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詹姆斯快步跟着肯尼斯,又道:“我想知道多一点的信息,这样才好劝说对方接受和解协议。”
肯尼斯站住了,想了想,道:“用不着劝说,所有对方能够接受的理由,都在协议里了。你只要交给本杰明,看着他的眼睛,告诉他,签约对他有好处,就行了。”
肯尼斯停顿片刻,又道:“我相信,只要他仔细阅读和解协议,他就会被说服的,即使把官司继续下去,他们也拿不到这么好的条件,10%的北美分红权,25%的欧洲分红权,20%的全球其他地区的分红权……这已经是全面让步了,他不可能要求更多了。”
“我不太明白,肯尼斯先生,您为什么选我去递送和解协议。”詹姆斯继续问了下去。
肯尼斯看向他,道:“我记得你说,自己是犹他大学毕业的?”
“是的。”詹姆斯露出骄傲的表情。
肯尼斯点点头,道:“这就很好,本杰明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基本也都是哈佛生,他们不会对你产生敌对心理,你能释放出善意,就像是一只绵羊去给狼送信,狼不会像是看到狮子那样转身就跑,也不会冲着狮子嘶吼,他会很好奇,咦,你送的信里写了什么,就要这个效果。好好干,吉姆。”
肯尼斯拍拍詹姆斯的肩膀,施施然的返回了办公室。
有一瞬间,詹姆斯同学想要将手里的和解协议摔在哈佛出身的肯尼斯脸上。
但他强大的理智,让他没有这样做。
一名犹他大学法学院的毕业生,要成为美国一流法律事务所的律师是非常艰难的,艰难到他早在读书期间就多次前来实习,进而在获得极好的实习成绩的同时,又因缘巧合的战胜多名哈佛生,才拿到现在的职位。
摔合同一时爽,詹姆斯并不确定自己甩完了以后,是否还能再找到类似的工作,甚至是低一级的工作。
在美国,不仅有只招哈佛毕业生的一流法律事务所,也有只招斯坦福和耶鲁等名校生的一流法律事务所,虽然也有食性杂乱的一流法律事务所,但詹姆斯并不想去,因为那里的竞争更激烈,更没有下限,回报也更少,说不定就要给毒枭做辩护律师了。
以犹他大学法学院毕业生的身份进入肯尼斯法律事务所,已经是中大奖了,詹姆斯不愿意丢了大奖再重新抽奖。
他抓紧了和解协议,打开来看了一遍,没有找到问题,才起身送往本杰明律师事务所。
本杰明邀请杨锐一起阅读和解协议。
詹姆斯趁机打量着杨锐。
帅气永远是别人看杨锐的第一印象,这种印象之强烈,甚至一度让人忘记他科学家的印象。
美国人的娱乐经济,让他们很愿意将不熟悉的人物脸谱化,比如普通人不会接触到的学者和科研人员,基本就可以用木头木脑,身材瘦弱来形容。
但杨锐的外表是完全不同与此的。
他的五官深刻,眼神尤其深邃,因为常练卧推和深蹲的原因,他的体型也颇为壮硕,不似长期跑步的瘦削细长。
除了外表以外,杨锐给人的第二印象就是年轻了。
年轻是建立在他的成就之上的。
为了做好辩护支持的工作,詹姆斯也是读了很多的相关资料,知道杨锐做到今天的一切有多困难,简直比犹他大学的学生成为最高法院的大法官还困难。
詹姆斯盯着杨锐看了很久,直到后者抬起头来。
“抱歉,我不同意这样的和解条款。”杨锐的英语仍然带着口音,听在詹姆斯耳中,却像是炸雷似的。
“为什么?和解条款非常有利于你们!”詹姆斯莫名的有些慌神,这与说好的可不一样。
“我并不觉得条款有利于我们。”杨锐想了想,道:“只有PCR的全部权益留在我们这里,才能给我们以充分的动力来发展它,这不是单纯的为利益而做出的计算,我相信你能理解,没有人本来能读哈佛,结果自己跑去州立大学,对吧?哪怕哈佛的收费高一些,只要能忍受,咬牙也要坚持。”
詹姆斯脖颈僵硬的道:“我就是犹他大学毕业的。”
这句话,他今天不知道说了多少遍。
杨锐“哦”了一声,道:“就算你不了解,我想肯尼斯先生也能明白,他完全没必要送这份和解协议来。我们做顶尖的研究的目标,不是为了给莫名其妙的公司攫取利润的,我们的目标就是为了成为顶尖,而不是与人分享顶尖。”
詹姆斯觉得自己受够了,他猛的站了起来,将面前的杯子猛的推出了桌面边缘,发出“啪”的脆声,怒气满溢的道:“不是读了顶尖大学的人才是顶尖的人才,做顶尖的研究,也不需要拿到所有的份额!”
