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闻琅明白过来了,“您这是要分家?可儿子是嫡子,岂有嫡子分府别过之理?”
方才白氏还说永平侯想将爵位留给闻璟,难道是真的吗?
“你母亲犯下滔天大过,险些将全家都葬送,也已经被休弃了,你若袭爵,名不正言不顺,还是和白氏好好过日子吧,过了年,我给你谋个清闲的差事。”一语定论,永平侯这话,就是绝了闻琅袭爵的机会。
永平侯也知道,闻琅一直觉得自己是唯一的嫡子,袭爵是板上钉钉的事,可给过他机会了,是他没把握住,为了将来家宅安宁,永平侯只能狠心分家。
“父亲!儿子不愿意,”闻琅脸色大变,争辩道:“母亲有错,也已承担了罪过,为何要牵连我?我才是侯府唯一的嫡子,这爵位本该是我的。”
永平侯睨了他一眼,“谁说爵位一定是嫡子的?只要是我的儿子,都有可能袭爵,再则我给你过机会,我递信回京,让你到边境来磨练,你为何不来?”
“我……”闻琅哑然,小声辩解:“我那时恰好病了,无奈之下才让八弟代我。”
“哼,”永平侯冷嗤一声,“你无需骗我,管家已经向我交代了,你是否病了,你比我更清楚,这世上没有白得的东西,你既不想付出,没有收获也是理所当然。”
回到京,从管家口中得知闻琅一味只知招猫逗狗,与一众纨绔流连秦楼楚馆,他便失望至极,倘若侯府交到这样的人手中,不出十年也就败落了。
“父亲,儿子知错了,”闻琅立马跪了下来,言辞恳切,“儿子年少不懂事,求父亲再给我一次机会!”
自章氏出事之后,闻琅在京中一众少爷公子中地位便尴尬起来,若不是有一个侯爷父亲,只怕早就混不下去了,他一旦搬出侯府,定然会被人奚落嘲讽,无人问津。
面对儿子的哀求,永平侯长叹一声,“琅儿,为父给过你很多机会,可你科举考不上,战场也不乐意去,文治武功竟没有一样拿得出手,我如何能将爵位传给你?”
这话直扎到了闻琅的心里,方才白氏的话在脑海中响起,他当真有这般废物吗?
不,他不能失去爵位!
闻琅还想再求,但管家来报有好几位大人求见,永平侯只得匆忙出去见客,赌留闻琅跪在书房内。
尚弘等几位大臣与永平侯寒暄了一番,才依次落座。
永平侯府难得这般热闹,管家带着侍女上了茶水点心,退到门外,等候吩咐。
官员见厅内没有外人,也就不多耽误,直言道:“今日来叨扰侯爷,也是想问问侯爷,太子妃乃楚国皇太女一事,可是真的?”
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这话假不了,但总得起个头不是。
永平侯说:“千真万确,说来惭愧,当初太子妃母亲逃难遇到我,我也不知其身份,将其带回来,如今好似惹了麻烦,让诸位见笑了。”
“不敢不敢,侯爷阴差阳错,也算是救了大周啊!”
要不然摄政王陈兵五十万,大周真要完了,而如今看起来,好似还有机会。
“大军压境一事太子殿下没吩咐,我也不便轻举妄动,但若是朝廷需要,我定抛却自身性命,死战到底。”永平侯说的信誓旦旦。
却把众人惊着了,连连摆手,“侯爷言重了,先帝方去,大周百废待兴,下官以为,还是议和为重。”
不拦着还能支持吗?永平侯愿意舍生忘死,可他们不愿意啊,让他们这些文官抛下荣华富贵拿着笔杆子上战场吗?这还不够五十万大军塞牙缝呢!
永平侯不解地问:“那诸位今日来是……”
众人面面相觑,这不是想让您老去求和嘛,您这一开口的就是“死战到底”,谁还开得了口呢。
最终还是尚弘清了清嗓子,“侯爷,诸位,我以为太子殿下与太子妃感情甚笃,既然无法分开,不如合二为一,周、楚两国结秦晋之好,太子殿下与皇太女共治天下。”
第133章 入京
此话一出, 满堂寂静,众人看着尚弘,这心思不少人有过, 却不好说出口, 生怕开了口,被人说是叛国贼。
也有人不赞同, “这怎么能行?自古以来哪有女子管治天下之理,这不是乱了套了!”
