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步骤我已经简化了一些。效果肯定没有完全做足的那么好。不过也费了点工夫,费了点油,应该会比不弄好用耐用一些。”姜棉虽然看着父亲做了很多次,偶尔自己也会上手帮帮忙,但独立自己完成的还是第一次,虽然她有信心完全照搬步骤,但现在也没那么多油让她霍霍,时间也紧了些。过程简化了,看到最后的成果,才终于放心。
开好了锅,唐建设也把所有的东西都收拾好了。三个人合力,很快就弄好了午饭。
这顿饭弄得也算是丰盛了。有xvzl了新鲜的肉,鸡蛋还有一些两人从家里带来的干货,材料比昨天姜棉的那一顿还要好,不过掌勺的是唐建设,手艺相比藏着一颗老芯的姜棉,差了点。不过油水多,光这一点就能弥补很多不足。
对面的那两位老知青被邀请了过来,看到这么丰盛的饭菜,也有点惊讶。
到底盛情难却,又是新人的第一次邀请,两位老知青还是一起坐下吃了。
肚饱箸落,又是盘盘光。
走之前,姜棉给两位老乡留下了一块大概有几两重的肉。她可是留意到了,为了这顿午饭,两人把上午买的肉全霍霍完了。
姜棉本来想悄悄地放在碗里盖好就走,但被突然找她说话的王长军看到了。
眼看着双方又要来推托拉扯一番,但姜棉一向不耐烦这种客气,于是做好随时找机会溜的准备。
“你们就别跟我客气了,一起买的肉,我这还有多少,你们又不是不知道。如果我自己没得吃,我肯定不会给你的。”姜棉放下肉,挑起自己的担子,直接走了。
唐建设看着她的背影,只得无奈一笑。
“姜同志不是个喜欢假客气的人,她拿出来了就是真的想给我们。以后她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我们尽力就是。”王长军提着姜棉留下的那块肉,掂着手里的重量,安慰着唐建设。
“嗯,我知道。就当是有来有往吧。”唐建设何尝不明白,基于几天相处下来的了解,自己除了性别加持的力气,他都不知道以后自己还有什么可以帮到姜棉。
要是姜棉知道他的想法,说不定会呵呵一笑,然后给他来个过肩摔,看看是谁的力气更大一点。
◎作者有话说:
今天是中元节。我们这里过的是七月十四。以前在港资公司上班的时候,一到中元节,香港同事就放假。不知道我们内地有没有地方过七月十五的。
本来想在这个节日讲个小故事。后来想想还是算了。
小时候听了很多这个节日的故事。
以前家里的老人,早上太阳不出来,不让我们小孩子出门。而且都很担心当天下雨。
我爸昨天也很担心会下雨。说如果七月十四下雨,天下将会大旱。也不清楚哪里来的根据。
前几天下大雨。但昨天早上一开始有很多的乌云。最后没下。于是我爸很高兴,虽然我们家已经有将近20年没地种了。
◎最新评论:
今年有没有下雨不知道 但确实大旱了
加油 营养液在手,加更有木有?!
撒花
-完-
第17章 第一次上工
[ 姜棉回到住处,把东西分类归置好。然后拿起一包红糖和一块猪肝,想]
姜棉回到住处,把东西分类归置好。然后拿起一包红糖和一块猪肝,想了想,又加了一小块瘦肉,一起提着去了对面。
五奶奶已经可以坐起来了,不用再躺在床上了。姜棉过去时看见她坐在房间门口补衣服。当她看到姜棉带过来的东西,怎么也不肯收。
“姜知青,你昨天给的东西已经够多了,这红糖和猪肝你留着自己吃。你们还没开始上工,有钱也要省着点花,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
姜棉听了笑了笑,看来她运气不错,遇到个好房东。
现在大多数人连白米稀粥都难吃上,有肉送上门还往外推。这得多有原则。
开局不错,她的心情也跟着好起来:“就一小块猪肉,想着配着猪肝煮点汤或者粥,借点味。听说猪肝可以补血。我也是今天碰上了才随手买的,又不用肉票,不是多好的东西。五奶奶,你就留着吃吧,你昨天流了不少血呢。再说,以后我要麻烦你们的地方还多着呢,就当我把报酬付前头了。以后我要上工,没多少时间打柴,振民小弟弟有空的话,我想让他帮我打点柴。”
然后对站在一旁的振民招了招手,递给他两颗奶糖:“振民你以后有空的话,可以打柴跟我换糖吃。不过不能让其他人知道。”
“我知道。要是其他小孩子也拿柴来跟你换的话,你烧不了那么多,我就没糖吃了。”
“嗯。振民真聪明。”
虽然这不是姜棉心里的顾虑,不过这也可以算作理由。
姜棉伸手摸了摸小孩的脑袋。不得不说,手感真好。她有点理解那位叫周为民的警察同志了。
成功定下了一个潜在的打柴郎后,姜棉很高兴地回了自己的地盘。
至于红糖和猪肝,吴奶奶最后还是收下了。
小姑娘看着没什么心机,孤零零的一个人来到这里,以后多看着点就是了。
第二天一大早,吃过早餐,姜棉全身武装地去上工了。
到了才知道,原来铃木生产队又分成了三个小队,日常的生产劳动是分开的。姜棉和唐建设他们不在同一个小队。他们这一队,就她一个新来的知青。
回想一下,这事好像丁浩说过,她当时正察看环境呢,就没怎么往心里去。
消化了两秒,她就平静了。
有没有熟人都一样干活。
