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强迫她,也没虐待她,她来了我家之后什么也不肯吃,又是吵又是闹的。警察来家里调查过几回,我也怕啊,只能把她藏起来,就挖了个地窖。”
“我对她挺好的,她说要念书,我还帮她到县城的新华书店把高中三年的课本都买了回来。”
赵青柳满心的委屈。
“我是她妈妈,生她养她,让她帮我生一个儿子,很难吗?偏偏这丫头精乖得很。十六岁才来月经不说,硬生生把自己饿成一根藤,别说什么生儿子,连月经都长期不来,生个屁!”
“本来我和她说好了,等她生了儿子就让她回家,是她不听话,活生生把一年时间拖成了五年。”
莫良材的父母更是奇葩。
“自古孝为先,赵青柳那个贱人生不出来,让她女儿来生一个,不是应该的吗?”
“这怎么是绑架?那丫头是赵青柳生的,留在家里住段时间怎么了?我们没缺她吃喝,是她自己不肯吃!”
龚卫国拍桌大吼,大嗓门震得审讯室的门都在抖。
“人证物证俱全,休要狡辩!”
“非法拘禁,三年以下。”
“拐卖妇女,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相关加重情节的,十年以上或无期;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
“违背个人意愿,强行发生性行为,这是强间罪,三年以上、十年以下。陶念巧年方十五,属于未成年,性质尤其恶劣,从重处罚,可处十年以上、无期或死刑!”
“协同、包庇犯罪,同样也跑不掉!”
莫良材越听,额角冷汗越多,听到龚卫国一口一个“无期”、“死刑”,整个人完全慌了神,再也顾不得为自己辩解,瘫坐在审讯椅上,高举着双手哀求:“警察同志,我认罪,我老实交代,我知道错了,我给陶念巧磕头下跪,行不行?只求你们别枪毙我……”
赵青柳没想到警察根本不考虑她与陶念巧之间的母女关系,什么三年、五年、十年、无期,吓得六神无主,整个人像没骨头的,从审讯椅中滑了下去,要不是女警将她拎起来,恐怕她整个人要躺倒在审讯室冰冷的地板上。
她喃喃自语:“她是我肚子里生出来的,这也要判刑吗?”
莫家那两个老人别看平时挺横,但面对警察的怒火变得无比老实。他们以为这一切都是儿子、媳妇干的,和他们没有关系,没想到现在不仅儿子可能要被枪毙,连他们两个老家伙也要坐牢,双腿似筛糠一般哆嗦着。
“不过是想生个孙子,怎么就成了这样?”
第202章 三年
一个月之后,陶念巧抱着米汤和奶奶池菊香一起来到市公安局。
夏木繁接过池菊香双手送来的锦旗,看着上面写着的“神勇破案”四个大字,嘴角上扬,心情很愉快。
能够帮到一个坚强、聪明的女孩子,让她重新开始生活,真的很有成就感。
十五岁的陶念巧在知道赵青柳的打算之后,一开始惶恐、哭泣、反抗,但当她冷静下来,明确根本没办法凭自己的力量从莫家逃不出去之后,她便开始思考对策。
陶念巧宁死也不愿意为莫良材生儿育女。
她不相信赵青柳说的只要生下儿子就放她自由的鬼话,一旦生下男婴,恐怕她命不久矣。
陶念巧想到初中生理卫生课上,老师说过女性孕育需要的一些条件,其中就提到过,如果没有一定的脂肪,女性很难产生健康的卵子,生育功随之受到影响。
陶念巧是个非常好的学生,听讲很认真,她清楚地记得老师提到过19%这个比例,但是她不知道如何测定这个比例,只能尽量节食,把自己饿瘦一点。
因为营养没有跟上,陶念巧直到十六岁才来月经。
后来的四年里,陶念巧极其瘦弱,月经经常不来,这代表她排卵很少,自然无法孕育健康的孩子。
通过这种极端节食的方式,陶念巧并没有如莫良材所愿怀孕生子,但也瘦得可怕。
不过,好在陶念巧年轻,身体恢复的很好。一个月的时间过去,她的脸上养出了一些肉,原本骨瘦如柴的身体也有了女性的曲线,只有那过分苍白的皮肤还记录着曾经暗无天日的地窖五年。
池菊香扯了乔妹一把,两人扑通一声跪在夏木繁面前。
夏木繁忙弯腰伸手,将两人搀扶了起来:“人找回来了就好,不要这样。”
