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彤一把抢过萧韧端起的茶杯,茶水溅到桌上。
“怎么了?”萧韧吃了一惊。
“天色不早了,你该回客栈了,小孩子不要睡得太晚。”沈彤说完就把从萧韧手里抢来的茶杯举了举,端茶送客。
莫名其妙!
萧韧在回去的路上反复回想,他想不出来是哪里得罪了沈彤。
莫非是气他戳穿她抢在樊家前面杀死樊三太爷的事?
就为这事,值得吗?
樊三太爷也太可恶了,死就死了吧,还要害得他少喝一杯茶。
次日萧韧到了府衙,知府陪着他去了大牢,前晚混在城里的鞑子,还有跟随羽白先生的那些人,但凡没死的,尽数关押于此。
樊三太爷若是没死,为了维护樊家的英名,无论是萧韧,还是秦王,都会把这件事压下来,樊三太爷也会交给樊家处置。
但是樊三太爷死了,这件事就不一样了。
萧韧说道:“让人张贴告示,鞑子奸细假扮门客,害死了樊三太爷,为首之人已被诛杀,樊少将军伤势稳定,不日便回榆林。”
知府应声,让书吏立刻去办。
萧韧从大牢里出来,站在阳光下,今天的太阳比昨天更暖,屋顶的积雪开始溶化,雪水滴滴嗒嗒地从屋檐滴落。
“小栗子,替我给樊家长辈写封信,就说樊安村与鞑子合作,妄想在榆林制造混乱,趁机劫走郡主,与鞑子里应外和,出卖樊家,出卖榆林,出卖秦王。樊安村之罪祸延全族,然,樊氏父女卫国有功,功照千秋,此事便交由樊家宗老处置,望好自为之。”
这封信连同樊三太爷的尸身送到范县,樊家宗老看到信后吓得面如土色。
“把那厮的尸身扔到野山里喂狼。”
如果樊三太爷没有死,绑回族里,按族规处置后,三房一干人等顶多就是宗谱除名。
但是现在樊三太爷死了,而且还成了苦主,这件事就不能这样处置了。
一旦三房被逐出家族,樊三太爷做下的那件事就会传扬出去,到了那个时候,樊老将军父女功高在世,也无济于世。
樊家宗老想了想,道:“三房的人孝顺,去给老三到庙里做法事,遇到土匪……”
第217章 千两黄金
樊帼英护送樊老将军樊安城的灵柩回到榆林时,便收到范县的来信。
樊三太爷那一支老老少少二十多人在去寺庙的路上,遇到土匪,一个没留,全部被土匪杀害。
信上还说那些土匪可能和害死三太爷的鞑子有关系,因为三太爷的尸身也不见了。
因为此事大凶,为免祸及樊家子孙,特在距离樊家祖坟不远的地方,为三房一众置办阴宅。
也就是说樊三太爷那一支全都死光了,而且死后也没有进祖坟。
樊帼英冷笑,早在当年,她就看清了本家那些人的面目,这些年来,樊家靠着父亲的功劳,作威作福,好逸恶劳,如今父亲不在了,经此一事,她也可以和本家就此割离了。
听说樊三太爷是被踩死的,这个死法很好,也很妙。
她是晚辈,樊三太爷是她的叔父,她若是把樊三太爷杀死,就会被人垢病,而如果把樊三太爷交给族里,后果决不会是现在这样。
因此,当沈彤陪着宜宁郡主来给樊老将军吊唁时,樊帼英看向沈彤的目光里,不仅是亲切,还有感激。
感激这个小女娃保留了樊家的体面,也感激她替自己解决了后顾之忧。
与此同时,秦王府里,秦王听完萧韧的汇报,长长地舒出一口气。
萧韧道:“榆林知府已经上书,把宜宁郡主率领榆林民众抵御鞑子的义举上奏了朝廷,王爷,郡主可以回来了。”
秦王莞尔,道:“本王这就派人接宜宁回西安。”
说到这里,秦王顿了顿,道:“让人准备一千两黄金,送到沈家。”
秦王府隔壁宅子里,一个偏僻冷清的小院里。
一个小道童正在烹茶,他跪坐在蒲团上,看着红泥小炉上冒起的水汽,喃喃道:“她要了一千两黄金?”
与其说他是在问师傅,不如说他是在问自己。
一清道人坐在对面,他淡淡道:“是啊,她要了一千两黄金,榆林的大功是宜宁郡主的,与她无关。”
“她很聪明。”朗月轻声说道。
“的确聪明,出乎我的意料。”一清道人拿起一柄羽扇,挥手扇开扑面而来的水雾。
“她被教得很好。”朗月的声音有几分黯然,他把茶壶从红泥小炉上取下来,却没有倒茶,而是怔怔看着茶壶出神。
“我倒是觉得这不像是黄氏教的,黄氏只是闺中妇人,即使专门请了武功师傅教她武技,这贪财如命的本事,却是教不出来的。”
“可是她贪财得恰到好处,秦王应该会满意她的贪财吧。”朗月说道。
“是啊,正是因为她要了一千两黄金,王爷才对她更加放心。”一清道人伸手拿过茶壶,亲自为自己斟上了茶。
世人皆如此,有人爱权,有人爱色,有人贪财,有人贪杯,有人暴躁,有人轻狂,也有人嗜杀成性,这些都是缺点,而且是无法改正从骨子里透出来的缺点。
每个人都有缺点,有缺点的人并不可怕,没有缺点的人才更令人望而生畏。
“我在想,她为何要急于在王爷面前暴露自己的缺点呢?”朗月说道,口气喃喃,依然像是在对自己说话。
“她行事冷静,每一步都走得沉稳,却在此事上如此做为,那就只能是她有所图,而且是大图谋。”一清道人说道。
朗月终于抬起头来,目光如箭看向坐在对面的师傅:“她想要图什么?沈家什么都没有了,她还能有何图谋,难道她想利用遗诏?”
