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儿。”
陆奉不动声色地扯开话题,道:“兴许我们有前世之缘。”
“嗯?怎么说。”
陆奉看着江婉柔迷茫的神色,问她,“可还记得你怀孕时,我为你念的话本儿?”
江婉柔讪讪地笑,当初挺着大肚子,她胆大包天,做出不少捉弄陆奉的事。他看不上戏曲话本儿,她偏要他给她念。
最后杀敌八百,自损一千,陆奉把缠绵悱恻的本子念得索然无味,险些让江婉柔戒掉话本。
陆奉记忆力卓绝,虽然不喜,他依然记得其中一小故事,大抵如此:
书生和小姐约定婚姻,后来小姐琵琶别抱,嫁给一行脚商人,书生受不住打击,一病不起。这时来了一个游历高僧,掏出一面镜子给书生看。
镜中,小姐□□地躺在坟茔,一猎户经过,摇摇头,走了。接着是书生,他给小姐盖了一件衣裳,踟蹰片刻,也走了。最后来了一个行脚商人,他为小姐挖了个坟,小心翼翼地掩埋。
高僧对书生道:一啄一饮,皆有定数。小姐今世与你相识,只为还你一件衣裳的恩德,她最后要报答的人,是那个为她收敛衣冠的商人,也就是她今世的夫君。
书生豁然开朗,病大好。小姐和商人一生恩爱,幸福圆满。
……
陆奉只是想转移江婉柔的注意,说到最后竟也深觉有理,笃定道:“你我肯定是前世的夫妻,今世续缘。”
他想起江婉莹的胡言乱语,更觉得无稽之谈!真要有什么前世夫妻,肯定也是他与她,不然她怎么做梦只梦见他,不梦见什么裴璋?
陆奉眼眸微眯,忽然问道:“你……可还有梦到什么人?”
江婉柔不明所以,如实道:“人……倒是挺多的,就是看不清脸。”
只能清楚地看见陆奉的脸。
陆奉满意地点点头,道:“这就对了,我们夫妻姻缘天定,无须为此烦扰。”
江婉柔被他绕晕了,她梦见他惨死,怎么就绕着绕着就成“姻缘天定”了?
她弱弱道:“兴许妾前世对您有恩呢?你可要好好报答你的恩人。”
毕竟在梦中,他死不瞑目,是她为他阖上了眼睛。
陆奉笑道,“也无不可。”
凭这两个虚无缥缈的梦,“博览群书”的江婉柔想出一堆因缘际会,陆奉本就不信这些,权当陪着她玩闹,夫妻俩说了会儿话,江婉柔逐渐从惊慌的梦中缓过来神儿。
理智回归,江婉柔用力裹紧被子,为自己解释道:“妾魇着了,平日……妾很勤勉的。”
陆奉低声轻笑,没有回应这句话。见江婉柔无恙,他揉了揉她的脑袋,披上衣服去书房。
剩江婉柔一个人蜷在被窝里,忽然,她想起来,方才他好像叫她——“柔儿”?
这是他第二次叫她“柔儿”,第一次在前不久的床榻之间。从前,他只唤她“夫人”。
房里的红萝炭烧得噼啪作响,江婉柔觉得浑身热得慌,她伸手摸了一下双颊,果然发烫。
“翠珠——”
她舔了舔唇,吩咐道:“撤一个火盆,给
我煮壶凉茶喝。”
之前陆奉脱了衣裳让她口干舌燥,如今就说会儿话,怎么心也跟着乱跳呢?
