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同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历史同人)诸朝看我直播乡村生活日常_分节阅读_第119节
小说作者:南风不尽   小说类别:同人小说   内容大小:753 KB   上传时间:2024-08-14 11:14:48

  可它却没有离开。

  它最后一次拼命张开了背上那曾经包裹物资的炮火不侵的防雨布,为他们挡下了激射而来的子弹,之后便再也不能动弹了,最后发出一声“能量耗尽,自动关机”的声音,眼中的红光散去,便倒地不起了。

  丁班长咬着牙将铁狗背在身后继续冲锋——铁狗也不知是什么做的,重得很,以往它还“活”着的时候,三五个人都抬不起来,但渐渐的,它越来越轻,没了能量以后,丁班长一个人便能将它背起来了。

  他们的通讯员说,大概是没电、没油了,就跟他们的电报机和解放大卡车似的,狗团长肚子里的汽油或是电用光了,便动弹不得了,所以最后那几天才会一直滴滴作响,嚷着请立即返程。

  就跟电报机敲下摩斯代码便能传递信息一般,狗团长脑子里一定也有许许多多提前敲好放进去的摩斯代码,那些摩斯代码会教他该怎么送物资、遇见了危险怎么反击、能量耗尽了该及时返程……

  丁班长背着冰凉凉不会动的铁狗,下了战场时还想不明白,是啊,既然都已经设定好了……狗团长,怎么不知道回去呢?

  想着想着,风吹来,他脸上早已湿漉漉,眼泪糊了一脸。

  现在可怎么办啊?它回不去了,而他们又不知道怎么给他加油、接电。

  后来,大部队里最厉害的工程师都来瞧过了,找不到一点缝,连撬都撬不开,更别说俢了!有人小心翼翼地提出,或许可以借狗团长来开展科学研究,这话一提出来就遭到了丁班长等人的怒目而视。

  在坑道里、在战火中,他们不仅仅是得到了狗团长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心灵得到了慰藉,轰炸与战事暂时停歇时,每个人都要围绕着狗团长跟它说话,有人问它:“团长,你从哪里来啊?你是哪儿的狗啊?”

  它会歪着小脑袋,用机械的声音说“我汪?我从最亮的星星上来的汪。”

  有人问:“团长,你知道我爹娘可还好吗?”

  狗团长会认真地回答:“好得很汪,你放心吧。”

  还有人问:“团长,你会不会唱歌?”

  狗团长煞有介事地清了清嗓子回答:“唱歌?虽然我不擅长,但既然你要求了,那我就唱了!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

  众人都笑得东倒西歪。

  最黑暗、充斥着硝烟与鲜血的痛苦记忆里,是狗团长陪着他们和他们依偎着睡在逼仄的坑道里,陪他们望着夜空繁星点点,唱汪汪歌给他们听。他们虽然都想当钢铁般的战士,但认是血肉化成了,再坚毅的人,也总有痛苦得睡不着、夜夜噩梦的时候,但那些战火而逐渐淡漠麻木的生死与情感,都因狗团长而保留住了。

  夜深了,有人睡不着,忽然问道:“团长,我们会胜利吗?”

  狗团长趴在地上,重重地点头:“当然汪,胜利必将属于我们汪!”

  于是所有人都嘶吼着欢呼起来:“胜利必将属于我们!”

  狗团长不怕普通的火炮、手榴弹,甚至不怕飞机扔下的炸弹,想要用狗团长做研究,那它得吃多少苦啊?丁班长头一个不同意,差点跟那文弱的研究员打起来,说什么屁话呢,它可是咱们的团长!

