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同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历史同人)诸朝看我直播乡村生活日常_分节阅读_第108节
小说作者:南风不尽   小说类别:同人小说   内容大小:753 KB   上传时间:2024-08-14 11:14:48

  老百姓一个接一个运水、运食,无数年轻人骑着轰鸣的……好似是叫“电动车”?但又和林菱骑的那圆圆滚滚的电动车不大一样,它身子纤细、两个轮子却大,年轻人骑在上头,背着重重地箩筐,一次次冲上山坡,尘土在身后飞扬,遮天蔽日一般,却好似为他披上了一件胜利的披风。

  一面是浓烟滚滚的火势,一面是一个个人组成的长龙,而在火势最大的山巅,炙热的火光冲天而起,将站在山巅直面烈火的勇士都映衬成了一个个小小的黑影,盘旋着直升机提着水挥洒下去,火势却像是吞没了一滴水珠般毫无颓势,它还在前进着,火舌卷曲吞噬着一切可以燃烧之物。

  不管白天黑夜,山火烧了几天几夜,这些百姓与官兵便共同奋战了几天几夜,百姓们来得越来越多,不断往山上补充着水与食物,刘彻甚至看到了一箱箱并冰块镇着的水和……

  “冰棍儿,小伙儿你先别骑车,你看你脸煞白,下来吃根甜甜的冰棍儿!”

  冰棍?老百姓还运了冰棍上山?刘彻难以置信,他知道冰棍,今儿林菱还当着他们的面啃了一根呢,看着十分好吃,但化得十分快,林菱后来越吃越快,因为那冰棍一直往下滴水。

  生怕官兵们在上头饿着,而官兵们在重庆老百姓们饱和式的补给下,他们追着那大火,寸步不退。

  终于,在决胜的夜里,他们等到了与老天爷冲锋决战的机会,他们要对这条不知好歹的天火发起反攻了,山下与山上的人头上手上都戴着灯具,他们的身影一个个在大山中显得如此渺小,但却连成了一道蜿蜒而上的长龙,他们振臂高呼:“重庆雄起!”

  红色肆虐的山火被阻隔在了隔离带,而夜里闪烁着练成一片的蓝色头灯,却在欢呼中,仍旧闪耀着。

  这一夜,天上降下的山火败给了山城军民用血肉筑起的防火长城。

  【这就是了不起的中国人。】

  明永乐年间,永乐帝望着面前这张抵御烈火的照片,火龙被凡人之躯阻隔在了山的另一边,它不能再往下蔓延了,山下的小城保住了。

  他忽然就想起,林菱爷孙三人还在北京的时候,他们一下飞机就在狂奔向升旗现场,天色将明时,他们无数人大声地歌唱着那一句:

  “用我们的血肉筑城我们新的长城。”

  他忽然具象的、清晰的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

  他怔怔地,耳旁似乎又想起了这一首震人心魄的歌声,而眼前画面中的火光消退了,那些来支援救火的官兵要走了,但不知为何,他们选择了天色未明的凌晨,一个个轻手轻脚地快速收拾行李,乘坐的绿色卡车也不开车灯,似乎想要趁着夜色还未褪去,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迅速溜走。

  各朝古人看得奇怪,他们为什么要这样?

  很快,这些车辆悄悄驶出街道,立刻就被蹲守在此的百姓堵住了,负责蹲点的百姓把车拦下,还对着电话大喊:“快来!快来!他们要跑!小面煮好了没得?火锅!把火锅搬过来!还有,把家里的鸡蛋、榴莲、活鸡活鸭全都送来!快!”

  对着说完,那妇女又气势汹汹地拍打着车窗:“我就知道你们要偷偷走,不许走!吃了早饭!把东西拿上再走!”

