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之神级学霸_分节阅读_第918节
小说作者:志鸟村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3.79 MB   上传时间:2018-02-25 19:36:50

  在座的四位教授不约而同的点点头,世界顶级的项目有多恐怖,他们一清二楚,尤其是王旗级的论文,要细说起来,更是复杂的令人绝望。

  事实上,四位教授仍然是低估了杨锐狠劲。

  这可是杨锐第一次在正式场合,面对面的讨论G蛋白偶联受体的项目。在此之前,无论是投稿还是讲演,那都是间接性的接触,从学者的角度来说,可以说是有隔阂的接触。

  答辩却不是这样。毕业论文通常都是长篇大论式的,因为它本身就是为了详细说明一个问题而出现的,为了能够证明学生的实验和设计,学术论文的篇幅更是远远超过了正常的论文。

  通常情况下,论文的长短有三个等级。一种是通讯式的短论文,简单直接的说明,例如我们最近发现了一种新姿势,这种姿势画出来是这个模样的,也许还有几种变体,以下画出两种以作参考,新姿势的优势有这些,与之前的姿势的区别有这些,我们是参考了某某姿势想出的这个姿势。

  短论文一般就是一两页纸的样子,是学术界最常见的模式,尤其是CNS级的期刊,尤其喜欢刊登短论文,用最短的时间让学术界人士了解到世界新发生了什么事是他们主要的目的,想知道多一点的,就去自己找资料吧。

  长论文有十页八页的,也有二三十页的,当然,这是说正经论文,凑字数或者垃圾论文的页数是很自由的。

  最长的论文通常有两种形式,专著是一种,基本就是把一个学术论文写成一本书了,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就是这种模式了。

  另一种就是毕业论文了。

  毕业论文对大部分的本科生来说,属于没什么用的走过场,对硕士生的要求也不严格,但对博士生来说就比较重要了。长一些的博士毕业论文,常有三四百页的,就是灌水,每年也能写吐一个师的。

  所谓事无巨细皆上毕业论文,欺负的就是博士们。

  对于杨锐来说,为了避免影响自己的名望,他的毕业论文也是不能轻视的。

  但是,普通的博士写篇论文,虽然是累的菊花喷油,但三四百页里面,大部分还是以水为主,杨锐做G蛋白偶联受体的过程,却是真的能写出鸿篇巨著的。

  他为了做的精炼一些,固然是将论文缩减到了三百多页的程度,可说起来的时候,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别说世界顶级的实验室,用了多少资源做G蛋白偶联受体的项目还没有做出来,就杨锐的离子通道实验室,前前后后花在G蛋白偶联受体上的经费,也能折算成近千万美元,配伍数百万人民币了。

  而在整个项目中出力的,教授级的学者和小牛就有近10人,科研狗无算。

  这样的项目以毕业论文的形式写出来,又怎么能不可怕呢。

  杨锐虽然说的是主要讲讲学术部分,可是一本论文里面,又有几页不是学术的呢?

  杨锐还摊开了讲,没十分钟的时间,就将之前看过一遍论文的教授给砸晕了。

  “等等,杨锐。”汪健泊越听越不对,不得不将打断杨锐的话,道:“你现在谈的是对G蛋白的预处理吧,我没有在后面翻到预处理的部分……”

  “我讲的还是前面。”杨锐道。

  “前面是指?”

  “第三页。”杨锐打开书,指了一下。

  “你讲了十分钟,才讲到第三页……”汪健泊院士颇为无语。

  杨锐却不是单纯的讲给四名学者听的,他这是间接的传递信息给学术界呢。

  因此,杨锐回答的也很干脆:“您刚才听我讲的内容,是否有不值得说明的部分。”

  “那当然是没有的。”汪健泊院士连忙道。

  杨锐点点头,道:“那我就继续讲下去?”

  “预处理还有很多内容吗?”