一清道人冷哼:“谁知道呢,对了,梅家的人这两天就要到了,到时你安排一下。”
朗月问道:“师傅,您为何要用梅家的人,依我看,梅家的那个女子不过尔尔。”
一清道人微微眯起眼睛,道:“我们在京城时,梅家那女子能够找到我们,可见她的勇气,任何时候,勇气可嘉之人都是可以用的。”
朗月垂眸:“我们还是谨慎些吧,我不想让沈彤知道这件事。”
他对沈彤越来越讨厌,也越来越防备。
一清道人饮下杯中的茶,拿着羽扇走了出去,朗月依旧跪坐在蒲团上,他低着头,看着身下草席的纹路,一滴清泪滴落下来,滚落在草席上,渗了进去,瞬间便消失不见。
……
书院街上,秦王府里的车马刚走,欣妩就对黄氏说道:“阿娘,要不把这些东西搬到妹妹屋里吧,这是王爷赏给她的,等她回来再处置。”
黄氏含笑点头:“好,等会儿阿治他们回来了,让他们来搬。”
欣妩欢快地答应,叫来帮佣的婆子吩咐下去。
这婆子本来就是许安家里的,自从刘嫂子辞工以后,她便隔三差五来沈家帮忙。
一个时辰后,阿治和王双喜回来,他们在铺子里已经听说了这件事。
王爷派了太监到书院街沈家赏赐,除了赏了很多绸缎布匹,药材补品、头面首饰,还赏了一千两黄金。
又是一千两黄金!
阿治和王双喜还没有接到许安他们的来信,但是榆林发生的事,已经在西安纷纷扬扬传开了。
外界都在说是宜宁郡主立下大功,救下了榆林城。
阿治和王双喜已经在暗中猜测这件事和沈彤有关系,沈彤是离宜宁郡主最近的人,若说这是沈彤做的,他们是信的。
现在秦王府送来赏赐,其中还有千两黄金,他们就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猜测。
上一次秦王赏赐千两黄金,是因为沈彤要去榆林与郡主做伴儿。
那么这一次再次赏赐千两黄金,就一定也是与郡主有关系了。
两人去沈家,帮忙把那几口大箱子抬进沈彤的房间,正要告辞,欣妩叫住了他们。
“两位哥哥,自从刘嫂子走后,这几个月来多亏婶子帮忙,可是总这样也不行,阿娘和我也不方便去外面找人,两位哥哥能否帮个忙,找个手脚麻利的婆子过来帮佣?”
原来是让他们帮着找个婆子。
没想到会是这事。
王双喜还在迟疑,阿治已经一口答应下来。
两人从沈家出来,回到自己这边,王双喜才说道:“看来欣妩姑娘也已经猜到沈姑娘要回来了。”
阿治笑道:“是啊,已经猜到了。”
第218章 屠户
正月里,人们还沉浸在过年的气氛中,各家铺子的生意都很冷清。
百卉堂里门可罗雀,闲着也是闲着,给沈家找帮佣的差事,阿治便交给了小柴。
帮佣不同于其他下人,不通买卖,只是雇佣,尤其是找的是女子,大多都是由熟人介绍。
阿治和王双喜两个人加在一起认识的女人,也不如小柴一个人多。
小柴只用了不到一天,就找到一个姓江的婆子,这婆子四十上下,男人和两个儿子都是赶大车的,十天里有七八天在外面,她带着两个儿媳在家里带孩子,偶尔做些女红贴补家用。
常来百卉堂的一位太太,家里是开成衣铺的,江婆子婆媳常常从她家铺子里接活回去做。
阿治见是知根知底的人家,便把江婆子领到沈家。
沈家给的工钱远比做针线活要丰厚,而且人口简单,又没有男人,江婆子一口答应下来:“家里有两个媳妇照顾着,我明天就能来上工。”
“好啊,过几天我妹妹就要回来了,江妈妈早些过来,帮阿娘和我把家里收拾收拾。”欣妩说道。
江婆子从沈家出来,便去了百卉堂,找到小柴,笑着道谢,还说道:“我来量个尺寸,给柴小哥做双鞋。”
小柴也不客气,让江婆子量了尺寸,江婆子欢天喜地走了。
她走出这条街,在个拐角处停下脚步,转身走到一株粗大的白杨树后。
一个十五六岁的俊俏少年等在那里。
“那份工见得如何?”少年问道。
江婆子笑道:“托饼少爷的福,婆子我明天就去上工了。”
“嗯,好好干,否则你那点臭事儿,死上十次八次都不够。”大饼冷冷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