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想白来这一趟!
第二天一大早,叶莺就出发去了粮食局,费了老半天劲儿,也没能见到安永波所说的那个局长。
倒是见了个处长。
那处长一听她是来开条子的,十分坚决地摇了摇头,“不行,不能开这个口子,太多人来开条子了,你再搞这么多玉米过来,市场都要被扰乱了。”
第129章 意外的收获,批条到手!
叶莺不死心。
“刘处长,想必你比我更清楚,上面领导前两年刚来咱们这儿视察过!”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里马上就要迎来巨大发展,即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您应该比我有更深的体会,近年来,是不是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到这里来投资来建厂、建公司了?”
刘处长点了点头,“这点你说的倒是没错。”
“好。”叶莺继续说道:“到这里开公司的多了,就会有大量的岗位产生,用人需求肯定也会随之加大,
“相继的也就会涌进来大批外地的工人。到时,您说,是不是粮食的需求量也会加大?”
刘处长继续点头,厚镜片后锐利的双眼直打量着叶莺:“没错。”
叶莺说得没错,随着改革开放,近年来的确越来越多的人口涌进来了。
其实她没做过相关的调研,只是按着安永波教的说法,然后再组织组织自己的语言。
“而且,随着制造业的兴起,厂里的用工需求只会多不会少。”
刘处长听了叶莺的话,眉头拢了起来。
他不得不承认,叶莺说得很对。
尤其是这两年,涌入粤省的人口骤增,虽然短时间不会缺粮食,但后面就难说了。
叶莺仔细端详刘科长的神情,知道他有在考虑,于是继续争取:
“而且处长,我虽然每个月会采购进来这么多玉米,但不会有太多流通到市场上的。”
“您知道蛇口有不少外资企业吧,我了解到有不少是生产饲料的。”
“而目前他们生产饲料的原材料——玉米都是从隔壁的泰国、越南收购后运进来的。与其让其他国家挣这个钱,还不如让我国北部的老百姓们挣呢!”
刘处长沉思了半晌,“你是想,从北方收购来的玉米,一部分销售给这些国外的饲料厂?”
“正是。”叶莺有些急切:“如果您愿意开批条的话,我能稳定供应玉米!价格由您说了算。”
在本省,玉米当做主食的现象并不普遍,所以如果只是进玉米给国外的饲料厂的话,理论上是允许的。
刘处长最终没同意,因为他说了不算,需要请示上面领导,所以让叶莺留个地址或者电话后,就让她离开了。
老实说,叶莺心里也很没底。
她基本上都已经明摆着告诉刘处长,自己是个二道贩子了,要是这条子能开下来,她怕是梦里都要笑醒。
就这么耐心地等了两天,叶莺意外在招待所等到了安永波的电话。
两人又在上回的茶楼碰了面,安永波递给她一个盖了章的条子。
所以,最终她是从安永波的手上拿到的批条。
“这...批条你是怎么搞到的?粮食局的人还没有同意给我开条子!”
“从别人手里收过来的。”安永波无奈地摊了摊手,“看在你救了小彤的份上,我就再多手这一次。想也知道你肯定是弄不到的!”
叶莺摸了摸鼻子,十分感激地看着安永波。
“哇塞,这种条子居然还有卖的?花了多少钱买的?”
她一次又打开了新世纪大门。
相关部门不给批,居然还能从别人手里买!
安永波不耐地摆摆手:“这你就别管了咯,拿了条子就赶紧去吧,我很忙的!有事要先走了。”
随即便一阵风似的离开了酒楼,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叶莺望着跟前的这一桌茶点,只觉得稀里糊涂的。
她还是没搞明白,安永波为啥要这么帮自己。
就算她救过他的女儿,也不至于帮自己这么多忙吧!
总之,就是觉得很怪。
批条只开了每月1万吨的玉米。
说到底,其实也还是怕进来太多,乱了市场。
尽管拿到手的批头,重量被砍了一半,但这对叶莺来说却也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有了批条就能倒腾玉米挣大钱了!
中午,叶莺回到招待所,问过招待所老板,还是没有找她的电话。
这都第三天了,陈生还没给自己来电话,信用证的事情是不是没戏了!
