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同样是媒体记者们的盛宴。
无论是经济记者,政治记者,还是纯粹的娱乐记者,都能在这个星期里,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他们有的人是早有准备而来的,有的人则是随遇而安式的。
当然,也有的人确定了目标,又转换了目标,也有的人则将一个目标坚持到底。
米切尔森此前是有一个目标的,诺贝尔奖随从们,但是,他现在的目标,已经彻底的变换了。
“杨锐是我们的目标,而且是唯一的目标。”米切尔森一手抓着照相机,另一只手在空中挥舞着,气势雄浑的道:“照片!照片就是我们的战绩,我不反对大家拍摄其他明星的照片,但是,各位,杨锐的照片,是最终评断的标准。”
“大家都要明白一个概念,明星的照片是很容易得到的,但是,年轻的帅气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或许就这么一个了。”
“与其他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不一样,杨锐来自红色中国。所以,日后的记者再想拍摄相同或者相似的照片,首先,他们得去中国,其次,杨锐是否还会盛装打扮出来,给他们拍摄呢?我很怀疑!”
米切尔森加重语气,道:“杨锐获得诺贝尔奖以后,必然是中国最顶尖的科学家了,说不定,他还会受到中国政府的重重保护,而且,杨锐本人也不愿意进入娱乐界的,这样的话,我们很有可能排到绝版照片。先生们,女士们,绝版照片!”
站在他对面的八名摄影记者们,手持照相机,像是握着刚枪的战士似的,重重点头。
不用说别的,仅仅是此次出动的规模,就已经是报社历年以来,最庞大的了。
大家浩浩荡荡的坐上三辆全尺寸SUV,匀速前往斯德哥尔摩音乐厅。
米切尔斯坐在第二辆车的副驾驶座上闭目养神。来到瑞典以后,他的工作量非常大,每天拍摄过的胶卷,当天就要洗出来不说,还要尽快发回报社去。这是不能耽搁的工作,否则,落在其他报纸后面,就等于一天的拍摄白费了。
暗房是米切尔斯的私人领地,他向来不愿意将胶卷假手于人,所以,摄影师的数量增多以后,他的工作时间不减反增。
如今,三个小时的睡觉时间,已经是他争分夺秒抢出来的了。
前车亮着刹车灯,停了下来。
米切尔斯一下子就从假寐中清醒了过来,问:“到了吗?”
“还没有,前面堵住了。”司机回答。
米切尔斯揉揉眼睛,打了个哈欠,道:“堵车了?”
司机迟疑了一下,就拿起对讲机,问:“玛法里,是堵车了吗?要多长时间?”
“我们大概要步行了,前面全部是人。”
“咦?”司机拿起刺啦刺啦响的对讲机,还想继续问下去,米切尔斯已经端起照相机冲了下去。
前方堵塞了交通的,果然是弥漫般的游行队伍。
瑞典人的游行,通常是很讲礼仪的。
所谓的严谨式游行,就是大家举着无数的牌子,还会自觉地按照牌子的大小,或者字数的多少,排列出一个差不离的队伍出来。
但是,今天的游行队伍,实在是没有地方给他们做严谨的排队的空间。
“你们不是来参加晚宴的?”米切尔斯拿起记者的架势,逮住一人就问。
“什么晚宴?哦,对,对,是晚宴来着……喝酒,喝酒……”被逮住的说了两句话就大笑起来,使劲的往嘴里倒酒,明显已经到了自己灌醉自己的阶段。
“现在就喝醉了,有点早吧。”米切尔斯自己就是瑞典人,太知道这些维京后人的德性了。
“现在不喝,就要抢不到了。喂,你想喝的话,就要挤到里面点去了。”
瑞典为了限制国民喝酒,甚至规定商店卖酒的时间。酒类专卖和年龄限制更不用说了,更厉害的是,对每个人的酒类购买还有数量限制。
对爱喝酒的维京人来说,这样的制度,总是让人更加的干渴。
唯有诺奖周这种时候,才有敞开的酒水供应。
但是,不同的宴会供应的酒水数量和种类是不同的。
米切尔斯舔舔嘴唇,不禁也有些馋了。
他举着照相机,一路往前挤过去。
好容易进入到音乐厅内,米切尔斯找来找去,却没有见到杨锐。
“医学与生理学奖的得主,中国人去哪里了?”米切尔斯找了一个人问,担心对方不知道杨锐谁。
被问的男人却是笑了起来,道:“你是找杨锐吗?他被人拉出去喝酒了。”
“咦?在诺奖晚宴?”
