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喊出来后,她便跟疯了似的,把那两罐羊奶粉从大门扔到楼道里,歇斯底里哭喊:“离婚!现在就离!这破日子我一天都过不下去了!离!”
罗子逸搞清楚情况后,气得也把陈萍骂了一顿,问她脑子里是不是进了水,几个月大的孩子喝什么羊奶,到底是为孙女好还是想要害死她。陈萍被双玉疯狂的劲头吓住,头一次没敢罗嗦,含着两眶泪从儿子家里出来后,自此后好一阵子没再上门。
第96章
双玉在漫水坪边住了七八天, 等罗子逸开车来接她们,她才带着霞姐一起回家。
来的时候她们的车厢塞得满满当当, 里面装着各色礼物;回去的时候同样满满当当,奶奶和外婆塞了一袋大米、一箱土鸡蛋、还有大捆蔬菜和宰杀好的两只新鲜土鸡等。
临行前,外婆拉着霞姐和双玉的手碎碎念,“我彤宝喜欢吃炖鸡蛋,那箱子里都是自家的鸡下的蛋,每顿给她炖一个,吹凉了再喂,可别把孩子烫着了。一到家里就把鸡肉放到冰箱里去,袋子里佳慧放了冰块, 等你们回到家也该化了……”
“姐,你有空了,一定要带大奶奶和孩子们去沙河县玩!我带你们逛公园!”双玉恋恋不舍地跟大家告辞, 抱着孩子上了车。彤宝从开着的车窗朝外望, 看到两个姐姐,忙热情地伸出小手, “嗯嗯啊啊”地喊着,想要她们也到车上来。七宝和苗苗便隔着窗亲她,把小姑娘亲得咯咯乱笑。
罗子逸道:“奶奶, 大奶奶,姐, 我们走啦。”
“走吧走吧,”外婆和奶奶都道:“路上开慢些!有空再来玩!”
车窗玻璃升起来,彤宝在车里失望地哭了起来。车外的人都笑了, 七宝留恋地说:“小妹妹真好玩!”
“好玩么?”奶奶牵着她的手朝屋里走,瞅瞅佳慧说:“叫你妈给你生一个!”
七宝便去拉佳慧的手, 说:“妈妈,你听到了吗?什么时候给我也生个妹妹?”
佳慧快步上了晒谷坪,朝满怀期待的孩子和隐隐期待的老人丢下两个字:“没空!”
这些日子她也确实没空。不仅冯小河天天早出晚归,她手头每天也满满的待办事项。要写公主号、打理网店,还要给孩子们布置暑假作业、给她们讲故事……。幸好网店有媛媛,家里有文琳和两位老人,她才能腾出空来,时常往石桥南村跑。
时值盛夏,两边的基地都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早上四五点钟,工地上就有人干活儿,上午十点多太阳大了便收工。等下午四点多钟,天气不那么热了再来上工,干到晚上天黑前回家休息。
石桥南村的水泥桥也修好了,车辆可以直接开过河那边,停到停车场里,也有水泥路通往各家各户的晒谷坪。村庄的下水渠也已经硬化好并开始投入使用。渠道里栽种着水葫芦和滴水观音等植物,叶片在太阳下青油油的。
各家各户的三格化粪池也逐渐改造完毕。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的农家都同步改造了自家厕所。以前那种室外的蹲坑被填埋了,取而代之的是新装修的卫生间。里面也铺了地砖,安装了白亮亮的台盆和崭新的淋浴头,变得跟城里一样。
现在大部分农户的院子里都堆着沙石水泥。在佳慧的建议下,姑姑家率先改造了两间厢房,在房里隔出单独的卫生间,再把房间刷白吊顶,就成了两个标准的客房。另外几户房屋宽敞的人家看到后,也立刻有样学样,把家里多余的房间清理出来,改造成客房。——村里修得这么漂亮,将来说不定真有人想来住宿呢?提前准备好准没错。退一步说,就算没人住,家里来个客人了,也方便了不少啊。