  车窗缓缓降下,露出指挥员喜悦又苦恼的脸——车窗刚降下来,他的胳膊就被扒拉住车门的妇女抓住不放了,他劝说:“大娘,我们不能拿群众的一针一线,我们有规定……”

  妇女看向得了消息不断涌来的群众,不理会这话,指挥着大家疯狂往车里投掷食物:西瓜、鸡鸭、整箱整箱的矿泉水……

  古人们都看呆了,尤其是看到坐在车后斗门边的小年轻被一整个大西瓜迎面砸来,幸好他眼疾手快抱住了,否则脑门不得起个大包?还有扔急眼了,把自家闺女也往车窗里塞的。

  古人们与那被举起来往车窗里塞的女孩儿一般懵得满脸问号:啊???

  但百姓们扔进去,他们就推出来。

  再扔再推,坐在门边的士兵满头大汗,满脸崩溃地扭头往里喊:“班长,班长,我都被鸡挠两下了。怪不得让我坐在边上呢,你们太精了你们!”

  坐在里面的班长们相互嘻嘻一笑,又往里躲了躲,还握了握拳头为他加油打气:“历练,你还缺乏历练嘛,多经历两回,这种极限拉扯的手速你就练出来了,乖啊!人民考验你呢!”

  这话还没说完,一箱矿泉水怼脸上了,还没等推,又一箱牛奶。

  古人便看着这孩子一个不留神,瞬间便被老百姓们热情满满的爱淹没了:“……”

  都先别塞了!

  快……快把这孩子刨出来呀!

第97章 民为贵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纪录片的最后,似乎是将许许多多的人与事混在了一起,于是他们看到了一辆辆运载满满石头的卡车冲进决堤的河流;看到他们在洪水中背着老人孩子跋涉,那老人还不住地为他擦拭脸上的雨水与污泥;看到有人为了保护百姓与歹徒搏斗,身中数十刀还追出十几米才倒下,最后鲜血浸透了天蓝色的衣服;看到港口燃起大火,所有人都往外逃,唯有他们穿着橙色防火服往烈焰中冲;又看到每一场灾难中为捐赠善款、献血大排长龙的每一个普通人。

  最后,他们还看到一整面牺牲者的照片墙,一张张或是年轻或是中年的面孔,从近及远,渐渐组成了“中国”两个字。最令人察觉到一丝悲伤的是,有许多照片空白一片,只写了名字,即便牺牲了都不能透露面容。

  一个个画面飞闪而过,组成了一句话,又渐渐归于黑暗。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纪录片到此为止,归于宁静了,但各朝的心却久久难以平静。

  历朝历代,不乏为帝王、名臣、才子佳人歌功颂德、大书特书,却很少会书写背后的老百姓与兵卒。若不是亲眼所见,更是难以相信有这样的军队与这样的百姓。

  更难相信后人如此大的国家、如此众多的人口,却能够做到这样万众一心的地步。

  汉武帝时期,刘彻一直对有个画面难以忘怀,那是无边无际的洪水中,一辆几乎快被洪水淹没了一半的大卡车,它执着的、勇敢的在水里艰难地向前行驶,不断沿途打捞受困的老百姓,而那辆车身上,挂着一条横幅,上书:“危难时刻见忠诚。”

  还有那句话:“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话虽简短直白却有力。

  刘彻细细地回忆起了仙迹的每个细节,他们繁华、平等、和平以及特殊的军民关系,原本不知全貌,总觉有些奇怪的地方,如今像是全都串了起来,变得顺畅,后世是个怎样的世道?

  如今他总算能回答这个问题了。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而那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以及军民之间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刘彻也明白,这是为了顺从天下民心,也是孟子中“天时地利人和”中的“人和”——人心所向、上下一心,才能有如此大的力量。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刘彻喃喃道,“这便是圣人所言的德政吗?那……那是圣人之言啊,自古以来哪个帝王不知道重民富民呢,可谁又真的做到了……”

  后人是前秦时期孔孟之道的继承者啊,但他们似乎又不仅仅是继承,他们将数千年的时光背负在身上,却没有视为负担,而是融会贯通、取其精华,不好的就批判,好的便发扬。

  刘彻眨眨眼:他们老刘家好似也是如此,这不是他刘汉家风吗?

  但随即又苦恼:行仁政、与民同乐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太难了,就算是他有此行,底下的官员却难保不会中饱私囊、阳奉阴违,后人又是如何确保人心不会变呢?

