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跳跃是直观的,但并不是唯一的。三个跳跃的慢放结束之后,《第一乐章》的路线图出现。
短节目因为时长和技术动作的限制,选手们的路线并不算太复杂,不会跟自由滑似的,线条复杂得跟一团乱掉的毛线一样。
线路可以透露出很多内容,比如谁习惯在场边跳跃,谁的三个跳跃分布左中右相对均匀,谁有偏向右侧冰面的习惯……速度、跳跃进入轨迹、冰面覆盖,都可以在这张图里简单得知。
七个技术动作的标注点,均匀的线条分布,除了左上到右下的斜对角滑行路线偏直线以外,其他的都是大大小小的曲线,也就是丛澜的步法。
孙娅然:“但只依靠路线图是不充分的,我们都知道花样滑冰有基础的压步,也有双足步法大一字、弓步拖刀、鲍步,还有单足步法转体步法等等。从这张图上就没办法分辨了,因为没有标注出来。它只是一个附带的参考,只能从中得到一小部分的信息。”
有的选手喜欢在围栏边缘处安排跳跃,不是因为他们觉得这里很好,而是他们需要有滑行待机的距离和时间——也就是长时间的压步调整。
这样一来,可选择的跳跃位置基本就都在围栏跟前了。
孙娅然细心地与搭档一起解说:“丛澜的三个跳跃在场地里分布很均匀,左右中间都有,而且偏向场地内部,这说明她对跳跃的控制是很强的,不需要为了进入轨迹而顾忌其他。”
搭档:“不过话说回来,就丛澜那个起跳的出人意料,她确实不需要考虑这些,编舞师应该很喜欢她。”
孙娅然看了一眼路线图,又笑了一声。
搭档:“怎么了?”
孙娅然:“你看见旋转的标识了吗?跳接燕式在裁判席跟前。”
两个长边,一处是裁判席所在,丛澜的燕式转就在他们眼前,没有放在正中间,而是更接近裁判席的冰面。
【草,孙姐不提我还真没注意】
【hhhhhh我就说澜澜记仇】
【sc上好像没有这么靠近长边裁判席,这个就差怼他们脸上了】
那也没有怼他们脸上,不过是短边长度30m,她在接近裁判的三分之一处而已。
路线图上若有两个大概长度一致的弧线,用压步滑出来,和用衔接编排的单足步伐滑出来的,显然,它们所要耗费的体力截然不同。
由此带来的观感更是不一样。
而压步可以提速,单足步法串一般是不太有压步这样的速度的。
“丛澜的滑速很快,最高时速达到了27.1km/h。”页面右下角出现了一个速度的估算。
【大概就是压步提速的时候吧,感觉是起点周围】
【前面有选手的瞬时速度是26,我当时还觉得好高,原来蓝莓可以这么高】
【24的那个就已经很快了,没想到还能有上27的,这是什么人啊】
【头一次直观感受到了澜妹的滑行速度到底有多快】
【我已经头皮发麻了】
在3A的高远度出来以后,大家就“嘶”的一声,难以置信的同时却又带着“不就这样吗她可是丛澜啊”的理所应当。
相反的两种情感汇聚凝结,矛盾里藏着和谐。
至此,技术回放期间的一些简单数据,全部披露完毕。
·
画面切回KC区,丛澜正在喝水,见镜头怼到了跟前,还“嗯?”了一声。
见后方的摄像师在笑,她这才意识到原来技术回放结束了。
孙娅然没有停下,她笑着道:“我觉得通过刚才的数据,可以感慨一句,不愧是世界第一女单。”
【世界第一恐怖如斯!!】
【3A杀麻了真的】
【今天好长知识啊】
孙娅然:“好的,马上就到出分的时间了。让我们期待一下,花滑历史上第二个全满贯女单选手,蝉联四届大奖赛总决赛、三届世锦赛、两届世青赛冠军,我们最珍贵的冬奥女单金牌获得者、三大分数世界纪录创造和保持者,丛澜,在2016/17花样滑冰中国杯大奖赛分站赛上,将会获得怎么样的短节目分数。”
【姐这一长串念下来累不累】
【还有两届世青赛冠军!】
【气氛都烘托到这里了,不破个纪录有点说不过去了吧】
【够呛,上赛季真的已经把短节目刷爆了】
【这得是丛澜自己坑了丛澜啊,叹气】
连上技术回放,等待的时间不算长也不是很短,不足两分钟。
丛澜冲着镜头挥挥手,现场引发了一阵狂叫。
于谨在一边看着她笑,茱迪的眼神也特别的妈妈粉。
短节目得分87.86,其中T分50.75,里面的GOE总分是11.1,P分37.11。
丛澜短节目的构成分,均是女单目前最高分。
排第二的是大鹅家女单卓雅·塔蒂亚娜,她在丛澜之前的第四位出场,短节目得分69.20,很不错的分数。
【3A加满了嗷嗷嗷嗷嗷】
【这样的高远度滞空时间不加满才稀奇啊】
【我将把这个数据永存】
【诸位,看到了吗,以后没有这样的高远度就不要跟我说谁的3A绝美高飘远了】
【满分的门槛,piaji,给了】
·
紧抓热点的媒体们当然不会错过WINGS数据这一个看着就爆的话题,丛澜刚一来到混采区,就被一堆人抓住,十几个话筒递来,还有许多的手机、录音笔。
他们想问的有很多,特别是对于这个系统的看法,刚才结束的冰舞和女单选手,就被挨个问了个遍。
丛澜直接装傻:“是吗?我不太清楚,现场并没有看到转播画面。可能是转播方做的吧!”
