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把汉江北岸搞了起来,经济实现12.4%的增长,建筑业、制造业和第三产业创造了21亿美元、22亿美元、13亿美元的产值。
还有整体形象,以前谁特娘知道韩国在哪儿?
奥运会不仅仅是一项体育活动,越来越多的国家注重起它在经济、政治和社会效果上的巨大作用。
自然也包括中国。
……
“哈!”
上午十点,许非打着呵欠走出房门,一副肾虚总在过度劳累之后的德性。
杀青之后,他饱饱的睡了一礼拜,这才把熬夜和费脑费力的消耗补回来。不过作息就紊乱了,跟别人挨不到一块。
他看着空荡荡的院子,洗脸刷牙,热水泡饭,就着酱菜对付一口。
吃完又摘了只石榴,掰开里面红润润,亮晶晶,颗粒饱满。
许老师坐在葫芦架下,面无表情的抠石榴吃,脚边pia着猫和狗,凉爽的秋风一卷,特风烛残年。
“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生活就像没有本章说的小说一样毫无乐趣。”
絮絮叨叨的吃了半颗,许非抻了抻腰,推着自行车出门。
没错,他又有工作了。看别人是工具人,其实往往自己也是。
1988年的京城秋天,还带着价格闯关时的紧张,每个人脸上都有点神经质,心里慌慌,好像下一秒就会因为什么东西而爆发出来。
京城尚好,各地时不时还有报道,晋省老太太买了1000袋白面,江城女子扛了十箱洗衣粉巴拉巴拉……
说起来,他买的那些东西已经分发出去。油盐酱醋、火柴蜡烛、肥皂毛巾等等,绝对实在。
许非出胡同往北,到北太平桥往西,到蓟门桥再转北骑一会,便到了蓟门饭店。
这片是后世的中关村,蓟门饭店则是一家二星级的涉外饭店,六层楼,占地不小。大堂里有台电视机,正放着《一剪梅》片尾,污妖王的声音清润透彻:
“雪花飘飘北风萧萧,天地一片苍茫,一剪寒梅傲立雪中,只为伊人飘香……”
他找到一个房间,咚咚敲门,开门的是郑小龙,里面坐着李沐、李小明和两张生脸,外加一个半生不熟的家伙。
“来我介绍一下。”
李沐站起来,道:“这位是郑万龙,著名作家。这位是陈长本,以前是我们台长,那会你还没来呢,也是著名作家。”
“你好你好。”
许非都不认识,对其身份好奇。
郑万龙确实没啥,陈长本值得说一句,84年担任京台台长,没多久调走,现在是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作家。
官职不小,许老师很淡定,拍《红楼梦》时比这更大的都见过,但不能说。
“这位是……”
“嘿嘿,我们见过。”
汪朔站起来,主动握手:“听马爷提起过你,现在搞大发了。胡同我看过,是这个!”
他居然翘了根大拇指,胡同那一口俏皮话和对社会现象的冷嘲热讽,正合自己胃口。
“不敢当不敢当。”
许非都快忘了当初怎么回事,四五年了,反正是见过一次。
以前开讨论会,都是在中心内部,这次却找了三个作家,前期开小会,可见李沐多重视。而他邀请的成员,李小明是中心头号编剧,郑小龙二把手,仅许非屁民,不知不觉也有地位了。
这房间颇大,里外套间,还有个小客厅。
七人就座,李沐道:“台里给了一项任务,让我们出一部大长篇电视剧,具体没说,但肯定40集起。这算我们市内出差了,蓟门饭店就是据点,什么时候有成果什么时候撤。”
诶?
许非乐了。
以前看书看电影,可羡慕那些作家开笔会了,找个山清水秀的地儿,大饭店住着,好吃好喝,游山玩水,闲了坐一块吹逼。
或者编剧写剧本,片方给找个海边别墅,还有小姑娘陪同。美其名曰,鸡发灵感。
哎哟,这才叫对文化人的尊重啊!如今自己也赶上了,虽然在市内。
“先把形式定了,既然是大长篇,首先得考虑成本。我们现在是差额拨款,一次给完钱不管了,剩下的自己筹。”
李沐开口道,“所以我觉得还是要拍室内剧,我们现在有经验,成功率比较高。”
“室内剧可以,但不能像胡同那样,得是正剧。”郑小龙道。
“那是自然。其实我有个想法,现在《一剪梅》非常受欢迎,它这种风格前所未见。小许分类分的好,管这叫苦情戏,我们能不能来一部类似的?”
