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吃饱了。”
“吃好了就好。”老板呵呵的笑着重复:“吃好了就好,吃好了就好……”
满海左右看看,突然醒悟过来,连忙站起来,道:“得了,算帐吧。”
老板立即给结了账,又将桌子收拾了收拾,就让新来的客人坐下了。总共两张桌子的小店,不紧着翻台,那是赚不到钱的。
满海看在心里,不禁感慨:小吃店的老板在争分夺秒的赚钱,我是在做什么呢?天底下最不值钱的,或许就是面子了,如果放下面子,就能得到实惠,为什么不呢?
想是这么想,到了要下决心的时候,满海又犹豫起来。
这也不仅仅是面子的事,从拥有自己独立实验室的学者,变成另一个实验室的附庸,就是另一个复杂的命题了。
即使从离子通道实验室离开的学者,很容易就能拥有自己独立的实验室,可鸡头凤尾的选择,永远都有无数种解法。
“回家和老婆商量商量吧。”满海教授默默的想着。
接下来几日,满海教授都没有做出决断。
他原本就是有些优柔寡断的人,越是面对复杂的问题,越是如此。
最近几天,都没有人再提起杨锐和离子通道实验室的事,满海教授就想再好好的思量思量。
思量来思量去,一个星期就过去了。
周会。
满海教授来的稍迟一点,进门就看到了杨锐。
因为脑海中想了好几天杨锐的事,满海见到杨锐,立即叫出了名字:“杨主任怎么来了。”
蔡教授不禁看了他一眼,再道:“杨锐列席今天的会议。”
满海“哦”了一声,坐到对面,再看杨锐,心里又是矛盾丛生。
“我们今天的第一个议题改一下啊。”蔡教授等人齐了,道:“咱们今天先讨论上次遗留的问题,关于离子通道实验室要求补充多名辅助研究人员的要求啊……大家有什么想法的,现在可以讲出来,我们再行讨论。”
满海的目光一凝,大腿都微微颤了起来。
那是兴奋的颤抖。
看起来,现在就到了要决定的时候了。
满海心想,自己的科研人生,将就此改变吗?
“蔡教授。”沙哑的嗓音,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我觉得,单纯给杨锐,恩,离子通道实验室补充辅助研究人员的效果不会好。我们毕竟是学校,需要兼顾教学任务,恩,我毛遂自荐一下,我愿意加入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如果学校和杨锐同意的话,我愿意将我的生化实验室并入离子通道实验室。”
说话的是北大生物化学实验室的教授陶学林,他和满海的年龄相当,都是60年代毕业的北大留校生,属于国内培养出来的最好的一批人了。
比起蔡教授或者安教授之流的高端教授,陶学林的资历浅一些,成绩差许多,但是,自从教改以后,他也是第一批拿到硕士点的教授,手底下也积攒了六七名研究生了。
换言之,陶学林的条件是完全满足杨锐需求的。
满海的面容瞬间扭曲。
这是搞什么?
如今卖脸的事,都会被人截胡吗?
这是什么社会啊!
……
第1211章 稳定性
陶学林并不是G蛋白偶联受体的超级粉丝不用怀疑,地球上是有人会为了某个科学领域而疯狂的。就像是有人迷恋超级计算机迷恋的疯狂,有人痴迷黑洞痴迷的疯狂,有人耽溺微生物耽溺的疯狂一样。在G蛋白偶联受体的王旗之下,天生就是有跪拜者的。
但是,陶学林并不是见到王旗就走不动路的那种男人,他看见粉红色的发廊也硬的起来。
陶学林愿意放弃自己的实验室,放弃努力得来的“老板”身份,而加入杨锐麾下,看中的更多是PCR的潜力。
PCR的能量,实在是太过于恐怖了。
仅仅两年多的时间,PCR仪已是遍布全球实验室的存在了。
上一个风靡全球的仪器,还得追溯到X光仪,再往前,就是显微镜了。
而不管是哪一种,那都是能得诺贝尔奖的存在。
身为北大生物化学实验室的负责人,陶学林比其他人看的更远更清楚:
PCR最强悍的时刻还没有来到!
不久之前,老外才用PCR证明了“人类走出非洲”,算是在人类学和社会学方面放了一颗大卫星,可那才是哪到哪呢,不说别的,就是再进一步,在生物分类学方面,PCR就能有大作为。
以前的时候,生物分类都是根据性状来分类的,比如花蕊长的和花蕊短的就可以是两类,三叶草和四叶草就可以是两类,然而,那都是不确定的,通过PCR仪,轻松的检测DNA,才是生物分类的最佳方式,说不定就能证明,花蕊长的也许就是花蕊短的浪@荡版,三叶草也许就是四叶草的欠草版。
陶学林是没有机会再加入PCR的团队了,但是,通过PCR仪,他看到了离子通道实验室的前景。
那恐怖的前景……
有朝一日,或许用不了几天,当PCR成为华锐实验室席卷天下的利器的时候,杨锐将成就何等的伟业?
到了那一天,杨锐举起的王旗之下,又将是何等的赫赫威严?