“你是记者吧。”男人低头看了一眼他的照相机,笑了起来:“你一定能拍到很多有意思的照片。”
“坏了!”米切尔斯大惊失色。
如果路人都知道拍照片的话,他们今天又如何能拍到独家照片?如果没有独家照片的话,8名摄影师的出现,又有什么意义。
(本章完)
第1432章 矜持
杨锐走出音乐厅,其实就是为了躲清静的。
当然,音乐厅外的集会更喧闹,但是,毕竟没有人不停的拉着自己,一边哩嗦的说话,一边还美其名曰交换意见了。
尽管有些国际性的学者,其实是很喜欢这样的场合,甚至追求这样的场合,但杨锐并没有必要拉关系,尤其是拉国际关系。
一方面,他有自己的华锐制药和华锐实验室打底,另一方面,国际性企业的钱也不是那么好拿的。
欧美的学者可以毫无顾忌的拿欧美企业的钱其实也不是完全的没有顾忌,有些时候拿了私企的钱就拿不了公共基金了,拿了公共基金也许就拿不到学校的资金了,拿了黑人组织的钱,到南方就不好募资了,拿了化妆品集团或医药集团的钱,环保类基金的钞票就等于放弃了而对杨锐来说,拿钱就更要谨慎了。
中国人虽然开始玩实用主义了,但曾经的G点也没有就此消失。像是日本企业的钱,能不能拿呢。
要是理智的说,日本一亿多人口里面,出上三五个愿意为世界和人类发展做出贡献的有钱人,也是有可能的吧。
再说了,用日本人的钱,给中国科学家做研究,听起来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中国在富起来之前的几十年里,还真没少拿日本的无息贷款。
可是看看砸日本车的,还有时不时泛起的抵制日货的言论,就知道,无论这笔钱拿的多么的光明正大,也不是全然没有代价的。
至于其他国家,其实也大差不差,韩国会闹事,朝鲜也不清静,印尼有排华,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扼守的马六甲海峡简直就是问题炸弹,中东更不用说了,什么奇怪的事都有可能出现。再远一点的欧洲,先把八国联军数出来,剩下的葡萄牙占过澳门,荷兰占过台湾,名不见经传的不丹都通过麦克马洪线拉了一片藏南的土地去……
近代以来,与中国关系好的国家就没几个,甭管天南海北的,要数龌龊的话,都能找出三五点来。
这种情况下,拿钱就要非常小心了,尤其是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民众的情绪简直是一点就炸。杨锐要是真的全用自己的钱做研究也就算了,但在这个世界上,没人真能做到此点,公共资金终究是需要的,这就需要公众的支持。
比尔盖茨要是敢将自己的钱拿出来给科学家造,最多也就是看两场海啸罢了肯定是比水花儿大,但是,想想真的会有科学家拿钱去制造海啸的话,出钱的人还是会感觉到心累吧。
总而言之,杨锐对于拿谁的钱,怎么拿钱,都是有挑选的。
他也是有挑选资格的。
同样是学者,甚至是诺奖级学者,地位也是不一样的。
有些诺奖级学者在富裕的学校和富裕的专业里面,一年拿到上亿美元的经费,闷着头做研究就行了。这也是名校吸引高端学者的主要手段。
但是,这样的学者的自决权也比较小,什么钱能拿,什么钱不能拿,也得受制于学校。像是哈佛就规定捐款不能带条件,那带帽子的经费再吸引人,哈佛的学者也拿不到。
相较而言,杨锐这样的学者,虽然不能将所有科研以外的事抛之脑后,但在决定权方面,也是更大的。
