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调配倒不是最大的问题。
倒是去哪儿买蜂毒,才是不好办的事情。
现代人的街头巷尾,遍地都能看到甜美的奶茶店,香甜的蛋糕屋,清爽的果汁铺,超市里汽水饮料,饼干巧克力各类点心让人应接不暇。
这些零食中,大量使用了玉米糖浆。这种从玉米中提取的价格低廉的糖类,将现代人的饮食生活变得甜蜜丰富。
当现代人不用再将甜味作为奢侈饮食时,许多传统甜味来源,也逐渐变得冷门。
蜂蜜,麦芽糖,红糖,这些传统的甜味来源,似乎只有打上养生和健康的噱头,才能引起消费者的关注一二。
尤梁以前很少关注养蜂人的群体,等到真正去寻找蜂毒来源时,才惊讶地发现,原来现在养蜂人的数量这么少了。
京城市附近不用说,基本上找不到大的蜂园,而大部分规模较大的蜂农,则饲养的是采蜜多,追逐花季,能跟着蜂农卡车从华国南端,跑到华国北方的意大利蜂。
至于传统的中华蜜蜂,由于产蜜量少,综合效益不高,基本上都是小农户式的养殖模式。。
刘景怀的论文中,对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的蜂毒作用,有详细地区分。
有些用途,两者皆可,效果没有太大区别。
但也有只能使用中华蜜蜂蜂毒,或单独使用意大利蜂蜂毒的情况。
很不巧,外用治疗炎症效果极好的蜂毒药酒,恰恰使用的是中华蜜蜂的蜂毒。
比起体格较大的意大利蜂,身材娇小的中华蜜蜂蜂毒产量更低,而许多蜂农因为成本问题,并没有安装微电流的蜂毒采集装置。
原本买蜂毒的那位蜂农,能给他提供的中华蜜蜂蜂毒,根本凑不齐五万块钱。
尤梁只能提前将他后面所产的蜂毒全部预定下来。
并且,让他帮忙向其他有采集蜂毒设备的蜂农,采购蜂毒。
尤梁在收集蜂毒的同时,联系验证论文内容的工作,却没有停止。
尤梁是正儿络也不错,所以他的私人邮件,已经不麻烦秦旭,而是他自己回复。
所以,只知道老秦师父天天用速录机打字的秦旭,只知道老秦师父似乎第二篇论文快要出来了,还为其他人回答了大量的问题,并不太清楚,在研究者的领域中,蜂毒利用已经成为了爆炸式的话题。
老秦师父也并不太在意尤梁提到的内容,在得知新的刊物已经发布,并且根据他这篇论文,所进行的研究性实验的相关论文,也会在加发的增刊中发表,老秦师父还挺高兴地把第二篇的论文发送给尤梁。
“蜂蜜的综合利用”
老秦师父的标题,一如既往的淳朴简单,又涵盖丰富。
------------
第333章 论文后续影响
京城市医科大学研究所,是华国骨科研究领域研究的顶尖团队。
宗国利老教授是华国知名的骨科专家,他年过七旬,依然保持着一周两次的门诊会诊时间,同时,还带领一批学生,进行医学临床治疗的实验研究。
这天,宗国利收到了一份药物材料,来自他以前的一位学生谭超。
谭超毕业之后,并没有在临床工作,而是进入属于药物企业的研究所。
谭超昨天打电话联系宗国利,请求见一面。
“宗老师,这是我们研究所刚刚制作出的一种药物膏贴,对老年骨骼的生长,有非常优秀的激发和促进效果。”
宗国利在成为医院和学校骨科研究骨干以及领头人之后,这种说辞听过不计其数。
尽管谭超曾经是他的学生,但别说只是学生,就算是他儿子跑来跟他说这些话,他都要认真甄别。
在某个领域所站的位置越高,越容易成为别人扯大旗披虎皮利用的对象,一个不慎,就被牵连名声。