怪哉。
***
江婉柔办事雷厉风行,不喜欢拖泥带水。既然那个梦让她不安,她次日便浩浩荡荡前往寺庙,陆奉叫她去皇觉寺。
“皇觉寺”——顾名思义,是供皇室专用的寺庙,但如今陆奉身份不尴不尬,江婉柔向来谨慎,不会在这节骨眼儿给他惹事,她去了京外有名的慧光寺。
江婉柔是个良善且大方的香主,矮胖的住持见了她笑得跟弥勒佛似的。京中贵妇大多信佛,就算不信,每年也得请尊佛像,抄几本佛经供着,以示自己的“慈悲贤德”。江婉柔不缺银子,每年给京中大大小小的寺庙捐了不少香油钱,累积下来,能给寺中的佛像重塑几回金身。
为了迎贵人,寺庙提前清理场地,闭门一日,不让寻常香客和闲杂人等靠近。和尚也是男人,江婉柔出门带足了侍卫、丫鬟和婆子,绝不给人留下瓜田李下的话柄。
以示虔诚,江婉柔来之前特意沐浴更衣,在诸多华贵的衣物中挑了一件素色小袄和素裙,翻遍妆奁,找到一支木簪绾发。脸颊未施粉黛,肌肤雪白,美艳又透着一股妇人的温婉。
慧光寺是远近闻名的大寺庙,大雄宝殿上佛祖的金身熠熠发光。江婉柔恭恭敬敬上过三炷香后,慷慨地给寺庙捐了五千两白银。
她暗示道:“我看佛祖不缺香火,寺里的小沙弥倒是不多。”
住持忙扯下脖子上的佛珠,躬身道:“施主仁善。”
穷苦人家,过不下去才送孩子过来当僧人,更多的是老僧在山下化缘,捡人家不要的弃婴。僧人也是肉体凡胎,得吃喝拉撒,要不是手上不宽裕,他们何尝不想多救几个孩子?
江婉柔笑了笑,她不是什么救世主,只是这香火钱,与其给金光闪闪的佛祖再塑金身,不如做点实事,变成棉衣暖身,或者变成馒头吃进肚子,都好。
今年冬天格外冷,米价也上涨不少,江婉柔在公府锦衣玉食,但她知道,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今年一定是个难熬的冬天。
撒完钱,江婉柔在寺中求了三支签,皆是上上签。江婉柔笑了,打趣道:“莫非住持知道我要来,提前把签筒里的签全换了?”
弥勒佛一样的住持即刻收敛笑意,双手合拢,道:“阿弥陀佛,佛祖跟前,贫僧不敢打诳语。”
“签意即天意所向。祥龙携瑞入青云,财禄丰饶,福泽满盈。夫人,此乃大富大贵之相啊。”
第67章 圣旨敕封
吉祥话谁都爱听,江婉柔掩嘴轻笑,道:“且借住持吉言。”
她没有让住持给她解签文,又是财禄又是福泽,还有条“龙”,有陆奉在,她倒不担心这些。
她迟疑了一瞬,半遮半掩说道,她近来总做噩梦,梦见亲近之人惨死,这是何解?
因陆奉身份特殊,她留了个心眼儿,没敢全盘托出,见住持面色凝重,江婉柔真以为招来什么邪祟,忧心忡忡道:“可有破局之法?”
“施主莫慌。”
住持微微一笑,他面容祥和,眼眸深邃而明亮,出口话也玄妙。
他道:“一切有为法,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昔日已去,来日尚遥,唯有体悟当下,一思一念,心定则境宁。”
这对江婉柔来说太过高深了,她眨了眨乌黑的双眸,不耻下问道:“住持,我听不懂。”
住持呵呵一笑,问江婉柔:“施主是为噩梦缠身烦扰,还是担忧梦中成真?”
江婉柔想了一会儿,道:“都有。”
“如若其一,我观施主面色红润,气息清正,并非被邪祟缠绕,只是……一缕执念罢了。”
住持把手中的佛珠递到江婉柔面前,“此物赠与施主,保您免受噩梦侵扰。至其二——”
住持抬眸,看着高高在上、眼含悲悯的金身佛像,缓道:“世间因果相循,善因善果,恶因恶果,缘法造化,皆在自身的一念之间。”
说实话,江婉柔还是没太明白。她小心翼翼把佛珠收起来,轻皱秀眉,“唔,住持的意思是,只要多做善事,梦中的事就不会发生了?”
住持但笑不语,既没回应也没有反驳,合掌道:“施主聪慧。”
江婉柔:“……”
她怀疑住持阴阳怪气,在嘲笑她。
不过好歹得了一串佛珠,江婉柔知足。她又旁敲侧击地问,这梦是否对陆奉有妨碍。住持道陆奉命格贵重,所有魑魅魍魉,皆要退避三舍。
至此,江婉柔心中大安。她留在寺庙用了一顿斋饭,知道贵人驾临,今日寺庙的斋饭做得精致丰盛,但对习惯了锦衣玉食的江婉柔来说,还是太简陋了。
马车里有充饥的点心茶水,佛门重地,江婉柔心存敬畏,只简单用了斋饭,没有让翠珠折腾着取点心。她在住持的陪同下,一个个殿宇拜过,已经过了晌午。
江婉柔在一众人的护送下登上马车,一行人浩浩荡荡下山。诸位僧人在巍峨庄严的庙门相送,直到华贵的马车消失在蜿蜒的山路上。
住持身旁,一个高瘦的小僧道:“师父,您为何把本寺的佛宝献了出去?那可是历代住持师父开过光的佛珠,交给一介妇人,未免……可惜了。”
住持垂眸轻笑,问另一个小沙弥:“慧觉以为呢?”
