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聆风回来,莫府这个沉睡着的庞然大物,才会活过来,有动静、有声响、有人气。
第232章 程家
奶嬷嬷给莫聆风擦干头发,又把金项圈包了,压到枕头底下去,转身便去熏明天一早要穿的衣裳。
“明天既要穿的喜庆,又不能夺了程家和许家的风头,我看绛紫色的好,明天也不能骑马,得坐马车,我带四个丫头,跟着一起去。”
“好。”
莫聆风听着,打了个哈欠,看了片刻殷北收回来的部分田契,心里有了数,放回匣子里,归到书案上,趿拉着鞋子进了里间。
她翻身上床,滚到最里面,伸手在床缝中摸了摸,什么都没摸到,砸吧砸吧嘴,闭上眼睛睡了。
翌日寅时过半,她便起了床,醒来时,奶嬷嬷已经在隔间忙活开。
听到莫聆风醒来,奶嬷嬷领着两个丫鬟奔进去,手脚麻利的给莫聆风穿上全套罗衣,梳了便于小憩的盘龙福,插上成串大珍珠。
等洗漱过后,天还未亮,奶嬷嬷已经将肉包子、羊肉羹、糖角、桂花糕端了上来。
糖角和松子栗糕都只有一个。
莫聆风先将两样甜的吃了,才意犹未尽地吃肉包和羊肉羹,将肚子扎扎实实填饱后,殷南也打扮妥当了。
殷南也像个大丫鬟似的打扮了,然而发髻里藏着磨尖了的金簪、袖子里藏着臂弩、裙下藏着尖刀,满身凶器,站到门外,一口塞下了手里的包子。
奶嬷嬷吩咐丫鬟带着随身的衣裳、梳子等物,出门去坐马车。
提着灯笼出门时,正是明暗相交之时,明月依旧在天,月光于青石板上浮动,笼罩着金玉珠宝,探入门缝窗隙中,又一点点退去。
四面寂静,虫鸣鸟叫之声,清晰入耳,几个下人提着果篮、鲜花,走向各处。
一行人分坐两辆马车,一同前往白石桥程家老宅,到白石桥时,天色已经渐亮,莫聆风撩开帘子,就见系着红绸的天棚一直搭到了街口,就连石桥墩子上都系了红绸带。
马车过桥,还未到程府正门时,莫聆风看到了邬母和邬意。
邬意穿一身短褐,挑着沉重的糖担子,邬母黑瘦,佝偻着背,在后面扛着一袋炭,母子二人一步步走过去,靠近马车时,侧身避让。
邬瑾虽然考中了状元,邬家人却并未穿金戴银。
邬意抬手擦汗,骤然看见了莫聆风,刚想叫一声莫姑娘,马车就已经驶了过去。
两家人随着邬瑾进京高中,再次陌不相识。
马车停在程府前门,程家灯火通明,程家大哥正领着人巡查府门外的天棚,见莫聆风前来,连忙扭头叫了一声“大海”。
大海早早等在门外,听到这一声呼唤,小跑着下了石阶,对莫聆风拱手:“莫姑娘来了,快请进,三爷已经进祠堂祭祖了,怕底下人怠慢了您,特意让我送您进去。”
说罢,他侧身在前引路,一直将莫聆风一行引到了垂花门。
门口立着两个喜气洋洋的丫鬟,才刚对着莫聆风一福身,程家大姐的声音已经敞亮的钻了出来:“聆风来的正好!”
她从正屋里疾步出来,一把攥住了莫聆风的手,扭头对奶嬷嬷道:“嬷嬷,我就不和您客气了,您是经过事的,带着人和东西去后花园里的耳房,帮忙看着那些小丫头。”
奶嬷嬷笑着应了,先去后头帮忙,而殷南一动不动,莫聆风在哪里,她就在哪里。
程家大姐对这殷氏双煞是眼不见为净,十分干脆的当做没有这个人,拉着莫聆风进了屋子:“快进去,早上为了醒醒神,我特意从外面带了冰乳酪进来,等吃了乳酪,咱们就得忙起来了。”
莫聆风听到冰乳酪三个字,已经精神了一半,等进了屋子,就见程家二姐从冰鉴里往外取雪山似的乳酪,二话不说,就坐到桌边。
程家大姐递勺子给她:“都是莫将军了,还馋这一口吃的。”
莫聆风接了勺子,不说话,先舀一勺吃了,喟叹一声:“好吃。”
程家二姐坐到她对面,柔声细语道:“还没有成亲,可不就是小孩。”
程家大姐拉开椅子坐下,郑重道:“聆风,成亲不能只看男子好不好,还得看婆婆好不好,不然日子也过不舒坦。”
她吃了一勺,冰的打了一颤:“二姐儿,我看你气色好了不少,你婆婆晚上不叫你侍奉了吧?”
