厚,令人耳目一新。
相比院外的热闹,院内显的格外清幽,只有几对中年夫妇在院子里散步,还有一只京巴跳来跳去的,看的人高兴。
康芳深吸了一口气,问:“你们知道是几号楼吗?”
其他三人都摇头。
遛狗的夫妇看到了,笑眯眯的过来,问:“你们也是来看房子的?”
“咦,是。”康芳小心的问:“您前面见了看房子的人?”
“西联厂的人?”遛狗的女人又问了一句。
康芳闭着眼睛说“是”。
“二号楼的三楼东,以前是周教授住的,他出国去了。”
“楼层挺好的。”康芳咽了口口水,三楼是她的理想楼层。
遛狗的女人笑笑,说:“周教授是留学回来的,给他分的都是第一类的房子,不过,人家又拿到了国外的offer,这次是出去读研究生的。”
现在的住房,国家分给个人,按说是不允许买卖的,某些地方,甚至是不允许继承的,但私下里的,大家早就想怎么搞就怎么搞了。
康芳没听懂奥佛不熬服,倒了谢以后,就赶紧往二号楼去了。
楼内,刷着淡灰色的涂料,干干净净,楼道内高挑而宽敞。
康芳见过多次,无心欣赏,蹭蹭的往上走,同来的三个女人好奇的打望,小声议论。
国内现在最常见的楼是简易楼和筒子楼,筒子楼就是后世天天嚷着拆的农民违建房,当然,在80年代,筒子楼也要国家才能盖的起来,因为要用大量的水泥,现在的农民买得起木头,水泥却是有钱也买不到的。
简易楼一般是单边的,一侧是房子,一侧是楼梯和走道,江港花园这样的楼层小楼,在二三十年后,也许会被人不屑一顾,但在84的当下,却是颇为少见的。
三楼东侧的门开着,康芳在门口站了一下,迈步走了进去。
脚下,是光洁的瓷砖,墙上的壁纸是淡雅的竹叶花色,头上的天花板用柚木做出了造型。
康芳在门口就有些看呆了。
这可超出了平江人的装修水准。事实上,就像中国大多数地方的人那样,早几年里,大家根本不知道有装修这个概念,房子盖好了就住,刷一下墙面都是为了结婚。
是外国人盖的酒店,启蒙了中国人的装修思维,而从北京上海,一路传导到平江,可是要花费不少时间,而且,水准往往是等而下之的,无他,缺钱耳。
江港花园的住户却是归国留学生居多,不仅从国外带过来了装修理念,有在国外工作过一段时间的学者,甚至从国外带回来了装修材料。
康芳摸着墙壁,感受着柔软的触感,心痒难耐。
“不知要多钱才能买下来?”康芳心里想着,绕过门口的玄关,来到了客厅。
同一栋楼的小张看到了康芳,立刻招呼她,笑道:“就知道你要来。”
“你怎么也不来叫我。”康芳有些埋怨。
“他们说走就走,我就跟上了。”小张说了一句,又道:“你看房间了没?人家用的都是座便了。”
康芳扇扇鼻子,道:“别说这个了,我听说是周教授的房子,他怎么卖?”
“听说要5000块。”
康芳吓了一跳:“这么贵?”
“恩,四间卧室的大房子呢。”小张撇撇嘴,说:“你看客厅,坐了十几个人,还能放下。”
康芳点点头,说:“要说是挺划算的。就还是贵。”
5000块比他们夫妻一年的收入还多了,若是以现在的收入来计算,去掉日常开销的话,他们要三四年时间才能攒下5000块,而现实是,他们拿到200块的工资也就是半年多的时间,以至于他们的家庭积蓄根本没有5000块。
不过,要借还是能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