  杨锐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道:“我听说日本的京都大学,也有做G蛋白偶联受体的项目,在预处理的环节,京都大学的生物学实验室卡了两个半月的时间,耗费人力不知,经费用掉了40多万美元。”

  当初如果不是搞出了一锅搅的方案,杨锐的项目进度也不会有这么快。但是,一锅搅并不是预处理方案的全部,没有前前后后的各种攻关,光是想抖机灵做项目,是做不通的。

  尽管以整个项目的规模来说,预处理的重要性和消耗可能还不到整体的5%,体现在论文中只有薄薄的四页纸,但是,此时展开来说,却已是足够做八篇博士论文了。

  在场的四名学者暗叫不好,却也只能将主动权拱手相让,任由杨锐发挥。

  论文答辩现场,恍惚间有变成课堂的趋势。

  

第1348章 功劳簿

  

  杨锐滔滔不绝的讲了一个小时,再看一眼对面四人的表情,确认已经都给说的头昏脑涨了,才停了一下,轻轻的端起杯子喝了口水。

  他也难啊。要说本科的毕业论文,哪里有说一个小时的,放在后世,老师给你十分钟时间……那都是折磨你,欺负你,虐待你……正常的学校搞毕业论文答辩,搞的都是胜利的大会,成功的大会,生怕学生在台上说的时间长了露馅了,以至于老师都得小心翼翼的挑你知道的东西来提问,即使如此,仍然常有学生答不出来,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夫常有而驽马十万,一只马拉稀可饰,一堆马拉稀唯有以红布遮盖之……

  不管杨锐这一波能不能拿到诺贝尔奖,到年末的时候,他拿到多个提名是肯定的就是不做任何公关工作,他也理所当然的会拿到提名,全世界有资格提名单个奖项的学者人数过千,每年递出的有效提名大约是几百份,而这些提名虽然不会被公布,实际上却会立刻为人所知。

  到时候,杨锐百分百的肯定,会有人翻出自己的毕业论文来看的,不仅如此,毕业答辩也得是媒体关注的焦点。

  大学毕业数月而得诺贝尔奖提名,这样的标题,不可能不引人注意,而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对于杨锐接受的教育,也一定是兴趣盎然的。

  杨锐可以肯定,自己今天说的每一句话,都会被记录在案的。如果幸运的话,就会被人逐字逐句的阅读幸运是指获得诺贝尔奖,而在获奖之前,杨锐就有可能被诺奖委员会一个字一个字的研究。

  诺奖是一个很爱惜羽毛的奖项,虽然在二战以前,经常有一些错颁的奖项,之后就越来越少了,对于获奖者的背景审查,也变的越来越严格。

  所以,哪怕是有蔡教授在场,杨锐也更倾向于自己掌握场面上的节奏。

  舆论高地,你不占领,敌人就会占领。

  教授们当然是更难了。四人固然是中国顶尖的生物学教授,但没有一个人是G蛋白偶联受体细分领域的。

  事实上,全中国就没有一名顶级教授是G蛋白偶联受体细分领域的,这玩意动辄上千万美元,还有茫茫多的学术竞争,国内的实验室根本是玩不转。

  所以,G蛋白偶联受体项目就等于是填补了国内空白了。

  落到今天,就是大家都不懂杨锐在说什么了。

  不止G蛋白偶联受体是如此,其他的细分领域,对于圈外人同样是如此的不友好。

  以前倒是没什么关系,反正毕业论文都是学生按照教授的指导写出来的,原本就不存在进入空白领域的可能。即使有人强行要做点不一样的东西,对于教授们来说,学生的研究层次也太浅了,细分细分,若是不够细的话,无非就是麻烦一点罢了。

  可杨锐做出来的论文又岂是随便看看就能理解的。

  当他再开腔的时候,在场四名教授已经昏昏欲睡了。

  蔡教授看看时间,再也忍不住了,咳嗽一声,道:“我们要不先暂停一下,大家休息会儿。”

  其他三人连连说好。

  旁边做记录的校报记者看的眼都直了,本科论文答辩,答辩到教授们要休息,杨锐这是头一份了。

  他不懂生物学什么的,也猜不透教授们的心思,只是看着眼前的场景,对杨锐佩服之至。

  杨锐不好意思的笑笑,说:“讲的太兴奋了。”

  “是讲的太深了,我年纪大了,跟不上了。”汪健泊院士突然来了这么一句,让几个人都露出苦笑来。

  校报记者做记录的手也是一停,心里怀疑的想:汪院士说的是太深还是太神?