  但也有人说,研究了狗团长,以后咱们一定能赶超老大哥甚至是老美,大家就都能更快更早过上好日子了……可是他们谁都不舍得破坏狗团长,最后指导员发话了,狗团长是英雄,不许打着研究、维修的旗号去破坏它。

  “总有一天,我们能靠自己发展起来的科学,让狗团长活过来。在此之前,不应当为了走捷径而走捷径,没了良心是本末倒置。”

  之后狗团长被送回了首都,它被放在了首都的军事博物馆里,它安置到那里之前,总理夫人还亲自为它赶制了一件小狗穿的绿军装,那顶它戴过的红星帽子也洗净缝补好了,让它能够威风凛凛地坐在玻璃罩子里,背后还有一整面的墙都记述着它的英雄事迹,每个来逛博物馆的人,一眼就能瞧见它。

  丁班长后来每年都要去看它,不仅带自己去,还带子女、孙女去,每回去,都要跟他们讲狗团长怎么砍飞机的,他挥舞着手臂,就像当年还在坑道里一般:“就这样‘刷刷’两下!”

  而且因着狗团长的关系,丁班长转业以后也申请到军犬培育基地工作,每天都跟狗狗待在一块儿,成了个名副其实的“铲屎官”,退休后,他又资助了个流浪猫狗的救助站,每周都会抽出一天去当义工。

  但随着时间走过千禧年,原本以为很遥远的年份似乎渐渐要来到了,丁班长还有一个萦绕在心里的念头一直忘不了:那来自2024的橙子,那为他们寄来橙子的女孩儿,他好想亲自去看一眼。

  他依稀记得那橙子包装箱上写着“闽地高山夏橙”一行大字,大字下头还印着小字的地址,但当时下意识将箱子拆了用来垫在伤员的身下,却忘了把那地址记起来,后来又经历了些动荡的事情,也有很多东西在岁月中被推翻、焚毁,连本来保存了一份的政府手里也找不到这东西了。

  毕竟从他们踏上回国的归途,那曾为他们提供物资的光亮便跟着消失了。若不是狗团长还在,那一切真像是一场梦。

  于是丁班长只能自行多方联系打听失散在各地的战友,打听到阿亮家时,终于得到了一个重要的线索。

  瘸腿的阿亮因那一颗橙子、一支青霉素活了下来,还活到了七十八,但丁班长找到他时,他已经去世了,但他孙女儿说,他一直保留着一块儿不知哪儿扣下来的、血迹斑斑的纸皮,和他的各种勋章放在一块儿,不许任何人丢弃,那纸皮上印着一行地址,经过了那么多年的时光,已经模糊不清了,但还是能辨认出来,是闽地西南部的某个地方。

  于是他拉着老战友里还在世的、身体最好的豆芽菜,找了好几年,总算找到了这座小村庄,望见这座橙子林、这熟悉又陌生的乡村小路,心便难以控制地跳动了起来。

  丁班长和豆芽菜像两杆旗杆似的,在路口站了很久,久得一个穿着碎花小裙子、娃娃脸的小女孩儿提着一瓶刚刚在小卖部打回来的酱油,还停下来奇怪地看了他们好几眼。

  “你们是谁呀?”稚声稚气的声音将他们的神思拉了回来。

  丁班长弯下腰,看向这个小女孩儿,本想向孩子问路的,但在看到这个小女孩儿的模样之后,他又怔了一下,于是到了嘴边的问题拐了个弯:“小朋友……你……你叫什么名字呀?”

  小女孩儿人小鬼大,还警惕地眯起了眼:“不告诉你。我爷爷说了,不能随便跟陌生人说话……”

  但她话还没说完,远远就有个六十多岁的女人围着围裙,跑出来喊她:“林菱!你怎么打个酱油那么久不回来!又在路上闲逛,快回来吃早饭了!”

  那小女孩儿提起酱油,连忙扭头就跑:“来了!奶奶!”

  丁班长没有再喊她,只是含笑望着她奔跑的身影,像一只振翅而飞的鸟雀,那么活泼又有活力,真好。

  在你见到我们之前,我们也见到了你。

  来自未来的小姑娘啊。

  你要继续这样,好好地长大。

第112章 番外·女子学馆

  ◎武周女子上学中◎

  洛阳今年的雪来得格外早,夜里簌簌下了一晚不停歇,将窗下几杆斑竹都压得垂头丧气,枝叶都覆成了白色。

  潘阿瑶一早醒来后便在担忧外头积雪深深、道路难行,恐怕会耽搁了今儿的学业,连用早膳也心不在焉。幸而阿耶看她愁眉不展,难得说:“今儿雪大,牵驴去上学吧,再叫你娘给你寻一把大伞。”

  这话实在稀罕,潘阿瑶惊喜地道:“阿耶,你竟舍得?”