“……”
李沐说完,汪朔一撇嘴,给郑小龙面子才没逼逼。
陈长本琢磨琢磨,道:“思路可行,我们先顺着想。拍室内剧,题材就不能大,市井生活,家长里短。再加上苦情,这个词我理解啊,就是讲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受罪的故事。”
“最好是女性,老爷们没看头,女性更能引起观众共鸣。”郑万龙道。
“而且这个女性得非常传统,具备很多美德,漂亮、善良、正直、忍辱负重,把这些优点放在她身上的同时,再把很多磨难也放在她身上。”
“……”
许非掩着嘴,盖住一个呵欠,你们家忍辱负重是美德?
甭问了,妥妥就是中国电视剧史上第一圣母加受气包,慧芳同志。
他正想吱声,陈长本看向汪朔,“你那那部小说《刘慧芳》,我觉得可以借鉴,女主人公就是贤淑善良的典范。”
嗯?
许非瞪大眼,汪朔参与过这部剧的策划,很多人都知道,但小说是怎么回事?
第243章 观念不同
汪朔写过一篇小说,叫《刘慧芳》。
他听陈长本夸赞女主人公,不禁闪过一丝古怪的表情,笑道:“您觉得成就成,刘慧芳这名字还真挺贤良淑德的。”
话有点阴阳怪气,陈长本也没在意,丫就这德性。
几人又讨论了一会,李沐在稿纸上写了几笔,“我先理一理。室内剧,正剧,市井生活……”
“市井生活有点窄,家庭情感,伦理道德吧。”郑万龙道。
“好,以家庭情感、伦理道德为主题,最好融入某个时代背景,主人公为女性,具备一切传统品德,遭受各种生活打击……”
李沐写完摇摇头,“太惨了!”
他看看周围,发现某人一直没吭声,问:“小许,你觉得怎么样?”
“我暂时没什么思路,容我想想。”许非道。
“嗯,那我们暂定这个题材,利用几天时间把人物关系和大框搞出来,然后小明写个梗概,写完我们再研究。”
商讨了半天,大家下楼吃饭。
饭后,许非直奔书店,买了本《刘慧芳》。篇幅不长,十万字左右,一会就看完了。
当翻过最后一页时,他忽然露出跟汪朔一样的古怪神色。
小说里的女主人公,性格善良温柔,充满人性光辉,但除了名字和个性,故事跟电视剧没有任何相同之处……
妙就妙在这里!因为汪朔没有展现出一种明确态度,看不出他在夸,还是在骂。
从这个年代的普遍价值观讲,都认为在赞扬。但许非以后世的经验看,这种逼货不可能赞扬所谓的传统美德。
哎哟,如果电视剧的灵感真根据小说来的,那可是最大的黑色幽默。
“……”
许非放下书,躺在双人间的一张床上,闭目思索。
其实他更想鼓捣一部武侠剧,但四十集起步的话,成本受不住,拍室内剧倒是正确。而中心有《胡同人家》在前,不能重复风格,只能落到家庭伦理上。
大名鼎鼎的《渴望》啊!
剧情忘得差不多了,就记着刘慧芳窝窝囊囊,一朵绝世白莲花。八、九十年代的人吃这套,后世谁稀罕?
啊呸,更稀罕!
后世经过千锤百炼,变本加厉,衍化出各种奇葩的苦情戏,专对中老年妇女观众下手,收视率杠杠的。
得改。
……
七人在蓟门饭店住了几天,理出一个初步的人物关系。
许非基本没发言,划水划的开心,让郑万龙和陈长本很奇怪。
随着胡同火爆京城,许老师作为其中六集的编剧,可谓声名鹊起,《小保姆》获赞无数。结果两位前辈一瞧,貌似水货!
此刻,七人又聚在小客厅,捧着刚出炉的梗概研究。
故事背景:60年代末到80年代。
女主人公:刘慧芳,工厂女工,年轻漂亮,温善正直,包容体贴。
男主人公1号:王沪生,来厂劳动的大学生,出身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被抓下落不明,母亲病死,有个姐姐。
男主人公2号:宋大成,车间主任,老实憨厚。
女主人公2号:王亚茹,王沪生的姐姐,感情坎坷,心理扭曲。
相互关系:
刘慧芳被王、宋同时追求,选择了前者。
王亚茹未婚先孕,生下个女儿,被未婚夫带走后丢失。
宋大成娶了个不爱的女人,但心里挂念着刘慧芳。
刘慧芳捡了个弃婴,偶然发现是王亚茹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