若是有足够高的开价的话,杨锐相信,北大也不会介意自己的生命科学院换个名字,至于逸夫楼这样的东西,就更不在话下了,还省得给一号楼二号楼起名字麻烦。
除此以外,不同的科研项目所需的经费也是不同的。理论物理学家可以闭门思索,实验物理学家为了粒子加速器的建设,头发都要掉光了。
生物学的开销不上不下,说起来是比化学之类的多的,毕竟还是比不上物理学的花费,加上国内的开销和地位的不同,杨锐的状况,也就介于睡与跑之间。
仅仅是一个宴会,杨锐本身的判断能力,并不足以测试这些钱的理智程度。
因此,杨锐也就放弃了聊天混经费的机会。
说一段话就能赚到百万美元经费的学者固然存在,但杨锐显然并不是营销型品种的。
与其呆在音乐厅里被人围观兼骚扰,弄不好还会说错话,杨锐还不如出去喝酒。
晚宴本来就是给大家一个合理喝酒的机会,至少瑞典人的晚宴是这样的,历届诺奖获得者通常都比较内敛,或者说,年龄太大,以至于杨锐走出音乐厅以后,不仅受到了媒体记者的关注,还得到了瑞典人的欢呼声。
喝醉了酒的瑞典人,就像是寒带的狗到了热带,差不多是看见任何东西,都忍不住想撒欢,杨锐这么大一坨小鲜肉,丢出来,立即就被几个彪形大汉给围住了。
普通人看电视里的瑞典人,或者看小电影里的瑞典男人,通常都是有腹肌的帅哥形象,而在现实中,大部分的瑞典人都是体型魁梧的中年人或者亚中年人。
其中长的有点特色的,稍微整理一下仪容,再加一把胡子,差不多就是游戏里的野蛮人样子。
当然,有的游戏里,直接就用维京人取代了野蛮人,仿佛也是一种进步。
在一群维京人的欢呼陪伴下,杨锐以最快的速度喝到了量,只觉得世界仿佛都迷离起来。
“瑞典伏特加好厉害!”杨锐自动的说起了中文,愁的翻译都不知道该不该翻译。
而最严肃的问题,也并不是翻译中文,而是该不该让杨锐如此放浪形骸。
是的,在使馆工作人员看来,已经是诺奖获得者的杨锐,显而易见的应该成熟稳重,以代表一个良好的国家形象。
可惜,小翻译的话,杨锐是不会听的,使馆其他人此时更是躲的老远。
在野蛮人,不,维京人围成的圈子外面,一群群的记者以各种各样的姿势,抢拍着照片。
而且,与往日里的狗仔队形象不同,今天多了许多的严肃的记者,穿着严肃的西装和白衬衫,尽可能的拍着不严肃的照片。
米切尔斯狂奔而出的时候,几乎只能捡到一点残羹剩菜了。
望着随便被任何人就可以抬着玩的杨锐,米切尔斯痛心疾首,恨不得学三年的中文,就为了在杨锐耳边狂吼一声:杨爷,咱们矜持一点可好?
第1433章 当红炸子鸡
除了少数几位记者,几乎所有人都喜欢今天的杨锐。
大众媒体,更是恨不得将杨锐捧上了天。
就像是日剧里的日本人,总是喜欢一个不走寻常路的主角一样。天性严谨,生性拘谨的瑞典人,其实也喜欢不走寻常路的角色。
什么平民王妃,贵族摇滚手,经常是瑞典和北欧媒体的宠儿。
不过,很有趣的地方也在于,大众喜欢的不走寻常路的主角,总是具有一定的身份优势的。
不是王妃,您自然就是平民了,大家都是平民,有什么好说的。不是贵族,您摇滚不摇滚又怎么样呢?
相对于王妃贵族什么的,诺贝尔奖自然更加的高大上。
都是现代社会了,血缘贵族听起来高大上,终究并不是真的高大上。诺贝尔奖所代表的却是科学贵族,而且是人类最顶尖的科学贵族,这样的身份,不仅受媒体的欢迎,也受普通人的欢迎。
任何人,只要努力奋进,刻苦钻研,似乎也是有成为诺贝尔奖得主的一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