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走进不科学_分节阅读_第70节
小说作者:新手钓鱼人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3.45 MB   上传时间:2024-06-07 18:17:31

  校方这边的意见呢,是希望您制定一份线路方案——当然了,这个方案校方也有在做,但您对蟑螂的了解更专业一点,所以学校也想参考参考专业人士的想法。

  消杀时间会定在白天时段,届时各个宿舍会先进行清理打扫,尽量避免消杀时有大量蟑螂从宿舍内部跑出来的情况。”

  徐云了然的点了点头。

  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14号事件的热度在网络上依旧居高不下。

  虽然具体话题的排名已经掉出了热搜,但几乎每时每刻都依旧有人在提及着这事儿。

  不过由于事发时间接近凌晨的缘故,目前几乎没几个特别清晰、完整的视频传出。

  因此网络上对于事情‘真相’的探知情绪还是非常强烈的,连外网都有一些媒体报道了这件事儿。

  甚至有几家科大的合作机构,干脆提出了希望能现场观看消杀的想法。

  这件事对于科大来说,既是动力也是压力。

  若是消杀能够顺利成功,那么科大将可以得到难以想象的话题流量。

  凭借科大的社会资源,可以轻松将它变现。

  比如每年十二月末例行举行的考研。

  要是这次消杀能够顺利成功,今年科大研究生的质量恐怕能提纯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一旦蟑螂的消杀环节出现纰漏,这必然将会成为一个足以被嘲讽百年的笑柄,无论如何都洗刷不掉的那种。

  伊斯坦布尔之夜的米兰就是前车之鉴,直到这会儿都在被鞭尸呢,人人只知05,却不知07。

  随后林镇南给了徐云一份通讯文稿,看上去大约七八页的样子:

  “徐博士,这是咱们直播时可能用到的一些采访内容,你可以先熟悉熟悉。

  不出意外的话,过几天的直播可能还会有官媒过来,比如团团或者观察动物网之类的,不排除会需要您本人出镜。”

  徐云接过文件,简单扫了几眼:

  “没问题,我记下了,辛苦你了,林记者。”

  而就在徐云与林镇南交接信息的同一时间。

  遥远的大洋彼岸。

  一位小老头则看着面前的电脑屏幕,陷入了沉思……

  ……

第86章 惊诧的审稿人

  Morten L.Grobe,翻译成中文可以叫做莫顿.L.格罗比。

  他是一位瑞典人,现年59岁,供职于赫赫有名的冷泉港。

  别看冷泉港这个名字乍一听起来好像是个港口,但实际上,它是全球生命科学的圣地之一。

  如果还有读者没把生物课本当成废品卖掉的话,可以打开到DNA那一章,找到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人,你会看到其中一个叫沃森的帅哥。

  对,他之前就在这里工作,而且现在还没嗝屁。

  当然了。

  19年的时候沃森因为一些原因,已经被剥夺了荣誉头衔,具体的是非对错概不评述,总之和哈利波特的作者罗琳性质差不多,言论方向相反。

  视线再回归原处。

  能让沃森这种级别的大佬加入其中,冷泉港的科研能力自不必说。

  抛开各个国家的军属研究所,冷泉港可以在目前所有生命科学研究所中稳稳排名前五。

  而莫顿能在这样一家研究所中拥有一间同名实验室,他的履历自然也非同一般。

  莫顿.L.格罗比,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瑞典科学院终身名誉院士,鹰酱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7年因一直组细胞的相关研究获得拉斯克奖,目前最有机会获得下一届诺贝尔奖的顶尖大佬之一。

  几个月前由于一些身体方面的原因,莫顿暂时回到了自己的瑞典老家,瑞典维斯特罗斯下的一个小镇上。

  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欧洲的很多小镇也逐渐具备了现代化气息,但哪怕是再发达的小村镇,也很难拥有顶尖的科学实验设备。

  因此无法进行高精尖科学实验的莫顿,每日除了调养身体之外,也会偶尔接些审查期刊论文的活儿。

  不久之前,他收到了一位老朋友的来电。

  在久违的寒暄过后,对方表示希望他能够担任自己一位学生论文的外审编辑。

  莫顿一开始其实是拒绝的,毕竟在读博士怎么着都和NAR这种约稿型期刊搭不上边。

  但在一番讨价还价后,这位拉斯克奖得主最终还是被以五斤二荆条加腊肉的价格收买了——他平里日特喜欢吃川菜,属于那种爱吃辣但又吃不了多少辣的类型,其中最爱二荆条炒腊肉。

  不过收买归收买,他还是很严肃的告诉了自己的老朋友一件事:

  如果论文质量不过关,他是不会同意论文过审的!