“是啊是啊, 这于理不合,违背祖宗家法。”
“你觉得不行,那你说个法子?”
“诶,我这不是没想到嘛, 你急什么?总会有法子的。”
十几张嘴的议论声似鸭子一般聒噪,屋子里被吵的热了起来,争着争着, 好似要打起来了。
永平侯抬手松了松衣领, 什么都没说, 由着他们吵去。
吵了好半晌, 尚弘抬起手制止, “诸位,稍安勿躁。”
众人安静下来, 都偏头看着尚弘。
尚弘清了清嗓子:“百年前,楚国本就是大周的疆土,如今有机会让楚国重回大周国土, 也未曾不是一件好事。”
有位年长的官员不服气道:“咱们怎能臣服在一位女子膝下?”
尚弘也没急, 瞥了他一眼,“吕大人若不愿意, 可以披甲上阵。”
“我……”吕大人气得吹胡子瞪眼,“下官已近花甲之年,如何能拔剑扛枪?”
尚弘:“那吕大人有何高见?”
吕大人摸着胡子说:“让太子妃做大周的皇后不就好了,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尚弘嗤笑一声,“太子妃是摄政王唯一的女儿,已被立为了皇太女,本是要当女帝的,若是让太子妃只做后宫之主,别说太子妃是否愿意,只说摄政王能应允吗?”
皇后是尊贵,可若是没有实权的皇后,如何能与女帝较量?
就好似魏氏,还不是顺安帝一句话就成了废后。
尚弘继续道:“吕大人若是觉得可行,不如派你前去与摄政王交涉?”
“……”吕大人哑口无言,灰溜溜住嘴了。
让他去和摄政王说,把你们楚国的女帝嫁来大周做只能围着后宫一亩三分地转悠的皇后,他就是有九条命也回不来啊!
如此,屋内其他和吕大人有相同想法的官员都低下了头,不敢再开口。
屋内安静了好一会,永平侯才不紧不慢地说:“两个孩子都是在府里长大的,我谁也不能偏袒,你们若是需要我披甲上阵可以,这和谈是耍嘴皮子的事,我实在做不来。”
尚弘放下手中茶盏,“侯爷以为,我方才的提议如何?让太子妃嫁与太子殿下,虽名为皇后,却可同朝听政,共商两国大事,也可免了一场大战,毕竟狼烟四起,受苦的终究是百姓,能和平解决才是上上之选。”
太子殿下的意思尚弘再清楚不过,他想成为太子的心腹,就得替太子出头办妥这件事,官员中总得有个引领者,而他那天恰好去燕王府,被太子殿下选中了。
起初尚弘也不乐意女子称帝,但思虑过后,时局至此,他更不想两国开战,因为大周并无胜算,若能保得安泰,女帝便女帝吧。
永平侯表态道:“我远在边境数年,早不理朝中政务,一切听左相的安排。”
尚弘起身,拱手请求,“那便请侯爷去燕王府代为转达,询问太子殿下的意思。”
“好,既如此,那我就去一趟。”永平侯拍案定论。
这番,两人一来一回,就把这事给定了,心中不满的官员都还没反应过来,等出了侯府,才意识到他们即将要跪拜一位女帝了。
多年来的礼仪规矩让人极度不满“女帝”的称呼,可让他去找尚弘反对,他又不敢,毕竟摄政王那是五十万大军,谁都不想当这个出头鸟。
但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自认为已经退让了许多,可摄政王却仍旧不满,派了使者递来文书转达:
将两国合二为一可以,但却要定都舒城,让沈翊做楚国女帝的王夫,否则绝不撤兵。
“不行!这绝对不行!”
“倒反天罡,有伤风化啊!”
“这是要让我们大周的帝王入赘给楚国啊,简直就是羞辱大周!”
