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把年纪了,居然在别人眼里一点信用度都没有了,真可气。
“这些人,应该也是考古专家吧?”向南对此早有预料。
孔子衣镜的事情只要一泄露出去,肯定就会各种专家、学者闻讯赶来的,这种珍贵的研究资料,他们尽管不能据为己有,但也希望可能得到第一手的资料。
老李和老周只要回到海昏侯墓考古现场,这消息就藏不住了。
不过,向南也不在意这些专家、学者前来,前提是不要影响到工作组的文物修复工作就可以了。
心里想着这些事,向南就和卢国强打了声招呼,迈步往青铜器修复室的门口走去。
还没走两步,四五个人就从走廊处转了进来,领头的两个人还都是熟人,一个是海昏侯墓考古队队长潘志杰,另一个则是西江省文物考古所所长胡恩鹏。
在他们两人后面的三人和他们年纪差不多,不过都眼生得很。
胡恩鹏看到向南以后,眼睛一亮,脸上很自然地绽放出笑容来,快走两步来到近前,低声笑道:“向南,我正要找你呢,快,带我们去看看那个什么孔子衣镜!”
“来,我给你们介绍一下。”
潘志杰这时候也走过来了,他朝向南笑了笑,又转身对身后的三个中年人介绍道,
“这位是此次海昏侯墓出土文物修复工作总指挥向南,你们应该都听说过,国内最年轻的双料修复专家,也是修复界唯一一位‘国家工匠’。”
“原来是向专家,久仰大名!”
“是啊,早就听说过了!”
“……”
几个人商业互吹了一番,向南身体往一边侧了侧,指了指陶勇和路博飞的方向,笑道,“孔子衣镜现在还是残片,各位老师可以去看一看,不过看到了什么,最好不要太激动……”
多余的话,向南就没说了,这几位都是考古专家,对于文物保护的知识,并不比文物修复师差多少,只不过他们没有实践操作的能力罢了。
不过,该提醒的还是要提醒的,毕竟孔子衣镜上的文字传记有些记载跟《史书》、《孔子家书》这些传世经典有所出入,这些常年研究的专家们只怕一眼就能看出来了。
到时候,要是他们一个失态大呼小叫的,把修复室里的文物修复师们给惊吓到了,那就不好了。
“好好,那我们先过去看看,向南你先去忙吧。”
胡恩鹏这个小老头笑着点了点头,就和潘志杰带着其他人往陶勇那边走了过去。
向南看着他们一个个脸上难掩的兴奋之色,忍不住摇了摇头,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可有得烦了,等这批考古专家离开之后,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找各种名目跑来“参观”的。
“得想个办法,要不然这修复室里就成了菜市场了,以后还怎么开展工作?”
向南想了想,也没什么心思挑选青铜器来修复了,转身就出了修复室,来到了楼上熊嘉正的办公室里。
熊嘉正听了向南的话后,也是大感头疼,他抓了抓头皮,皱着眉头说道:
“这事不好办啊,如果是其他人都还好说一些,那些考古专家、研究学者,你不让人家看,估计会闹翻天。而且,你能挡住不让人进去,但人家总有办法找到领导‘开后门’啥的啊。再说了,这也算不上什么事,人家又不是要把文物带回家,就只是看看而已。”
“就不能拖延一段时间?”
向南也觉得这事不好办,他提议道,“青铜器修复室的工作总不能因为这事被打扰了吧?出了问题谁负责?”
“那……要不然让陶老师他们讲漆器残片换一个单独的修复室?”
熊嘉正想不到别的办法,只能试探着说道,“这样一来,顶多就只会影响到陶老师师徒两人,影响不到其他人了。”
“……”
向南有些无语,他没好气地说道,“影响到陶老师他们也不行,要是三天两头都有人来参观,这孔子衣镜还修不修复了?”
熊嘉正没辙了,双手一摊,问道:“那你说怎么办?”
“让我想想。”
向南知道这事还是得自己来解决,指望熊嘉正是指望不上了,想了一会儿,他才说道:
“太好的办法没有,反正那些考古专家和学者在意的不是孔子衣镜本身,不如就找个摄影师,让他将漆器残片上的画像和文字拍几张高清的照片,然后再打印出来放到一个空房间里,谁想研究就让他们研究去吧。”
“嗯,这个办法倒是可行,我一会儿就让人去办。”
熊嘉正点了点头,不过他又问道,“要是还有人非坚持着要去看孔子衣镜的实物怎么办?咱们也不能硬拦着不让进啊!”
“如果还真有那样的人,那就告诉他,孔子衣镜目前正在修复中,非青铜器修复师谁都不让靠近,就是文物局的大佬来了,也一样!”
向南挑了挑眉,抬起手指了指自己,一脸正色道,“就说我说的。”
“……”
熊嘉正一脸呆滞地看着向南,心说,这小子,平时看着和和气气的,真碰上了事,也还蛮硬气的嘛!
不错!