  家里的驴素日里比她还要贵重,阿耶使唤毛驴还要时不时叫驴歇一歇,喂它豆料与浆水,使唤自家闺女干粗活时可没这般讲究,在家里砍柴做饭喂鸡喂鸭,从早干到晚也只给一张胡饼。

  阿耶点点头:“自然,阿耶何时骗过你?”

  潘阿瑶高兴不已,抱着阿耶的胳膊甜甜地谢了好几声。

  谁知,阿耶又说:“一会儿坐驴儿出门,可别忘了给驴儿打伞,回头驴淋了雪病了可不是玩儿的。”

  好嘛,潘阿瑶撒开手,生气:那她病了难不成便是玩儿的么?

  阿耶嘿嘿直笑,故意逗弄她呢。

  “快去吧,一会儿学馆真闭了门,你可别哭。”

  潘阿瑶一瞧时辰,的确不早了,连忙回屋换了学馆里统一的……公主殿下说,这叫“校服”,如今是冬日,穿得便是暖和又厚实的棉衣短袄,下头是棉裤子外头系一条棉制间色条幅襦裙。

  大周有了棉布也是这几年的事儿,但自打洛阳城外千亩官田都种上了棉花,可帮了大忙了!潘阿瑶冬日里再也不用穿粗麻纸絮在里头的“纸裘”了,阿娘去岁冬日花钱买了一筐棉花回来,那时棉花还不便宜,她只给她和兄长都做了棉衣,自己与阿耶却还受冻穿“纸裘”。

  但后来,种棉花的人家愈发多了,棉布价也渐渐低下来,如今甚至比苎麻还要低了!毕竟苎麻种下来,收得可没有棉花多,且制起衣裳来格外麻烦,不如棉花,晒一晒,弹得蓬松似云朵,便能絮衣裳了。

  潘阿瑶家里在乡下的田里也种了十亩棉花,今年棉花丰收,阿耶阿娘也穿上了暖和的棉衣,还找巷口的棉花匠弹了三床厚实的被子——这也是因棉花新出现的行当。就是阿耶阿娘被冻怕了,棉花被褥被实在絮得太厚,潘阿瑶每每窝进被子里都被压得喘不过气。

  后来,连家里的毛驴也有了一张棉布垫子。

  今年潘阿瑶入学之前,学馆里便派人来给潘阿瑶按身量量了量,给了衣样子,让每家自己用买棉布棉花缝制“校服”。潘阿瑶这一身便是她在阿娘的指导下,自个为自个缝的,针针脚脚全是满心喜悦。

  校服一共做了四套,夏两套,冬两套。

  潘阿瑶个矮,阿娘给的棉布做完还有剩的,她还给自己缝了同料的斜跨小书包,虽然学馆里的课本她还没抄完,还不能将课本带回家来,这小书包里只能每日装些点心和饼子——书籍昂贵,学馆里每间学舍都有几套大族捐献的书,但也没法为每个学子分发书本,因此学馆供给了纸笔,让自个抄一份,既是抄书也是复习。

  学馆开学的时候,圣人最喜爱的公主——太平公主来学馆勉励她们勤奋读书,公主说了,等她们学成“毕业”,日后也是要去考科举当官,她们不仅仅是为自个读书,还是为了实现大周的伟大复兴而读书。

  就为了这句话,潘阿瑶风雨无阻,从没有缺过一堂课。

  公主还问她们:“你们日后,想成为怎样的人呢?除了相夫教子、在内宅过一辈子,你们可有想过旁的?”