此消息一传回来,六部办差房里头怨声载道,百官差一点把房顶给掀了。
好啊,先前还在犹豫女帝之称,共治天下是否过于荒谬,这下好了,人家直接要大周的皇帝去楚国入赘!
气的几个上了年纪的官员脸色青红交加,忙请了太医过来,送老大人回家休养。
除去百官,民间亦是争论不休,临近过年,真正的热闹起来了。
大街小巷都在议论此事,大多数人都是反对的。
皇后能插手前朝之事也就罢了,可让皇帝去入赘做王夫,这不就是让整个大周入赘吗?自然是不肯的,就是先前支持闻姝的一些人,也开始摇摆起来。
闻姝听到这些消息额头冷汗都冒出来,“你们玩的是真大,父王也不怕百官生撕了他。”
大周上下尊卑分明,男女内外有别,即便是皇后太后也不得过问政务,现下却要让大周的皇帝入赘给楚国,这不得气坏大周上下。
只怕是顺安帝在地下得知都要气活过来。
“摄政王宣布立你为皇太女时,楚国也没多少反应,怎么大周就不行了?瞧不起女子,这是陋习。”沈翊靠在窗边,手里翻着一本折子,“再者我觉得入赘挺好,我都没拒绝,怎么他们倒急起来了。”
闻姝无奈地摇摇头,坐到他身边去,“做什么事都要循序渐进,楚国民风更为开化,逼得这样紧,别叫百官逆反。”
在闻姝看来,能让大周上下承认女帝的身份,让她参与朝政就是很大的进步,至于女学、女子科举、女官等,得一步步来,这么多年都过来了,难不成还等不来一个极好的将来吗?
“不急,我有分寸,快过年了,我已修书一封,请摄政王入京,等年后咱们再详谈此事。”沈翊合拢折子,扔在一旁。
闻姝只觉得头皮发麻,“这个时候你让父王入京?你不怕百官买凶杀人啊?”
现在满定都,一大半的人对萧稷有怨恨情绪,只怕是看见萧稷都恨不得啃上两口。
沈翊笑了笑,“能杀了摄政王的人还没出生。”
这些年摄政王把持楚国朝政,萧启没派人杀他一万次,也杀了八千次,可没有一次成功,连皇帝都杀不了他,更别说旁人了。
“再者,”沈翊拉过闻姝的手捏了捏,“你不想和摄政王一起过年吗?”
这话说到闻姝心坎上了,她弯了弯唇,“有点想,每年过年都冷冷清清,今年兰嬷嬷又去了,只有咱们两个,更加冷清了。”
虽然府里上下几百口人,但他们都有各自的小家,热闹是别人的。
“那就对了,今年过个团圆年。”沈翊死了父亲,他并不伤心,只欣喜姝儿有了父亲。
“好!”闻姝顿时来了兴致,“我准备准备。”
收到摄政王即将入京的消息,百官眼中凶意顿现,在心里琢磨了一百零八种刺杀的方式,可真到年三十那日,摄政王入了定都,百官却都变成了缩头缩脑的鹌鹑。
只见摄政王身形健硕雄伟,披着闪着金光的厚重铠甲,身侧悬着一柄有孩童高的大刀,连骑着的马都比旁的马更高更壮实,看着就不好惹,那凌厉的眼风一扫,直叫人忍不住低头认怯。
“听说摄政王上位时,杀了楚国过半的官员,血流了满城,洗刷数月仍有血腥味。”
“嘶,楚兴帝死后连皇帝陵寝都没进,全拜了他所赐。”
“你们听说了没?摄政王带了一队精兵驻扎在城外,个个都是武功高手。”
“据传摄政王武艺非凡,一人可抵千军万马,绝非等闲人可比。”
萧稷牵着缰绳打马而过长街,窸窸窣窣的对话声不绝于耳,他面不改色,犹如回到了舒城,自在的像在自己家里一样。
原来这里就是姝儿生活了近二十年的定都,太冷了,算不得宜居之地。
兰泱自小长在南边,在定都,只怕吃了不少苦头吧。
萧稷一路顺顺当当地进了燕王府,有官员担忧摄政王会对太子殿下不利,可也不能拦着人家见自家闺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