  兵卒有数十万,总不会人人都认字、都知晓且奉行孔孟之道吧……刚想到这儿,刘彻忽然猛地站了起来,他像是抓住了一团乱麻中最重要的一个线头:

  不不不,后人的兵卒还真是人人都认字、知晓道理!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原来根源在这!

  怨不得后人刚刚立国,甚至还未立国之初,便费尽心机要扫盲、发展教育,哪怕战火纷飞,身后都还背着识字的板子一边行军一边读书,原来如此,教化世人,便是教化这天下。

  以“民本”施行“仁政”,又施行“仁政”以实现“王道”!

  刘彻可谓大彻大悟!

  “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

  后人治世的法子,原来不是什么新鲜东西,这样浅显的道理,当年高祖便说过:“王者以民人为天”,是啊,这样的道理,早早便摆在了他们面前,他们却从来不知道如何去用。

  教化天下显得如此之艰难,但若是不放弃任何一个人,以小博大,能教一个便是一个,总有一日会实现的。刘彻又想起后人崇爱的管理员说的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初闻不知其意之深,如今才明了这些话都是真知灼见。

  与刘彻一般想明白了来龙去脉的帝王大有人在,唐贞观年间,李世民提笔写下:“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宋赵匡胤告诫臣下:“国非民将何以为君?”明洪武年间,朱元璋想起自己把《孟子》删改的事儿,两眼望天,挠了挠头。

  他虽删了不少《孟子》的内容,但是他曾命人将《大学衍义》“大书揭之殿两庑壁”,其中有专门阐释孟子“民贵君轻”的段落,这些重要的道理,他也是知道的,后人总不会再怪他了吧?

  明永乐年间,永乐帝倒是笑呵呵,他早已下旨恢复《孟子》原貌,颁行了《四书大全》,后人的士兵如此勇武坚韧,且无比忠诚,很有不少值得他借鉴之处,他已经把兵部尚书叫来商议军户革新之事。

  爹定下的许多规矩,造成了不少民怨,朱棣之前在靖难之役时便已察觉——他为何靖难之处便能得民心,又为何登基后迁了不少在苦寒之地戍边的军户回到家乡,便是他许诺麾下将士们将来能逃离这苦寒之地,不用世世代代都当戍边军户了。

  只是为了这样简单的念想,那些苦熬了大半辈子的普通燕军士卒便跟着他冲锋陷阵在所不惜,不过是为了哪怕自身毁于战火,但或许子孙后代有了一线希望。

  他善于察觉人心与身边之人的切身苦痛,也早已想过要完善大明固化的户籍制度,只是一句祖宗之法不可变将他拖延至今,如今仙迹这句话,便是他更改祖宗之法最好的机会。

  万历年间,张居正本就是坚定的“忠于社稷高于君”的人,去年会试会元袁宗道的策试答卷送到京城来,他亲自看过了,其中写了一段:“帝天之命,主于民心,天为民立君,君为天重民”的话,张居正大为赞赏,对此人也记忆犹新。

  如今仙迹更是从后世的角度证明了他的想法不错。

  民是最紧要的,也是最大的力量。

  后人的“纪录片”,他无数次地听见了“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当初在北京看升旗,他也在那幅画像旁边,看到了这句话。

  但实际上,张居正深深地思索之后,却又觉着后世的“民为上”似乎与孟子说得不大一样。无数如他一般的仁人志士曾经竭尽毕生精力,想要保民安民,为民请命,但总归是为了大明江山统治的安稳,这样的思想,也是为了君主自身的安危和存亡,寄希望他们能做个明君。

  但后人的“民为上”,是更加纯粹的。

  他们依靠人建设国家,却不是为了国君,也是为了“人”过得更好才如此努力。

  他维护着不论贫穷富贵每一个人的尊严与生命,纪录片中,哪怕是如此年迈、行将就木的老人,他们的官兵也会毫不犹豫跳入洪水中挽救其性命,是因为在后人的眼中……不论是年轻的生命与老迈的生命,一样宝贵吗?