  潘阿瑶想了很久,在进了学馆之前,她曾经想过嫁给隔壁成衣铺的胡商的儿子,这样她就不用离开阿耶阿娘了,垮一道门槛便能回家。

  后来学馆成立了,能进学馆读书,便成了她梦寐以求的事。

  学馆全名叫“洛阳女子学馆”,但大伙儿都管它叫“学馆”或是“女子监”,如今已经开了近十年,最初不论贫贱,没有家里愿意让女子去读书的,是圣人降阶亲自拜会说服了五姓七望,捐钱修建学舍、教舍,又送来自家的女儿们,学馆才算真正开了起来。

  三年后,学馆里出了头一个进士科榜首,那可是女状元!还是最古板老套、看不起女子的陈太傅的女儿,那一年真是街头巷尾没有人不谈论这件事的,大伙儿都津津乐道,这天底下、古往今来第一个女官诞生了!

  虽然陈太傅气得险些提前下去见祖宗,陈娘子还是得到了圣人亲命,外放地方,带着护院与师爷,走马上任了。骑马出城之前,她还在洛阳城墙上留下一句词: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潘阿瑶也知道这句诗,是仙迹里说过的往后有个宋朝词人苏轼的诗,后人都称他为天下第一词人!潘阿瑶读了这句词也忘不了,时常在心里念叨:谁怕?谁怕?我也不怕!

  陈娘子就像是一盏明灯,顶着天下流言蜚语与骂名为天下女子闯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据说陈太傅都与她断绝了父女关系,将她的名字剔除族谱了——但潘阿瑶却不屑地想,什么剔除族谱,本来族谱里便没有女子的名字呀?陈娘子这样惊才艳艳,在族谱里也只是在陈太傅的名字下头,添了个“育有一女”罢了。

  但总要有人做那头一个,自打有了陈娘子后,这天下的规矩与锁链便松动了起来,许多寒门世家、平民百姓都将学馆视为通天之道,纷纷将女儿送去读书,不再计较什么名声有碍——学馆里授课的是女先生、同窗也是女子,路上家人接送,又有什么有碍呢?

  潘阿瑶家虽不算很富裕,但阿耶在坊市里经营着一间粮米铺子,因此除了每年秋季阿耶和阿娘要下乡收粮,需要她回家帮忙照看铺子之外,她平日里只需要做些洒扫、烹煮饭食、砍柴烧煤的活计,于是求了阿耶大半月,阿耶便松口许她去读书了。

  她也争气,回回学舍考评都能拿前三呢!

  阿耶嘴上不说,却时常跟街坊四邻吹嘘:“我家阿瑶那论起来,也是榜眼呢!比多少名门贵女读得都好!出息得很呢!”

  因她读得好,阿耶连秋日要下乡都没叫她旷课回家帮衬,而是写信给乡下老家的老姑,请她过来帮忙看顾几日,老姑是带着表妹来的,表妹夜里跟她同塌而眠,望着她挂在墙上、每日都要用茶壶底子熨烫得齐齐整整的校服,羡慕得好似那车轱辘,反反复复地说:“真好啊阿姊,这衣裳真好看,读书好不好玩?真不知朝廷什么时候能在乡野里也开些学馆,我也想读书,我也想上学……”

  潘阿瑶便宽慰她道:“别急,总有一日,女子学馆能遍地都是,那时候大家都能读书了。”听闻陈娘子去了外头,已经在治下州县办了一所小小的女子私塾了,随着越来越多的“陈娘子”出现,一定会有那一天的。

  是啊,若是能读书,谁愿意一及笄便嫁人?就像潘阿瑶心里也是这般想的,进了学馆以后,她便不再想随随便便嫁人了,只想着日后要入仕为官,也像陈娘子一般做个能够匡扶社稷的好女子!

  雪下如尘,实在太冷,将她的思绪也冻住了,幸好她穿着棉衣棉袄,咬着牙便忍下了。她骑着毛驴,给驴擎着大伞,艰难地在学馆闭门的钟鼓声响起之前进了校门,可算是松了口气。

  在学馆门口,有专门开辟的两片青布车马棚子将毛驴栓好,在自家毛驴上挂上了“潘家阿瑶的驴”的牌子,还不放心地给照管车马棚子的杂役嘱咐了几句,递上几文铜钱,这才进去读书——据说有那不厚道的,故意将牵走旁人家的健驴,把自家的老驴留在那儿,还有偷驴车轮子的。