第826章 是祸躲不过
熊嘉正的办事效率还是很快的,向南回到青铜器修复室以后没多久,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就带来了一位高高瘦瘦的年轻人,这年轻人的脖子上挂着一台专业的单反相机,什么型号向南不认识,反正他对摄影又没有多大的兴趣。
向南迎了上去,然后带着他们往陶勇那边走去。
摄影的时候,还是需要他来指挥一下,免得这摄影师找不到重点。
看到向南过来了,陶勇擦了擦手,一脸埋怨地说道:
“向南啊,你得找熊馆长说说啊,这参观的人来来去去的,我都不敢做事了,就怕他们弄出个大响动吓我一跳,把本来就脆弱的残片给弄碎了。再这么下去,我可做不了这事了,你你你,你换个人来吧。”
“陶老师别急啊,我这不是专门来解决这事的嘛。”
向南笑着指了指身边那位年轻的摄影师,说道,
“我已经跟熊馆长商量过了,请了一位摄影师过来,把漆器残片上的人物画像和文字传记全都拍下来,然后制作成大图片,专门放置在一个参观室里,想看的人就全都到那里去好了。”
“图片跟实物可不一样。”
陶勇一脸不相信,说道,“你这一招儿可不一定有用,要是那些人还来怎么办?”
“我跟熊馆长说了,一律不让来!”
向南笑了笑,说道,“就是文物局的大佬也不让进。”
“行啊,你小子!还真看不出来,你这么牛气,哈哈!”
陶勇这才笑了起来,抬起手指了指向南,“行,真要来人了,我也不怪你,我自己把他们赶出去,他们想干嘛我管不着,影响我做事,那可不行!”
老头子也是有脾气的,让你们折腾了这么几天,还真拿我当成软柿子来捏了?
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呢!
两个人闲聊了几句,向南就指挥着那个年轻的摄影师,给那些漆器残片拍了一些照片,然后就打发他回去了。
做完这些事后,向南又和陶勇打了声招呼,继续回到卢国强身边挑选起青铜器来。
“我看啊,你也别选来选去的了,我这里有一件比较有趣的残损青铜器,干脆你拿去修好了。”
卢国强看到向南一直纠结,便忍不住笑道,“这一件三足青铜器,有考古专家认为这是一件火锅,,因为它有使用过的痕迹,炭盘里有炭迹,锅内也有使用过的迹象,甚至还有板栗、荸(【bí】)荠、菱角等残留物。”
“三足器火锅?在哪儿呢?”
向南果然很感兴趣,他沿着卢国强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一件残损的火锅形状的青铜器,这件青铜器上端是一个肚大口小的容器,便于盖上盖子,下端连接着一个炭盘,之间并没有连通。
不过,下端连接的炭盘因为受到挤压,已经断裂开来,上端的容器也残缺了一部分,而且严重变了形。
火锅,古称“古董羹”,由于食物投入沸水时会发出“咕咚”的声音而得名,它是华夏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是一种老少皆宜的烹煮方式。
关于火锅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在华夏三国时期或魏文帝时代,那时的“铜鼎”,就是火锅的前身。
《魏书》记载,三国时代,曹丕代汉称帝时期,已有用铜所制的火锅出现,人们使用火锅煮用来涮猪、牛、羊、鸡、鱼等各种肉食,但当时并不流行,后来随着烹调技术进一步的发展,各式的火锅也相继闪亮登场。
另一种说是火锅始于东汉,出土文物中的“斗”就是指火锅。
海昏侯墓里出土的这件三足青铜器,如果真是火锅的话,那火锅现世的时间又将被往前推到西汉时期。
“这海昏侯墓,是故意冒出来跟现有历史学家们作对的吗?”
看着面前的这件残损的三足青铜器,向南的脑海里忍不住冒出了这么一个念头。
当然,这是开玩笑的想法,但不可否认的事,海昏侯墓出土的这些文物,将会改变很多人的固有认知。
这也让向南对于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越发的敬佩与惊叹。
“卢老师,那我就修复这件三足青铜器好了。”
向南和卢国强打了声招呼,便稍稍收拾了一下边上的工作台,然后开始给这件三足青铜器作除锈处理。
这三足青铜器并不是一件规则的器物,造型有些复杂,因为清理起来并不容易,向南一直忙到下班,才算是将它从内到外彻底清理干净。
再将清理过后的三足青铜器涂上防护液后,向南长舒了一口气,正准备喊上卢国强一起去吃晚饭,放在口袋里的手机就震动了起来。
他拿出手机一看来电显示,顿时感觉有些头大,电话居然是何雨萱打来的。
这何雨萱,就是之前和向南一行人到北海旅游的那一群女孩中的一个,是魔都一家杂志社的编辑。
她似乎对向南有那么点意思,在北海的那些天里,总是若离若即地在向南面前晃悠,像一只求偶的孔雀一般,展现着自己的优雅与温柔。
不过,她倒也知趣,知道向南好像对她并不是很感兴趣,所以她也不死缠烂打,每次都是“恰到好处”地出现在向南的视线里。
上次在回魔都的路上,听到向南打电话,说要到豫章这边来参加海昏侯墓出土文物的修复工作,她也趁机说自己正好要到豫章滕王阁这边来采风,有时间的话会打电话约向南一起吃个饭。
向南原以为她只是说一说,也没太放在心上,随口就答应了。
来到豫章之后,他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之中,又是忙着青铜器修复师等级考核,又是忙着出土文物修复工作的协调,都已经彻底把这事儿给忘到了脑后去了,谁能想得到,这何雨萱居然在这时候真的打电话来了。
“不会真来豫章了吧?”
向南看着手里不断震动的手机,心里嘀咕道,“嗯,就算来了,那也是为了工作,关我什么事?顶多就一起吃个饭,我可忙着呢。”
心里想着,向南一咬牙,一闭眼,就接通了电话。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啊!
第827章 忽然感觉好期待
“喂,南哥,是不是打扰你工作了?”
向南还没开口,电话那头就传来了一个娇娇柔柔的声音。
“啊,没有,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