  杨锐有些无奈的耸耸肩,道:“G蛋白偶联受体项目不是我一个人的项目,也是集体的项目,我得为大家正名。”

  这也是一个详细说明论文的原因之一,只有将整个项目摊开来了聊,才有谷强等人出场的份,否则,他们就是一句话带过的人名。

  今天的答辩仪式,既然包含着成果鉴定的成分,杨锐就不得不考虑到这方面的因素。

  蔡教授却是愣了一下,摸摸脑袋,道:“是我欠考虑了。”

  他现在差不多摸到了杨锐的脉络,只能说,他之前还是小看了杨锐。

  蔡教授此前只是想给杨锐一个风光点的毕业论文的仪式,确定他的成果以利于诺奖的提名,从心底里,蔡教授对于杨锐能得到诺奖,还是不太抱有希望的。

  然而,杨锐却是已经考虑到了日后的实验室分配问题了。

  今天这个机会,或许是杨锐在诺奖提名以前,最后一次在公开场合进行演说了,又是在国内几位大佬面前,杨锐自然要将手下人的功劳都说出来,不仅是为了让几个人听到,更是为了记录在案。

  到时候,像是谷强这样的研究员,日后要去申请经费了,找到卫生部要钱,那就是安林海的地盘,后者若能回想起来此人,那就是最好,即使不能,谷强也可以在文件中写明自己的成果,甚至拿出今天的会议记录,以兹证明。

  这可就比单纯的一篇CNS级的论文有用了。

  相比杨锐之前找卫生部要钱,还得通过蔡教授引荐,谷强有这么一份东西,以后就可以自己要钱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就相当于一份独立的资源了,让他对杨锐的人身依附减弱了。

  蔡教授盯着杨锐,看了好几秒种。

  国内能想到这些事的学者是很多的,但愿意做出杨锐这种事的,就不多了。

  即使论功行赏以后,谷强依旧远远没有到能脱离杨锐而自立的程度,但是,人身依附是有瘾头的。后世的教授经常连硕士生都舍不得毕业,何况是手底下的研究员呢。

  哪怕减弱的人身依附能够将实验室的效率提的更高,愿意主动让步的教授依旧是少的可怜。

  蔡教授叹口气,道:“咱们接下来的项目进行的快一点吧,当然,还是以杨锐你的判断标准为主,几位?”

  “我赞成。”

  “我也赞成。”

  “我更赞成了。反正我也听不懂了。”汪院士今天决定将杨锐给捧起来了,第一句话说出口以后,干脆就承认自己不懂了。

  清华的钱子真教授一听,也笑了起来,道:“得,汪院士您都说不懂了,我也得承认,我也是听得稀里糊涂啊,这个G蛋白偶联受体,我自己是没有做过的。”

  一个专业的方向极多,细分领域更是数不胜数,没有谁能做遍全系列的,钱子真也是说的干脆。

  不过,这个在外行人看来,就有些惊骇了。

  蔡教授连忙道:“咱们今天主要是评审论文,又不是再做一遍研究,恩,也休息了一会了,那咱们再开始。”

  杨锐也不好让大家都围着自己恭维,于是再摊开论文说了起来。

  这一次,他就换成了方式,直接变成了念功劳簿:

  “苏先凯是实验室里率先完成G蛋白纯化的,在接下来的实验里,我分配苏先凯专门做纯化工作,并将纯化的重心转移到去污剂处理的模式……”

  “范振龙在第一阶段中表现出了相当的攻坚能力,在牛视紫红质蛋白的剥离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谷强用一锅搅的方式,大大加强了原料制备的速率……”

  校报记者奋笔疾书,时不时的抬头看杨锐一眼,这或许是他经历过的最特别的毕业答辩了。

  

第1349章 不要打

  

  杨锐的毕业答辩悄然而来,悄然而去。

  并没有人刻意的去宣传它。

  杨锐不想提醒所有人,我才刚刚本科毕业。

  北大也不想在这个时候宣传杨锐是本校在读生。

  大家都在默默的等待更多的信息传来。

  离子通道实验室和华锐实验室也进入了静默期。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62页  当前第91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18/106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之神级学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