池菊香双目噙泪:“夏警官,你帮我找到了巧妹,又把那些坏人都抓了起来,我真的,不知道怎么感谢你才好,你就让我给你磕个头吧。”
陶念巧的眼神里透着一分坚毅:“夏警官,是你把我背出了那个地窖,让我远离那担惊受怕的日子,你就是我的大救星,是我的再生父母,你就让我给你磕个头吧。”
夏木繁看着陶念巧:“你把日子过好,就是对我最大的感谢。”
陶念巧重重点头:“会的,我一定会。这五年里我什么都没干,就是学习高中三年的课本,语、数、外、政治、历史、地理……除了英语我不会念,其余的我都把课本读了一遍又一遍,每一页我都能背下来,每道题我都会写。县一中也接受了我的复学申请,马上就能插班进高三文科班。”
冯晓玉在一旁听了,惊喜地问:“巧妹,你打算今年高考?”
陶念巧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是啊,今年我想试试看。今年要是考不上,那就复读一年,再考。”
只有三个月的时间,陶念巧也没有信心能不能考出高分。但是这五年来她每天都在自学,心心念念都是参加高考,考上好的大学,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那个地窖虽然囚禁了她的身体,但她的心神却一直在书海中徜徉,她的梦想也从来没有改变。
夏木繁看着陶念巧那双亮晶晶的眼睛,伸出手在她肩头轻轻拍了拍:“我相信你可以,加油!”
得到夏木繁鼓励的陶念巧笑了:“嗯,谢谢,我一定加油。”
龚卫国等人也没想到陶念巧这么有志气,刚从医院出来就马上提交了复学申请。都纷纷为他送上祝福。
“陶念巧。加油啊!”
“我们等你的好消息。”
“你肯定能考上好大学。”
听到大家的祝福,池菊香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不住嘴的说着“谢谢!谢谢!”从布袋子里掏出糖果往每一个警察口袋里塞。
受这份喜悦的感染,公安局警务大厅的警察都没有拒绝老人的好意,微笑着接过糖果,冲着夏木繁竖起了大拇指。
给池菊香提供消息的肖远峰也过来凑了个趣:“老人家,我没有说错吧?”
池菊香一把抓住肖远峰的手,兴奋地连连点头:“肖警官,谢谢你!你没有说错,夏警官真的帮我找到了乔妹,你们警察同志都是好样的!”
自此,特别行动队擅长寻人、侦破失踪悬案便传开了。
“那个女孩失踪了5年,当地派出所花了几个月的时间都没找到,最后只能以人口拐卖结案,没想到夏木繁接手才几天就把人给找到了,听说是那女孩家一只猫领的路?真是神奇。”
“听说人证物证俱全,只一个回合就让拐子认了罪,厉害。”
“失踪女孩藏身的地窖很隐秘,要不是他家那条狗汪汪叫,谁也找不到那里。难怪夏木繁允许带宠物上班,她果然和动物有些神秘的联系!”
到最后,连市局的杨局长和方处长都被惊动,专门到特别行动队的办公室和夏木繁小组见了面,肯定了夏木繁寻找失踪人口的能力,以及特别行动队存在的意义。
杨局长笑着拍了拍方处长的肩膀:“我建议档案科将近年来未破的失踪人口案子都交给特别行动队。”
方处当然没有异议,笑着点头应了下来:“好,回头我就让档案科移交卷宗。”
失踪人口以妇女儿童为主。
他们的失踪让亲人夜不能寐,痛彻心扉,心心念念都是找到他们的踪影。
如果能够发挥夏木繁的特殊能力,利用那些开了灵智的猫狗鸟,甚至其他一些小动物传递情报,说不定真能做出点成绩来。
接下来,夏木繁带领小队开始寻人。
而陶念巧也顺利参加了高考。
1997年8月,陶念巧与奶奶过来报喜,她以570分的好成绩,被江城大学法律系专业录取。
陶念巧兴奋地一把抱住夏木繁,喉头哽咽地说:“夏姐姐,谢谢你!是你给了我新生。”
夏木繁也很为她开心,尤其是她选择读法律专业,更让夏木繁感觉到这个女孩子内心的坚韧与勇敢。
陶念巧郑重地对夏木繁承诺:“夏姐姐,我一定会好好念书,将来毕业后当一名合格的律师,为弱势群体发声,向恶势力宣战!”