陶学林是60年代末的中国大学生,可他也是出过国的,他知道国外的实验室是如何看待中国实验室的,他也知道中国实验室和国外的实验室之间,是怎样的差距。
早些年,陶学林去东欧考察,就已经明白,中国水平和世界水平之间,还是有着巨大的鸿沟的,准确一点的说,他当时就发现,中国实验室的水平是比不上东欧实验室的水平的,而东欧实验室的水平,据说是比不上苏联实验室的水平的,而苏联实验室的水平,据说是比不上西方实验室的水平的……
简单的推论,让陶学林做出了决断。既然离子通道实验室的目标是世界级的实验室,那放弃一个北大生化实验室,却能加入到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中去,不仅不吃亏,还可以说是赚翻了。
至于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是否能成为世界级的实验室,陶学林觉得,只要PCR能够扬名立万,杨锐举起的王旗就不会衰败。
第三世界国家也是可以有世界级的实验室的,看看埃及、TNS之流的国家就知道了,因着自然资源、历史资源或者学者资源的不同,第三世界国家偶尔也会放卫星的,只不过,越是第三世界国家,资源的竞争就越激烈。
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若是能够成为世界级的实验室,集聚效应之下,陶学林不觉得生物化学实验室的老板身份,还有什么吸引力。
这一串的推论的基础,都是建立在PCR的强大和G蛋白偶联受体的发展顺利之上的,要说单薄是有些单薄的,陶学林却觉得可能性很大。
与之相比,杨锐的年龄和学历,反而不是什么大问题。
北大的天才多了,杨锐是天才,又有什么奇怪的?
第二天一早,陶学林拾掇拾掇,连生化实验室都没有先去,就到离子通道实验室报道了。
他不是那种特别在乎脸面的人,沙哑的嗓音曾经令他在读书期间备受嘲笑,然而,读书时期最重要的终究是成绩,当他考上县一中的时候,同乡的同学就很少再提这个茬了,当他考上北大的时候,县一中的同学已经对他顶礼膜拜了……
陶学林很早就知道,成绩才是决定自己是否受嘲笑的关键,面子,自然也是成绩带来的。
就像是现在,又有哪个同事会因为嗓音而嘲笑自己吗?
陶学林望着离子通道实验室的招牌,就像是望着一面猎猎作响的旗帜似的,凝视许久,才走了进来。
“陶教授,你来了,你好你好。”杨锐做出求贤若渴的模样,站在实验桌前。
陶学林露出微笑,用手提了下裤袋,笑道:“您叫我老陶就行了,学林也成。”
“我叫你学林吧。”杨锐不客气的选了个方便的,对方加入离子通道实验室,不是为了客气来的,他也不是找人来争权夺利的。
“挺好的。”陶学林回答了一句,向四周打量了一圈,问:“我应该做什么?”
虽然不是特在乎面子的人,陶学林还是希望迅速的进入工作状态,而不是与杨锐的聊天。
许正平此时走了过来,笑道:“陶教授来了,你要不先给我搭把手,熟悉一下情况,再决定怎么参与?”
这是许正平和杨锐商量好的内容。陶学林看看杨锐,就点头,道:“那没问题,我上手应该挺快的,对了,我能自己选课题吗?”
“只要不与其他人重复就行了。”杨锐对陶学林本人的兴趣一般,转头就问道:“你的学生们呢?”
“我让他们下午来报道。”陶学林总不好让学生们看到他投奔杨锐的模样,虽然的确是这么一件事。
杨锐点点头,看了一下手里的单子,道:“那我就把你交给许教授了……”
“没问题,您做您的事吧。”陶学林带一点儿京城腔,动作利落的跟上了许正平。
许正平身子微侧,就向陶学林介绍了起来:“我们现在做的最多的工作,就是牛视紫红质蛋白……”
两人说着话,就从杨锐眼前消失了。
相比杨锐,焦阳平和田兵就更加振奋了。
两人用眼神略作商量,焦阳平主动向杨锐道谢。
杨锐不等他说两句,就摆摆手,道:“不用给学生代课,又不是减少了工作量,只是将工作时间花在了实验室而已,对了,我要你们俩验证一个想法。”
杨锐说着,在纸上写了两句话,递给二人。
之所以写在纸上,是为了避免口述的不完整性和记忆错误,尤其是那些复杂的名词,就是科研人员也不一定总能记述正确。
另一方面,创意和想法在科研中也是很重要的,正规实验室也是倾向于留档的。
焦阳平和田兵凑在一起看,就见纸面上写道:在受体中插入可溶性蛋白片段,验证是否能够提高受体的稳定性。
G蛋白偶联受体的观测,最主要的阻碍就是稳定性。
采用牛视紫红质蛋白,是因为它稳定且便宜。
至于其他的方式,也有无数人尝试,不过,确实的办法,目前是一个都没有。
焦阳平和田兵略有怀疑,但也并不奇怪,反正,实验室老大提出构想了,手底下人验证就行了,成功就证明成功,失败就证明失败,如此而已。
杨锐看着两人接受,反而略有些忐忑。
天才般的想法,在初期并不总是锋芒毕露的,也许要到很久以后,才被人发现其中的智慧光芒。
杨锐看了一眼参观中的陶学林,心道,这估计就是你今年最后一个轻松日了。
……
第1212章 一锅搅
“结晶这一步是最重要的啊,绝对要注意注意再注意,牢记流程,在心里默念步骤……”
“溶解这一步是最重要的啊,绝对要注意注意再注意,看看有没有析出?不要浪费原料,另外,永远记住,一次溶解之后,不允许再加入溶剂了,所以一定要计算好使用量。”
“你不要给我在这里算来算去的,实验实验,你要做出来才算数的!”
陶学林在离子通道实验室里转着圈儿的下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