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同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历史同人)诸朝看我直播乡村生活日常_分节阅读_第34节
小说作者:南风不尽   小说类别:同人小说   内容大小:753 KB   上传时间:2024-08-14 11:14:48

  他那么多儿子几乎个个都文武兼备,就连瘸腿的七阿哥胤佑都能上马开弓,还曾奉命统率镶黄旗大营随康熙出征噶尔丹。

  论鸡娃,康熙是专业的!

  故而林菱开直播时,康熙早已经精神抖擞地坐在了大殿的宝座之上,准备开大朝会了,他虽然也被歌声震了下,但也只是无奈一笑。

  后人总是这样,虽说没规矩,但却又奇异的、透着鲜活的生命力,让他不由想起每年秋围曾纵马塞外的时候。

  宫里又干又冷,不如今年也提前去圆明园里住吧。

  雍正朝也是如此,只不过雍正比较倚重军机处小朝廷,因此用过早膳后就在养心殿召见心腹重臣,正朱批臣子带来的折子,被林菱一声吗喽震得拖出一道颤抖的笔痕。

  他难以忍受地摔了笔:“成何体统!”

  【哎?直播间来人啦!天哪,我以为这个点没人有点放飞自我,抱一丝抱一丝,没想到你们起得真早啊!】

  各朝:“……”

  谢谢你没有预兆的叫醒。

  林菱性格挺E的,脸皮也厚,一点也不为当众唱歌而尴尬,她笑眯眯地骑着车跟大家说:

  【今天带大家感受一下我们这边农村的菜市,我们这边菜市有大大小小好几个,小的村子里路边就有,但肉菜的品类没有那么齐全,大的菜市场集中在几个村子交界的地方,周围三四个村子的人都会挑菜过来卖,热闹一点,东西也多,我们今天就去那边买。】

  诸朝的人也打起了一点精神,不知后世的早市与他们又有何区别呢?宋以前的朝代,早已在先前林菱前去镇上拿快递时就看出了后世与他们的区别——他们好像没有“坊”,所有的大门都可以朝着街面敞开,但宋朝以前的朝代,只有高官士族才能在坊墙开门,普通老百姓的门,都是在坊内开的。

  坊与坊空间隔绝,早晚根据晨钟暮鼓开启坊门,夜有宵禁,不能随意在外夜行,他们的买卖活动集中在“市”中,因此也没有沿街的铺面。

  直到入宋,才出现“坊市之中,邸店有限,工商外至,络绎无穷”的景象,封闭性的城市管理被打破了,坊墙拆除,出现了沿街民宅,就连执行了近千年的夜禁也被取消,早市夜市应运而生。

  故而宋之后的朝代,看着林菱所在的小村子也有不少店铺开在街上、桥上也有摊贩摆摊、路边也有小贩挑着扁担卖豆腐豆花,都不惊讶,反倒感到亲切熟悉。

  不过后人好像不敲钟报晓了,那他们怎么知道时间呢?都抬头辨日吗?

  宋朝,赵匡胤笑着对临时从床榻上被薅出来的两个儿子说道:“朱雀门外、州桥以西也有早市,朕依稀记得,人称果子行,朕还托人买过那儿的纸画,很是行俏。”

  赵德芳也附和道:“儿子也知晓,沿着御街,不少商贾小贩用驴车、太平车驮着各式各样的货物入城售卖,来得早的,都坐在城门下等着开门,叫卖声此起彼伏,儿子宫殿离着近,不是被饼店的香气唤醒,便是被他们那声势吵醒的。”

  “百姓们能过得这样热闹,朕也就心安了。”赵匡胤笑眯眯地说,他的大宋虽然不大,但汴京的百姓却过得还算安乐。

  他的皇皇城也小,离着市井很近,皇宫周围生活着大量百姓,但赵匡胤生活还算俭朴,既没有下旨强行迁走这些民居,也没有扩建皇宫的念头,故而他即便身处大内也经常能够听到街市上的声音。

  今儿要不是被林菱一首刺破耳膜的吗喽唤醒,赵匡胤大多时候也和儿子一样,是被市井中早市叫卖的声音唤醒的。

  有时候兴起,就连身处皇宫中的他们,也时常命内官出宫卖些市井小食、玩意儿,换换口味,汴京三更便上市,早点茶汤无所不有,这便是汴京气象。

  林菱骑车很快就到了,早市里头已经很热闹了,两边搭了彩色塑料大棚,里头一排排卖菜的、卖肉的、卖活禽的、卖水产的、卖干货酱菜的……也是应有尽有!

  【咱们马上要出门了,今儿就不买多的,就够早上这一顿就行。】

  林菱停好了车,卸下支架,举着就进去了。

  【今儿我打算做个面线糊配油条,再买点芋头饼带和水果带去车上吃,所以非得来这个大市场不可,家门口的小菜摊那么早是不会有刚出锅的芋饼的!】

  林菱自顾自往人堆里挤,准备直奔目的地摊位,但因为人多,她走得挺慢,于是各朝的人都能看到两边琳琅满目的蔬菜瓜果、各种肉类。

  “那可是落苏?好大一根!而且……后世都是昂贵的紫落苏啊!”

