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题吗?”梁省长有些奇怪。
“有……不,没问题。”沈平辉惊讶加紧张,都语无伦次了。
梁省长的秘书代问:“怎么了?是有问题还是没问题?”
“没问题。”沈平辉使劲摇头,不知道该怎么说。他本人虽然没有深入研究过辅酶Q10,但对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领域的了解,让他可以通过文献资料,就轻易判断出技术的先进程度,这也是他在生物技术研究所里的主要工作,判断其他研究的价值。
可如此超脱想象的产品,让沈平辉往日灵敏的大脑变的迟钝了。
他不知道杨锐采取了什么样的先进工艺,但就正常来说,最先进的技术,也不应该超过实验室的水平。当然,国内实验室的水平往往是不能作为标准的,但国外的实验室,也没有报道过如此大颗粒的辅酶Q10产品啊。
再者说,提供技术的杨锐,本人不就是中国的吗?
造成眼下的结果的唯一可能,就沈平辉想来,只能是杨锐等人的实验室成果,超出了国外实验室的水平,而且是明显超过。
如此,他们才能在工厂化的生产中,制造出比国外实验室纯度更高,颗粒更大的辅酶Q10。
这是很自然的逻辑。问题在于,一名中国中学生,用简陋的实验条件发明创造,或者说,开发出来的技术,怎么可能明显超出国外实验室水平呢?
老外的研究员,可不是吃素的。光是论积累,国内这些搞了十几二十年政治运动的研究员就难以与之抗衡,天赋优异的中国研究员不少,天赋优异的外国研究员也不少,人家还能接受完整系统的教育,更别说实验条件和实验经费,甚至了解讯息的途径,都比国内多的多。
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或者说,自从60年代落后以来,中国科研界就难有拿得出手的成绩了,到了80年代,玩了20年政治的中国人,除了马克思理论妙绝宇宙,科学领域是全面落后的。就生物技术而言,人工胰岛素是中国生物人的巅峰之作,虽然不免有举国之力与一小撮国外研究员抗衡的疑问,但它毕竟是顶级成果。
然而,国内生物界超越国外研究成果的历史,也就到此为止了。
沈平辉作为国内有数的生物技术研究所的所长,接触的研究员很多,接触的研究成果更多,可别说超越国外的成果了,“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已经艰难的无可复加,用上这个词的大部分成果实际都只能用“填补国内空白”来形容。
难道一名中学的学生,就能做到这个程度?
工业生产中,能制造出米粒大小的辅酶Q10结晶,意味着实验条件下,说不定就能做出绿豆大小的辅酶Q10结晶了。
辅酶Q10只是生物技术中很小的一点,可很小的一点,超过了也就是超过了。
科学研究,不就是从一个个小点汇集起来的?
制造原子弹固然需要几万人的通力合作,质能方程却只需要一颗大脑,也只能是一颗大脑来完成。
如果要沈平辉形容面前的辅酶Q10结晶,他只能说:妖孽了。
而他看杨锐的眼神,就是看妖孽的眼神,一副探究着问“你是从哪个石头里蹦出来的”表情。
梁省长的秘书表情也有点怪,他像看傻子似的看了一秒沈平辉,不得不再次提醒他道:“沈所长,给我们介绍一下西捷制药厂生产的辅酶结晶吧。”
“哦……对的。”沈平辉慌忙收敛心情,点头又点头,才道:“正如我前面所言,辅酶Q10的纯度,通过外观就能够体现出来。最初的辅酶Q10的成品是板结的,就是黏成一块的,基本没有结晶现象,它的纯度也很低,百分之五六十,目前已濒临淘汰,仅仅是因为国际市场供不应求,所以仍有出售。粉末状的辅酶Q10是目前我们最常见的,它属于少量结晶的产品,用我们的行话来说,就是结晶不完全,这种辅酶Q10在实验室和生物工厂中最多,国际市场的价格通常说的就是这种粉末状的辅酶Q10。更好的就是沙粒状的辅酶Q10,它是目前的发展方向,结晶程度高,纯度也高,加工时的损失低……”
沈平辉说到这里,又有些僵住了。
如果说沙粒状的辅酶Q10是目前的发展方向,那已经生产出来的米粒大小的辅酶Q10算什么?
一粒米分十粒沙都是往少里说的。
沈平辉扫了一眼托盘,还发现里面有更大只的存在。
简直是颠覆了他对产业的认知。
你早点说明也好啊!
沈平辉顾不得埋怨,向众人笑了一下,将卡顿掩饰了过去,继续道:“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颗粒的辅酶Q10,明显是西捷工厂的新产品,它的纯度有多高,因为没有测试,还不好确定,但就颜色和结晶程度来看,它比目前国际市场上最好的产品还要好,是国际一流的,填补了国内空白……”
总算拐到了熟悉的套话领域,沈平辉说的也顺畅起来。
梁省长却不爱听套话,要听也听********的。他轻轻的咳嗽一声,打断沈平辉的话,问道:“这么说,试生产是成功了?”
