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长安好_分节阅读_第672节
小说作者:非10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2.46 MB   上传时间:2024-09-23 20:49:57

  朝中动兵十五万,讨伐山南西道节度使。

  此一战由玄策府中一名已多年未近前线、已是半养老状态的老将为主帅,设监军太监坐镇,另有一名天子心腹文臣相随,已于这场大雪之前动身。

  大军出征当日,病了多日的女帝系着厚重的外披,身侧仅有一名上了年纪的嬷嬷陪同,回了一趟那位于象园旁侧的旧时居所。

  大雪如絮,片片飘落。

  大理寺,一间狭小昏暗的牢房上方,开了一处小到不能称之为窗的巴掌大的孔洞。

  寒气从那里压下来,雪花也一视同仁地落下。

  仅着单薄囚衣,盘膝而坐的崔洐仰面望着飘落的雪絮。

  他曾无数次想过寻死,但到头来,他却成为了阻止族人们寻死的贪生之人。

  即便如此,依旧有体弱的族人们挨不过这凛冽寒冬。

  崔洐仰望着灰沉天光,眼前闪过父亲死前的画面,也想到了往昔的种种。

  选择荣王,也并非就代表他们能平顺渡过危机,没有哪一条路是稳赢不输的,从一开始这便是在赌。

  如今他们分散在剑南道附近的族人皆在为荣王效力,而身在牢狱中的他们,同样也扮演着为荣王操纵文心舆论的角色。

  朝廷出兵那日,崔洐听到了外面轰动的声音,也有一名年长的狱卒隔着冰凉的牢栏,向他啐了一口,道:【这次出兵的可是玄策军,待他们传回捷报,到时朝廷再处决你们,看谁还敢拦!】

  彼时崔洐没有反驳,只是麻木地坐在那里。

  段士昂在洛阳大败,给了朝中出兵的底气,而父亲的抉择则让他心中有些奇异的庆幸:至少,让段士昂大败之人是常岁宁。

  此刻雪落之下,崔洐闭上眼睛,无声凄惶一笑。

  京城被初雪笼罩之时,岭南一带还算和暖。

  七日前,有钦差携密旨抵达道州,让肖旻尽快点兵动身,去往岭南道。

  肖旻提议,给他半月时间,待他清剿罢卞春梁残部,再行前往岭南,却被钦差断然拒绝。

  李献死后,肖旻一路追剿卞春梁到道州,收复数座城池,如今卞春梁所有残部已不足五千人。

  这一路来,肖旻自知自己的动作不算迅速,他本该更早一些铲除卞春梁之祸,但卞春梁几次身处绝境,却总能谋出一线生机……

  肖旻很清楚,造成这一切的,并不是他与卞春梁之间的高低之分,而是民心的作用。

  尤其是这道州附近,此乃卞春梁起事之地,在许多百姓眼中,正是因为他们当初遭受了朝廷不公的待遇,卞春梁才会生出替他们讨还公道的大不韪之举。

  他们大多数人嘴上没有明说,内心却无不将卞春梁视作救世的英雄。

  肖旻已与此处百姓周旋许久,避免他们出现暴动之余,却迟迟未能真正确认卞春梁的藏身之所。

  卞春梁不死,肖旻心中始终有些不安,但钦差已收回他的兵符,继而将代表着一道节度使身份的金铜朱旄节杖交到了他的手中。

第562章 惊天之秘

  前岭南节度使惨死京师皇城门外,剑南道与黔中道的势力已开始在岭南道渗透,肖旻口中的半月之期,对传旨钦差而言实无商榷的余地。而此时已值尾声的卞春梁之战,看起来也实在没有商榷的必要。

  此时肖旻大军在道州一带可动用的兵力共有十五万,而卞春梁仅余五千残兵。

  天子密令之上有言,着肖旻率军十万,前往岭南道主持大局,仍留下五万人马继续清剿卞春梁——

  由五万胜利之师为这场已无悬念的战争收尾,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都并非一个轻率的决定,甚至可见天子对卞春梁的忌惮程度。

