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半个多小时后,她还在单纯聊天。祝熙语抬腕看了眼时间,她明天要去公社寄东西,行李还没收拾完。
“熙语,看我今日抓到了什么?”韩允的声音从院外传来,她还是叫祝熙语的名字,美其名曰她们先是好朋友才是姑嫂。祝熙语发现苏溪的眸子在看到韩允的瞬间亮了,微微挑眉,冲着允儿来的?
韩允已经进了屋,没注意到还有客人,将手里的笼子往祝熙语身边凑,“你看,是野兔子。我二哥可爱吃兔子了,我们送到五婶那里去,让她帮忙收拾吧。”
祝熙语看她身上脸上都灰扑扑的,给她杯子里加了水,“好啊,你喝了水先去洗下脸,咱们再去。”
韩允高兴应声,转头看见苏溪,“熙语,这是你的朋友吗?”
“新来的知青,苏溪。”祝熙语介绍,然后她对着苏溪不好意思地笑笑,“苏知青,我们...”
苏溪也听见了她们姑嫂的对话,她今日就是为了结交韩允来的。祝熙语快要随军了,据她这两日的打探,韩允在韩家非常受宠,祝熙语最开始也是因为和韩允玩得好才和韩家越走越近的。她自觉已经在韩允面前留了印象,便体贴地提出告辞。
祝熙语见她走了,便没再提,韩允虽然性格天真烂漫,但她身边有韩明成兄弟俩照看着,在上韩村不会吃亏。韩允自己也聪明,遇事就会需求长辈的庇佑,寻常人很难让她吃亏。
姑嫂两人便高高兴兴去王元香那里看她做兔子了。王元香做成了麻辣口,装了一罐子给韩宥,剩下的都端上了饭桌,红油鲜亮兔肉细嫩,祝熙语吃得停不下来。
见状,王元香笑道,“熙语这么爱吃啊,那你不如把罐头里的也吃了吧,韩宥肯定不会不舍得。”
韩允也答应,“二哥从小就在西岭山里抓兔子,吃得多了,熙语你喜欢就自己吃吧。”
祝熙语望了眼已经空盘的兔肉,不好意思地抿抿唇,“我吃好了,他在部队应该也没什么机会吃,我还是给他带去吧。”
韩兴挤眉弄眼,“哎呀,娘和五姐你们俩就不懂了吧,二哥不会舍不得,但二嫂也心痛二哥呀。这就叫,两情相悦。”
桌上的人都笑了,祝熙语夹了一筷子白菜放在韩兴碗里,“多吃点蔬菜,你还在长个子,要营养均衡。”
最讨厌吃白菜的韩兴大喊,“二嫂!你这是公报私仇!”祝熙语笑眯眯的,你还知道我是你嫂嫂?
————————————
11月6日,农历十月十二,韩青阳和方冉结婚的日子。天才刚亮,韩家各处就热闹起来,韩家的小辈们昨日都带着一家子回来了,住在村里,方便参加今日的婚礼。
韩宥的亲哥哥韩华比韩宥大四岁,作为韩家这支的长子长孙,从小就是韩家重点培养对象。他本来书读得很不错,走得是韩家明字辈最出息的韩明德的路子。
但没想到十七岁去了军中的韩宥异军突起,屡屡升职,眼见着就要从韩老大家的野孩子摇身变成新一辈最出息的男娃。
丁芳舒母女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便撺掇着韩华也参了军。她们从来都不喜欢韩宥,更不能忍受韩宥被上韩村其他人追捧,这会显得她们很可笑。
她们觉得韩华书读得这样好,去到部队里也不会比韩宥发展差,于是找了个机会逼着羽翼未丰的韩宥走关系把韩华带了进去。
韩华进了部队走得是偏文的路线,一是另一个赛道已有韩宥珠玉在前,二也是故意想和韩宥较劲。一切本来也很顺利,他脑子灵光,学东西快,在部队虽然没有韩宥升得快,却也算得上前途大好。
但在一次很小的任务里,韩华被自己的战友背刺,彻底伤了腿。在他接到转业通知的时候,韩宥也升职成了副营。那时候韩宥才多少岁啊,二十三不到。
韩华不甘地回到了汉台,他在部队职位不高,还是看着韩宥的面子和他是因公受伤的原因才被分到了县里的信用社。多么可笑啊,他生来就比韩宥受重视,以前也一直稳稳压着这个弟弟,到了最后却成了要看着韩宥的面子才能去到一个小小的县信用社。
韩华自此就恨上了丁芳舒和韩筝,他认为若不是为了满足她们的私欲,自己也不会为了和韩宥相争就参了军。
