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哥俩共同的想法,再也没有哪个妈妈比他们的妈妈更好了。
自从知道妈妈写小说后,小哥俩对自己的妈妈可上心了。
给妈妈倒水,给妈妈洗水果,给妈妈捶背,力所能及的给妈妈自己最大的支持。
现在哥俩在家也不爱吵闹了,自己安静的看书学习画画,或者看电视,要不就是和爷爷奶奶在大院里散步。
李友桂一天下来可以写个四五千字,一般一个星期出头可以写完连载一个月的量。这本书她也没打算写多长,最多就三十万字的样子了。
现在的报刊小说连载也长不了,不像后世的网文,动不动就几百万上千万字,二三百万字还是常态呢。
不过,李友桂一向是中短篇选手,几百万字的她还真写不来,只有百万字以内的她才写得好。
罗父罗母和罗霆,小哥俩是不会出去找人炫耀李友桂的。可罗大嫂和罗二嫂她们会啊,自从知道京市晚报那篇很好看很火的小说是她们的妯娌写的之后,就替李友桂扬名了。
很快,不仅本大院的人全都知道了,隔壁大院的也知道了。连罗大哥和罗二哥的单位也知道了,反正李友桂红得一塌糊涂。
连李友桂所在的单位,外语系上上下下都知道了本院的英语老师是个才女,写小说很厉害的那种。
李友桂:“……”
出名了。
并不是她想要出名的那种,反正现在李友桂走在路上,就好像名人一样,认识她的都会打招呼,或者偷偷悄悄地看着她。
这一下子,就让李友桂的生活陷入了目光的包围之中。
好在,她是正经人,麻烦是麻烦了点,倒没给她的生活造成太大的障碍。
连载了两个月后,这本小说就写到了一半了,已经登出去了十八万字,再写个十万的样子就能完结了。
十八万字两个月的时间,李友桂就拿到了一千八百块的稿费了。这笔稿费被李友桂拿来给家里人买衣服买吃的买书,一点儿都没有被浪费掉。
而且,这本小说还没有完结呢,就已经谈好了出版的事情,等她交了最后那部分的稿子,就可以印书发行了。
出版又能多拿二千块钱的稿费,第一版大概一万册李友桂是不拿分成收入的。如果再版,那么再版一次就得给她五百块稿费,这种就属于细水长流了。
稿费李友桂是不怎么在意的,她在意的是可以出版出书,这是每个作者和作家的梦想。文学界也在这一方面,似乎有种约定成俗的意思,作家和作者之间的界线,就是有没有出书。
上一世,李友桂只混网文界,出书什么的也够不上,她觉得自己的水平也不好意思出书。有钱赚,有活干,自由自在,天天能睡到自然醒,养活自己养活家人就足够了,她真没太大的要求呢。
罗萌萌在未来的世界里,除了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各种高速便捷的交通工具,她还看到了许多的巨大的飞机和各种小小的飞机。
就连京市都没有很多飞机呢,可罗萌萌却在未来的机场里见到了,可把她给吓了好大一跳。
明亮巨大的机场里人来人往,每个人似乎对乘坐飞机习以为常,个个都形色匆匆。罗萌萌在一块非常非常大的电子屏幕上,眼花缭乱的看到了各种飞机的目的地。
一个,两个,三个……那些飞机全是飞往三十多个国家,更不用说飞到其他国内的地方的了。
罗萌萌都忍不住羡慕了,怎么可以这么幸福?!这里的人怎么能过得这么好?!
然后,罗萌萌就看到了无数巨大的飞机,滑行在长长的跑道上,然后开始一鼓作气的起飞,最后冲向蓝天飞向遥远的目的地。
这么大和这么多的飞机,让罗萌萌看了整整一天,无数的飞机从天空上下来,又从地面上冲向天空。
整齐有序,而且数量繁多,这个港口太忙碌了,有意思到罗萌萌的眼睛都不敢眨。
看了一天的飞机后,华灯初上时,罗萌萌乘坐免费的公交车回到了市区,随后她又看到了夜空中密密麻麻的飞来了很多的小飞行器。
那些小飞行器身上还闪着红光,在罗萌萌震惊的目光中,组合成了一个个的字,特别的震撼,一点也不比大飞机逊色。
这个时候,罗萌萌还不知道这些小飞行器的名字,结果这些小飞行器还会说话和唱歌呢,可把她给惊呆了。
随后,罗萌萌就听见了身边的人介绍说这些小飞行器是无人机,没有人驾驶的意思,这无人机比战机还厉害呢。
现在,去了未来的罗萌萌觉得自己无论是看见了什么,她都不应该惊讶。还有什么是这个世界制造不出来的呢?还有什么是这个世界没有的呢?!反正,罗萌萌自己是想象不出来的。
不过,她希望有一天,自己的国家也能有这样棒棒的科技,她的国家能繁荣富强,人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未来的世界,就是她所盼望和希望的世界。
三个半月而已,我去了未来世界这个小说就全部连载结束了。引发了很多的讨论,小说里的未来世界的粮食产量,多种多样的食物,人民上街连钱都不用带了,刷那么一张小小的纸片就能买东西了,遥远的人民还能马上面对面的视频交流和对话,每个人都多才多艺。
此时读了这个小说的人都没办法想象,这么好的世界是真的吗?!
这个问题,罗家的孩子们不止问了李友桂一次,当然真话是不可能说的,希望还是有的。
凡是认识李友桂的人,几乎都有相同的疑问和怀疑,她是怎么写出这样的小说来,她怎么有这么强悍的想象力?!