“从第一批产品来看是没有问题的,试生产是否成功,还要看两点,一个是产量,一个是质量均衡……”沈平辉说到此处,灵光一现,心道:杨锐会不会在实验室里做了一批辅酶Q10,然后装作是工业生产的端上来了?
他看看托盘上的辅酶Q10,首批大约是两三百克的样子,如果通过实验室来做,直接购买半成品,再用这个工厂里的部分好仪器,也就是一两天的时间。
不过,似乎没有这个必要啊。
就算生产出来的是粉末状的辅酶Q10,也算说得过去了,国内能做到此点的工厂屈指可数,且产量不高,西捷制药厂怎么都不会丢人的。
除非,他们连粉末状的辅酶Q10都生产不出来,只能弄虚作假?
沈平辉的脑子转的极快,全新的技术体系,全新的设备工厂,做不出东西来或者做坏了东西,其实并不奇怪,相反,做不出东西的概率比做出东西的概率要高,因为新东西是较难掌握的,就像是始终用毛笔的人,突然改用钢笔了,学是肯定能学会的,但总得费些时间和精力,熟悉一段时间……
西捷制药厂投资100万美元,在国内自然是数一数二的新工厂,可新并不一定就是好的。
“咚!”
就在沈平辉的怀疑升到顶峰的时候,又是一个托盘放在了桌面上。
“这是第二批的辅酶。”杨锐戴着口罩,声音有点闷的放下就走。
沈平辉立刻走近了去看。
与他预料的不同,第二批辅酶的质量出奇的好。
比较一下的话,似乎比第一批的辅酶质量还好,颗粒似乎更大一些,也更均匀一些,颜色依旧是亮眼的橙黄色,光泽度极佳。
这让沈平辉的阴谋论瞬间破产,毕竟,除非专门去挑拣,否则,实验室生产的辅酶不会产生如此效果,小批量的生产,很难做出如此均匀的颗粒。
“杨锐。”沈平辉不由叫了一声,问:“这批的颗粒怎么更大了?”
他实在忍不住好奇,也想据此来判断西捷制药厂的状况。
“刚刚开始生产,质量还不稳定,现在出来的都是结晶发育不良的。”杨锐隔着十几米回了一句,又闷头工作去了,这是他熟悉的领域,也是他喜欢的地方。
沈平辉开始觉得脑子不够用了,什么叫“发育不良”?
米粒大的辅酶结晶,还是发育不良?
那沙粒大的应该叫什么?胚胎吗?
“沈所长?”梁省长的秘书不得不再次提升一次沈平辉,心里亦有些恼怒:这么好的机会你不把握住,你脑袋里缺根弦吧,这种人是怎么做到研究所所长的?难不成是靠技术?国家干部的提拔制度真是完蛋了!
“我想,沈先生大概是因为产品的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太惊讶了。”捷利康的首席技术官特拉普出面说了一句,笑道:“我们最初见到杨锐拿出的成品,也很激动,生物技术的魅力尽显无遗,有这样的年轻人,中国龙的腾飞指日可待。”
特拉普说的简单,他的翻译却是个聪明的小伙子,怎么让国人开心怎么翻。
梁省长听到“中国龙”就翘起了嘴角,等全部听完,更是哈哈大笑:“中国的强国梦从未停息,一代人接着一代人的奋斗,都是为了这个目标……”
说了长长的一段,梁省长歇了一口气,像是刚想起来似的,问道:“你说的杨锐,是一个人名吗?”
“是的,西捷公司的技术提供者。”
“哦,我记得,好像是有一个学生参与了此事。”梁省长每天的工作繁多,对西捷制药厂仅止于了解罢了。毕竟,国医外贸和捷利康在签订合同以前,都不会有意突出杨锐的价值,签订合同以后,也没有必要再谈起他了。
如果不是前期关注了几方的谈判,梁省长连有一个学生参与都不可能知道。
“这个杨锐,目前在哪里?对了,是不是咱们省的学生?”梁省长意料之中的问了出来。
有知道的本地官员,连忙出来混了个脸熟说:“不仅是咱们本省的学生,而且就是西堡中学的,离此十公里左右的西堡镇中学。”
“镇中学的学生?不错。”梁省长颔首,道:“既然是他提供的技术,就让他来谈一谈嘛。”
沈平辉的讲解沉闷而断续,工厂尽管现代化程度很高,却颇显沉闷,找一个有故事的学生来问问,倒也不失为佳话。
若是专门的研究员,梁省长就不一定会要求见面了。
“我去安排。”他的秘书转身去问了,旁人一阵羡慕。
沈平辉苦笑两声,心里怪怪的想:捷利康也许是不懂国情,所谓未曾邀请杨锐,国医外贸没有邀请杨锐,说不定是存着怨气,本应该感谢杨锐的西堡肉联厂也没有邀请杨锐,要么是名额不够小心眼了,要么是看人家年轻没当回事。结果,人家还是被邀请到了副省长跟前,且是面对面的谈话了……人的际遇,还真是有意思。
……
131.第131章 中国好儿子
五分钟后,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的杨锐搬着一个托盘,出现在梁省长面前,且道:“梁省长,我就是杨锐,这是第三批辅酶Q10。”
“哦,沈所长刚才叫你杨锐,我以为是同名,没想到是同一个人。”梁省长乐呵呵的点头,问:“你现在是西捷制药厂的工人了?”