村里的公用猪圈也建好了,跟居民房隔着一排小树林。一溜三排猪舍,隔成一个个小槽,几家合用一个槽口。猪圈里还安装了给猪喝水的水嘴,不再需要专门提潲水过去。同时每排猪舍的旁边还设有一个火房,里头搭着简易灶台,只需要自己带柴禾过来,就能在里头煮猪食。此举深受几个爱干净的主妇们的欢迎,这样一来,家里的灶台就不用被猪食糊脏,每次做完饭一擦,处处也能亮亮堂堂的了。
猪槽是公用的,各家便开始结合着养猪。张三李四和王五家关系好,便共用一个槽,几家商量着轮流来喂,或是你中午我晚上,或是你喂一周我喂一周。喂了食再顺手清理猪圈,把粪便都冲进下水沟里,流出去后进了统一的粪坑堆肥发酵。发酵好的肥料,村里家家都可以来挑。
结合着养了一段时间猪,村里人便觉出好处来。有人在外干活儿,不用再到点就惦记着自家的猪。实在赶不回来,给合伙的另一家主妇打个电话便是。下回别人有了事赶不回来,自己也能帮忙照应还个情。当然也有吵架的,你嫌我喂得不好,我嫌你懒怠不冲刷猪粪的,也都由着他们拆伙,或是各养各的,或是再跟另外的人合伙都行。
村里隔段时间会安排人对猪圈、公厕、堆肥坑和公用垃圾桶进行消杀。各家的猪圈和茅厕拆除之后,蚊蚋和苍蝇都少了很多。姑姑也把屋后的猪圈和茅厕拆了,腾出了好大一片地。文琳和佳慧来干了两天活儿,林芬和文佳也跑回来帮忙,把场地平整好后,搭建了一个花棚。
虽然已经上过了一期培训班,姑姑对养花还是没太大信心,姚师傅便建议她养绿萝和薄荷。还抽空过来指导她育了两床苗,预备种个四五千盆。新搭的花棚里安装了自动喷灌系统,等苗床上的青苗移栽到盆里后,就可以摆进花棚。花棚里种植的作物病虫害少,日常养护主要是定时浇水、修剪和施肥。姑姑觉得这样挺好,平时该干嘛干嘛,有闲暇了就进棚里干干活儿,一点都不耽误事。只要人勤快,就算一盆花只赚一块钱,一季下来不也多了四五千块钱的收入吗?
一期免费的花卉种植培训班开下来,村里还有好几户人家也都拆了原来的猪圈,搭了花棚。姚师傅在督促自家基地建设的同时,只要村民开口,他都会亲自过去指导。从平整场地、开挖排水沟到育床营养土的配比,他都会耐心指点,毫不藏私。并且他很快就体会到这样做的好处。
基地就在村庄旁边,姚师傅不可避免地要时常跟村里人打交道。能不能跟村里人相处和睦非常重要。关系融洽了,才方便请人干活儿,也不会有人来寻衅滋事。按照姚师傅最初的想象,他跟石桥南村的村民们真正熟悉起来,总要花个一两年时间。但是自从他在村里开办免费培训班以后,村民们对他这个外来户的态度就改变了。
他们不再疏离又客气地称他“姚老板儿”,而是和佳慧一样,直接喊他“姚师傅”。村民们请他上门指导种了花,虽然技术是免费的,但这个人情肯定要还,多半都要死拉着他到家吃饭。一顿饭吃下来,双方人生经历都相互了解了,都是平安市的人,往往还能攀扯出几个共同的熟人。各家菜园里,吃不完的蔬菜也时常往他那边送。所以姚师傅和姚师母虽然没来得及种菜园,却不缺菜吃。家里小厨房经常堆着村民送过来的豇豆、西红柿和扁豆等。
除了姚师傅,现在村里人看见佳慧了,也比以前更亲热。并且不再喊她的名字了,都改叫小罗总。也不知是谁先叫起来的,后来大家便都这么称呼她。单叫“小罗”不礼貌,叫“罗总”呢又太生分,带一个“小”字,便在尊敬里头加上了亲热。连李老师也爱这么叫她,每次见了面,都要喊:“小罗总,走,到我家吃饭去!”