要是正鼎集团最终没同意开信用证,那她拿到了批条也白搭。
就在叶莺在房里急得不行的时候,有人在外面用力地拍门:“快点,你来电话了!一个叫陈生的找你的。”
叶莺得知陈生来电的那一刻,雀跃得不行。
她知道这合作如果价格上没什么问题的话,应该十有八九是稳了。
果不其然,陈生说,经过沟通申请,总公司同意开设信用证,并且是直接支付人民币。
有了信用证,她就不需要自己垫付大量资金了。
于是,两人约定两天后再次在正鼎集团会面,谈合作的细节以及每吨玉米收购的价格。
叶莺和陈生谈好细节,从正鼎集团离开以后,当即就去火车站买了一张第二天北上的火车票。
这边的细节谈好了,但是玉米供应商还没搞定呢,她得亲自去跑一趟。
买好了火车票,下午还有些时间,叶莺想去买一些伴手礼顺手给秀莲和孙琳带回去,便去了时下最繁华热闹的罗湖。
她想起她们两个好像一直穿的都是一些老旧款式的衣裳,显得人十分土气。
在此之前,叶莺一直以为在这个年代大家几乎都这么穿,所以也就没觉得有什么。
但直到来了深市后,发现这边人的穿着相对来说前卫一些。
所以她决定给她们俩各挑选一身儿新款的衣服。
逛了好几家店,凭借着自己对她们三围的目测,才将适合她们两人的款式买齐。
她给她们一人买了一身时下流行的套装,还有一些饰品。
女人嘛,不都喜欢这些吗?
北方已经渐渐冷起来了,所以她们能穿的时间不会太长了。
选好孙琳和秀莲的之后,叶莺给自己整了一副“蛤蟆镜”。
这可是当代时髦男女的最爱,戴上它,档次都能提高不少。
叶莺戴上蛤蟆镜,对着镜子左看看右看看,潮是挺潮的,就算越看越觉得自己现在的这个发型不顺眼。
太老气了。
做发型的那天她怎么没这么觉得?
这个夸张的造型在辽市那小地方,会被当成奇葩的吧?
第130章 我就说,干这行的哪会有这么胖的!
一旦有了这个想法,怎么看怎么怪,叶莺当即决定一会儿回去的时候,去发廊做一个新的发型。
背包的容量有限,叶莺不打算买太多东西,所以又买了一些所谓的特产,以及一些吃的东西,便准备去做头发了。
往回走的时候,路过一家卖膏药和一些外伤药的。
上面印着繁体字,产自隔壁港区。
叶莺本想直接走过去,但鬼使神差又折回来了。
她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顺手买了几盒塞包里。
纪连齐和叶宁常年体能训练,应该身上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损伤以及肌肉酸疼。
不仅如此,她还发现纪连齐似乎经常受到一些大大小小的皮外伤,这些药应该能用上。
而针对肌肉酸疼的话,只可惜现在这时候还没有筋膜枪,所以只能尝试一下这些膏药贴了。
她之所以犹豫了,其实还是因为周玲玲那件事儿,和纪连齐闹得不愉快了。
但她又仔细想了一想,一码归一码,就算买回来了最后没给出去,叶宁也可以用。
从这家店离开的时候,绕了不少路,叶莺才在一条小巷子里找到一家发廊。
发廊的老板是个烫着夸张大卷发的中年女人,指尖还夹着一根香烟,正在里头吞云吐雾。
门外的叶莺看到此情此景,下意识拔腿就想走了。
但一想到自己方才找了老半天愣是没找着个发廊,想着要么索性就凑合下得了。
发廊的老板娘见到叶莺推门进来,足足看了她好几眼,随即又扫了一眼墙上的挂钟:“你就是小芳吧。”
“什么小芳?”叶莺一愣。
“啊,你不是啊?”那老板娘似乎知道自己认错人了,急忙走过来拍了拍座椅:“你是来做头发的吧!来来来,坐吧!”
叶莺还没搞明白状况呢,就被发廊老板娘给按到了椅子上。
“对,我是来做头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