但实际上,韩华自己当时也是同意的。那时高考被取消,他读书无望,又不相信自小就看不起的弟弟会比他更厉害,便去了军中。他不肯承认自己比弟弟差,更不愿意自省自己性子太傲才会得罪战友无人搭救,他只能恨自己的母亲和姐姐,把自己的失败归咎到她们身上。
他如今三十一岁,发展也算不错,现已经是信用社第二把交椅的主人。但他并不满足,他这几年正琢磨着往财政局发展,想从政,想证明自己不会一直比不上韩宥。
他的妻子程芷柔是他所在信用社社长的独女,上面三个哥哥,从小养得娇气。于是他生下长子后就接受了丁芳舒的求和,让她住到了家里照顾孩子和妻子。
他回来的那年就结了婚,第二年有了长子韩浩然,现已经三岁。去年年底添了二儿子韩浩帆,也因此连着几次韩家的喜事程芷柔都没现身,但按王元香的说法,程芷柔看不上上韩村,总是会有各种借口不回来。
韩筝这次也是全家出动,她十八岁就嫁了人,那时候韩宥还没去部队,韩华也只是个在学校表现优异的孩子。比起他的兄弟们,韩明胜更是个只会种地的庄稼汉,所以她嫁的并不算太好,只是隔壁村的一个农户的长子刘志山,和其他堂姐妹相去甚远。
还是这些年韩家越发厉害,她的两个弟弟也各有出息,她的丈夫才得以走通了关系到公社里吃上了公家饭。她也因此从地里脱身,所以她很怵韩宥,这个弟弟小时候受她欺负,长大却成了她和她夫家的依仗。
按理说她在婆家应该会很威风,但实际上她很听自己丈夫的话,祝熙语昨晚还遇上了她给自己的丈夫倒洗脚水。她有一子一女,大女儿刘敏静在婚后第二年出生,现在已经十四岁了;儿子刘敏泰四岁,一家人现在都在公社住着。
韩宥家是个很大的青瓦院子,正房三间是韩明胜夫妻的住处和堂屋。东边三间韩宥和韩华一南一北各占一间,卧房宽敞,每间后面还有一个小些的房子。西边则是韩筝和韩允的住处,一样的布局,韩允因为在家住的最多,中间那个也分给了她。院子东南角是厨房和柴房,西南角是卫生间和养牲畜的地方,正屋后还有一片菜地,全由韩明胜一人打理。
昨晚大家在韩二叔家待到很晚才回来,洗漱过便匆匆回房睡了,倒因此相安无事。但这和谐也只维持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祝熙语是在院子里孩童的哭闹声中醒来的。
第37章 争吵(双更)
祝熙语感受到了深秋早晨的寒意,此刻她分外想念韩宥,想念他温暖的身体,想念一睁眼就能看见他的那种踏实感。叹了口气,祝熙语起了床,梳妆台旁就是窗户,祝熙语拉开一半窗帘。院子里的哭闹声还在继续,两个胖胖的团子抱在一起争抢些什么。
韩筝刚从厨房里出来就见自己儿子被韩浩然推了一把,摔到了地上,她心一痛,这个孩子是她生下女儿后又过了十年才生下的,她平常很是宝贝。女儿刘敏静站在旁边,韩筝狠狠打了她的背一下,“你没见你弟弟哭了吗?”
刘敏静藏起眼里的痛快,没说话,从地上抱起自己的弟弟,刘敏泰却不愿意,挣扎着要下地。
韩华从房间里揉着眼角走出来,“大早上在闹什么?娘?”
丁芳舒听见他的声音,“华子,我在菜地呢。”
“快回来,然然哭了。”韩华不耐烦地拉过自己的儿子,“你在闹什么?”
韩浩然被丁芳舒养得很好,看起来一点不像小了刘敏泰一岁,他怀里抱着个木头做的小汽车,一脸不高兴指着刘敏泰,“他坏!抢车车!”
韩华看了眼自己姐姐,没说话。韩筝笑得很尴尬,“然然不哭了啊,大姑下次给你买新的车车。”
刘敏泰从自己姐姐怀里挣脱,刘敏静的手背上多了一个红彤彤的牙印,眼里包着泪。他一把抱住韩筝的腿,“妈妈,我要车车!你给我抢过来!”
韩筝心疼地哄他,“妈回家就给你买,不哭了不哭了。”刘敏泰不满意,自己跑去了韩浩然那边,韩浩然以为他要抢玩具,便死死抱着玩具车,却没想到刘敏泰的目的是韩浩然的脸。
“哇——”小孩子的痛哭声,韩浩然的脸上留下了五个指甲印,最严重的两个地方已经破了皮。丁芳舒没来得及拦住刘敏泰,见状急得不行,韩华也掐灭了烟,看着儿子脸上的伤口皱紧了眉,他妻子和老丈人很宝贝两个小孩,这让他回去怎么交代?