  家道殷实的会留下仆从看管,但潘阿瑶这样的身世,家里连短工都只有过年过节才请一两回,只得防范于未然。

  紧赶慢赶进了学舍,掀开棉布门帘子,只觉一股暖气扑面而来,将她浑身的寒气都驱散了,她急忙拍了拍身上沾的雪沫子,不然等会被暖气一烘衣裳便要湿了。

  学舍里摆放着整齐光滑的木质桌椅,不再是那需要跪坐的矮几,这也是近几年随着棉布而时新的,如今家家户户都偏爱这些胡椅,不再跪坐——棉布制成的里衣与兜裆布柔软舒适,衣裳也随之而变,垂腿而坐不再失礼,胡椅便如雨后春笋般进入了万家。

  “阿瑶,你快进来,朱夫子快到了。”与她同桌的女孩儿忙挥手叫她进来,“朱夫子最严厉,你今儿来迟可别被她捉住了。”

  潘阿瑶家住的坊市比较远,先前便因大雨迟到了一回,正好撞在朱夫子的手里,顶着一身雨水在门口罚站了整整一堂课,把潘阿瑶羞得想钻进土里去,因此听得心有戚戚焉,赶忙入座。

  果然没一会儿,眼眸锐利的朱夫子便夹着一方大算盘进来了,她脸上挂着水晶眼镜,十分不苟言笑。

  潘阿瑶也连忙从自己的桌洞里掏出算盘来——朱夫子教算学,因仙迹的缘故,现下已不再用算筹计算,在她的课上每人都要准备一只算盘,富裕些的人家用玉石做算盘,潘阿瑶的是普通桃木的,因为她家后院有一棵粗壮的老桃树,她阿耶砍下了一截树枝,给她做了一只算盘。

  算学课潘阿瑶读得吃力,但她性子倔强不服输,不会的便问同窗,一遍两遍地学,还是努力跟了下来。听着朱夫子拆解鸡兔同笼到底有几只脚的题目,阿瑶用毛笔在纸上写下一串串数字——她们如今学得都是后世的数字了,的确是简洁快速。

  之后,又上了经义课,学四书五经与诗文;午间还有“健体课”,潘阿瑶和女孩儿们最喜欢这门课了,大伙儿能三三两两在学馆的空地上踢毽子、蒙眼捉迷藏、投壶、射箭、骑马、蹴鞠。

  潘家养不起马,她是在学馆里才学会的骑马,虽然总有大族的贵女们嫌弃学馆里的马儿又老又笨,潘阿瑶却很喜欢它们,还经常毛遂自荐去马厩给马儿洗澡梳毛,学馆的马儿也顶顶喜爱她了。

  学馆里还有“膳食监”,潘阿瑶与同桌每回都奋力冲刺——学馆的膳食监只需要在开学交一串铜钱,却每餐都有一些肉羹,但数量不多,有时会炖鸡腿,还会烤鸭子——听闻也是后世名菜的做法呢!若是去晚了便吃不上肉了,因此潘阿瑶每回都不顾他人目光,拔足狂奔。

  吃过饭,下午还有天文地理课,授课的夫子会拿出一副巨大的世界舆图为她们讲解这天下有多大,而大周又在何处,除了健体课,潘阿瑶也最喜欢这堂课了,她喜欢看上面各个西域国家与大周还未抵达过的大陆,听着夫子绘声绘色地描述着从仙迹听来的,不同大陆上繁衍生息的不同风土人情,总是会令潘阿瑶满眼惊叹与难以置信。

  她听闻圣人已经派遣大船与船队出海远洋,或许有一日她也能乘船踏上那样神奇的土地上呢!

  阿瑶满怀希冀,外头大雪纷纷,可学舍里温暖如春,她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同读书谈天,不再被女红与妇德困在原地,每每想到这一点,她便幸福得想要流泪。

  真好啊,她赶上了好时候呢。阿瑶又埋头抄书,她没发觉,她脸上一直都留着笑意。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4页  当前第11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9/1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历史同人)诸朝看我直播乡村生活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