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没存款怎么过?!这样的日子张凤玲早就过怕了,当然不愿意搬出去住了。
既然不想搬不敢搬,那就得讨好家里的老人,张凤玲都想好了。
陆爷爷陆奶奶,李父李母也不是那种不好相处的人,何况和老人们一块儿住,根本不用小俩口动手做饭,回来就有饭吃,怎么不好?!
李家的饭菜是极丰富的,两肉一菜一汤,周末还得加菜,水果零食从来没缺过,这样的生活对张凤玲来说简直就是掉进了福窝里。
放了寒假之后就是过年,李友桂放假的时间比小学初中的老师还早呢,她又不是系里的领导,就成为了最早放假的那一批老师。
年底是生意最火爆最旺的时候,李友桂除了忙得团团转,就是收钱收到手软。
方便面的销量这几年来是持续上升的,根本就不用她操心,口味都达到了五种。经典的比如香辣牛肉面,红烧牛肉面,老坛酸菜面,上汤排骨面,香菇炖鸡面。
李友桂打算明年再给方便面厂出一个新品种,螺丝粉。不过螺丝粉只能煮,不能泡,这种很不方便但好吃,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达到后世的那种高度了。
另外,食品厂今年也增加了好几个新品种,火腿肠和热狗。生意也是火到爆炸,这俩货绝对是方便面的最佳搭档,风靡全国。
就这两家厂子的分红而已,李友桂现在的年收入已经达到了八十万一年了,服装厂和婴幼儿用品厂的利润分红还没计划在内呢。
服装厂和婴幼儿厂的分红也是不少的,一年下来也有三十多万的样子,李友桂早就实现了百万身家的行列了。
除了这些收入外,京市的服装店和超市,奶茶店一年也给李友桂带来了二十多万的收入呢。
钱生钱,李友桂当然不会就这样存着,当然是继续不断的置房产呀。
她这辈子的目标就是当个包租婆,将来等着收租,一个月一百多万都不是问题呢。
这不,李友桂又瞄上了海市,羊城和鹏市的地了。
羊城和鹏市现在都是在高速发展中,商品房已经出现了,不过依然还是有宅基地在卖。不管是商品房还是宅基地,李友桂都喜欢。
只要有商品房销售,李友桂就会去买。宅基地则让罗小龙帮忙找了,毕竟他在羊城和鹏市都很方便。
海市则只能等李友桂放暑假的时候再去打探了,不过好在海市那边还有方志林一家人在,他们也是可以帮忙的。
京市这边她还是想买四合院,不管是一进还是二进,只要产权清晰就可以了。将来的四合院一样有出售的,只不过都得上亿而已。
自己的地盘自然更容易打听到消息,罗母在听说了自家的儿媳妇又打算购房后,就立马发动亲朋好友帮忙了。
人多力量大,没几个月,李友桂就得到了好几个信息,三个卖小院子的,一个卖四合院的。
京市这边的房价基本上是一天一个样了,小院子的价格都上了四万多,四合院更是达到了四十万至八十万一套不等,这还讲究位置呢。
这次的这个四合院位置非常好,可是位于后海呢,而且只有一进还不是二进,然而价格也是非常美丽的,人家要七十万。
这个一进的四合院就要七十万啊,真的简直就是天价了,几乎没多少人买得起。
买得起的人也要嫌这个一进的院子太小了,一大家子的话也是不够住的。而且,这时候主要还是依靠单位分房子,这个时候的单位房早就不是十几二十年前那种了,全是套二套三厨卫配套齐全的,而且又计划生育,一对夫妻只能生一个孩子,不管是套二还是套三都够住了。
李友桂不嫌这个后海的四合院小,也不嫌它贵。买还是要买的,但价也还是要砍的,最后成功以六十七万的价格拿下来了。
当罗家人听说李友桂用六十七万买下了一套房子时,震惊得不行。而这时候,全家人才第一次深刻的认识到,李友桂的赚钱能力有多强悍。
要知道李友桂当年买的第一套四合院才多少钱啊,眨眼不过十年而已,就涨了四五倍了,这也太可怕了呢。
除了买这个天价四合院子,李友桂还一块儿买了两个院子,又花去了八万出头。
这么大手笔的举动,着实把罗父罗母和罗霆给惊住了。
这简直就是个收集房子的狂人呀?!爱好,集房。
她这么疯狂的举动,不得不让罗父和罗霆父子俩对房子的事情重视起来,特别是发现这么多年来,李友桂除了投资各种厂子和店面外,就是各种买房。
买完京市买南市,买完南市买羊城,买完羊城买鹏市,买完鹏市再买京市。据说,她的下一个目标是海市呢。
李友桂这么爱买房子,除了房子保值,值钱外,肯定是日后会增值,会涨价的。要不然买这么多根本住不过来,从她的这些举动,罗家父子俩就看出来了,李友桂对未来的国家的房产非常的有信心和自信。
第543章 事了
“这房子以后真比做生意还值钱?!”
