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皇帝
京城也和宫里一样,花团锦簇,喜气洋洋,处处弥漫着过年的气息。
即使如此,腊八节那天,宝相寺内发生的事,依然是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的谈资。
尽管飞鱼卫也曾当街抓了几个谈论此事的人,但是依然掩不住芸芸众口。
对于皇室而言,这是丑事。
但是对于百姓而言,这是激怒了佛菩萨,这是事关天下人的大事。
那些有幸参加腊八祭礼的长者和他们的家人,更是吓得惶惶不可终日,被飞鱼卫当街抓走的人里,就有两个家中长辈刁天就在宝相寺内。
他们在现场,他们亲眼见到亲耳听到,这件事被传得沸沸扬扬,飞鱼卫不会去抓当天在场的宗室勋贵文武百官头上,可是却会拿他们下手,杀鸡儆猴。
提心吊胆,加之冬日寒冷,不过半个月,就有五位老者先后去世。
这更加剧了民众的恐慌。
佛菩萨果真是发怒了,这五位长者本是高寿多福之人,可是说死就死了,这太可怕了。
在战战兢兢之中,崇文九年的春节来到了。
缠绵病榻多日的皇帝龙体大安,在春节的大朝会上,皇帝坐在龙椅上,面对文武百官的恭贺,微笑颔首。
“吾皇谦和,有贤君之风,此乃大齐之福,百姓之福啊!”
“是啊,万岁开春就要大婚了,到那时就是大人了,可以亲政了。”
“圣祖皇帝泉下有知,也该欣慰了!”
“是啊,我们等了这么多年,也终于等到了。”
“太皇太后辛苦教导万岁,又帮万岁管理朝堂,如今也可卸下重任,含饴弄孙,得享天伦了。”
……
朝臣们私下里说的这些话,传进了皇帝耳中,也同样传进了太皇太后耳中。
“哈哈哈,有这么多人盼着哀家把朝政交出来吗?他们是觉得小皇帝更容易把控,任由他们哄骗,任由他们为所欲为!”
“哀家就要看看,他们还有什么招数,哀家就坐在那里,等着他们!”
“来人啊,把哀家方才说过的话传到承乾宫,让我们的皇帝听到。”
……
半个时辰后,太皇太后的这番话便传到了皇帝耳中,皇帝手上一颤,手中的茶盏落到地上,砸得粉碎。
“陛下陛下,有没有烫着,来人啊。”
“叫太医,快叫太医来。”
自从皇帝“痊愈”之中,他身边服侍的人就更多了,承乾宫里进了新人,有几十人之多,就连太医也由之前的两名轮值,变成八人轮值,随时都有四人在殿外侯着。
皇帝木然而坐,任由太医们在他那没有受伤的手上涂抹药膏,四周弥漫着药香,充斥着内侍们尖利的叫声,如同这里发生了天大的事情一般。
皇帝的心在一点点沉下去,眼眸中的神采也变得黯淡无光。
京泽陪着笑在和他说着有趣的事情:“……那杂耍班子如此红着呢,碗大的圆圈嗖的一声就钻过去了,用刀垒成的高山,踩着刀刃就能爬上去,对了,还会飞呢,一眨眼就不见了,再出来时手里托着个大蟠桃,说是从王母娘娘的蟠桃园摘回来的,那大蟠桃上还沾着仙露呢。”
整个正月,宫里都会很热闹,除了歌舞,还有大戏,就连民间时兴的大鼓三弦和杂耍也有,要热热闹闹到出了正月,可是出了正月后还会更热闹,因为皇帝大婚的日子也到了,真是好事连连,喜庆连连,这会是皇帝登基后宫里最热闹的时候了。
宫里热闹喜庆,民间当然也要热闹喜庆,多好啊,真是太好了。
皇帝茫然地听着,忽然,他抬起头来看向滔滔不绝的京泽:“你说他们会飞?”
