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在一旁介绍:“年前姚夫人吩咐打扫出来的,想着娘娘年后兴许会想念故居,屋子里一应器具都齐全,能住人。”
闻姝心情好了许多,“那便多谢姨娘了。”
兰苑院子里的青梅树还活着,长的更加高大,只是冬日没有枝叶,空落落的。
萧稷把这个不大的院子来来往往看遍了,墙角还顽强的生长着几株兰花,他屈膝蹲下来,用手指抚着为数不多的几片叶子,“这些是你阿娘种的吗?”
“兰嬷嬷说是,从前有许多,后面兰嬷嬷种菜挖掉一些。”兰花虽美,可生计更为重要。
萧稷难以置信,“你们还要自己种菜吃?”
闻姝讪笑,“娘亲去的早,侯爷经常不在府里,大厨房常常克扣我的份例,先前的侯夫人也不管,兰嬷嬷就种些菜蔬填补。”
萧稷悄悄地攥紧了拳头,听着这些话,心口一抽一抽的疼,“你和父王说,都有谁欺辱过你,父王一一替你讨回来。”
闻姝摇摇头,“没有了,我都已经讨回来了,四哥成为燕王之后,他们巴结我还来不及呢。”
细算算,幼时吃过的苦头,也都找回来了。
“父王来迟了。”萧稷长叹一声。
“没有,正好呢,若不是父王,四哥就危险了。”闻姝相信,这些都是上天冥冥之中的安排。
两人又去北苑转了一圈,闻姝和萧稷说了小时候沈翊教她写字,教她读书,教她射箭……
一桩桩一件件,都在表达着沈翊对她的呵护。
萧稷彻底放下了心里那点子对女婿的不满,要是没有沈翊,他的姝儿不知还要吃多少苦头。
临走,萧稷问:“等我离京那日,能把你阿娘种的兰花带走吗?”
闻姝莞尔:“自然可以,阿娘一定很欣喜等到了您。”
第135章 后悔
两人离开侯府时, 正好遇到白大人夫妻,还有白家长公子,是来接白氏回家, 已经谈妥了和离, 家丁在往外搬东西。
这样说和离就和离,会顾忌着女儿心愿的父母, 闻姝讨厌不起来,若是当初陶家能这样做, 绮云也不必受那些委屈。
“下官拜见太子妃娘娘,见过王爷。”白大人看见闻姝连忙带着妻儿过来见礼。
闻姝微微颔首,“白大人免礼。”
白氏悄悄地瞥了一眼闻姝,她嫁过来时, 闻姝与燕王的婚事已定,她与闻姝几乎没有打过什么交道,更谈不上交恶。
白大人直起身, 叹了口气, “小女不争气, 让娘娘看笑话了。”
闻姝嘴角微微噙着笑:“大人严重了, 夫妻之间若过的不如意, 及时止损总是好的,祝愿白姑娘能觅得佳婿。”
白氏忙屈膝行礼, “多谢娘娘关怀。”
闻姝与他们本就不熟,说了几句话也就带着萧稷离开了。
等人走了,白氏抬起头, 远远地望着, 心想太子妃娘娘与她所听见的传闻一样,是个心善之人, 可她从前不止一次在婆母那听见咒骂太子妃的言论,最后婆母落得那样的下场,也是咎由自取。
方才闻琅还去向太子妃求情,太子妃不仅仅没有帮他,现在还祝愿她和离后能觅得佳婿。
心善而不心软,这是她应该学习的榜样。
闻琅被永平侯训斥的臊眉耷眼,从书房出来,急急忙忙地追了出来,想要挽留白氏,他并不想和离,他很清楚,若与白氏和离,他绝无可能再娶到家世这样好的妻子。
白氏眉眼冷漠,“自我过门后,你一直不务正业,已过弱冠,身为侯府公子,既不专心学业,也不想办法谋取差职,整日流连秦楼楚馆,招猫逗狗,纳了几房姨娘,我早就不想忍了。”
白氏的长兄只比闻琅大一岁,却已入了翰林院,反观闻琅仍是个白身,从前还希冀着他能袭爵,如今袭爵无望,跟着这样的人,足以见得将来的下场,白氏也没有什么可坚持的。