  他们的义务教育似乎教会了所有人知晓民本与平等,从此一代代一统思想,才能使万众一心、一统这天下,张居正豁然开朗。

  但是……他想起了躺在病床上的万历皇帝,还有太医委婉地说只怕好不了了,有些愧疚但愧疚之中也有种冥冥之中的庆幸。

  这是天意啊!

  张居正再次愉快地说服了自己。

  就连清朝皇帝都微微点头,康熙先前便曾撰文赞扬文天祥依据“君为轻”的道理拥立宋端宗所提出的“实千载忠臣之语”,如今只是把这件事重新又摆了出来。

  只是……康熙微微一叹。

  他虽认同汉人君为轻、民为上的思想,但落在大清复杂的国情之下,却很难真的去施行,大清可比前朝面对的困难多得多。

  尤其八旗军制是大清的根基,他掘不了自己的根……康熙最近夜不能寐,多次梦见了那晚清的腐朽颓唐,可他却还没想出两全法。

  乾隆年间,乾隆年轻时也曾掷地有声地吟诵“藐予小子识君轻”和“自昔识君轻”的诗句。他也曾以明君要求自己,因此在《钦定四库全书》中,“民为贵”、“民为重”、“君为轻”之类的字眼不胜枚举。但是最终人还是败在了自私之上。

  辛苦了一辈子,他现在只求安稳、安度晚年,那些革新应当叫儿子去做了。乾隆自觉当皇帝自己做得不差了,如今仙迹告诉他们的道理,总不能还是叫他来做?

  林菱和林爷爷一起去了香烛店买好了该买的东西,因为鞭炮香烛和纸扎之类的太多了,对方答应要入葬之前帮她们送过来,而且因为林菱指定的一些纸扎需要现做,她准备给阿程烧手机、电脑、路由器之类的,免得她下去了没有网络很无聊,然后再烧一栋带院子的大别墅还有数不清的钱!

  等她忙好了回来休息,视频也放到了尾声,于是她也坐着回味了一下,看到硬核投喂,忍不住笑:“据说救灾都没有人受伤,结果被追车的群众扔进来的猪肉和矿泉水砸成了轻微脑震荡,成功负伤,真是又心疼又好笑。”

  受了这个视频启发,林菱忽然又有了个想法:

  【下午我还有得忙,给你们放长点儿的,你们想不想看超清典藏版资源?不过是有弹幕的,如果不想看弹幕和我说下我就给关了,不过弹幕也很有趣,我偶尔剧荒了没事干就会去回味一下,燃炸了我跟你说!】

第98章 古代大阅

  ◎古代各朝的检阅。◎

  “阅兵?”

  秦,章台宫中,嬴政放下了手中的竹简,微微沉吟,下首,蒙毅顿首道:“陛下,想必是观兵大阅之礼。”

  嬴政颔首,观兵之礼可以追溯自上古大禹时期,他在涂山会盟震慑诸侯,之后周武王也为了伐纣举行了一次“孟津观兵”,之后列国均承袭了西周这观兵演武、检阅军士战车之礼,大秦自然也不例外,一年四季都有演习检阅与田猎巡狩。

  哦对了,林菱去他的坟头游玩,观赏他的陪葬墓坑,里头那些兵马俑,嬴政也忍着古怪的情绪跟着仔细瞧了一遍,那些兵马俑应当是以排兵布阵的模样下葬的,故而里头才会有成规制的兵车、战车、步兵俑还有骑兵俑,看来那个历史上的“他”,至死也不曾遗忘秦卒之威,即便肉体凡胎消逝,这股士气却历经两千多年不散。

  嬴政对自己的秦卒极有信心,列国还在时,他的秦武卒便傲视群雄、无能人及,每逢大阅战阵齐整,战车雄浑,极为壮观瞻、振军威、鼓士气!大阅之后,嬴政犒赏三军,士兵们还会手持各类用羽毛装饰的刀枪剑戟兵器,和着乐曲载歌载舞。

  平日里自然也从不疏于练兵。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4页  当前第10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8/1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历史同人)诸朝看我直播乡村生活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