后一句,代表着他的理智回归。
詹姆斯是个内敛的男人,这样的怒气爆发,在他的经历中是极少有的,而在怒气爆发之后,詹姆斯也立刻为自己找到了理由谈判策略。
他不会在自己的老板面前怒气爆发,但在杨锐面前,詹姆斯就没有那么多的顾忌了。
杨锐完全不明白詹姆斯为何发怒,摊开手,笑了笑,说:“控制好你的脾气,你也许能取得更高成就。”
说完,杨锐就离开了。
詹姆斯突然觉得满满的都是委屈,我的脾气还不够好吗?换一个哈佛生过来,遇到这种事,早都掀桌子了。也就是他,才会一直忍到现在。
然而,这种故事,是无法解释的,詹姆斯对杨锐的话,完全无从反驳。
本杰明也是看着詹姆斯摇摇头,心想:还好我从来都不用从州立大学雇人。
接下来几天的庭审,有些按部就班的沉稳,局势按部就班的滑向华锐公司一方,而肯尼斯对此无能为力,也关心不足。
而法院的宣判,也很快来临。
杨锐、本杰明,肯尼斯和杜邦的代表站成一排,等待法官的宣判。
虽然牵扯到巨额的资金流向,但这依旧是民事案件的性质。
肯尼斯站的离本杰明和杨锐稍微近一点的位置,道:“你们接受的。”
杨锐瞟了他一眼,没说话。
“不管法官的判决如何,我们都会上诉的,另外,我们还会在其他国家同时起诉你们,到时候,和解的费用会大大升高,无论现在的法官会怎么判。”肯尼斯连说了两句,显的信心十足。
杨锐再瞟他一眼,淡然的道:“如果我们败诉,也许。如果我们胜诉,你的构想恐怕不会实现。”
肯尼斯“呵呵”的笑了出来,一副你还太年轻的表情,道:“这样的案子,胜诉和败诉没有区别,相信我,年轻人。”
“也许没有,也许有。”杨锐淡定如常,道:“法官来了。”
824.第824章 树倒猢狲散
随着法官的到来,法警的一声喊,让所有人都站了起来,包括旁听席上的记者和听众们。
肯尼斯习惯性的向后扫了一遍,突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眼角微抽了一下。
“让人调查一下,达尔贝科为什么来?”肯尼斯以前是不认识达尔贝科的,一名获得了诺贝尔奖的生物学家确实厉害,但与他无关。
然而,双方现在却是密切相关的,如果要说几个肯尼斯目前最不想见到的人,达尔贝科应当是其中之一。若不是有他的存在,双方目前的局势会大不一样。
肯尼斯的副手早就站了起来,此时有些为难的道:“达尔贝科出庭了好几次,现在来听听结果,应该很正常吧。”
“也许正常。”肯尼斯停了一下,道:“如果他像我一样,我是说,他像我一样忙的话,如果不能干涉到结果,我宁愿之后打电话询问。”
副手苦笑:“他现在的确不能干涉到结果了,咱们再调查……”
“去找人调查。”肯尼斯一句话解决了副手的挣扎。
后者无奈,像蛆一样的抖动两下身体,艰难的向后,开始找熟悉的初级律师,要其传递要求,初级律师又不得不扭动着身体,继续向后传递,直到有人快步离席,退出了法庭。
肯尼斯听到开门声,轻轻的松了一口气。
法官抬头,恶狠狠的看了下面一眼,用锤子敲了敲,问:“还有离开的,不要客气,请现在离开……没有了,我们就开始。”
“在杜邦指控华锐公司的有关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专利不合理一案中,虽然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cobindkhorana教授1971年和1974年发表了相关文章,但本案的关注点在于,他的文章是否构成‘先导艺术’。”
法官停顿片刻,看向记者云起的方向,深吸了一口气,继续道:“本庭认为,虽然khorana教授的文章涉及到了聚合酶链式反应,但是,从理论概念走向实际,这是一个可申请专利的成就,因此,本庭判决,对美国专利与商标局的PCR专利,第4683195和4683202号予以肯定,华锐公司享有专利的全部权利和义务。”
“华锐胜诉!”记者席上,首先发出低低的喊叫声。
反而是原被告席上的双方,显的异常冷静。
这是一个有所意料的结局,激不起双方的热情,有的,只是理智的分析和思考。
肯尼斯的副手低声问:“要上诉吗?”