  老友对此欣然同意,字里行间中似乎还透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仿佛在……

  炫耀?

  而就在他们达成约定后没几天,一封邮件如约来到了莫顿的邮箱里。

  “常见信息素结合蛋白……”

  莫顿轻轻诵读了一遍论文标题,大致对论文的内容有了一定判断:

  “第四代吡虫啉的合成思路?这倒有点意思……”

  莫顿曾经在14年的时候做过一个课题,内容是对小白蛾信息素的合成研究,成果还刊登到了Medicine上。

  后来他凭此专利得到了鹰酱农业协会的终身理事称号,以及一笔五年三百万美刀的授权费。

  加之他有不少学生与熟人都供职于顶尖的生物医药公司,因此莫顿对于吡虫啉的了解程度其实相当深入。

  “蟑螂属于蜚蠊目、小蠊科,是世界性城市害虫……”

  “……大多数蟑螂在寻找配偶的过程中,成熟的雌性成虫会释放两类性信息素:挥发性性息素小蠊醌(3,6-二氧环己-1,4-二烯-1-基)甲酯),以及两种接触性性信息素3,11-二甲基正二十七烷-2-酮和3,11-二甲基正二十九烷-2-酮”……”

  “本文基于美洲大蠊测得的触角等组织的转录组数据,利用……获得109个OBP的组织表达谱,从中筛选出两个雄虫触角高表达候选PBP基因,Bger OBP26和Bger OBP40……”

  “随后利用体外蛋白表达和纯化,获得两个OBP的高纯度重组蛋白……”

  “”……通过小分子荧光竞争性结合实验,研究了两个OBP与三种性信息素以及类似物的结合能力……”

  看完徐云的论文摘要,莫顿的心中隐隐对自己一开始的判断产生了怀疑:

  这份论文的内容,看上去似乎不止是第四代吡虫啉那么简单啊……

  毕竟如果只是与信息素进行合成,完全没必要讨论3,11-二甲基正二十七烷-2-酮的相关问题吧?

  带着这种心理,他继续看起了正文。

  随后刚扫了没几眼,莫顿的眼睛便亮了起来:

  “Cyclization(环化)?还是用的过渡金属?好思路!”

  接着他一行行的看了下去,唯独在5-环氧-1-十六碳炔环节稍稍停顿了几秒钟:

  徐云并没有详细描述5-环氧-1-十六碳炔在定温下的变化,附上的图示也略微的简洁了不少,这就像前面还在耳鬓厮磨,转眼间就快进到了根深蒂固了一般。

  不过莫顿也没太过在意,毕竟只是一个过渡的中间环节罢了,后续才是关键。

  “LTHF……”

  “合和子引物……”

  莫顿就这样一行一列的看了下去,越看越入迷。

  说起科研成果论文,很多人可能都会有种疑惑:

  既然先进科技都是保密的,那为什么还有好多所谓的科研成果论文发表呢?

  原因很简单。

  一来呢,是发布方大多会在论文发表前申请了专利。

  也就是先申请专利,后发表论文,这样可以在法律上保证自己的利益。

  二来则是论文内容并不是一味的公开所有信息。

  论文通常都是一些理论的东西,比如化学反应的原理,材料的主要成分(含量极低的但是非常重要的成分通常都保密),合金的金相组织等等。

  这些都是可以公开——或者说无论公开与否,竞争对手通过分析产品都能得到相关信息。

  剩下一些关键的信息,论文通常都是不会触及的:

  比如关键工艺过程参数,温度,压力,成分配比,催化剂的成分及状态等等信息都是保密的。

  加之论文通常都是实验室状态,并不是大批量生产的状态,实验室小批量状态和工业化生产状态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

  所以论文很多时候阐述的都是一个思路,很少会有人把核心技术全盘托出,也就三哥曾经傻乎乎的透露过一次。

  当然了。

  数学论文除外。

  四个小时后。

  莫顿一脸感慨的呼出一口气,脸上忽然浮现出了一丝看热闹的表情:

  “拜耳的D.E实验室……森下制药的龟野项目组……罗氏的AIRC实验室……

  没记错的话,这些实验室目前都在研发第四代的吡虫啉或者呋虫胺吧,而且投入的资金都不在小数……

  啧啧,这下子有好戏看了。”

  随后他将目光放到了作者栏上,头一次正视起了那个名字:

  “第一作者……”

  “徐云……”

  ……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90页  当前第7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0/159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走进不科学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