他抱起韩浩然,想去找杜衡拿药,走的时候把韩浩然已经顾不上的玩具车摔在了地上,“拿去,就个破车,有必要吗?”韩筝更是尴尬,刘敏泰却心满意足地玩了起来。
祝熙语目睹了全程,决定继续避开这场闹剧,没见最爱凑热闹的韩允都躲在房间里不出来吗。韩筝却抱着刘敏泰找上了她,“二弟妹,你起了吗?”
祝熙语打开门,“刚醒,怎么了大姐。”
韩筝的眼睛顺着门缝往里看,“想借你的雪花膏给大宝擦点,寒风里哭我怕他脸冻伤。”韩筝知道祝熙语家境很好,肯定会有。
“好,你等等。”祝熙语没准备让她进来,她不喜欢外人进卧室。转回梳妆台,祝熙语跳过台子上用过的,从抽屉里拿起了一盒新的。祝熙语不信小孩子用得上这个,无非是借口,她不想戳破,破财消灾而已。
但转念一想,韩筝从小就对韩宥那么坏,她又觉得不爽,拿起了她用来擦手的蛤蜊油,“大姐,我才发现雪花膏用没了,这有一盒新的蛤蜊油,你拿去用吧。”
韩筝的笑容一僵,蛤蜊油比雪花膏便宜了好几倍,她要的才不是这个!几毛钱的东西她自己也买得起,她看了祝熙语一眼,对方脸上笑得客气。
她拿准新媳妇面薄,放下儿子,“幺儿,这是你二舅妈,你不是经常说要找你二舅妈玩吗?”她试图让祝熙语邀请她们进去。
祝熙语怎么可能如她的愿,况且刘敏泰还明显不是个省油的灯。她低头对着刘敏泰哄道,“敏泰饿不饿?想不想喝麦乳精?”
刘敏泰果然开始闹着要了,祝熙语便对着韩筝道,“大姐,麦乳精就在橱柜第二层,你去给敏泰泡着喝吧。”韩筝还有些不甘心,但又舍不得儿子哭,只能先走了。
母子俩离开后,祝熙语快速收拾好自己,又特地关上了门,带锁的那种。反正今日本就要在韩明山那里呆一天,她锁屋也不怕有人说什么。
早餐是在自己家吃的,祝熙语发现自己碗里没有鸡蛋,整个桌子上只有两个男孩和韩华韩允有。祝熙语有点想笑,早餐是丁芳舒母女做的,韩家根本不缺鸡蛋,韩明胜养的鸡每天都能下五个,他们也不需要靠鸡蛋换钱,都是自己留着吃的。这针对,还真是幼稚又明显啊。
韩明胜坐在主位,桌子上的情景一清二楚。他放下碗出了门,回来的时候拿着两个鸡蛋,放到了祝熙语碗边,“吃吧,是溏心的。”
祝熙语有点惊讶,韩明胜一向沉默、对家里万事不管,怎么今天不仅单独煮了蛋还特意煮了她喜欢的溏心的?
韩明胜还没走,见她没动挤出了个笑,“韩宥不是说你每天早上都要吃两个蛋吗,吃吧。”祝熙语回了他一个笑他才回到自己座位上。
祝熙语剥着鸡蛋,心里有些复杂,韩宥确实有给她煮蛋的习惯,也在饭桌上劝过她每天都要吃鸡蛋,没想到在韩宥面前沉默得像个影子的韩明胜全看在眼里。
她又忍不住想,韩宥呢,在他没有取得成就前,是不是也像是今天这样,只能看着别人吃蛋?那个时候的韩明胜有这样添补给他吗?