  传旨钦差将一切利弊轻重与肖旻言明,跟随大军许久的监军太监适时地在一旁说道:【肖将军只管放心赶赴岭南,咱家与楼将军定会尽快将卞春梁残部清扫干净,年前必然能给陛下与朝中一个圆满的交代。】

  朝中与卞春梁叛军之战,从微末至激烈,再到此时即将落幕,已持续了近三年之久。

  至此,肖旻倘若再行多言,便会有推辞抗旨嫌疑。

  监军太监在军中的权力更在肖旻之上,肖旻很清楚,倘若为此起内乱,无论是对卞军还是岭南局面而言,皆是下下之策,实在毫无必要。

  事后,奉旨接替了肖旻主帅之位的原副帅楼景山,单独与肖旻长谈了一场。

  楼景山是禁军统领出身,自李献死后,此人便奉旨与监军太监共同赶赴江南西道战场,在军中担任副帅之职。

  【请肖将军放心。】楼景山与肖旻道:【我定会替将军好好地打完这一场必胜之仗。】

  一路并肩作战而来,肖旻对这个年轻人颇有些好印象,虽年轻欠缺战场经验,却贵在谦逊无浮躁气,经过这段时日的磨砺,已隐隐显露出良将之风。

  在肖旻看来,当今圣人挑选培养的这个苗子,还是十分可用的,假以时日,将成大器。

  同为武将,肖旻待其亦存相惜之心,一直不吝于栽培提点,当下同样认真叮嘱道:【战事虽近尾声,亦不可掉以轻心,记得我与你说过的话,无论何时都不要试图与百姓为敌,民心逆反则祸患反噬不息……】

  楼景山认真应下,几分忧心地看着肖旻,拱手道:【此去岭南,肖将军务必保重。】

  【会的。】肖旻笑着拍了拍这位年轻人的肩膀:【你若果真挂心我,便早日结束这里的战事,带着你的五万兵马前去岭南助我。】

  圣人甚是看重岭南道的归属,并有意借岭南的地理位置来日夹击剑南道与黔中道,因此密旨上有言,待卞军之乱彻底平息,便使楼景山率军前去与肖旻会合。

  楼景山听得肖旻口中那一声“你的五万兵马”,心中一凛,忽觉肩上有了责任,遂向肖旻深深拜下:【在下必不负肖将军所托。】

  交接罢一切事务,肖旻做完自己能做的一切之后,便带上十万兵马,动身赶往与道州相邻的岭南道。

  这一日,南地天色晴好。

  这些时日来,敖副将已隐约察觉到自家将军心中似有别的打算,值此上路之际,试着问了一句:“将军,咱们此去……”

  马背上,肖旻难得畅快一笑,道:“平岭南乱象,定天下大局!”

  敖副将脊背一直,紧接着见肖旻转过头去,又与他道了一句:“不为朝廷。”

  敖副将眼神微震,抱起攥着缰绳的拳头,掷地有声地道:“末将誓死追随将军!”