“是中药膏贴吗?”宗国利捋了捋银白色的鬓角,抿着嘴唇问道。
“是从蜂毒中提炼出来的物质,我们刚刚进行了实验,能明确膏贴效果很好。”谭超在研究生阶段,是在宗国利手下学习,因此知道这位老师的脾气,所以并没有解释过多,而是直接把整理出来的临床实验详细资料,递给宗国利。
宗国利点点头,戴上老花镜,认认真真看起了手中这份资料。
看着看着,他皱起眉头。
资料里所提供的患者治疗效果,反常良好。应该说,好的过头了。
他审视的目光,透过老花镜上方,看了一眼谭超,又落回到资料上。
他不能够确定手中资料的真实性,所以对谭超的话,暂时不给出自己的评价。
谭超并没有指望仅仅通过手中这份临床记录,就让宗国利对这份药膏另眼相看。
对于宗国利这样性格严谨的人来说,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让他自己亲自验证。
他拿出一个普通牛奶箱大小的塑料保温盒,放到宗国利的办公桌前,恭敬地说道:“宗老师,这种药膏一个疗程用量是三天,每隔三个小时一贴,三天之后,不能再用。我这里面是十个病人的用量。”
宗国利接过药膏,沉吟片刻,点了点头。
谭超看到宗国利点头,内心松了一口气,他知道宗国利时间安排很紧凑,就没有打扰,起身告辞。
药物审批的时间比较长,但比起注射类和服用类的药物,外用药膏类的药物,各类手续就简单多了。
以宗国利在临床骨科治疗中的地位,给病患使用一些膏药贴,并不是个事情。
有些医院,还会自己调配一些效果良好的外用膏药,出售给病人。
宗国利看着眼前的保温箱,刚想从口袋里掏出手机,给自己带的博士生打电话,让他安排这种膏药贴的临床实验。
还没找到学生的电话,一个熟悉的人名闪烁出现在屏幕上。
“老赵?”是宗国利在京城骨科医院的一位老朋友,赵工忻。
赵工忻年龄比宗国利还要年长两岁,一直在临床一线工作,他不像宗国利那样,喜欢带学生,搞研究。
赵工忻目前七十三岁,依然保持每天半天的门诊治疗工作。
“老宗,”赵工忻的声音洪亮爽朗,还不等宗国利问话,就单刀直入的问道,“你最近听说过一种蜂毒膏贴吗,对治疗骨裂骨折,骨头坏死等骨头损伤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宗国利盯着桌面上保温箱,清咳了一声,说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据说一个疗程三天,每三个小时一贴。能激发患者的骨骼愈合速度,对老年人的效果尤为惊人。我刚刚看到过相关的临床实验记录,一位八十多岁的骨裂患者,愈合速度,居然跟幼童相差无几。说实话,我是不太相信。”
“老宗,我已经试过了,龙湖医药公司给我送过来的药膏,而我试用的患者已经九十岁了,是老病患,有一次在家摔了,粉碎性骨折,来来去去已经折腾两年多了。我给他试用了这种膏药,实话实话,效果出人意料的好。”
老年人大概是骨科医生最头痛的患者类型了。
他们自我修复的能力弱,骨头钙质流失很大,非常脆弱,特别是这种八九十岁的老年人,一旦出现骨头问题,有些数年之内都只能卧床修养。
不是他们治疗不尽心,也不是药物无效,而是人衰老的肉体,是目前人类医学暂时无法攻克的难题。
宗国利听到老朋友的话,觉得很奇怪。
他所说的龙湖医药公司,与谭超所在的山峰医药公司,是市场上的竞争对手,怎么两家公司同时推出这种蜂毒治疗药膏呢?