等待几秒钟,没有得到理所当然的回答,副手愕然抬头,问:“您刚才说话了吗?”
“没有,我在想。”肯尼斯道。
“我们要上诉吗?”副手奇怪的问。
“唔……”肯尼斯看了看面无表情的杜邦代表,道:“稍等一下。”
副手回想肯尼斯刚才的询问,不禁道:“达尔贝科不能改变什么的。”
“也许吧。”肯尼斯的眼光扫过杨锐,回想起开庭前这个年轻人自信的笑容,自己却是不自信起来。
他可是非常清楚,一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力量。
或许不能决定一场法庭审判的结局,但他绝对能让结局变的面目全非。
“如果对本庭的审议有异议,你们可以向上诉法院上诉……”法官按部就班的说完了套话,敲锤走人。
记者们蜂拥而来。
杨锐有些意外的看向肯尼斯,心道:还以为你们有多坚决呢。
肯尼斯猜也能猜得到杨锐的眼神,心里却是苦涩难言。杜邦的确拿得出3000万美元打官司,但3000万美元总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了,若是能得到些什么,或者收支平衡,杜邦掏也就掏了,可要是最后入不敷出,那又何必给美国司法界贡献现金?
肯尼斯还想继续做杜邦的生意,就不能把杜邦往死里坑,他得看看达尔贝科所为何事而来,再决定是否继续消费杜邦的经费,从这一点上来说,他的确没有杨锐坚决。
“我们会召开一场新闻发布会,请各位记者移步……”本杰明法庭前方阻拦着记者,意气风发。
肯尼斯拎起自己的公文包就往外走,到了门口,命令副手道:“你去听听他们的新闻发布会说什么。”
副手说“好”,就尾随着记者们的大军转向了。
须臾,一间法庭的会客室,就被布置成了简陋的新闻发布会会场。
本杰明端坐其上,旁边是杨锐和达尔贝科。
蔡教授等人也随大流来到了会客室,挤在一个小角落里,看着安之若素的杨锐。
“这家伙,是在美国火起来了。”刘院长嘿嘿笑了两声,看向来自清华的沈兴德,笑道:“我们北大的学生,还是蛮厉害的,是不是?”
沈兴德身材瘦弱,也有一般知识分子的沉默寡言,但在学术和荣誉方面,沈兴德却有异于常人的标准,他定定的看了刘院长一眼,道:“不算你们培养的。”
“咦,怎么不算我们培养的,我们北大的学生,货真价实呀。”
“大二就发表诺贝尔奖级的成果?这是能培养的吗?”沈兴德难得多说两句话,却是相当有力的驳斥。
刘院长低了低头,道:“我承认,我们北大不能用两年时间就培养出这样的成绩,但是,北大的宽容开放没有阻止杨锐的发展,这也是我们的成功,对不对?”
停下来,刘院长又问:“清华能做到吗?”
这下子,沈兴德说不出话了。
清华向来是以红色工程师的摇篮著称的,工程师般的严谨作风代表着清华的风气,开放更是从来都与清华不搭界。如果是在清华,别说像是杨锐这样独立做研究了,就是晚上的熄灯时间都有严格限制。集体上自习,集体吃饭甚至集体游行都是清华的传统。
刘院长一击致命,满足的笑了起来,道:“杨锐,只有我们北大才能培养的出来。”
“只要别被美国人拐走了就行。”沈兴德退后一步,不再争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