“是啊,会飞,眨眼间就飞得不见踪影。”京泽扬起手臂,翘起兰花指,做了个曼妙飞天的姿势,配上他水桶般的腰肢和脸上鲜艳的胭脂,滑稽可笑。
皇帝终于笑了,笑容让他的脸上有了少年的气息。
“朕想看看他们的杂耍,传朕旨,宣他们来承乾宫,表演杂耍给朕瞧瞧。”
虽然他无法在朝堂上下旨,但是下旨让已在宫中的杂耍班子来承乾宫还是可以的。
没有人阻拦,让京泽说得大家都想亲眼看看,看看艺人们是如何从天上摘下带着仙露的大蟠桃。
穿过重重宫门,皇帝的旨意由太监送了出去,当然不是送到杂耍班子那里,而是先送去了朝阳宫。
“你们这些蠢东西,皇帝想看杂耍,你们来告诉哀家做什么,还嫌哀家的心操得不够吗?快去你们该去的地方,以后皇帝想玩什么,想看什么,只管由着他,皇帝长大了,不是小孩子了,你们啊,一看就是些不懂事的。”
说到这里,太皇太后忽然想起了什么,问身边的女史:“还多亏了这群大惊小怪的猴崽子们,哀家才想起来皇帝马上就要大婚了,除了这些小孩家喜欢的杂耍,那些大人们该懂该会的事,他也要学了。你去挑几个合适的人,送到承乾宫去,要懂事的,知道疼人的。”
女史领旨而去,她当然不是去挑人,人是早就挑好的,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备下,精心调教,如今要派上用场了。
这些人并非只有几个,而是二十几个,只不过今次只用两上,余下的则根据她们各自的长处,待到合适的机会,再一一送到皇帝身边。
太皇太后是这世上真正疼爱皇帝的人,她把一切都为皇帝安排好了,只要有太皇太后,有杨家,皇帝只要看看杂耍什么都不去做,也能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杂耍班子进了承乾宫,两位美貌宫女也送进了承乾宫,那晚,十四岁的皇帝初尝鱼水之欢,青涩颤抖,手足无措。
完事之后,宫女被抬下去,皇帝拥被而坐,依然在颤栗。
京泽让人扶了皇帝香汤沐浴,皇帝忽然紧紧抓住京泽的手,问道:“朕长大了,是吗?”
“是啊,陛下长大了,是大人了。”京泽用香帕捂嘴偷笑。
“那么朕会有子嗣吧,等到朕有了子嗣,立了太子,朕就没有用处了吧,皇祖母连偶人也不让朕做了,她会杀了朕吧?”
第105章 皇帝亲政就好了
夜半,数只鸽子从京城不同的地方飞出来,飞出京城。
它们属于不同的主人,飞去不同的目的地,但是它们带去的消息却是同样的。
西安城里,萧韧把信鸽带来的消息禀告了秦王,秦王微笑:“如此大的事,民众们也要知晓。”
“是。”萧韧应声而去。
走出王爷的外书房,迎面遇到宜宁郡主。
宜宁郡主怀里抱着一只猫,兴冲冲地走过来。
“七哥,大黄有宝宝了。”大黄是她的猫,一只肥大的黄猫。
萧韧皱眉,瓮声瓮气地道:“你怎么把猫带到这里来了?”