白大人让夫人带着白氏先走,拦着还要再追的闻琅,哼道:“你当初求娶吾女是如何保证的?若不是看在永平侯的面子上,我岂会将女儿嫁给你,谁知好竹出歹笋,真是看错了你,侯爷已经答应和离,你勿要再纠缠,明日就去官府办了和离文书,此后再无瓜葛。”
说完,不顾闻琅哀求,白大人甩袖离去。
白家与侯府和离一事闹的纷纷扬扬,在高门望族,和离本是稀罕事,加上过了年,正是众人得闲之时,坐下来,三两个人就能传开。
“现如今女子都能做皇帝了,和离也不算得什么。”
“说的也是,两人也没孩子,总好过当一对怨偶过一生。”
“白家门槛高,何愁将来白姑娘嫁不出去。”
从前觉得和离是败坏风俗,羞于启齿,会令家族丢脸之事,如今在女帝的冲击下,也变得无甚特别。
闻姝与萧稷从永平侯府出来,又去了善兰堂,在门口才下了马车,居然遇到了陶家的马车,进去一瞧,是绮云的姨娘来了探望她。
姨娘一见闻姝,便像是老鼠见着猫,眼神躲闪,没说几句话就走了,留下陶绮云一脸欲言又止。
萧稷适时开口,“我去后边转转。”
“好,月露,你带王爷去私塾瞧瞧。”闻姝转头吩咐。
等人走了,姐妹俩坐下来,绮云说:“我姨娘让我回家。”
“她哪能做主,怕是陶夫人在背后指使吧?”闻姝一语中的。
绮云点点头,“年前她就来过两次,过年那日也来了,她说是陶夫人让我回家,不再计较从前之事。”
“陶家哪来的脸说不计较从前之事?”闻姝皱起眉头。
绮云苦笑道:“他们这是眼瞧着你发达了,知道你我关系好,便也舍不得起我来了。”
如今谁人不知,闻姝是楚国的皇太女,将来是要做女帝的,而陶家之前投靠了瑞王,瑞王死后,陶家一落千丈,很快太子殿下登基,陶家岌岌可危,在这个时候,就想起了被自家抛弃的陶绮云,想抓住最后一根浮木。
“不必搭理他们,”闻姝拍了拍绮云的手,“你处在低谷时,他们没帮你,也休想你平步青云后分一杯羹。”
陶绮云双手握住闻姝的手,“我知道,我这条命是你费尽心思救回来的,我怎会心软,已经和姨娘说清楚了,我和陶家没干系,只是她也听说了我和羡青一事,她说陶夫人允诺我从府中出阁,免得旁人说闲话。”
陶绮云和陶家那点子事,过了这么久,大家早也忘的差不多了,但等国丧后,她与周羡青成亲,她孤身一人,难免会有人说闲话。
她并不在意自己,只是忧虑周家,她这副残躯,周家没嫌弃,已是幸事,不想让周家承受闲言碎语。
“你放心,届时我让你从燕王府出阁,我看谁敢说闲话。”闻姝笑着,“在王府出阁,由我亲自送嫁,难不成还比不上陶家?”
绮云鼻尖发酸,眼角泛起了水光,“姝儿,谢谢你,我何其有幸遇到你。”
闻姝:“咱们是姐妹呀,你就别愁了,你什么情况,周公子都知道,不会介意,你们好不容易走到一块,就别操心这些外物。”
陶家当初但凡肯帮绮云一把,绮云也不会险些没了命,现下知道后悔了,没有这么好的事。
从善兰堂出来,闻姝就让月露去警告陶家一番,也别说她仗势欺人,有些人被欺负了也得受着,她永远也忘记不了绮云命悬一线时陶家人的冷漠。
走了一日,闻姝都累了,吃过晚膳,便回了房,萧稷也回了客房,沈翊稍晚点才回来,他回来时,闻姝拿着一本书靠在床头昏昏欲睡,踏雪窝在床角,蜷缩成一团,睡的轻轻打鼾。
“眼皮子都要合上了,还看什么书。”沈翊抽走了她手里的书。
闻姝打了个哈欠,略坐直了点,“你回来了。”
“累了就早点睡,等我做什么。”沈翊把书搁下。
“你用过晚饭了没?”闻姝眼角溢出一抹泪水,困的。
沈翊背对着她宽衣,“在办差房吃过了,今日去了哪?”