  肖旻最后回头看了一眼道州军营的方向。

  在朝廷的一次次抉择之下,他已尽罢自己一切能尽的责任,“此去”心中无愧。

  当初岳州瘟疫之事,在那场持续到天明的厮杀炼狱中,他在那莫大的迷茫中,看到了当权者的本相,与当朝将尽之气数。

  而今,他也终于要去走自己真正想走的那条路了。

  孤身投奔新主,难免诚意匮乏,既然朝廷还需继续用他,那他便以这十万兵力定下岭南,磨锋手中刀刃,恭候新主之令,践行太平之约。

  肖旻遥望北方,策马而去。

  冬月里的江都城,也落了一场细碎的小雪。

  此日,一支自西面而来的商队,经过查验之后,被放行入城。

  商队中,一辆马车内,有少年打起车帘,沿途将街景尽收眼底。

  商队在城中一处客栈中暂时落脚解乏,临近晚间,小雪已经休止,商队中的那名少年系上一件湛蓝色披风,罩上挡风的兜帽,带上两人,出了客栈而去。

  江都不设宵禁,轻薄的小雪覆在青瓦之上,此时街道上人流如织,灯火与雪光相映之下,好似为这座城池点缀上了一抹天人相合之华彩。

  少年行走其中,多有不切实际之感。

  这般时辰,无二院早已散学,学生们出入说笑着,少年人来到了这座传闻中的学馆内,道明了想要求见院主郑潮的来意,并自称是旧识。

  管事见这少年气态不凡,便令其稍候,向郑潮通传而去。

  郑潮孤身一人,早先谢绝了常岁宁在城中为其置办居所的提议,一直都住在学馆中。今日落雪,他早早用了晚食,正打算歇下,却未曾想有晚客到访。

  且来客的身份也叫他十分惊异。

  郑潮看着在自己面前摘下兜帽,露出了一张俊逸脸庞,向自己施礼的少年,颇感惊异:“长孙郎君?”

  “郑先生,许久不见了。”长孙寂直起身来。

  郑潮忙请他坐下说话。

  书童奉上热茶,复又退去。

  你来我往的一番寒暄中,郑潮无声猜测这长孙寂的来意。

  此前他经过黔州时,曾得长孙家相邀,与这位年少的长孙氏家主有过一面之缘。

  那时,长孙寂试图邀他一同辅佐荣王,他婉拒之后,长孙寂又提到了常岁宁,大意是想与常岁宁一同择主辅之。

  郑潮彼时就觉得这个想法太过异想天开,只婉转地提议长孙寂可以向常岁宁去信一试。

  谁曾想,这位长孙郎君,竟然会亲自来了江都……

  那么,长孙寂此来的目的,是他郑潮,还是常岁宁呢?

  若是依旧对他郑潮念念不忘,那他当真要赞一句少年人胆量可嘉,敢来江都挖人撬墙角,那不是老虎头上拔毛吗?

  而若是为了说服常岁宁归顺荣王……那便不是拔毛那么简单了,郑潮更愿称之为羊入虎口。

  长孙寂虽不过十五六岁的年纪,成长速度却是有目共睹,他未急着切入正题,一盏茶用罢,才道:“黔州一别后,先生似乎改变颇多。”

  郑潮一笑,点头:“江都风水养人。”

  长孙寂也露出笑意:“看来先生在这风水宜人之处,找到了心中归宿。”

  他道:“江都的确是个好地方,晚辈一路而来,常有误入桃源宝地之感……先生所追求的学政之道,的确惟有江都与常节使能给。”

  郑潮笑着叹息一声,间接表明态度:“是,得此知遇之恩,自当竭力相报。”

  话至此处,长孙寂才道:“实不瞒先生,晚辈此次秘密前来江都,是受常节使回信相邀,共商择主大事。”

  郑潮微感错愕——怎么个事?

  合着这位长孙郎君试图去信劝服常岁宁未果,反而被常岁宁诓来了江都?

  她这抓着麻袋的手,抻得倒是真够远的。

  “共商择主大事”……

  郑潮在心中品了品这句话,再看面前显然信以为真的少年,心中莫名几分同情,道了声“原来如此”,不由得问:“……世道如此之乱,长孙郎君亲自远赴江都,家中族人竟愿应允吗?”

  这话中另有深意,毕竟郑潮很难相信此时还会有人愿意相信常岁宁没有自立的野心,更何况是长孙氏的族人——

  “族人本不赞成,是我执意前来。”长孙寂认真道:“我与常娘子在京中时便有交集,我信得过她的为人,相信她不会欺瞒于我。”

  他知道,经历了无数风雨人心的族人们更为老成,但是他再三犹豫之后,还是更相信自己的判断。

  他如今既为长孙氏的家主,听取族人们的意见固然是他的本分,但他亦不能失去自己的判断——正因这一句话,他才得以说服了几名叔伯。

  当初他小姑被明谨所害的真相是常娘子以身设局揭露,他身为亲历者,曾亲眼见识到了常娘子的胆气及公正之气。

  为此,他愿意坚持前来,这是他表达信任的诚意。

  黔州所在的黔中道已被荣王掌控,面对荣王的招揽,他们长孙氏族人一直维持着暧昧态度,而这终究不是长久计。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3页  当前第67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72/78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长安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