一般只订阅医学类核心期刊的宗国利和赵工忻,并不知道国内一份专门介绍昆虫研究的杂志,扔爆米花似地,在杂志内刊登了多种蜂毒在医疗领域的利用方式。
因为蜂毒的特性,以及老秦师父研究方向,让医疗领域成为蜂毒利用的最大赢家。
宗国利与赵工忻简单地聊了几句,主要是赵工忻在讲述自己那位年过九旬老病患在使用蜂毒膏药治疗之后的良好反馈效果。
谭超说的话,宗国利没有完全相信,但赵工忻的话分量却不同。
他们两人相交数十年,宗国利知道赵工忻是极其爱惜羽毛的人,对金钱财富的看中程度,甚至比自己还低,如果不是亲自验证,是万万不会为了某种利益违心说谎的人。
挂掉电话之后,宗国利放弃了让自己学生去进行膏药实验的打算。
他准备自己盯着这件事情。
这短短的两三周时间里,全国各大医院,尤其是京城市的顶尖医院权威专家,都收到了某种蜂毒产品的药物。
涉及领域,从内科到外科,从耳鼻喉科到牙科,都有相关治疗药物的出现。
这些蜂毒产品,大多是膏药,滴剂,喷雾,推拿药酒,口服的药物很少,而注射类的更是一个都没有。
似乎他们所知道的大大小小的实验室,都有一两种关于蜂毒的特效产品推出。
不得不说,蜂毒的实验研究,之所以迅速蔓延,与尤梁的东一锤头,西一锄头的验证方式,有很大关系。
蜂毒综合应用这篇论文发表之后,第一个跑去购买这份超过原本定价四倍华国昆虫应用研究,就是这些早早从尤梁口中知道点风声的研究所。
------------
第334章 八卦时间
等到研究所出成品之后,医疗临床等领域,才接到了他们实验获得的成品,进行临床研究。
而现在,对刚刚获得主编提拔的尤梁来说,除了半夜三更再次在邮箱里发现刘景怀新的一篇论文之外,还有一件大事,就是他在市场上,再也买不到蜂毒了。
无论是意大利蜂的蜂毒,还是中华蜜蜂的蜂毒,更不用说稀少的马蜂和虎头蜂的蜂毒了。
他最早从蜂农手中订购原料蜂毒,每克价格是三百元,幸好他家老太太让他订购了五万元一大批。
原本卖他蜂毒的蜂农告诉他,无论是中华蜜蜂,还是意大利蜂的蜂毒,市场价每日都在往上涨。
价格不仅在狂飙,而且还有价无市。原本采集蜂毒的蜂农数量就不多,少量的产出,早就被预定一空。
就算以往不从事蜂毒采集的普通蜂农,购买者甚至提出直接帮助其改造蜂箱,将普通蜂箱变为可收集蜂毒的微电流蜂箱。
这种蜂箱在蜜蜂进巢时通过微电流的刺激,让蜜蜂将尾针上的毒素释放出来,但却不会伤害到蜜蜂的生命,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蜂毒采集装置。
这也是目前大多数蜂农采集蜂毒的办法。
出售蜂毒带来的高收益,已经带动起蜜蜂养殖的发展。
就说尤梁购买蜂毒的那位蜂农。他在海西省的山林中养中华蜜蜂,本来连着两年天时不好,采蜜季节下雨连绵,连着两年没采集到夏季的荔枝龙眼蜜。
中华蜜蜂不像意大利蜂那样,还有蜂胶蜂皇浆的收入。所以,这些年养土蜂是越来越不赚钱了。
原本打算逐渐缩小规模,慢慢放弃这一行当,没想到突然遇到蜂毒价格暴涨。
这么一算,这位蜂农发现自己依靠卖中华蜜蜂的蜂毒原料,都能略有盈余,于是不再放弃蜜蜂养殖,反而盘算着将自己买蜂毒的钱,用来扩建蜂箱,争取今年春季分蜂的时候,多繁殖一批蜜蜂。
蜂毒采集的收入,可比蜂蜜收入稳定多了。
尤梁以前从来没参加炒股炒币之类的活动,没想到帮老母亲买药酒的材料,居然大赚了一笔。
按市场价算了算,尤梁手机囤的这批蜂毒,如果现在出售,价格已经是原来两倍多了。
当然,尤梁也只是在脑子里想一想而已,他自然不可能把手上的蜂毒卖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