陶念巧的话,仿佛一股清泉注入到特别行动队每个人的心田。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大家救了一个女孩,而这个女孩将成长为一名勇士,与大家并肩作战,保护善良的人不受伤害。
这份回报,足以抵御任何艰辛困苦。
夏木繁没有说什么,只是回抱了一下陶念巧。
希望,这个女孩快快成长。
也希望,有更多女孩成长起来。
这个世界虽然有不公平,虽然有丑恶,但正因为有这些善良的人们,世界依然美好、光明。
接下来,陶念巧进入江城大学读书,夏木繁带领团队全力投入到失踪人口案的调查。
1997年年底,特别行动队破获一起六年前的儿童失踪案。
孩子虽然面容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家的狗却不会认错小主人的气味。
雪糕与他家的宠物狗一起努力,终于在邻省发现了孩子的踪迹,顺便破获一起跨省儿童拐卖团伙,解救出十二名被拐卖儿童。
1998年初,特别行动队破获一起四年前的婴儿失踪案。
少女家里的宠物猫提供重要线索,发现婴儿的奶奶有重大嫌疑,从这条线索出发,夏木繁带着煤灰一起找到被卖的孩子,顺便挖出一批人贩子,解救出多名被拐卖婴儿。
1998年六月,特别行动队破获一起三年前的少女失踪案。
少女被同村人杀害,尸体埋在村后那片竹林里。
凶手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可是竹林里的白腰鹊鸲清脆的鸟鸣声里,句句都在宣告杀人案的存在。
……
时间来到2000年,特别行动队获得集体一等功,因为战绩太过耀眼,市公安局将特别行动队从刑事侦查处单独分了出来,成立特别行动处,专门处理悬案、疑案、大案。
夏木繁升任处长,因重大功劳提前晋升,在省厅最年轻的刑侦专家之后,又一次成为公安局最年轻的二级警督。
龚卫国、冯晓玉、虞敬、孙羡兵全都升为一级警司,分别任外联科、内务科、物证科、侦查科科长之职。
这三年里,每个人的生活也都有了新的变化。
冯晓玉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宝宝,因为是大年初一清晨所生,取名叶元晨。龚卫国也升级成了父亲,儿子比叶元晨小三个月,取名龚昊然。两个小宝宝都生得玉雪可爱,粉团子一般,谁见了都想要抱一抱。
虞敬与孙羡兵在1999年结了婚,虞敬的爱人苗燕婉是市局附属幼儿园的老师,温柔秀美;孙羡兵的爱人廖娅是档案科的同事,活泼开朗。两对小夫妻恩爱和美,日子过得美滋滋的。
夏木繁与顾少歧于2000年春节进入婚姻殿堂,举家搬到省厅分配的三室一厅带院子的集资房里。
煤灰、雪糕看到院子喜得满院子窜,八哥也停在院墙角落的石榴树上呱呱呱地叫着,只有稳重的如意坐在屋檐下眯着眼,悠然自得地看着眼前这一切。
徐淑美写的纪实小说《我和她们》已经出版,湘省大学中文系的余教授作为被拐卖女孩余绮文的父亲,亲自作序,小说一经面世就引来热烈反响。
徐淑美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乡下农妇,一跃成为省作协成员,冠以作家之名。
原本徐淑美想着让小两口单独住,自己在外面买套小房子住着,但耐不住夏木繁软磨硬泡,终于同意与女儿、女婿住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