程家二姐嫁入宽州提刑司骆家,没成亲前,宾夫人看着也是明事理之人,哪知道成亲后,夫人成了婆婆,就像是换了一层皮似的,和过去全不一样了。
小两口成亲不过半个月,这婆婆就头晕脑胀,吃不下睡不着,在床边放了一张塌,让二姐睡在榻上,夜里一时要水,一时要点心,一时要如厕,全不让嬷嬷丫鬟插手,就折腾二姐一个人。
二姐新婚燕尔,没能和夫君如胶似漆,险些让婆婆磋磨的面黄肌瘦,如此过了一个月,又埋怨二姐的肚子不争气,也没个动静,要给儿子纳妾。
程夫人和程家大姐得知消息,正要披挂上阵,会一会这婆婆时,二姐却说不必,她自己能解决。
如今看二姐面色红润,显然是解决了。
程家二姐点了点头,细声细气道:“我看婆婆夜里睡得不踏实,就放了点蒙汗药在她睡前喝的参汤里,药效很好,一晚上都不醒。”
“哐当”一声,程家大姐的勺子掉到了桌上,她急忙左右张望,见屋中只有她们三人,才松了一口气。
她捡起勺子,拿帕子擦干净桌子,立起两条眉毛,压低嗓门斥她:“蒙汗药,你哪里来的?你是不是疯了!用多了伤脑子的!”
程家二姐让她吓得一个哆嗦,眼睛一红,含泪道:“那......那我换成巴豆。”
大姐气的脑袋上一朵“玉龙腾飞”跟着抖个不住:“你婆婆那么大岁数了,能受得住巴豆?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妹夫就要守孝三年,前程也耽误了。”
二姐认为大姐说的不无道理,含泪吃了口乳酪,想了想,低声道:“归根结底,还是之珏不好,放任他娘糟践我,我回去想想办法......”
大姐听的心麻胆麻:“你别胡来,今天老三的大喜日子,我不便去你家里,你等着,过两天我就和娘去你家里,给你撑腰。”
莫聆风的一碗乳酪见了底,吃了个透心凉,看向程家二姐时,心想:“可怕。”
第233章 喜庆
一碗乳酪,莫聆风吃的凉透心扉,暗暗认为程家二姐是个人物,程家大姐吃的胆战心惊,怕妹妹一不小心会把妹夫药死,程家二姐思虑重重——蒙汗药不好,巴豆也不行,那放什么?
吃过乳酪,三人擦了嘴,就听到程廷在垂花门外大声问时辰,不知是谁答了一句卯时,程廷便大声让人去看铜壶滴漏:“这回买的刻漏香不准,怎么可能才卯时!”
程家大姐在屋子里笑道:“三弟一刻也等不及了。”
二姐也道:“可惜这回不能看到打女婿。”
话音刚落,外面就传来程泰山的怒喝:“一个早上你问了八百回时辰,祭祖也祭的心神不宁,这也不准那也不准,干脆你去钦天监看日晷,那东西准!”
紧接着,程廷的嚎叫之声就传了进来。
莫聆风托着腮帮子道:“打女婿了。”
程家大姐“噗嗤”一笑:“这女婿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咱们可看够了,不看也罢。”
程廷大概是被程泰山揪着走了,嚎叫之声从清晰变成了时有时无,最后猛地听到程夫人一声狮子吼,把这父子二人都咆哮了出去——她这几日忙的焦头烂额,昨天夜里只睡了两个时辰,今天看着爱子,都觉得他面目可憎。
大姐迅速起身把乳酪碗、勺放进冰鉴里,一股脑塞进屏风后头,身上掏出帕子,摁住莫聆风,给她擦了脸颊上一点痕迹,随后面不改色走到门边:“阿娘,是哪一家来了?”