整个村庄改造过程中,李老师最关心的便是农家书屋的建造。并且改造之初就张书记说好,等书屋盖好了,他要把自家的那几百本书捐给村里。因此农家书屋开工后,他几乎天天泡在工地上。
修路的时候,并不是每家都出了人,但修农家书屋时,却是家家都派了人来做工。无论外头人怎么纷纷扬扬地说读书没用,石桥南村的人依然认为,读书是件大事。谁不希望自家孩子有出息?况且等村里的书屋建好,不仅大人孩子能来看书,放了假还能让孩子们过来写作业。李老师还说了,他有空的时候,还能免费给孩子们辅导!这样一来,村民们,尤其是家里有孩子的村民,个个都干劲儿十足,都盼着把书屋快些建起来。
也因如此,即使改造经费非常紧张,张书记仍然拨了钱,把老祠堂给改建成了书屋。原本破旧不堪的老祠堂更换了屋顶,部分墙壁也重新修整。工程量相当于重新盖了栋房子,但依然保留了原来的形制。从院子门进去,正面一进三间房,旁边有间厢房,屋角还有棵古槐。
建好后里面空荡荡的,张书记便找镇里小学打秋风,让他们捐了一车旧桌椅和老书柜,村里匠人重新修补好,上了油漆放进去。三间房子,两边是图书阅览室,一间主要给孩子们用,一间是村民们共用。中间最大的房间留作教室。旁边厢房则建成了活动室。里面放上各种象棋跳棋,大家孩子都能进去玩。院子里的树下,还摆放了一个乒乓球桌。
书屋建造好以后,李老师请人朝里面搬了几大箱书,佳慧也让七宝和苗苗清理自己的书籍,把已经看过的书装了几大箱送过去。桌椅的油漆味还没散,村里的大人孩子便进去参观。孩子们在院子里打乒乓球,大人们进去下下象棋。李老师又还备下了花名册,让借书的人统一登记。书屋的钥匙也交由他保管。从此后,他便成了农家书屋的馆长。
第97章
姚师傅的女儿名叫姚光华, 因此他的基地就取名叫“光华花卉苗木基地”。八十多亩的花苗基地,按照功能简单划分为育苗区和移栽后的生长区。在靠近路边的地方, 姚师傅建了几间看护房,面积不大但功能很全。除了卧室客厅厨房,还有工具房和办公室。他和姚师母现在吃住都在那里。
基地的大棚还没搭建好,姚师傅就开始育苗了。他跟佳慧商量后,准备培育好几个不同品种的绣球和月季,以及为春节准备的各色节庆花卉,如蝴蝶兰、凤梨、水仙等,还有天堂鸟散尾葵等常见的大型绿植。
基地和石桥南村的村民在种植品种上有所区分,姚师傅这边倾向于培育幼苗和多年大苗。而村民们没经验, 怕养着养着把花草养死了,因此头一年多选择种植绿萝薄荷文竹等绿植,成本低, 好养活, 繁殖快,即使亏了本也不致损失太严重。
让佳慧和姚师傅都很震惊的是, 八十多岁的宋三婆也加入了养花草的行列。她拿出这两年积攒的两千多块钱,请人买了塑料薄膜,在她住的那间小屋旁边寻了块空地, 搭了间花棚。请来帮工的都是村里人,乡里乡亲的都知道她这些年过得不容易, 干完活儿谁都没要她的钱,都说先欠着,等以后赚了钱再说。
花棚搭好后, 宋三婆去请姚师傅教她种花,姚师傅从来没碰到过这么年长的创业者, 忙把宋三婆扶进屋里坐,第二天又和佳慧一起,到宋三婆的花棚里看了看。两人搬来梯子,帮她在花棚里安装了喷淋管,管子是从姚师傅基地拿来了,也没要老人钱。过后姚师傅便让她等一等,基地的红掌白掌苗移栽转盆后,可以在她的花棚里种个两三千盆,到年底别的不敢说,至少盖花棚的钱能完全回本。