“大黄有宝宝了,我要告诉父王,父王一定很高兴。”
秦王妃临终前的几个月,有只不知从哪里来的猫,在秦王妃的院子屋后产下一窝小猫,大黄就是其中一只。天气寒冷,待到内侍们发现这窝小猫时,只有大黄还活着。秦王妃就让内侍们把小猫抱进殿内养着,秦王妃薨逝时,还是幼猫的大黄跪坐在秦王妃灵前哀叫不已,秦王见了,就让人把大黄继续养在秦王妃的院子里,让指定了一名内侍照顾大黄。
大黄已经四岁了,还是第一次怀孕,宜宁郡主觉得这是大事,一定要告诉父王。
秦王膝下只余下周铮和宜宁两个孩子,因此他对一双儿女非常疼爱,宜宁年幼,想念父王时,就会跑到外院来,秦王也从未斥责于她。
宜宁很兴奋,圆圆的脸蛋都是笑,她忘记缠着萧韧派人给她的事,抱着大黄就往外书房跑去。
萧韧哼了一声,女孩子就是这么烦人,大惊小怪的,真讨厌。
不过,大黄怎么是只母的?看上去挺威风的,他一直以为大黄是公的啊。
萧韧决定在清水巷的宅子里养几只虎虎生风的大狼犬,能咬死人的那种。
……
没过几天,京城里的事情便在西安城里传得人尽皆知。
宝相寺的监寺大师被砍头了,羽林军副统领也被砍头了,还有几位腊八节去宝相寺的古稀老人也死了,他们的子孙被飞鱼卫抓进了诏狱!
太可怕了,京城太可怕了,能去参加腊八节祭佛礼,明明是人人羡慕光耀门楣的好事,现在却成了祸延子孙的灾难。
“如果换做是我,我也不活了,活着只会连累子孙,还不如死了。”
“他们做错了什么,朝廷就是想要掩人耳目。”
“唉,宝相寺的监寺和尚,那是高僧啊,连高僧也要被砍头,难怪佛菩萨要动怒啊。”
“太皇太后这么狠毒,皇上也不管吗?”
“皇上还是小孩子,太皇太后是他的祖母,当孙儿的怎么能管祖母。”
“听说皇上要大婚了,大婚以后就能亲政了吧,也不知佛菩萨能不能晚上两个月再降罪啊。”
“唉,我家堂哥在京城做生意发了财,还要让我们都过去,可京城这么吓人,还是不要去了吧。”
……
与此同时,西安城里听到的消息,在其他城镇也在被谈论。
坏消息是京城太可怕了,太皇太后太可怕了,佛菩萨动怒了,杀了高僧了,普通百姓被抄家灭门了!
有坏消息,也就有好消息,好消息就是皇帝要大婚了,大婚以后就能亲政了。
谁也不知道皇帝亲政对于普通百姓有何好处,但是相比于太皇太后,一定会更好。
“米价又长了,一升米长了两文钱呢。”
“没事,不用急,皇帝亲政后就好了。”
“今年比往年都要冷,听说冻死了很多人。”
“唉,等到皇帝亲政后就好了。”
“山里闹土匪,抢了很多村子了,知县派去的人也被打败了,卫所的军爷不肯来,知县也没有办法啊。”
“等到皇帝亲政就好了,卫所会来剿匪,土匪都会被肃清。”
……
年后又下了雪,沈彤把窗子打开一条缝,趴在窗前看到芳菲披着一身雪花跑了进来。
“馄饨摊子没有出来,袁婶说她会包馄饨,今天中饭就吃热馄饨。对了,我刚路过医馆时,看到有好多人呢,都是雪天走路摔倒的。”芳菲像连珠炮似的说着话。
沈彤道:“咦,有这么多人摔倒啊。”
“是啊,奴婢听医馆的小徒弟说,今年摔倒的人格外多,等到皇帝亲政后就好了,那时就没有这么多人受伤了。”虽然搬来没多久,芳菲已经认识了不少人。
沈彤刚刚从炕桌上端起茶碗喝了一口,闻言差点把茶水全都喷出来。
这究竟是哪个混蛋带头说的啊,以至于到了现在,无论什么事情,人们都能和皇帝亲政联系起来,皇帝亲政了,就无灾无难;皇帝亲政了,鞑子不敢来,土匪也没有了;皇帝亲政了,买米买肉都便宜;皇帝亲政了,读书人就能考中秀才,经商的都能赚到大钱,皇帝亲政了,下雪天走路都不会滑倒了!
她可记得,前世直到秦王得了天下,小皇帝也没有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