罗父不方便和小儿媳妇说这些,夫妻俩却能私底下说。
李友桂也没瞒自家男人:“以后的房子肯定越来越值钱,我们的工资年年都在涨,那东西也肯定会跟着涨。你不知道,当年我买的小院子和四合院那才多少钱一个呀?小院子七八千,四合院就几万块。”
“现在才过了多少年呀,涨了多少倍了?!反正不管是小院子还是四合院,除了做生意的,拿工资的哪个买得起?!全家都拿工资就算不吃不喝,买个小院子还得花三四年呢。”
“现在最稳健的投资是房子,做生意还会亏呢,房子才不会有这风险。就算不是倒卖,那也能自己住啊,或者租给别人呢。”
她当然是还不敢告诉自家男人,后世的房价能涨到天上去,特别是那些四合院,套套得上亿。
地皮更是值钱得不行,比做生意要稳定得多了,特别合适像她这样没有上进心,不想打拼,准备早早养老的人士。
罗霆被妻子这么一通的分析,顿时感觉还真的是这样呢。李友桂每次买房子他都是知道的,而且也都和自己提了,买哪里花多少钱,她也都有和自己报备。
所以,罗霆是非常清楚每次买房子的价格的,现在听李友桂说完之后,当然也觉得她做得很对。
钱放着也是放着,做生意还会亏呢,房子却不会。
怪不得李友桂每次赚了钱都要买房子,罗霆现在已经非常理解了。
“那以后,我们还买吗?”
现在家里有多少房产,罗霆自己都不是很清楚,这些钱都是李友桂赚的,他也没什么想法,就是想知道她以后的打算,是不是还对房子的价值这么看好?!
“买呀,有钱就买,我以后要是不想干了,还有一大堆的房子养活我。我现在这么努力赚钱,就是为了将来能提早退休,环游全国,周游全世界。”
李友桂和自家男人双手一摊,笑眯眯的道,这可是她的终极梦想呢。
罗霆:“……”
老婆想得太周到太长远了,好像没他什么事,他也没什么用似的。
然而,似乎事实就是如此呢。罗霆不得不承认,他妻子才是被需要的那个,而他是那个需要她的人。
好在,何其幸福,他才是她的爱人。
李友桂的打算和想法,罗霆自然跟老父亲说了,就连罗父也不得不承认,小儿媳妇有大远见和大想法。
厉害着呢。
李建业和张凤玲在过完了年初二后,年初三就双双和李父李母一块儿回老家南市摆喜酒去了。
这次,李友桂就不打算一起回去了,时间不够,来往太奔波。
李建华他们办过了酒席已经有经验了,所以全给大家伙计算好了。在李建业他们上火车后,喜酒就订在了初八的这天。回程就可以安排在初十或者十一,然后正好能赶回来过元宵节。
过完了元宵,初小这样的学校就要陆续开学了,他们根本就不能在老家呆上多长时间。
现在回老家是非常方便的了,火车也提了速,比以前少用了差不多两天的时间。以后有飞机了,连火车都不想坐了呢。
老家的大院子也早就建好了,回去是什么都有,舒服得很,不比京市差。
张凤玲是头一回坐这么长时间的火车,去这么远的地方,本来还以为去的地方是农村挺落后呢。
没想到,李家早就迁到了城市里,而且在南方这座城市还有一座很漂亮的院子。
李家的老家远远比张家要好得多得多了呢,特别是大伯和二伯也是做生意的,收入远远比当老师的他们强得多了去了。
张凤玲不是没有想法的,也不是不羡慕的,可光想法是没用的。结婚前和结婚后,丈夫是个什么样的人除了李家人,就是她最清楚了。
上进心什么的,那真的是没有多少的。指望着李建业,还不如指望她自己呢。
一行人回到了老家,自然也抽了一天的时间回镇上看看。早上出发,下午返回,除了让新媳妇看看老家外,李父李母也想回来看看亲朋好友的意思。