宋三婆自然感激不尽,苦拉着佳慧和姚师傅,要留他们在家吃饭。两人知道老人平时吃得俭省,哪肯让她破费?都寻机跑了。宋三婆百般不过意,第二天从自家种的菜园里摘了好些蔬菜给姚师傅送去,反被姚师母强拉着,要留她吃晚饭。
姚师傅的房子盖好后,不时有村民去讨教些种花问题,或送菜借东西。姚师母闲来无事,也常过桥去村里找人聊天。两边处得不像是才搬来,倒像在这里住了七八年。佳慧更是时常给姚师傅拿些地里自产的蔬菜瓜果,有空就拉两人去漫水桥吃饭。
姚师傅还在自己办公室旁边给佳慧留了间空房,让她以后当办公室。两家人处得像认识多年的老朋友,姚光华也知道父母多受她照顾,况且以后两家合作的日子也还长,便有意搞好关系,有次还特意开车过来,送了佳慧几十斤新鲜牛肉。
到了八月底,林芬和文佳的快递代理点也终于挂牌了。佳慧托陈娜帮忙打听,找到临街的一处门面,双方谈好租金,林芬又在近旁租了两间仓库。夫妻俩在城区上班时,同时把驾照拿到了手,文佳便用积蓄买了一辆中型货车和一辆小三轮。挂牌那天,佳慧、冯小河和文琳陈娜等人都送了花篮,还把快递公司的孙总请过来,一群人热热闹闹地放了鞭剪了彩,公司便开起来了。
快递代理点目前的业务主要是负责孙总和另一家快递公司在茏山镇的分发投递,同时也在这边揽件送往市区。因为租门面请陈娜帮过忙,林芬和陈娜也算熟识了,便请她帮忙在朋友间宣传宣传。文佳日常送件时,也都随身带着名片,见人就介绍自家业务,因此快递点开的时间不长,生意却一天比一天好,两口子天天忙得不可开交。
九月份时,上湾村的基地建设全部竣工。有天趁林芬有了点空,佳慧便把她和老人孩子都带着,过去参观了一遭。车开到上湾村头,后座上的孩子们便夸张地发出了大叫。就见对岸几个月以前还是青青麦田,如今却已经矗立起了座座白色大棚和崭新的房屋。
宽敞的水泥路直通到桥上。桥头有岗亭,有位姓张的村民在里面充任保安。张师傅腿有点瘸,但不影响走路,是张广德推荐来的。起初冯小河本想请他张大哥来基地当保安队长,张广德没接受,说自己受不了这份拘束,还是当电工师傅更自在。新请的这位张师傅就是附近人,为人也很认真负责,非常珍惜这份工作。他跟佳慧见过面,知道是冯厂长老婆,忙朝他们打招咱,把横竿抬起来让车开进来。
过了水泥桥,便是停车场和一排平房。厂里没人,张师傅便充当导游,领着他们先参观了平房。里面有值班室、办公室、会客室和厨房。旁边还有烘烤室,现在里面是空的,设备还没买进来。房屋的后面,便是高大宽敞的连栋温控大棚。
里面也是空的,七宝和苗苗跑进去,撒着欢地到处跑着。因为棚子又高又大,跑完了便显得两个孩子特别小。奶奶和外婆看了啧舌不已,连连说:“这也太大了吧!这么大,得搁多少香菇棒啊!”
“我估计全平安市都没有这么气派的基地!”林芬也惊叹着,说:“姐,你跟我哥可真是太了不起了!才回来几年啊,厂子就扩这么大了!”
张师傅跟在旁边,也深感自豪,笑眯眯地说:“可不!村里好多人进来参观,也都这么说!”