闻姝掰着手指头数了几个地方,看着沈翊宽阔的后背问:“你之前折断了闻琅的手臂啊?”
才解开外衣的沈翊手上动作一顿,扭身回头看了眼闻姝,“他向你告状了?”
闻姝侧倚在雕花床架子上笑,“谁敢告太子殿下的状啊,无意中说到的。”
“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他也好意思拿出来说。”沈翊把外衣披在高脚架子上。
“你那时才几岁,怎么这么大的胆子,也不怕他告诉章氏。”那时沈翊才十一岁,两人认识没多久呢,都是小孩子,他就已经敢犯这么大的事了。
“他不敢,”沈翊轻讪,“他要是有这个胆子,我还高看他一眼。”
“四哥,谢谢你。”闻姝望着沈翊笑,连眼角的泪花都带着温柔。
沈翊和她对视一眼,走了几步过来,揉了揉闻姝的脑袋,“多久的事了,谢什么谢,快睡吧,我去洗漱。”
闻姝点点头,脑袋在他的掌心蹭了蹭,似撒娇的踏雪,让沈翊心头暖融融。
沈翊去了净室,闻姝挪腾着躺下,拉过被子盖到下巴处,相处的越久,越能发现四哥好的一面,不知未来还有多少惊喜等着她。
过了年,萧稷也把定都逛的差不多,年味逐渐散去,正事也该提上日程。
由尚弘出面,邀请摄政王,周、楚双方坐下来,相商两国大事。
萧稷此次进京也带了几个朝臣,因此周、楚两国的官员分坐两列,沈翊与闻姝坐在上首,一同商量此事。
在两国谈判这样的大事下,闻姝身为女子,是第一次出现在谈判桌上,这在大周,何尝不是一种进步。
一开始,大周这边的朝臣就提出了自己的诉求,不可能让太子殿下去做王夫,说到这个,百官显然有些激动。
尚弘提出两国合二为一,太子妃将来做了皇后,亦如皇上一般,共治天下,与皇上同朝听政,不分彼此。
相较之下,萧稷就显得很淡定,“听起来是不错,可两人主政,到底不如一人主政来的舒服,我大楚的女帝本可以自由自在,何必做劳什子皇后。”
大周官员脸色沉着,争辩道:“王爷也得看在太子殿下与太子妃鹣鲽情深的份上,定都到底是太子妃长大的地方。”
“本王听说从前姝儿在你们定都过的并不好啊,可有此事?”萧稷冰凉的眼神扫过诸位。
大周百官纷纷移开视线,低下了头,闻姝只是永平侯府的庶女,能过的舒服也就奇怪了。
谁都不敢开口,怕触了摄政王霉头,据传这是一位杀人不眨眼的魔头。
一片死寂时,还是闻姝开了口,“父王,只要是为两国百姓好,女儿不介意做女帝或是皇后,有父王在,想来也无人敢苛待女儿,殿下待女儿好,女儿愿嫁给殿下做皇后。”
此话一出,低着头的官员纷纷抬头,眼神赞赏地看着闻姝,交口称赞,“娘娘大义!”
“娘娘识大体,是尔等之福。”
“王爷您看,太子妃都这般说了,不如您成全了此事。”
闻姝和萧稷对视了一眼,萧稷清了清嗓子,“既然姝儿开了口,本王也没有阻拦之理,王夫一事可以作罢,但必须迁都,并且得改国号,不许称周。”
第136章 登基
迁都还好说, 可改国号一事,让百官又很不满,但这一次, 萧稷并没有退让, 直接翻脸离场。
摄政王一怒,曾伏尸千百, 血流数里,一想到边境的五十万大军, 又叫人战战兢兢。
有人说:“既是两国合二为一,称楚或称周都不合适,改也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