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立伟,听说学校给你们的补贴每个月涨了两百块?”
北区曾经的教工宿舍楼里,张立伟的室友好奇的问道。
张立伟点了点头,无精打采的答道:“嗯,学院每个月多给了两百,据说是学院取消了留学生的补贴,然后给硕士加了一百,博士加了两百。也就这么点钱,算是聊胜于无吧。”
显然对于他来说,这两百块其实真的可有可无。
毕竟张立伟是真觉得自己太倒霉了。
本来他的导师是赵光耀,很稳的一位老教授。
本想着跟着这位教授,毕业是不成问题的。
谁知道当年开题没选好,直接导致了这些年几乎都在浪费时间。
这也罢了。
毕竟老板那天也给了他承诺,帮他换个选题,尽快毕业的。
张立伟也想通了,搞定不了太难的命题,在老板的帮助下,选个稍微简单的命题,再凭借老板曾经在德国留学的影响力,发两篇水刊问题不大,自己只要把毕业论文好好雕琢一下,起码混个文凭问题不大。
但谁想到他的导师赵光耀教授在这个节骨眼突然要决定调走,去另一所学校。
真的,如果是赵光耀是去一所更好的大学,张立伟当然是愿意跟着一起去的。
毕竟水往高处流嘛。
但赵光耀去的竟然是一所一本双非大学。
是,人家学校对赵光耀这种高级教授肯定是求贤若渴,各种待遇还是很不错的,但对他来说这特么关系到毕业后拿哪边毕业证的问题。
总不能说考博的时候千辛万苦上了一所双一流院校,然后就为了跟着导师,毕业的时候拿一张双非院校的毕业证吧?
这个情况可以说摊到谁身上都是相当的炸裂。
谁特么听说过一大把年纪的导师到了快要退休的时候,竟然还能往低处走的?
人家这把年纪选择跳槽,也都是有更好的地方去有没有?
真的,张立伟宁可希望赵光耀是直接被革除教职,这样起码学校会想办法担起责任,帮他把导师问题给解决了。
最终结果就是赵光耀手底下十多个研博生,除了一个刚刚入门的小师弟选择了跟导师走,其他人都选择了留下。
然后大家都要去找还有名额的导师。
甚至有人还要等明年导师有新的名额了,才能有正式导师。
比如张立伟就是其中一个可怜人。
这也直接导致他助教的工作都失去了。
是真有种日了狗的感觉。
最恶心的还是,当初他找乔泽去讨论论文可以说是他离成功最近的一次。
操蛋的是,他还完美的错过了。
真的,当时哪怕他不是太要面子,报了个假名字,他还有勇气再去408寝室找找乔泽,看能不能想办法拉他一把。
可惜的是,当时他创造一个“王科”的名字。
还直接被揭穿了他的导师就是赵光耀。
这也直接导致了他完全没了勇气去再去找乔泽。
所以学校这增加的两百块补贴,对他来说真就如同鸡肋一般。
谁想到这竟成了室友钦羡的点。
……
“艹,什么聊胜于无了啊?可不止是多了这两百补贴,我听说你们学院博士助教的补贴涨了三百,这加起来一年就直接比我们多了六千块!太气人了。什么时候我们学院也能这么硬气就好了。
凭啥那些老外来我们这边留学,难度低,学费也不高,补助还特么能这么高?感情就我们是后娘养的啊?真不知道提高国际排名为啥这么重要。难道排名升了,找工作就简单了?”室友忿忿不平的说道。
没办法,这个世界绝大多数人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
大家都是理学博士,数学院的博士补助比其他学院多,其他学院博士的心里自然是不太服气的。
然而这番话恰好戳中了张立伟的痛处,于是不耐的说道:“得了,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现在想当助教都没人要。你再惨还能惨得过我?”
“你这只是一时的。问题肯定要解决的,我们这就不一样了,好多人都跟导师反应这个问题了,学校都不理。烦死了。对了,我还听说你们数学院打算再筹建一栋博士楼,到时候你们数学院的博士说不定还能住上单间,真羡慕啊。”
“早就说要建了,不过是给留学生住的。”
“不是,你还不知道呢?现在你们数院跟留学生院那边打过招呼了,据说是联合留学生教师递了份名单过去,只要有一门功课不过关的都要限期搬离学校寝室,据说国际生本硕博连读是重灾区,一次性腾出了二十几间寝室呢。连国外来交换的水货博士都要赶出去了两个。”
“啥?我们学院这么勇的?”张立伟下意识的挠了挠头,最近他心情很封闭,这消息他还真不知道。
“是啊,所以说现在你们数学院是真牛逼了!说起来我们机械专业还是优势学科,可是有院士坐镇的,凭啥不能硬气点啊?哎,上回在实验室开组会我还跟老板提起这事,结果被说教一通。不过我还听说隔壁搞生物、机电、电气,还有航空航天航海、材料的那些博士们都打算集体给校长信箱写匿名信,反应这个问题呢。”
张立伟瞥了室友一眼,说道:“得,说得像是你们搞机械的不是大佬一样,我就不信他们都写匿名信了,你们搞机械的还无动于衷。”
“嘿嘿,写匿名信太LOW了,我们实验室老大准备实名硬刚。”
“实名啊?咋?你也打算签名?”