出了连栋大棚,旁边是条水泥路。路的另一边则建着一排排低矮的简易大棚,里面已经搭好了搁置菇棒的水泥架。张师傅说:“我们家也准备在这边棚里种个五千根菇棒。跟冯厂长已经签了合同,免费租一年种了试试看。”
“您以前种过香菇没?”佳慧问他。
“早些年种过,”张师傅道:“前些年我这腿在建筑工地上被钢筋扎过,跛了以后就没再种了。粉料拌料都是辛苦活儿,我这腿子使不上力气,光靠老婆一个女人家也太辛苦了。今年买冯厂长的棒子,我们两口子照管照管,采摘一下还是可以的。”
佳慧便向他打听,村里人来租简易棚的多不多,张师傅便介绍道:“除了我们,还有一家。其余人家有的自己家屋旁边就有棚,离家近,照管也方便……”
正说着,七宝一头汗地跑过来,问:“爸爸呢?爸爸去哪儿啦?”
佳慧也不知道,正准备给他打电话,张师傅笑呵呵地说:“冯厂长去了村里,又给大伙儿讲课去了。”
“哇!”七宝惊喜地瞪大眼睛,“我爸爸现在也成老师了?”
她骄傲地指指自己,“七老师!”又指苗苗,“苗老师,”又指佳慧,“罗老师,现在又多了个冯老师!我们一家怎么都是老师啊哈哈哈!”
“走,我们去看你爸讲课水平怎么样,”佳慧便兴致勃勃地辞了张师傅,带着她们往村里去了。进了村部,就见会议室里坐着二三十个村民,冯小河坐在主席台上,一边讲话一边操作电脑,投影仪投在一块白墙上,原来他正在跟村民们讲解羊肚菌的种殖注意事项。
佳慧等人从后门口瞅了瞅,便都蹑手蹑脚走进去,坐到了后排。冯小河眼睛扫到她们,忍不住一笑,随即又收敛笑容,依旧一板一眼地讲解着PPT上的内容。下面的村民都听得很认真,还有人在记笔记,竟没有一个人发现会议室后面进了人。
十多分钟后,冯小河结束了讲解,村民们围上去,继续请教着刚才没太听明白的问题。七宝这才跑过去喊爸爸。旁边一位村民便说:“冯厂长,这是你闺女?走,到我家吃饭去!我家就在旁边,近得很,走路就到了!”
冯小河赶忙推辞,村民们便三三两两散了。老人们这才上前,冯小河笑道:“奶奶,婆婆,你们怎么来了?”
奶奶满脸是笑,说:“佳慧带我来认认地方,我们已经到那个基地去过了。”
冯小河抱起七宝,问:“各位领导们已经视察过了?感觉怎么样?”
大家纷纷夸奖,林芬也笑道:“建得太漂亮了!真是不敢想。哥,你和姐才回来多久啊,就把一个小厂办成了这么大的规模!”
七宝也凑近她爸,认真说:“爸爸,你特别厉害!你真的特别厉害!”
冯小河笑得越发欢畅,几人站着聊了会儿天,佳慧便帮冯小河收设备。这时就见刚才那个村民去而复返,提着一大袋桔子强塞给他们,“拿着!自家树上结的,又不值钱,带着路上吃!家里还多得很!”