这摆第二次酒,接亲迎亲什么的仪式就都不用了,这边有酒席全部都是吃晚上的,所以到了时间,一家人全部提前两个小时去等待亲友的光临。
老家这边也只摆了十桌的样子,因为是吃晚上的这顿正餐,所以就得给在市里没有住处的亲朋好友提供住宿。李家是有房子,又刚好是冬天,谁也没那么多铺盖,因此就给大家伙订了七间招待所。
初十一李建业才带着张凤玲和父母一块儿坐火车回京。然后,赶在了元宵前一天到了京市。
过节的东西是不用他们准备的,李友桂都给提前准备好了。元宵节她得在婆家这边过,十四这天下午李友桂就带着丈夫和儿子们提前回娘家吃饭了。
初小等学校开完学后没多久,就轮到了各大专院校开学了,李友桂不是辅导员也不是班主任,工作量就没有别的老师大,一直过得比其他老师要轻松些。
就是因为她不愿意担大任,什么职务也不愿意要,在同事当中的印象都挺好的,李友桂为人又和气不爱计较,不管是升职还是加薪都让给别人,这样的人就没人不喜欢她。
而且,谁都知道她经济条件好,不靠这份工作过活,玩票和过活的性质本来就不一样,大家都挺理解李友桂的。
最主要的是,人家不需要有上进心,就已经明明白白的把下半辈子安排得清清楚楚了。
这份能力几乎是绝大多数人没有的,不过就算以后李友桂靠不上她的房子和生意了,可她的本领可还在呢,轻松过活一样容易得很。
但是,李友桂想做的事情是很多的,现在她还年轻着,没到觉得累和想要休息的时候呢。
因此,她打算开展一下其他的副业了,是时候点亮她别的技能了。
第544章 重操旧业
写文。
没错。
前世的李友桂就是个混迹于各大网站的网文写手,靠卖故事为生。
也不知道是不是她干这行太久了,所以这么多年下来,她都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是个写手。
她简直是全网最忠心的写手,没有之一。
这会儿可没有电脑可以打字,全部只能手写,而且还要字迹工整,再给人家寄过去。
麻烦是挺麻烦的,好在李友桂不像前世那样靠写文生存,倒是不用担心过不过稿的问题。
而且,现在第一章 的篇幅也不用多长,一本书一个月写个五千到一万字就足够了,毕竟人家是实体连载,基本上都是月刊,就是一个月才发行一次,一次只发行一本,一年也才十二次而已。
不过,因为是月刊,篇幅有限,作家众多,所以竞争绝对比写网文的要剧烈残酷。可也是有好处的,那就是真能成功采用了,基本上就出名了。
出名什么的,李友桂倒不太在意,出名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吗?钱这辈子她已经赚到了,心态都放平了。
说干就干。
反正,现在她的时间还是挺多的,两个儿子乖巧懂事,自己会学习,自己会干活,她这个当妈很省心。
儿子们上午和李友桂和奶奶一起去学校里上课学习,下午自己画画玩玩具,傍晚看一个半小时的动画片,睡觉前妈妈再给他们讲个故事,每一天都充实得很呢。
中午吃饭休息,下午的时间,李友桂就开始动笔了,得益于她前世混网文界十多年的工龄和经验,心里的题材和故事真的是有万万千千呢。
李友桂根本不用怎么琢磨,只花了一个多小时就把题材和大纲都给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