李友桂也不怪他们的思想贫瘠,她不过是占了重生的便宜而已。她还没敢写星际机甲,修真修仙,玄学和穿越呢,世界那么大,只有我们想象不到的。
第547章 海市
一炮而红。
李友桂成了知名作家。
有本事的人,到哪都会活得很好,李友桂就是这种人。
写书不过是她的爱好和习惯而已,李友桂也没打算乘胜追击,连续奋战了几个月,她也有点累了,暂时也不打算写书。
这不,两个小崽子也不小了,放牛似的教育都快上五岁了,是时候让他们俩去上幼儿园了。
孩子就该有自己的小伙伴,有自己该做的事情,该享受的童年。
小哥俩太乖巧太懂事了,听完了妈妈给他们俩童年的安排和分析后,自然是听妈妈的。
妈妈真的是太好了,从不逼他们学习,也从来不强迫他们学东西,除了严格教育他们礼仪和做人方面外,其他都是自由任他们自己成长的。
两个小崽子上幼儿园后,那肯定是不会再跟妈妈去大学里了。不过两个小家伙也没觉得可惜,因为他们的妈妈说了,等他们再大些了,还是可以去大学里学习的。
妈妈说的都是对哒。
一眨眼而已,暑假就来了,刚刚七月初,李友桂开始收拾东西了。然后和罗霆,罗母以及兄弟俩一起踏上了去海市的火车。
从京市到海市的速度很快,就一天一夜的时间而已。
李友桂他们一家人刚刚抵达海市火车站,方易云和方睿父子俩已经提前过来接站了。
这些年方家也是越过越好的,陆雪慧和方睿都考上了大学,特别是陆雪慧后来还出国留学,现在还继续在国外读博。
方睿现在也是海市医学院的研究生,小伙子比李建业还小近两岁呢,学习成绩非常好,可是医学院的高材生,将来也打算再往上读博的。
虽然两家人现在并不常见,可感情真的是一直没变过的。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特别是方志林现在年纪特别大了,已经不能动弹了,时日也无多,非常的想念故人。
这次李友桂他们过来,肯定是要去看望方志林的,而且也打算在海市逗留十天八天的。
很快,一家人就分别坐上了方易云父子俩找来的小车,一起朝方家去。
方家现在住在是一个大院子里,独门独户,大院子里有一幢两层的小洋房,这是当年归还给他们家的房子。
要是李家人过来,肯定是要住到这里来的,方家的房间真不少,楼上四间,楼下两间,住得非常的舒服。
李友桂到了方家第一时间就去看望方志林,这样的老朋友真的是看一眼少一眼了,也不知道下次还能不能再见到他老人家。
方志林见到李友桂非常的高兴,拉着她说了很久的话,精神劲头足得很。
这些年,方易云和方睿他们把方老照顾得很好,当年也只受过那么小半年的苦而已,到了第七生产队后,日子就好过了,苦还真受得少。
要不然,方志林也不能这么长寿,绝对是知足和够本了。
他的儿媳贾梦霞的病这些年也越来越好了,犯病的时候少,而且被养得也很好。不论是夫家还是娘家,对她都上心得很,贾梦霞也没上班,就呆在家里看看书看看电视,或者做做衣服什么的打发日子。
因为家里都有两个身体不好的人,所以方易云是请了帮工来照顾方志林和妻子的。
李友桂他们一家人的到来,就给方家注入了生气,就连晚饭,方志林他们都多吃了一碗。
保姆不是住家的,白天来干活,做完了晚饭就走人的那种。因此,吃完饭之后,更是没有外人了。
小哥俩就被奶奶带上楼去洗澡睡觉,晚上他们得和奶奶睡一个房间,好在床足够大,祖孙三个一块睡也完全不是问题。
“友桂,你要找的房子,就在这条街上的103号,也是一幢小洋房,就是价格很高,要价三十五万,一分也不能少。”
方易云一边品着茶,一边把自己打听到的消息告诉她。
这条街上的小洋房真不少,可这些年来出售的更少,好几年也没有过一回。现在卖房子的人,不是出国,就是发生变故急用钱,要么就是有了更好的房子。
一般主要是前两者,现在要售卖的这个房子也是如此,属于全家移民,再也不回来的那种。
李友桂没意见:“只要房子好,价格就在哪儿,我还是可以接受的。”
这可是民国时的小洋房呀,独门独栋,自带小花园,还是很值得入手的。
房子自然是好房子,位置更好,这一片区从前就是住着很有名望的人家,现在也是差不多的。
因此,方易云也是打听清楚了才跟李友桂说的,也替她约好了明天去看房子。
说完了房子的事情,又开始聊到海市附近的宅基地,以及铺面。
方家人早就知道李友桂对这方面很有想法,自然也是替她打听过消息了。
现在除了自己私下买卖外,就是去找房管所了,反正是只要有钱,铺子房子这方面还真不是什么不好买的东西。
这次李友桂来海市,身上就足足带了六十万,她要趁这个机会在这边消费一番,一定要把所有的钱都花出去。
同时,李友桂也劝方易云:“要是有价格位置合适的房子铺子,你们最好也买下。产业这东西,远远比手里攥着钱要好得多,现在的工资年年涨,东西也年年涨,投资房产最合适。”
这也就是自家人才能说出这样掏心挖肺的话了,不然谁理你?!
方易云可能不了解也不太认识李友桂这个人,可方志林却是无比的相信她的。
“听友桂的,不是自己人,她不能说这样的话。”
对于李友桂方志林是迷之自信的,直接就交代儿子道。
儿子没有,可他有啊。
买个小院子,或者宅基地,铺子这些钱方志林还是有的,打算拿这些钱去和李友桂一块钱买。
方易云是最听老父亲的话了,特别是现在父亲都这副样子了,依然还在操心着他们子和孙的后半生,所以他赶紧听话的点点头,答应跟着李友桂后头购买房产。
第548章 两不耽误
如果自己不够聪明,那最好跟着聪明人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