盛情难却,佳慧便收下了。等冯小河把设备收好,一群人便往外走。冯小河还要去村部找人商量事情,佳慧便带林芬等人回家。路上大家吃着桔子,都说非常甜,林芬剥了一瓣喂给佳慧,果然甜进人心里。
到了九月下旬,老厂区的菇棒上,菌丝发育得跟鸡蛋差不多大,这时便可以进棚了。一车车菇棒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基地,摆放进了新修建的温控大棚和简易大棚里。把棚子摆得满满当当。
国庆节刚过完,冯小河就把农大的殷教授等人请来,张庆波又请了市里农业局的领导,到老厂区挂了几块牌子,分别是香菇栽培示范基地、新品种选育基地、七宝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七宝家庭农场。这一天香菇厂里里外外全是人,镇上领导都来陪同,上湾村的李书记脸上份外有光,也跟着忙进忙出。
全家人都过去帮忙,佳慧、姑姑姑爹和周梅林芬等人统一穿着白T恤,上面印着“七宝菌业”的LOGO,从事着接待任务。三位董事陪教授和领导们参观了老厂的设备和新装修的研发中心,又乘车到上湾基地,参观了那边的大棚。最后又到镇上吃饭。整场活动从筹备到结束,足忙了三四天。
当然过程中佳慧也少不了跟拍照片,过后她把董事们跟殷教授和市领导的合影洗出来,装进框子,挂在老厂区的会客室墙上。挂好后她端详着,预感到这面墙上的照片会越来越多。
第98章
到了十月份, 姑姑花棚里种的绿萝和薄荷,植株已经达到销售标准, 佳慧看过之后,整棚买下来,拍了些照片,准备这两天就上架。
同时上架的还有另外几家种植的白掌红掌。佳慧点清数量,根据植株成色谈好价格,便先付百分之三十的货款当定金,然后姑姑和燕子姐等人召集一些手脚麻利的妇女,组织了打包队。林芬和文佳专门过来,教他们如何给花卉绿植打包。样样都准备好了, 佳慧才把拍摄的照片一一上传到网店里。
商品上架后,她写了一条“盘点几款室内除甲醛绿植的优缺点”,在公主号上进行了推广。她的账号持续运营到现在, 粉丝已经接近九十万, 后台经常接到各种商家请求推广的私信。不过佳慧很谨慎,运营账号不容易, 她可不希望因为频繁的商推而流失关注者。这大半年来,除了推荐自己网店的产品,她的账号难能可贵地保持着创作之初的激情, 并没有被太多商业气息沾染。
文章一经发布,就给网店带来了巨大流量。四千盆绿萝和薄荷几乎一夜销完, 连不在文章推荐之列的白掌红掌等绿植,销量也被带动起来。为了尽快发货,打包队从十人增加到了二十人, 大家挨个花棚包装商品,文佳跟着打包队称重, 佳慧打单贴单,流水线作业。然后大家把包装好的绿植搬上货车,文佳一□□市区跑三趟,紧赶慢赶地,总算把订单及时发出去了。
一连好几天,村里人不是忙着卖自家的绿植,就是在帮别人打包卖货。之前姑姑看佳慧大包大揽,一出手就是一整棚,心里暗暗地担忧,生怕卖得不好砸在手里。到时候几千上万盆的植物吃不能吃,喝不能喝,放到家里都嫌占地方。如今她的棚子里顺利清空,她便大大地松一口气,天天带着打包队去别的花棚忙活。看着村里的花棚渐渐都空了,她又高兴又自豪,亦且暗自惭愧,觉得自己小看了佳慧。
村里人现在看到佳慧,就仿佛看到财神爷。尤其宋三婆,她棚里的白掌红掌也都卖出去了,先收了三成货款,没多久佳慧又把剩下七成货款都给了她。宋三婆这辈子没见过那么多钱,激动得手都抖了。回家把账清了清,不仅把花棚和买苗的钱赚回来了,还略有盈余。
宋三婆第二天便带着钱,挨家挨户去找当初帮自己搭棚的那几个人,要按工价给他们钱。人家哪里肯要她一个穷老太太的?双方推来攘去,见宋三婆铁了心要给,便按最低价格收了工钱。宋三婆还完了账,浑身轻松,特意搭车去镇上,买了一斤五花肉,回家精心切片,拌上米粉上灶蒸熟了,给姚师傅送去一碗,又给姑姑送去一碗。
