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将一篮子的鸡蛋推到顾倾城面前,大有“你不收、就是不把我当哥哥”的架势。
“满仓哥,真不用!”
“再说了,我这趟回来,也是有事儿求三爷爷帮忙。”
顾倾城可没忘了正事儿。
这次,就连三爷爷本尊也有些懵:“找我?”
还、还用上了“求”字?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儿,三爷爷自己很清楚,他就是个耍嘴皮子的神棍。
背了几句易经,会点儿半吊子的相面,就开始以老神仙自居。
不能说招摇撞骗吧,却也靠着满嘴放炮的赚了不少钱。
但,江湖人有自己的规矩。
咳咳,就算不混江湖,“兔子不吃窝边草”的道理还是懂得。
三爷爷一直坚守着“自家人不骗自家人”的原则。
有时候,忍不住了,会随口说几句,但绝对不会因此而牟利。
钱、东西,一概不收!
可顾倾城用上了一个“求”字,估计是要给报酬的呀。
三爷爷心里就有些打鼓。
“对啊!三爷爷,我有件要紧的事儿,求您帮忙!”
“您说我是翠儿嫂子的贵人,我果然救了翠儿嫂子!”
“所以说啊,您果然是个高人,而我果然没有找错庙门。”
顾倾城这话,状似在吹捧三爷爷,实则是在暗搓搓的提醒他——
三爷爷,我可是解了你的困局啊。
要不是我出手相救,你这个家,就算不散,你这个老祖宗以后的日子也会非常难过。
三爷爷那宛若高人模样、深不见底的眼眸中,闪过一抹异色。
作为一个解放前就混迹江湖,从南骗到北,啊呸,不是,是走南闯北的老神棍。
他太懂得察言观色了。
听话听音儿,再看看顾倾城那“认真、虔诚”的模样,他就精准的Get到了便宜孙女儿的诉求。
“哈哈!好说好说!”
“哎呀,我今天掐指一算,就知道有贵客临门!”
“好!好啊!翠儿顺利产子,青青你也凤鸟归巢……”
三爷爷几乎没有停顿,迅速就把思绪整理妥当,“走,去堂屋。不管什么事儿,只要三爷爷我能帮得上忙,我一定帮!”
众人:……
这是什么神展开?
咋说着说着,就、就让他们听不懂了?
而随后发生的事儿,更让顾家上下觉得荒谬——
“两千块钱,做一场超度法事?”
“天哪!爹(爷),您还真敢要!”
不对,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青青一个出嫁没几年的妇道人家,是怎么攒下这么大一笔钱的?
不、不对,这也不是重点,重点是——
重点很多很多,直接把顾满仓全家乃至整个顾家村上下都炸得七荤八素。
他们全都风中凌乱了。
完全不知道该关注哪个重点。
顾满仓呢,则不负自己憨货的盛名,在诸多重点(槽点?)中,唯独抓住了一点:“爷爷,您还会超度?”
“咦?超度啥的,不都是和尚尼姑吗?”
“爷爷,我咋记得,你说你是什么道观的外门弟子?”
三爷爷:……你就是个憨货!
“我怎么不会超度?我可是正统的道家传人。”
三爷爷吹胡子瞪眼睛,“再说了,我若不成,青青那么有本事的人,会求到的我跟前?”
顾满仓听了这话,想了想,竟缓缓点头,“是啊!青青不但求你了,还给了两千块钱呢。”
两千块啊,他长这么大,都没有见过两千块。
三爷爷:……我也没见过!
顾倾城只是嘴上说说,并做出了给钱的动作。
实际上呢,就是虚晃一枪。
让三爷爷背了黑锅。
呃,也不对!顾倾城这么做,倒不是真的在坑人。
她与三爷爷,其实也是一种“双赢”——
顾倾城花了大价钱,给丈夫的恩人超度亡灵,名声有了,钱也落自己兜里了。
正可谓是面子里子全都要。
三爷爷呢,帮着顾倾城作假,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好处,却被抬高了身价。
他顾老三,做一场超度法事,价格都是上千元,上不封顶!
被人抬了轿子,以后他就是顾老神仙。
而且,三爷爷也看出来了,“顾青青”这个便宜孙女儿是个有本事的。
连一尸两命的死局都能破解,以后啊,只会更厉害。
而这样厉害的人,都要求到他顾老神仙的面前,啧啧,这才是行走的金光闪闪的广告呢。
就算以后顾青青没有多厉害,“两千块钱做法事”这件事儿,在当下也堪称大新闻。
一个弄不好,兴许还会上报纸。
听到的人,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位老神仙得多厉害,竟让人心甘情愿的掏出两千块钱”?
或许会有人怀疑是骗子,但,人嘛,都有从众心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有了第一批先富起来的人。
有钱人更加相信鬼神之说。
有了顾倾城帮忙“造势”,顾老神仙的大名,极有可能走出小山村,甚至是走出县城、省城,蔓延北方地区、甚至是全国哩。
三爷爷见多识广,心思活泛,顾倾城都没有说太多,只提了个“请求”,并喊出了两千块钱的高价,这个老江湖就把所有的可能都想到了。
老爷子半点犹豫都没有,立刻就积极的配合,开开心心的背上了那口又圆又黑的大锅。
没收钱,却担了名,还无比的开心。
顾倾城看到这样的三爷爷,都忍不住暗暗点头:“有魄力!到底是闯荡江湖多年的老神棍啊!”
平白认下两千块的账,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她果然没有选错人。
Ps:谢谢蜀月儿亲的万点打赏,谢谢亲们的月票,谢谢大家啦!
第864章 拿了反派剧本(十)
顾倾城就是喜欢跟聪明人打交道,都不用说得太透,双方就能有着心知肚明的默契。
三下五除二,不费什么功夫,顾倾城就把事情办妥了。
她和三爷爷商定好做法事的“吉日”,便一手提着一个篮子,朝着娘家的方向走去。
说是娘家,其实现在已经算是大哥家。
顾父顾母都是非常开明的人,他们不会把儿子们拘在身边。
树大分枝!
等给小儿子顾四满娶了媳妇,家里只剩下了原主这么一个小闺女,顾父顾母便做主分了家。
按照农村的习俗,顾父顾母跟着长子顾大成,便把家里的那套大瓦房分给了大儿子。
其他的三个儿子,则给粮给钱,让他们自己选宅基地盖新房。
随后,顾母出去给人接生的时候,不小心出了意外,人当场就去了。
顾父便继续跟着长子过活。
幸而顾大成是长兄,他比原主大了近二十岁。
顾母生原主那会儿年岁太大,奶水不足,原主是吃着大嫂的奶长大的。
所以,在顾大成夫妇看来,原主这个小妹妹,跟自己的亲闺女没有什么区别。
又所以,对于原主来说,大哥家就是她的娘家。
出嫁以后,每次回来,原主都没有丝毫的不自在。
顾大成夫妇拿着原主当亲闺女,但并不意味着顾家上下就全都愿意亲近原主。
比如原主的侄媳妇,比原主还大两岁。
每次看到原主这个小姑姑理直气壮的来家里吃吃喝喝,侄媳妇就有些不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