媒体们:“……”
你再装!
丛澜:“我觉得很好,将花滑数据化有利于直观地表达技术方面的内容,也可以辅助裁判组展开工作。
毕竟一整个比赛下来,时间长任务重,对裁判组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花滑技术动作很多,短节目和自由滑的构成也比较复杂,像是一个跳跃,需要在一两秒内判定它的种类、评判进入滑出、研究轴心、细查落冰姿态……而且一共有七个等级,这样的话在评分的时候又要依照更细节的规则,来给出分数。时间紧,考验深,裁判组确实很累,要是出错就不好了。
还是依靠科学技术更稳妥一些。”
媒体:“那你觉得以后AI可以代替裁判进行打分吗?”
丛澜见识过AI的发展,她也知道疯狂投喂自我学习之后AI能有多厉害,尤其是她自带虚拟空间,WINGS这些粗浅的内容在里面只是非常小的一方面而已。
“为什么不可以?相较裁判,AI可以做到一秒内构建模型解析技术动作,只要愿意去做没有做不到的。就连艺术性都可以框定范围让AI自我学习进化,这并不是一件多难的事情。”她道。
媒体呆住了。
丛澜:“排球网球赛场可以引进鹰眼系统,花滑赛场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鹰眼?这技术并不算多难。”
就是贵而已。
ISU穷逼罢了。
而且ISU不搞这个的一点很简单,真要是让AI来做裁判了,那这群人怎么使用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利?
于谨在一边感慨:孩子真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瞧瞧,这一通叭叭的,多损呐!
ISU派出来的裁判要是真的都这么大公无私、兢兢业业,怎么可能会骂得坟头草都百八十米高?
丛澜不知道裁判乱打分吗?
她当然知道。
她就是故意的。
但她这话说的很冠冕堂皇,还特别的为ISU着想,多么善解人意一选手,不夸两句过得去吗?
末了,丛澜还一副特别期待的样子:“所以我的数据如何?你们见到了吗?你们觉得AI技术未来有可能被引入到国际滑联督办的赛场中吗?”
媒体们:“……”
你数据很好,我们见到了,但是我们觉得不可能。
反客为主的丛澜将问题抛给了他们,见这几十人尴尬,她淡定地瞥了一眼不远处站着的于谨。
本次参赛的丛澜也罢沐修竹也好,大家的共识就是:压根不知道比赛转播里会有数据解析,赛后采访必须谨慎,以免让ISU抓住张简方的错处。
张简方很爽。
他邀请来的裁判组是比较公平的,这次丛澜的打分也不是很难看。
说有没有水分、有没有打压,可以对比来看,新赛季P分低是公认的,丛澜37开打很没有道理,因为她的水平不比上个赛季弱。
但可能是ISU对裁判有了一致的要求,所以今年都这样。
公平吗?
不公平。
凭什么满分接近满分的水准,要被人为压下来?
接下来就看其他人的打分水准了。
“其实丛澜的高度太逆天,没有竞争对手就无法体现出WINGS的厉害之处。但其他人可以啊!”张简方笑眯眯的,趴在栏杆上往下看。
什么是其他人?
女单十二位,丛澜单算,其他十一个人来自不同的国家,中国、加拿大、俄罗斯、美国、日本、韩国、芬兰……
当女单两组的短节目全部比完,才真是到了WINGS图穷匕见的时候。
谁说只能SC藏刀?
·
12人一共36个跳跃,从2A到三周跳到3A,重复的次数是可以统计出来的。
单跳3A两次,单跳2A十次。只ISU规定的必备A跳,就足以显示不同选手的能力高低之下,所得到的GOE待遇了。
其余的24个跳跃里,3F和3Lz是重复最多的,3T多作为连跳出现,第二跳就算可以忽略不计,那么,第一跳的时候每个人都是发挥出了自己的最高水准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