姚师母接了她的肉,又给她装了一满碗自家才炸的肉丸。到了晚上,姑姑也送来自家的炖菜还情。宋三婆独自坐在自己的小屋里,盛了小半碗米饭,就着炖菜吃粉蒸肉和肉丸,又欣慰又辛酸,从来没想过,她靠自己还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
头一批花草卖出去后,石桥南村搭花棚的人家陡然增多,这其中就有宋三婆的二儿媳妇。她看人家都朝姚师傅那儿跑,有天下午便也提着半篮扁豆过去请教。姚师母对她印象不好,姚师傅倒还是跟对别人一样客气,教她如何搭花棚、怎么平场地等等,说了半天,末了又笑道:“你们家有现成的师傅,怎么也来问我?我这几天忙,不见得有空去你家。宋三婆种过一茬白掌了,你凡事多问问她,她倒还知道些。”
二儿媳妇回家后,左思右想,便从家里挑了两个南瓜,提过去给宋三婆蒸着吃。哪晓得刚走到屋外,就见小屋里头有人说话,原来大儿媳妇也给婆婆送米来了。两个儿媳在老人屋里见了面,本来如同前世的仇人,此时都知道了对方来意,心里虽鄙夷,脸上却仍保持着笑容,客客气气地搭了话,又跟老人说了几句,才一前一后地回了家。
石桥南村的老槐树下,已经有许久没人打麻将了。家里又是地又是花棚,隔三岔五还要去打包,花卉基地和香菇厂也时常要人干活儿,谁有空打麻将?每天去河对岸搬搬花盆上上肥,挣个几十百把块钱不香吗?手里有了活钱,孩子的零食也有了,家里的酱油醋也有了,花棚的植物卖出去,挣的钱还能给家里添个大件。
人人都忙着挣钱,剩下那两三个懒汉婆娘没了牌搭子,自然也打不起来了。对此张书记深表欣慰。之前他最烦的就是村里那些个麻将迷。一个个不仅不事生产,还屁事怪多。既然打了麻将,就有输赢。既有输赢,就必有争端。或是牌友反目,或是输了钱回家后,夫妻不和。争吵间难免有动手的,相互揪扯着告到他这个书记面前来,他能怎么办?只好各打五十大板,把双方劝一顿骂一顿。过后这些人没皮没脸,依旧玩到一处去,反倒都说书记不通人情。
如今村里也没人为输钱吵架了,张书记身心都畅快了不少。再加上村庄改造验收后,他在镇里多次被表扬,这次市里搞美丽乡村建设评比,石桥南村又轻轻松松评了个优良,不仅他这个村书记面上有光,明年市里还要奖励村里二十万改造资金,你说他能不高兴吗?
从市里开会回来,路上他就迫不及待地打了电话,把这个好消息分别告诉了李老师和佳慧。佳慧表示了热烈的祝贺,李老师则欣喜地说:“好!明年纳凉区可以建起来了!”
张书记又让两人晚上到家里吃饭,谁知两人都非常忙。李老师找他的学生化缘,给农家书屋捐了一批书,正在整理书目。佳慧则守着人打包贴单,别说吃饭,放个屁的时间都没有。张书记只好悻悻作罢,又叮嘱他们过两天务必抽出时间来,几个人坐在一起好好聊一聊。
网店的花卉绿植上架后,媛媛一人忙不过来,便把她的朋友小路介绍给佳慧,试用几天后,佳慧看小路说话做事很麻利,便也聘了她当店小二。因为有了佳慧这个大客户,文佳和林芬每天也忙得像两只陀螺。但是林芬越忙反倒越开心,时常脸上带着笑,不自觉地哼着歌。
不知不觉便到了十月底,花草销量稍微回落,但佳慧却如临大敌,因为每年一度的双十一又要来了。
跟往年相比,今年双十一的热度提前几天就起来了,很显然到了当天会更火爆。佳慧和姚师傅清点了所有上架商品的数量,以免爆仓。姚师傅给她的那间办公室,现在也堆满了纸箱和泡沫。虽然花卉绿植不能提前打包,但佳慧仍然在十号就组织人手,把上架产品都包装了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