“当然啊,我怕个屁啊!咱们老大第一个署名我怕什么?再说了,你们搞数学的多轻松啊,一支笔,一张纸就能坐一整天,有没成果就是那么回事,我们可是真要下工厂的!人家那些搞生物搞化学的更惨,谁不是洗瓶子都洗到想吐过来的?
所以啊,学校要真把我们都开了,你看那么多项目还能完成的了不?再说我们要求也不高啊,也就是想要待遇能跟你们数学院持平而已。这特么总不过分啊?这要是都不能满足,还干个屁啊!”
“呸,你咋不说你们的项目补助本来就比我们多?”张立伟啐了一口。
“你咋不说我们干的活多啊!再说有些补助能不能拿到手你还不清楚吗?总之老张啊,这种事情必须要抗争,才能争取到公平的待遇,说起来这次我们要能成功的话,都得感谢你们数学院开的好头啊!”
张立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只是脑海中无法抑制的浮现出那天在数学院寝室楼里看到的那张平静面孔,跟那些几乎听不出任何起伏的语气。
感谢数学院?
你们这帮人不如直接感谢那个叫乔泽的小家伙好了。
最好的机遇曾经就在他的面前,却因为面子问题,失去了!
如果重来一次的话,那天他绝对要用本名去跟乔泽谈谈毕业论文!
真神烦呐!
第156章 这不是巧了吗?
贺独唱并不觉得自己是个好人,甚至都不觉得自己是个合格的记者。
即便当初他选择新闻专业,真的就是抱着满腔热诚去的。
要知道九十年代676分的高考成绩,真就是站在金字塔尖的考生之一。
距离燕北、华清的分数线也就差了十分左右。
但他还是毅然决然的报考了华夏人众大学的新闻专业。
今年已经46岁的贺独唱甚至还记得在那个热血沸腾的年纪,激励他的人生格言——“与其咒骂黑暗,不如燃起一支明烛。”
这是美国女作家、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说的一句话。
作为一个在华夏最艰难的时期将一个最真实的华夏用自己的文字展现给世人的坚强美国友人,在这个时代看来多少有些讽刺。
但对于贺独唱这个七零后来说是真的激励他整个学生时代。当年他的理想就是毕业之后,就要投身新闻行业,他要做华夏最知名的调查记者,用他短暂的一生揭露这个世界一切的黑暗与不公。
以现在贺独唱的情况来看,这显然真就只是个理想。
95年的大学生还是包分配的,幸运的贺独唱凭借自己优异的成绩,跟在校期间发表的好几篇的犀利社论,被人人日报选中。一毕业就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实习记者。
90年代京城街头遍地的报刊亭,早已经成为一代消逝的记忆。
但在那个年代报纸可是普通人为数不多可以获取最新资讯的通道。
贺独唱甚至还记得那些在报刊亭前悠闲的交谈,直到披着邮政制服的工作人员,骑着自行车,从后座的军绿色的包里,拿出一叠报纸放到报刊亭上。跟报刊亭老板——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大叔打过一声招呼后,骑上自行车扬长而去的画面。
然后刚刚送来的报纸,不等老板整理,就能卖出七、八份。
这种画面总是能让年轻的贺独唱感觉骄傲。
不得不说那个时代的记者,的确是让人钦羡的职业。更别提他还是在人人日报的记者。
就在贺独唱从实习记者转为正式记者,拥有了独立采编权,踌躇满志要大干一番的时候,他恋爱了。
一个比他小三岁的京城土著但性格却如江南水乡少女般温婉的少女。
爱情事业双丰收,贺独唱意气风发。
然而现实很快便告诉他理想就好像肥皂水吹成泡泡,在阳光下的确会展现出七彩绚烂的颜色,但一碰即碎。
详实的采访,满腔热情的稿件换来的是主编劈头盖脸一通训斥。
据理力争的后果可能是失去这份让人钦羡的工作,要么调回原籍去另外的工作单位,要么放弃工作直接辞职。
正值热恋期的贺独唱最终选择了妥协。
毕竟他不能太自私了。
妥协了二十年后,就成了现在的贺独唱。
在这个时代的报纸已经是日暮西山的行业。
新媒体的崛起让记者行业的准则从真实、公正、客观、时效,变成了时效、反转、眼球、流量。
贺独唱也成长为了报社的主任记者,高级编辑。
此时他正坐在前往西林的高铁上。
他是去采访乔泽的。
从老友马宇飞口中得知了乔泽的情况后,贺独唱又在网络上搜索了下乔泽留下的痕迹。
立刻敏感的发现这是个极好的素材。
其实贺独唱是听过乔泽这个名字的。
第一次乔泽在网络上引发爆点的时候,恰好因为快放暑假,等一堆自媒体人想要去寻找乔泽的时候,学校已经暂时关门歇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