  发出感叹的是匆匆奉诏入宫来的赵光义。

  在宋时,茄子不叫茄子,被称为“落苏”,且大多是圆形的,不像后世那般细长,模样倒像个鸡蛋,还大多是白色、黄色的,宋朝的菜市里也有人担卖紫茄子,只是数量稀少,卖价也贵——宋时以朱紫为贵,便是茄子也不能幸免。

  “观音婢你瞧!那是牛肉吗?朕看到牛头了,想必是现宰的,的确是牛肉!”

  唐朝,贞观年间。

  时辰还早,干脆坐在床榻上与长孙皇后一起看仙迹的李世民也惊异道:“后人竟能当街贩卖食耕牛?”在唐朝杀耕牛可是要坐牢的!

  长孙皇后先前也在内宫中默默观看,揶揄道:“莫不是摔死的牛?”

  李世民无奈。

  达官贵族为了能享受那口腹之欲,常常编出些令人不解的借口来,摔死的牛,如今都成了长安城内外的笑谈了。

  这时,林菱走到了一家相熟的海鲜水产小店,很自然地用当地方言与坐在竹椅上扇苍蝇的店主阿公对话。

  【阿公哩厚哇!呷崩了没?蚵仔就哇卖?】

  (阿公你好呀,吃饭了吗?海蛎怎么卖?)

  【哩厚哩厚!依困拾捂哇!】

  (你好你好,一斤十五哦!)

  李世民忽而就觉得——这口音耳熟啊!

  与大唐中原地区的声调极为类似!

  实际上,若非系统有“在线翻译”和自动匹配字幕的功能,只怕唐朝以前的古人们,听林菱直播都会一头雾水——根本听不懂她在说什么!

  闽地方言根子上脱胎于中唐古音,又因“十里不同音”各地差异也大,因此李世民听得也很吃力,只是觉得音调很熟悉,他既惊喜又难过——林小娘子的先祖,果然是唐时为避祸乱,才迁徙到闽地的吧?

  她如今说话的语调,甚至还有唐韵!

  而唐朝以外的朝代,大多听林菱说方言都一脸懵,好似在听“叽里呱啦滴里嘟噜叽里又嘟噜噜……”

  清朝,雍正更是闽方言pdst都犯了。

  对对对,没错!那个来给他述职的官员也是这样说话的!

  叮不懂啊!真的叮不懂!

  这头,林菱已经飞快地买好了海蛎、豆腐、细面线,又去另一家买了现炸的油条、醋肉和芋头饼。其他配料家里还有就没买,然后就拐到了另一家卖水果的摊位,对着一堆圆溜溜的西瓜左拍拍右拍拍,然后选了一个,还理所当然和摊主说:“老板娘哩厚,这个西瓜帮我切一半,我只要一半哦,然后再帮我去皮切块,放三个叉子,谢谢!”

  昨天西瓜都给小朋友吃完了,林菱想切新鲜的带车上吃。

  宋朝以前的君臣都瞪大了眼:“什么,这是西瓜?”

  明清的西瓜外形颜色与后世已很相似了,但他们也跟着瞪大眼:“什么?只买半个还给切块?”

  作者有话要说:

  啊,对了,因为我对元朝不大熟悉,所以系统就没有在元朝开位面。但文章是没有避讳元朝的存在的,在此给大家解释一下。_(:з)∠)_

第35章 吃瓜群众

  ◎这是西瓜???◎

  在古人以及北方人眼中容易挨揍的龟毛要求,在南方菜市场却是无比合理的要求,摊主早已习以为常,清脆地答应着。

  【幼儿园扛把子:主播早!话说我每次看南方人买菜总心惊胆战,生怕主播会被打哈哈哈。】

  “早啊!”林菱笑眯眯将手机往其他摊位扫过去:

  【不会啦,你看看旁边,买一根玉米也可以要求剥粒、活鱼杀完免费切片、芭乐买一个也可以切块,还送酸梅粉、葱也可以只买一根……】

  随后镜头又回到水果摊。

  【这很正常啊!以前我看水浒传的时候就很惊讶啊,鲁智深刁难镇关西,要他将十斤精肉、十斤肥肉分别剁成臊子,这不是很合理的要求吗?我们这儿要是一次性买那么多肉,摊主别提多高兴了,别说帮你用机子搅好,还会送你一两块猪肝。】

  什么?这不得剁上一个时辰?那生意还做不做?噢……用机子绞肉?后世连绞肉都不需人力了吗?

