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局和电影局大力扶持国产电影,非常重视华夏电影市场的健康发展,但是华影却利用对电影市场的垄断权力对国产片市场进行制约和迫害。”
迫害这个词都拿出来了,由此可见他是多么委屈。
今天他来《让子弹飞》探查敌情,自然预料到会和韩散屏碰面。
不过,韩散屏没有太在意被他喷。
或者说这位三爷根本不会把怒气摆到台前来,他就那么乐呵呵的。
听着张维屏在那里吹。
“我这个人做事非常自信,看准了肯定不会错。这次《三枪》直接引进好莱坞的剧本,洋为中用,只要给够了排片,就一定……”
张维屏隔着好几个人和韩散屏说话。
他的位置没有安排在韩散屏旁边,大概也是怕他们打起来。
“维屏,认识这么多年了,你还不知道我吗,如果你们《三枪》票房大爆了,难道我还能摁着那些院线逼着他们不给你们排片?他们可不会听我的,这一次搞排片也是冲着郝运去的,跟我可没有什么关系。”韩散屏笑的跟弥勒佛似的。
座山雕,泥煤的座山雕,现在网上都在喊我座山雕,你知不知道你对我造成了多么大的伤害。
还“你有自信,好莱坞剧本”?
你也不看看郝运他在好莱坞混得何等风生水起。
韩散屏并没有公开关于和黑豆传媒对赌的消息,以后也肯定不会公开。
如果张维屏知道这份协议,他估计就不委屈了。
“看电影吧,维屏!”张益谋拉了一下张维屏,然后很抱歉的朝着韩散屏笑了笑。
说这些都没有意义。
韩散屏最喜欢的导演就是姜闻,其次是陈楷格。
现在马上要放的就是姜闻的电影,你和他讲道理不是对牛弹琴嘛。
此时,电影终于要开始了。
现场也逐渐安静了下来,先看电影再进行采访互动,结束了之后还有一个酒会。
今天来了很多人,规模相当于电影节了。
毕竟郝运和姜闻联合执导。
这是郝运和徐恪联合之后,又一次联合大导,而且是联合他师傅。
师徒二人不讲武德,联手暴打六旬老汉(张艺谋1950年生,到2009年差不多60岁)。
安静下来之后,就是开场CG。
黑豆传媒的片头CG不算特别精美,但是已经形成了品牌效应。
至少在大中华文化覆盖区域,这个片头有口皆碑。
甚至有“黑豆出品,必属精品”的说法,而且广为流传。
黑豆传媒过后,是导演等主创。
导演一栏清楚的写着,导演:姜闻、郝运。
编剧一栏清楚的写着,编剧:郝运、姜闻。
好家伙,真就是两人联手搞事情了。
片头过头,开场是音乐。
并不是郝运创作的音乐,而是李叔同的《送别》,这个几乎是人都知道。
弘一法师嘛,半世文人半世僧。
曲调取自约翰·庞德·奥特威作曲的米果歌曲《梦见家和母亲》。
后来霓虹人将曲子配成日文歌词,起名叫《旅愁》。
李叔同把日文歌词翻译成了中文,但并不是现在大家熟悉的版本。
后来李叔同和把兄弟许幻园分别,就创作了现在大家熟悉的这首。
人物出场,扮演六子的是陈关西。
今天陈关西也来了,而且是带着老婆孩子,他目前也算是长混内娱圈了。
他的潮牌在申城开了旗舰店,在淮安也设了工厂——卖到全球各地的CLOT潮牌,基本上都是在淮安工厂里产出的。
他还在申城买了一套房子。
六子趴在铁轨上侧耳倾听,一回头,十匹白马拉着一辆货车疾驰而来。
车顶还冒着白烟,看似是蒸汽动力,实际上……
就特么是一个大火锅。
葛游、马大缸、刘嘉琳……
张益谋摸着下巴,眉头微微皱起,电影才刚开始他就有了不太妙的感觉。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行家用眼睛看也一样,他一眼就能看出姜闻拍这部电影总体的调性。
特么的,姜闻你变了。
没想到你个浓眉大眼的狗东西,居然也开始想着搞钱了。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张益谋等人看的是电影手法、调性,还有这些背后导演对这部电影的一个态度。
其他人,就单纯的只是看电影。
甚至连郝运都抛开了一切,把自己当成了普通观众。
这电影开局几分钟,光是县长、县长夫人、师爷这三个人的互动,金句频出,就牢牢地把观众给吸引住了。
行了,《让子弹飞》稳了,肯定是一部好片。
第974章 是郝运高,还是姜闻高
影评圈有一类群体,叫做解读党。
他们号称是导演的嘴替。
评判一部电影的好坏,完全就是看这部电影能不能经得起他们解读,能不能让他们费点脑细胞。
今天就有几个这样的影评人搞到了首映场的票。
他们几个坐在一个角落位置,静静地看他们的“偶像”姜闻新电影。
准备炮烙出一篇深度解读文章。
什么,过度解读?
不存在的,什么特么的叫特么的过度解读啊。
姜闻之前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就让他们过足了解读的瘾,等了好几年才等到了这一部,自然不会放过。
虽说这新电影是姜闻和郝运师徒两个一起执导的,但是他们解读过瘾的上一部电影,正是郝运执导的《hello!树先生》。
郝运的《心迷宫》也是经得起解读的好作品。
所以,郝运搀和进来,不仅没有让解读党们失望,反而充满了期待。
他们也没有白期待。
这部电影越看越能解读出很多东西。
前边冒着蒸汽的马拉火车,岂不正是民国社会现状。
三个人吃着火锅唱着歌,看似平常,但是……
很多细节的东西很奇怪啊。
比如,李叔同的《送别》应该是1915年创作,并且通过丰子恺的书传播出来,而电影字幕显示出来的时间线是南部中国,北洋年间,1920年。
按理来说,那时候又没有网络,传播速度没可能这么快的。
那么……
BUG?
不存在的,姜闻和郝运的联手,一个是大师,一个是未来的大师,怎么可能会出现如此肤浅的BUG。
解读党一边看电影一边展开脑洞,而且还在本子上进行速记。
这群人很骚气的用荧光笔记录,再通过低声交谈,快速的交换重要观点。
首映礼本来就很难保持安静,所以也没有人管他们。
很快,有知识渊博的解读党想到了什么。
李叔同创作这首歌的时候,他在金陵和申城两所大学当老师,有没有可能他上课,交给学生唱,学生们传唱出去的。
在包邮区一带的上流文化阶层会唱这首歌。
而这三个人里头有人属于这个阶层——至少能够接触到这个阶层。
也就是说,这仨人绝非买官的乡间豪绅。
至少里头有个“头”。
那么,这三个人里,谁才是来自“上流阶层”呢。
解读党们很快通过三人的互动看出来了。
汤师爷肯定不是。
马大缸饰演的这个角色,显然是个丑角,他要拍县太爷的马屁才能生存。
歌唱完的时候,他鼓掌叫好,却被县太爷严厉的质问,好吃还是好听。
这一段就很有“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