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意思的是这两人的性格、经历都十分相似。
都是先当的演员,后当的导演;都是有名的“戏霸”!
所以在老谋子看来这种人纯属是天赋异禀,跟谁教的并没有什么关系。
不过迫于无奈,他还是收了几个助理。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倒是让老谋子对江哲的状态有点担心起来。
毕竟江哲经历的这些,老谋子其实早就体验过了。
1991年那会儿接连拿下金狮奖和金熊奖之后,老谋子曾经也飘的忘乎所以。
若非如此,向来性格谨慎的他也不会大着胆子拍摄《活着》了,更不会在没有拿到龙标的情况下就带着《活着》参加了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虽然后面葛尤凭借《活着》成为中国第一个戛纳影帝,但老谋子却险的很。
当时如果不是吴天明老爷子力保他,老谋子差点就要和田壮壮一样去教书了。
当然了,这么说的意思并不是说《活着》不好。
只是人本质上就是个社会动物,终究无法脱离时代而存在的。
“只有时代的张艺谋,没有张艺谋的时代!”
这句话,其实也是老谋子想要告诉江哲的。
没有国家经济整体向好发展,电影圈早就死的连灰都不剩了。
关于这一点老谋子也没有啰嗦,而是直接让江哲帮忙干起“家务”来。
工作内容很简单,无非就是擦奖杯罢了。
于是,江哲很快就自闭了。
……
1985年
金鸡奖最佳摄影《黄土地》
1987年
东京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老井》
1988年
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老井》
1988年
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红高粱》
1991年
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最佳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
1992年
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秋菊打官司》
1994年
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活着》
1999年
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一个都不能少》
2000年
柏林电影节银熊奖评审团大奖《我的父亲母亲》……
才仅仅擦了一个展示柜之后,江哲就已经身心俱疲了。
真的,手累,心更累。
看着一旁毫不在意的老谋子,江哲忍不住苦笑着吐槽道:
“您这泼的哪里是凉水,根本就是冰块嘛!”
江哲肚子里的那点儿骄狂之气,此刻算是被冲刷的一干二净。
本来有点发热的脑子,眼下也终于冷静了下来。
说来也奇怪,无论多聪明的人,一旦飘了真的就完全不自知。
不过话又说回来,江哲再怎么飘也不至于教训电影观众“有时候找找自己原因,这么多年工资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
要知道凡是愿意花真金白银买票进电影院里的观众,那可都是他的衣食父母。
而见江哲这个反应,老谋子终于开心的笑了起来……嗯,更丑了!
见此情形,江哲顿时有些哭笑不得,不过他心底还是挺感激的。
毕竟不是真的关心他,以老谋子的行事作风还真的不会当这个恶人。
于是吃饭的时候,江哲便和老谋子请教了一下电影家协会的事情。
他倒不是想要换个赛道试试,只是无论做什么决定,江哲还是习惯先了解一下情况。
老谋子闻言倒是不奇怪,见江哲问起了也就知无不言。
其实老谋子也是电影家协会的一员。
甚至1994年华夏导演协会刚成立的时候老谋子还是创始人之一。
只不过他们想要的太多,掺和的事情也太多,所以老谋子干脆就辞了导演协会的副会长职务,电影家协会那边也只保留着会员的身份。
从这个角度来说,老谋子其实一直都是比较纯粹的电影人。
江哲出道的晚不知道,其实早在2003年就有个传言说上面准备让老谋子要去当电影局副局长,专管电影业务,只不过后来被辟谣了,因为那确实是假的。
但03年那次换届的时候,老谋子确实是华夏电影家协会主席候选人之一。
只是他本人实在无意,最后亲自和协会说明,这才退出了选举。
导演协会那边也是,自从老谋子退出管理层之后都是一票京圈导演在玩。
老谋子从来不掺和,也懒得掺和。
不过与其说他高风亮节不想当官,倒不如说老谋子是不敢当官,害怕了,这算是他本人比较明显的一个心理问题。
当然了,他自家人清楚自家事,并没有劝江哲和他一样。
实际上他只是害怕江哲在头脑发热的时候做出了决定,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这么说吧,管理层面上的工作和电影幕后其实是两码事儿。”
谈到最后,只见老谋子颇为感慨的轻叹道:
“你想要得到的越多,必然失去的也就越多。”
“越是想要两全其美,就越容易两手空空。”
“体制内的聪明人太多了,这些人早就把人性研究的透彻了,你如果不做好准备就进入,保不齐就要被吃得连根骨头都不剩!”
要知道牛群当年裸捐下去当县长,本心也是好的,但最后还是灰溜溜的回来了。
听到这里,江哲顿时沉吟不语。
确实,都说国内的第一等聪明人从政,第二等聪明人从商。除此之外才轮的到其他行业。
这话虽然有点偏颇,但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以江哲这点演技,真要进了体制还指不定谁演谁呢!
虽然其他圈子的瓜更劲爆,但是吃瓜的风险也大呀。
指不定什么时候,吃着吃着江哲就没了,书也没了,甚至作者都没了……
第258章 荒唐的现实【2/2】
从老谋子家回来之后,江哲确实要冷静多了。
没办法,老谋子那满墙的奖杯实在太有冲击力了。
而当江哲飘浮的心沉淀下来之后,终于想起了自家还有一部纪录片呢。
闲着也是闲着,于是江哲索性便找出《舌尖上的中国》的相关文件。
结果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好家伙,这部纪录片是要上天呐?
前阵子江哲一直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的,所以对国内的情况并不是很关注。
眼下看了报告才发现《舌尖上的中国》的表现已经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
本来江哲对《舌尖》的期望只是不亏本,赚回制作费用而已。
可是现在看来这又岂止是不亏本,简直都算是花果山又一个爆款项目了!
……
话说《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首播的时候,平均收视率大概是0.48%,最高收视率一度达到0.75%。
这个成绩和爆款电视剧相比看似不算什么,但是对于一部纪录片来说,这样的成绩却可谓惊艳了。
甚至根据央视的统计,《舌尖上的中国》的收视份额超过以往同时段电视剧30%。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自从《舌尖》在央视播出后几乎各大卫视都买了。
毕竟《舌尖》简直就是深夜时段的收视率杀器,几乎没人可以逃过它的诱惑。
对此央视那边其实颇有微词,因为他们想买断的,只是花果山这边没同意。
不过,收视率其实只是最微不足道的一方面。
《舌尖》这次最出彩的地方,在于它那绝佳的口碑以及超强的影响力。
根据报告上显示,自从《舌尖》播出之后凡是里面提到过的地方特色小吃,亦或者某些当地独有的美食,后期几乎都生意爆火。
有些脑子比较灵活的地方政府,甚至都已经抓住机会将其产业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