照他的想法,杨锐显然是以辅酶Q10的生产技术为进身之阶,被西堡肉联厂或西捷制药厂招工了。
毕竟,80年代初的中国根本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社会人士因为发明创造被“招安”就算是最好的回报了。毕竟,有了工厂的编制,就等于一辈子都有国家管了,端上了铁饭碗。
在不知道国企会倒闭的前提下,这份编制的重量,也够报偿许多发明创造的价值了。
杨锐却是微笑着摇摇头,说:“我只是试生产期间负责调试的。”
“哦,那你现在的工作是什么?”
“还是学生。”
“高二吗?”
“在复读呢。”
“今年没有考上啊,也没关系,看你能做出这项技术来,应该是很聪明的学生。”梁省长很亲切的样子,又问:“家里人是做什么的?”
杨锐也配合的表现出纯真的中学生模样,没看后面的记者都开始拍照了吗?表情不到位的话,会被要求摆拍的。
梁省长露了几个笑脸,觉得疲倦了才让记者们回去,转头笑道:“没想到一名学生,竟然能给河东省吸引到100万美元的投资。对了,沈所长说你们生产的辅酶Q10结晶很大,是怎么做到的?”
“结晶其实有一个生长的过程,重点是要尽可能的提纯辅酶Q10,我们以前用的一些技术,在提纯方面是有劣势的,我设计的新工艺,能够通过碱皂化的方式,提高辅酶Q10的纯度。有了高纯度的辅酶Q10,得到大颗粒的结晶就相对容易了,主要是要计算一些结晶动力学方面的东西。”杨锐说的半真半假,真的部分是原理正确,假的部分就是答案来源了。像是这样的中小型工厂,设计繁琐的要人命,至少比他的硕士毕业论文要复杂的多。给一个普通单位做设计的,三五个月总是要的,杨锐这么快能拿出来,也是用了脑海中记忆的成熟图纸。
捷利康的人检查了合理性以后,提不出反对意见,基本原样采用了他的设计,如此一来,西捷制药车间的实际水平至少是80年代中后期的世界优秀水平,得到大颗粒的辅酶Q10,也就是应有之义了。
梁省长拿起一粒辅酶颗粒,好奇的道:“可以生长的意思是,能慢慢变大吗?”
“在生产的最后阶段是这样的,您看,层析部分都是液体和蒸汽,到了结晶器,它们才开始凝聚起来,此时,高纯度的辅酶Q10就会更容易集聚,然后慢慢增大为结晶,继而变大……”杨锐指着一个个仪器,顺手还画了两个简单的示意图。
他是做过补习老师的人,很注意说明的技巧,一下就让无基础的梁省长等人听懂了。
至少,梁省长以为自己是听懂了。接着,他又关心的问道:“这么说来,西捷工厂很快就可以向国外出口产品了,是吗?”
“是的,我们有专门的销售公司,与西捷制药厂签订了协议,不管生产出多少来,只要质量合格,有多少要多少。”国医外贸派来的人趁机刷了一下存在感。
特拉普也说:“西捷制药厂的产品向外出口没有任何问题,质量非常好,价格应当会高于市场平均价。”
“比你们在国外工厂的产品如何?”梁省长对此还是挺在意的。
特拉普笑笑,说:“仅就辅酶Q10来说,西捷工厂的产品,应当是全球最好的。”
翻译犹豫了一下,才全文翻译了过去。
梁省长讶然万分。国人虽然自尊又自卑,可要说全球第一的称号,多数是不敢认的。
特拉普似乎看穿了他的不自信,又或者是科研男的执拗出现,指了指托盘上的结晶,无比肯定的道:“绝对是全球最好的辅酶Q10了,这样的产品,一旦出现在市场上,就会出现疯抢。它可以直接溶入维生素E中食用,但最大的用途是用来注射,这种辅酶Q10会比其他产品的安全性高,而能用辅酶Q10辅助治疗的先生们,一定会愿意买下这份保险的。就西捷制药厂的产量来说,供不应求是必然的,销售公司应当适当提高价格才对。”
“拓展市场初期,还是应该维持价格稳定的。”杨锐突然提出意见,略有些突兀,却被特拉普认可了。
梁省长的好奇更甚,抛下技术问道:“杨锐,你是从哪里学到的这些技术?做出全球最好的产品,不容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