春耕的准备工作刚开始,男人忙着犁田耙田,挖土,女人引水灌地,除草……。
姜棉被分到的任务是薅草。
姜棉这些新来的知青,每个人还分到了一个带领的前辈。
带领姜棉的恰好就是第一天在半路上碰到的楚婴。
“姜妹妹,哈哈,我们真有缘。”楚婴一如既往的自来熟,上来就去拉姜棉的手,被姜棉轻轻避过了也不露尴尬,脸上仍然笑嘻嘻的,走到前头带路去了。
姜棉嘴巴动了动,终是没有开口。
到了田头,姜棉站在田埂上整理自己的行头。
为了上工,姜棉做了不少准备。旧衣服,袖套,都穿戴在身上。手套,扎裤脚的绑带,甚至防水袜都准备了,这些就放布包里。
农活她是知道的,辛苦她倒不怕,就怕水里有蚂蟥。那种玩意儿软溜溜的,专门吸血,黏上很麻烦,这头拉起来那头又粘皮肤上了,如果被吸出了血,那血是很难止住的。上辈子她还听了不少蚂蟥进入人体后的恐怖故事。
就算是再多活一辈子,蚂蟥仍然可以排在她最恐惧的生物前三。以前每次下水田,她都要带上一包火柴外加一撮父亲的烟丝。
防水袜就是专门防蚂蟥的。当然她也不敢这样明晃晃地穿在外面,而是用穿不了的裤管做了个套子。她要先看看,这田里会不会有这倒霉玩意儿。
楚婴先下了田,二话不说就干活。
姜棉看她的动作还是挺熟练的,不是那种只会磨洋工的只能靠家里补贴生活的娇小姐。
姜棉看了一会,没发现楚婴有畏惧的表现,但她还是想确认一下,“这边的田会不会有蚂蟥?”
“没有。你怕这个呀。不怕。这来了两年,没怎么见过这东西。放心下来吧。”
姜棉得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于是也放心下了田。她看了看楚婴干活的节奏,也看了看附近的社员的,于是找准自己的,跟着动了起来。
新人干活,多少都会引起一些关注。路过的人和附近干活的,总会在不经意间多瞅她几眼。不过看她干的有模有样的,有些人就放了心似了,不再关注。有些不知道是什么心理,反而越来越关注。
不过这些,姜棉都不怎么理会,想看就看吧。
到了收工的时候,楚婴对着她就是一顿夸:“姜妹妹,哈,你真厉害,一点都不像生手。要不了几天,你肯定超过我了。
楚婴没说的是,刚开始看她迟迟不下田,都以为下一秒她就要哭着要回家。
以前就有刚来的知青发生过这种事。
想不到这位看着又小又弱,干活却不含糊。
姜棉听到这人又叫自己“姜妹妹”,忍不住一头黑线,赶紧抓住机会纠正,“你别叫我姜妹妹,叫名字吧”。
“哈,好。第一眼看到你觉得很亲切,就好像你是我的妹妹一样,所以才这么叫的。不过你既然不喜欢,以后我就叫你姜棉吧。”
不能叫妹妹,楚婴的语气里还是带着点小遗憾,不过她还是会尊重对方的。
信你个鬼。
经历过后世那些花样百出的搭讪方式的姜棉,不管你是真是假,一律不信。
“叫名字就好。我以后也叫你楚婴。”
是个听得进人话的,和这样的人交往不累。
“嗯。行。随便你叫什么。我看你今天干活挺熟练的。”楚婴把话题又转了回来。
“我就是在农村长大的,干过农活。有什么稀奇。”姜棉淡淡地说道。
不说上辈子她本来就是个农村娃,还是长姐,小时候家里地里的活都没少干。有了空间好还回村里承包了几十亩的田地。虽然很多农活都是交给机器或者雇人干,但她也不是纯监工的。至于原身,的确也可以说是在农村长大的
“啊,你不是锦城的吗?”
这下轮到楚婴惊讶了。楚婴之前问过江姜棉的来处,知道那是一个大城市,可没有什么农田。不说那样的城市孩子,就连自己这个地主的后代,之前家里那么多地,来这里之前也是没干过什么农活的。
“我是锦城的不假,不过我外公外婆是农村的,而我是他们养大的。”
对于楚婴自来熟的亲近,姜棉虽然不接,但也能感觉到她并没有什么坏心思,也就耐心地解释一二。
“哦,我就说呢,原来你有经验呀。哈,我的眼光果然很好。那就好,那接下来的日子就不那么难熬了。”楚婴一副了然的样子,并没有追问其中的细节缘由。
“嗯,我也希望。”姜棉看了楚婴一眼,笑着回了一句。
一连几天,姜棉都在薅草。
经过这段时间的实练,她也掌握了一个熟练工会有的劳动节奏。要跟上这个节奏,对于姜棉来讲,不会很吃力,但是作为一个之前以读书为主的学生的身体来讲,也不算得很轻松。
只有等身体渐渐适应。
姜棉给自己定位的是低调,但绝对不能被人小瞧。经过了几天的熟悉,姜棉把自己的进度控制在比平时挣高工分的社员慢上一点,但又绝对跟得上楚婴。
楚婴人看着长得苗条,但做起事来干净利落,干活一点不磨蹭,她一年挣的工分比一些男知青还多。
薅完草,接着种花生。
当楚婴找上门来提出两人一起搭档的时候,姜棉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出乎两人意料的事,等真正干起活来,对方跟自己的配合可以说是天衣无缝。
一人在前面开窝,一人跟在后面放种兼回土。
一段时间后互换一下。
每次两人都比其他知青早收工,但公分却比他们挣得多。
这样的结果得益于李国强的开明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