程夫人扶着嬷嬷的手过来:“聆风来了!”
她见莫聆风头上只插了珍珠,便从花盆里折下一朵色泽浓、花盘大的墨菊,插到莫聆风发髻上。
程家大姐给她倒了盏茶,她端起来喝了半盏:“是二姐儿的婆婆来了。”
她扭头对二姐道:“你婆婆最近没有为难你吧?”
二姐神色自然地答道:“婆婆睡的沉,没有。”
程夫人刚想说话,就有丫鬟急急忙忙跑了进来,说是大姐的婆婆和姑子也都到了。
程夫人连忙放下茶盏:“都到后头去,这里坐不开。”
她拉着莫聆风的手往外走,边走边道:“小姑娘里头,有好些调皮的,往日里宴席,落水、洒茶、上官房时走错路到了前院,那都是常有的事情,我把她们都安放在小彩棚里,你就是我的定海神针。”
程家大姐拽着二姐,疾步跟上,又吩咐来传话的丫鬟:“去前头看看豹奴,告诉他祖母来了,看他是来后头看戏,还是跟他爹在前头呆着。”
丫鬟领命而去,殷南紧随莫聆风身后,悄然戒备着程家二姐。
一行人匆匆去了阔大的后花园,戏棚搭在正中,左边是水榭改的大彩棚,看戏最方便,右边是小彩棚,大姐和二姐的婆家都聚在大彩棚里闲谈。
程家大姐远远看着,低声对莫聆风道:“左边那个是二姐儿的婆婆,我看她一脸的呆相,恐怕真是药吃多了。”
莫聆风看了一眼,很赞同地点了点头。
程夫人不明就里,拉着莫聆风迎了上去,和两位亲家寒暄的口干舌燥,又将两家的小姑娘介绍给莫聆风。
程家大姐二话不说,找来戏单子,请她们点戏。
二姐乖巧地走上前去,立在自家婆婆身后,为婆婆端茶倒水。
这位婆婆一盏茶都没下肚,就说要去官房,让二姐陪着她一起去,二姐只得搀扶着她往官房走。
程夫人满眼怒火,正待发作时,这位婆婆脚下忽然一闪,合身栽下石阶,摔了个五体投地。
“哎呀!亲家!”
众人纷纷起身,扶的扶,拉的拉,莫聆风坐着没动,殷南弯腰,附耳过来:“二姑娘绊的。”
莫聆风立刻暗笑不已。
彩棚里一时乱糟糟的,程夫人越发的心力交瘁,程家二姐连忙扶着鼻血长流的婆婆,让丫鬟和嬷嬷先送她家去,自己留在这里帮忙。
戏台子上适时的起了锣鼓声,把方才的纷乱盖了过去,莫聆风领着年轻一辈换到了小彩棚里。
果然不出程夫人所料,原本活泼伶俐的小姑娘和年轻媳妇,见了主位上不苟言笑的莫聆风,全都安静起来。
十七岁的莫聆风,是她们当中的异类。
“莫聆风”三个字,年幼时代表着莫节度使的宠爱,抱着她,肩着她,背着她,走到哪里,带到哪里。
稍大之后,“莫聆风”三个字,便是莫府的财富、权势——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她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
如今十七岁的莫聆风,已经将名字化作了力量——五品武官,女将军,前程似锦。
她是女眷中的异类,高高在上,格格不入,连她的丫鬟都板着一张冷脸,很是欠揍。
不知不觉中,她们已经走上了截然不同的路。
如今莫聆风稳稳坐在主位,她们便不敢言语,也不敢上前和她套近乎。
众人只能不懂装懂地看戏,直看完两场戏,又来了几个小姑娘,聚在一起喁喁地闲谈,彩棚里才稍稍热闹起来。
莫聆风听着她们的闲谈,似乎是在说程廷为何会娶许惠然。
她一只耳朵听闲话,一只耳朵听戏台上的唱腔——方才唱的这两出,莫千澜都唱给她听过。
她低低地哼着调子:“今日莫千澜所唱这话本,乃是一段寒门子弟扶摇而上的格范,唤作《清风吹过紫云亭》,可正是一笔青墨过重山,春风得意马蹄急......”
而姑娘们的闲话也从程廷换做了新科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