祝熙语知道答案,没有。但凡韩明胜有,哪怕是私下里关心过韩宥,韩宥和他就不会这样冷淡。这样想着,祝熙语只觉得嘴里的鸡蛋都苦涩起来。
一桌人沉闷地吃完了早饭,一起去了韩明山家。
————————————
韩明山家非常热闹,今天共计有二十桌酒席,桌子已经摆好,院子里已经来了不少人。韩明胜先领着他们去写礼,堂屋里坐着两个韩家长辈,一个负责记礼簿,一个负责收东西。金额是商量过的,韩明胜随礼四块二,韩家兄弟姐妹随礼两块,韩允不用随。
随完礼,韩明胜就去找韩明山帮忙,韩家其他人也就散开了。祝熙语很怕又和上次定亲一样被一些不熟悉的人围住扯家常,跟着韩允去了韩青阳那里。
韩青阳今天穿得很帅气,白衬衫黑西裤,外面是韩宥特地留下的看起来还很新的军大衣,胸口一朵红花,昭示他是今日的主角。
他应该是有些紧张,着急忙慌给客人倒水,却差点洒了别人一身。祝熙语看得好笑,主动接替了他的工作,后来竟也真成了她今日的职位,韩明成笑这是给韩家充脸面。
人很多,这次作为客人和半个主家人的祝熙语终于完整体验到了上韩村的婚礼,就两个字,热闹。韩青阳没有取消闹洞房的环节,祝熙语觉得好奇,便凑了过去。刘志山本来站在最前面,看见她让了个位置出来,“二弟妹,来这里。”
他嗓门大,祝熙语只能过去,等她站稳后刘志山很有分寸地站到了另一边,免得人太多和她有身体接触。笑话,他对祝熙语好更多地是为了讨好韩宥,可不能本末倒置。
方冉今日穿了一身红底碎花棉袄,两个长至胸口的辫子,显得她又喜庆又娇俏。此时一个妇人正端着一碗饺子,喂过她后问她“生不生”,她羞答答地回答“生”。
之后就是年轻人的主场,村里的年轻小伙一会儿把坐在一边的韩青阳往方冉身上推,一会儿又要韩青阳背着方冉绕着屋子跑两圈...祝熙语看得咋舌,非常庆幸韩宥的先见之明,方冉已经羞得快要钻地了。
看了眼同样红着脸的韩青阳,祝熙语在心里默默祝福他们,无论是如何开始的,既然已经成家,希望方冉可以珍惜韩青阳的赤子心,好好过日子。
————————————
喜宴过后,第二日就是作为大叔的韩明胜招待韩青阳夫妻。为此,韩华姐弟又住了一晚。韩青阳这日要先去公社领结婚证,宴席定在了下午。
中午饭后,祝熙语本想回屋歇会儿午觉起来写稿,丁芳舒却叫住了她,“老二媳妇,你去哪?家里下午要招待客,你平常饭不做也就算了,这会儿连个火都不生?”
韩允还没走,闻言眨了眨眼睛,“啊?娘你不知道吗?熙语不会生火。没事没事,我下午没事,我来管火。”
丁芳舒噎住,气急败坏,“不会做饭、火也不会生,真是娶了尊大佛。”
“没办法,二弟妹命好。”韩筝本还想再酸几句,刘志山却打断了她,笑呵呵的,“哈哈,二弟也用不着二弟妹做饭嘛,就和程弟妹一样,谁娶到就已经是福气。”
韩筝不开口了,丁芳舒敢说祝熙语,却不敢惹自己的大儿媳妇,哪怕她现在不在,但她会让韩浩然学舌。母女俩表情都不太好,祝熙语主动起身,“我来洗菜吧。”
韩明胜却开口道,“我洗菜,你也不会,回屋收拾东西吧,后天就走了。”
祝熙语抿了抿唇,还没说话,丁芳舒腾得ῳ*Ɩ站了起来,板凳往后摔倒在地上,发出刺耳的声音,“你那么爱洗,锅碗也归你!”
韩明胜便站起来开始收碗,祝熙语也跟在他后面帮着收拾。等堂屋的人都散了,韩明胜制止她的动作,常年晒着的脸黑得发亮,“二儿媳妇,别的我也就不多说了。我们韩家对不起韩宥,却要靠着他吃饭。”
他叹了口气,语调迟缓,“我看得出来,韩宥特别在乎你。你这次过去了,爹只拜托你一件事,好好陪陪他,这些他一个人在外面太苦了。”
祝熙语转了转腕间的表,沉默了一会,还是没开口问,只是回答,“我会的。”
韩明胜听见她答应,竟然真的就一副松了口气的样子,“好好好,你们都是好孩子。”
祝熙语站在门口,看着他沉默地端着碗筷去了厨房。要是他能早点这样该多好,现在的韩宥,还需要迟到这样多年的父爱吗?
第38章 出发
川省广市驻地。
韩宥还住在宿舍里,家属院那边虽然已经收拾得差不多了,但韩宥还是想和祝熙语一起住进他们的家。周五一大早,趁着还没到集合时间,韩宥跑着去了家属院,从卧室里抱出三条被子,在楼下晾晒处挂好,这已经是他晒被子的第三个早上。
孙滔在自家院子看见了他,和他打招呼。张婶在菜地里忙活,听见声音直起身子,“小韩又来晒被子了,媳妇儿是不是要来了?”
韩宥拉好最后一床,表情虽然和平常无异,但动作间高兴的心情一览无余,“嗯,我下班了就去市里接她。婶婶你帮我看着点啊,别让小孩子拽下来或者在里面玩。”他似是有些不好意思,却坚持,“她爱干净。”
张婶失笑,这一周她算是见了这个年轻军官完全不同的一面,这段话她已经听了三次了。真是关于他媳妇的事,他就只有更小心的份,她也为这样的情谊感动,便笑着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