  诸朝也是中原及北方政权诸多,都不由赞同那位路人的话:这样真的不会被打吗?念头还没消散,而林菱又对卖瓜的老板娘提出了新要求:

  “阿姨,切开的时候不要帮我全部切下去哦,用掰的,比较好吃。”

  摊主也不生气:“放心了啦!”

  然后古人们就见那摊主用锋利的钢刀沿着翠绿色的西瓜皮只是轻轻一划,整个西瓜就像融化的冰层般发出了裂开的哔啵之响,再沿着裂缝一掰,便露出了里头通红饱满的果肉。

  更因为是掰开的,充沛红润的汁水沿着瓜皮滴落,微微带沙感的瓜瓤即便只是映入眼中便好似传来了鲜甜清香,真是令人口舌生津。

  林菱看着那半厘米都不到的西瓜皮厚度,忍不住得意对着直播间小声炫耀:“哇,这个瓜!看啊,这就是传说中的梦中情瓜啊!皮薄肉厚,连白色的小籽都几乎没有!我挑西瓜的手艺厉害吧!”

  看到了瓜瓤,这下诸朝不再分你我,都不约而同惊叫出声。

  “这是西瓜??”

  林菱前天在家和小朋友吃西瓜时没有开直播,因此古人们今日才一睹后世西瓜之真容,不由纷纷惊诧出声。

  “寒瓜怎会如此鲜美?”

  西瓜在古代也被称为寒瓜,但他们吃过的西瓜压根不长这样啊!

  虽然也是绿皮丹瓤,但根本没有那么大,切开里头大多都是白色的,只有凹陷部分有红色瓜瓤包裹着无比硕大的西瓜籽,当然瓜瓤也不像如今这脆甜水润的模样。

  正因为西瓜不大好吃,所以在明清以前,历朝历代的老祖宗们都更爱吃甜瓜,还给甜瓜取了甘瓜、蜜瓜、美瓜、香瓜等名字。总之一切形容好吃的名字,都给了甜瓜。

  就算是明清两朝,西瓜外形已有了后世的模样,而且有了不少优越于前朝的西瓜品种,但他们也没见过没籽的西瓜。

  “这西瓜种的真好啊,种瓜的瓜农定然也是个好把式!”

  朱元璋先是羡慕,后是疑惑道:“可这西瓜没有籽,后世之人是怎么把这西瓜种出来的?”

  其他几个朝代也是这么想的,莫不是这西瓜就像是骡子与马,只能结了一回,下回没了种子,是不是就结不了了?

  不过,这次和林菱一块儿逛后世的早市,显示在他们面前让他们刮目相看的又何止是西瓜呢?后世几乎不管是什么蔬菜瓜果都比他们大!而且模样也和他们所见多有不同,还有很多蔬菜瓜果更是压根都没见过,更奇怪的是这乡野间有些简陋的菜市里却一年四季什么菜都有。

  宋朝,赵匡胤盯着一摊卖鲜莲藕的摊子奇怪道:“藕不应当是秋季才能丰收采摘么?怎么溽热的夏季,就已有人卖藕了?”

  赵光义看着隔壁小摊上一堆红彤彤、圆滚滚的蔬菜,那个篮子正前方还有手写的字:“西红柿特价1.8元/斤!”

  西红柿?什么是西红柿?

  不过生得的确有些像柿子,鲜红圆润看起来便觉着津甜,但柿子不也是秋日才熟么?

  还有许多朝代正蠢蠢欲动想开口询问这西瓜如何种出来的,但抠抠搜搜的帝王们又觉着将发言机会浪费在这上头似乎有些不值,毕竟上回他们想要弄清楚自己的王朝日后有何劫难又是因何灭亡,直接被仙迹以“网络中断”为由,硬生生吞掉了一次发言机会!

  之后莽撞过的皇帝们便都谨慎了起来。

  不过在历朝历代纠结犹豫的皇帝中,却还是有两个不一样的烟火不在乎次数地询问了:

  【人间富贵花乾小四:这无籽瓜是如何种出来的呀?】

  【快活小三郎:这瓜怎么种?】

  已八十岁的乾隆先前观看仙迹一声不吭,一是他自认自己文治武功都与爷爷康熙看齐,励精图治了一辈子,做得极好,没什么好问的;二是他忙着写诗,这等仙迹降临之奇遇,怎能不写诗纪念?如今才两日就已写了三首“咏仙诗”、一首“咏薯”、两首“讽倭吟”;三是皇玛法和皇阿玛都在,他岂敢不守规矩贸然开口?

  因此,等到此时才没忍住一问。

  反正他先前没有耗费发言机会,问一问又有何关系?

  乾隆年轻时也算个明君,过得还算勤俭,但如今年纪大了,愈发有些好大喜功,衣食住行也极尽奢侈,故而看到这西瓜如此清甜可口的模样,便很是心动,这瓜水润脆爽、皮薄瓤多,瞧着便正合他老人家的口味!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4页  当前第3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4/1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历史同人)诸朝看我直播乡村生活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