慧觉是个圆头圆脑的小沙弥,骤然听到师父问自己,他想了一会儿,道:“可能是因为,施主是个好人?”
高瘦的小僧不服道:“俗言道:知人知面不知心,又道红颜枯骨。你只见了女施主的面相,看她容貌美丽,便以为她是好人。慧觉,你着相了。”
“啊?”
慧觉摸了摸尚未受戒的圆脑袋,嘟囔道:“我不是看女施主的相貌。”
“师兄难道没有瞧见吗,寻常的贵人上马车,都要仆人趴下,踩着人背上去。只有这位女施主,她用的马凳。”
慧觉仰着头,“见微知著,女施主定是一位心怀悲悯之人。师父,我说的对吗?”
住持摸了摸他冻得通红的小耳朵,笑道:“回罢。”
宝刹庄严的寺门闭合,万籁归于幽寂,只余浑厚的钟声绕梁许久、许久。
***
江婉柔将佛珠供奉在房内,自那之后,她一觉睡到天亮,再也没有做过噩梦。她感叹住持真有两分本事,约莫过了十日,没有任何征兆,很寻常的一天,圣旨到。
陆奉不在,江婉柔携阖府跪迎接旨,太监的声音高昂尖锐:“奉天承运,皇帝昭曰……”
“咨江氏婉柔,性秉温庄,度娴礼法。柔嘉表范,毓秀名门。以册宝立尔为齐亲王妃,为宗族之表率,昭令誉于无穷,钦此。”
饶是江婉柔早有准备,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圣旨砸懵了,其余人更不必说。宣旨太监亲自把江婉柔扶起来,悄声给她透了个底儿。
“王妃娘娘,今早圣上在早朝上痛斥陈王,慷慨激昂下,说出陆……齐王殿下的身世,另有武国公、陈侯相和,圣上当即下旨,敕封殿下为‘齐亲王’”
皇帝先前做过许多铺垫,众人知道陆奉身世有问题,最多觉得皇帝荤素不忌,睡了人不认账,涉及逝去陆国公,这等丑事,本以为一辈子见不得天日。
谁知皇帝不仅承认了,还承认地大大方方。陆奉也根本不是见不得人的私生子。谁都知道当年那场祸事,皇帝在动乱中失去了一个儿子,原来竟是陆国公狸猫换太子。
陆国公怎么想的,英魂已逝,已无从考究。没有一个皇帝会拿自己的血脉开玩笑,武国公和陈侯是当年随皇帝一路打到京城的将领,有他们佐证,陆奉皇子的身份板上钉钉,无人质疑。
皇帝做得漂亮,陆家养育了陆奉多年,皇家玉牒上,陆奉依然姓陆,但以国号“齐”为他敕封,享超品亲王爵位。皇恩浩荡,连当年的恭王都没有这般荣宠。
皇帝子嗣众多,除了还在上书房念书的皇子,光参政的王爷就有四个,英王、敏王、闲王、敬王,
都不如“齐”来得尊贵,可偏偏最尊贵的“齐王”半路出家,他还不姓齐,姓“陆”。
帝王之心难以揣测,诸臣面上笑吟吟恭贺蛟龙归位,心底各有盘算。皇帝前段日子风寒,养心殿宣了好几回太医,朝臣也恍然惊觉,他们追随了大半辈子的天子,老了。
皇帝英明神武,往前个十来年,区区风寒,哪儿用得着叫太医呢?
皇帝重子嗣,却轻女人,自他是幽州王起便没有正经的王妃,登基多年,中宫后位空悬,太子未定。皇帝以为自己还有很长的时日选定继承人,可底下的臣子等不及啊。
自古以来,这种事,站对位置,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站错位置,全族遭殃。不站队,不如趁早辞官,好过将来任何一位登基,都得受排挤,无立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