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知道兴平侯看着笑眯眯的,但是该狠的时候一点儿不比无名公子弱。
算学且不论,因为这些人基础太差,只能从最基本的教起,农学的课程所有人都格外认真,就连吕禄夏侯灶萧同这哥仨都不例外。
谁都知道兴平侯种田比旁人要种得好,同样的作物收获的时候要比别人多一倍。
在整个大汉都在努力让自己吃饱饭的时候,这样的技能比什么都吸引人。
就算是贵族也一样。
萧何夏侯婴这些勋贵谁家没有个几千户的封邑?谁不想将樊伉种地的本事学到手?
若非樊伉是吕后的外甥,临武侯的儿子,只怕当初舞阳县的消息传过来,就有人上门“求教”了。
现在樊伉乐意将自己种地的本事教给他们,便是夏侯灶这种看着书本就打瞌睡的傻大个也恨不能多带个脑子努力睁大眼睛认真听。
除了农学,无名兄的军事谋略也很受欢迎。
这年头只要不是条咸鱼都希望自己能上阵杀敌搏个功名封妻荫子。
听说军事谋略的教程是由韩公亲自写的呢!
身为彪悍的大汉热血青少年,谁还没有个大将军的梦想么?而韩公就是他们的榜样!
现在有机会学习韩公的用兵之道,当然要认真听了。
不光要自己认真听,讲堂里的所有人都要一起认真听,谁敢不认真?一顿死揍!
除此之外,最受欢迎的就是下午讲完课后的活动时间。
书院建了个挺大的校场,除了日常抡剑射箭之类的常规活动之外,樊伉还在校场一侧建了个篮球架,另一侧又建了足球场。
在了解了基本规则之后,这两项体育活动很快就嬴得了书院一众学子们的欢迎。
每天上完课都会吆喝上三五好友一起去打球。
一起在校场你推我搡挥洒了不少天的汗水之后,这几个纨绔贵族与那群平民贱民少年之间的隔阂总算有点开裂的架式。
当然,距离相亲相爱的程度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但至少有点冰雪消融的意思。
正当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长乐宫中吕后一道旨意将樊伉又召了回去。
樊伉有点莫名其妙,还以为宫中出了什么事,不敢怠慢,立刻让乘光准备牛车准备回长安。
考虑到吕禄他们哥仨来书院快半个月了还没有放过假。樊伉便索性大笔一挥,给书院学子们都放了两天假,让这群憋坏了少年们能外出放放风。
上午出发,下午回到长安,在府中休整了一晚,第二天便由椒房殿的将行接引进宫。
进了宫,将行直接将他引进椒房殿,皇后吕雉丞相萧何以及太尉周勃都在。
一看这阵容樊便知吕雉唤他来多半是为了政事,心下稍稍松了口气。
萧何周勃都在,政事上应该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见过姨母萧丞相周太尉。”樊伉规规矩矩地行了礼。
“伉儿来了,过来坐。”吕雉脸色还算平静,想必也不是什么棘手的政事。
樊伉心里又安定了几分。
“谢姨母。”樊伉在萧何身边坐下,萧何笑眯眯地看着他,说,“犬子在书院劳兴平侯费心了。”
“不敢不敢,萧同公子于算学上甚有天赋,想是丞相平日教导有方,他日必成大器。”提到书院的事,樊伉不由有些心虚。
萧何掐着胡须心中欢喜,面上却还要谦虚两句:“哪里,兴平侯谬赞了,都是兴平侯教导有方。”
周勃为人沉稳,虽然对萧何和樊伉口中的这个书院好奇,却并不多言,只是默默地观察着他们。
吕雉待他们寒喧完毕,方才开口道:“伉儿,周太尉不日就要领兵驻守雁门,囤兵抵御匈奴,今日唤你来一则是为了给周太尉饯行,二则也是有件事我与萧丞相周太尉一时心中无法决断,所以想听听你的意见。”
能让萧何都无法下定决心的必然是大事。
樊伉正襟危坐,表情也严肃起来。
“姨母请讲。”
吕雉朝萧何看了一眼,萧何点了点头,吕雉方才开口道:“自陛下登基,以关中为都,然而关中历经战乱,人口稀疏,大片肥沃的土地荒置,无人耕种,反观齐楚之地国富民强,豪强大族颇多。长此以往只怕不妥。”
樊伉皱起眉头,这倒是实情。
吕雉见状,接着道:“前日建信侯在朝议上提议效法当初先秦徙民之策,将齐楚之地的六国豪强大族迁徙到关中,一来可以防范匈奴,二来若是诸侯王叛乱,也可征调他们去讨伐,此乃强本弱末之术,伉儿以为如何?是否可行?”
樊伉一听到刘敬的名字,心中就一跳,直觉没有好事,等到听完吕雉的话,顿时在内心直呼晦气!
这个刘敬怎么就这么阴魂不散啊!
前次他提出那个和亲的馊主意被他怼得不能见人,这才过了几天,居然又跳出来蹦跶,而且还提出比和亲更加馊不可闻的主意。
齐楚之地的百姓是跟他有仇吗?要这么害人家!
第144章
徙民徙民,就是把人家从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强行迁到别的地方居住。
都说故土难离,世代都在一个地方住着,当朝者一声令下就要舍家弃业,千里迢迢前往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生活,换了谁都不会乐意。
这可不是交通发达,遍地都是汽车火车飞机的现代社会。
齐楚之地距离关中数千余里,徒步徙民是一项何等浩大的工程。
且不论这当中会损失多少社会财富,给将将安定的大汉天下造成多大的也动荡,光是途中会生出多少事端,又会有多少人挨不过辛劳疾病死去,樊伉不用想都能猜测得到若当真采用徙民之策,必定会令齐楚两地人们死伤无数,元气大伤。
樊伉想不明白,徙民跟防范匈奴与平定诸侯王这三者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
完全说不通啊!
萧何察颜观色,一见他的表情就知他内心定然不赞同徙民此举,不由试探地问道:“兴平侯可是另有见解?”
樊伉皱起眉头,认真地想了想,然后道:“我确实有点想法。”
吕雉展了展衣袂,道:“说!”
樊伉正要开口,吕雉又道:“去唤太子来,让太子也听一听。”
樊伉只得闭上嘴巴,不一会儿软萌太子刘盈匆匆过来。
许久不见,刘盈变化挺大的,显然刘邦中风,他监朝听政这一段时日的经历对他影响颇大,气质更加成熟了。
这样也好,身为大汉太子一直像以前那样软萌可不行。
刘盈见到樊伉的时候不由眼睛一亮,面露喜色,仿佛下一秒就会像以前那样飞奔过来。
樊伉满头黑线,心想自己刚刚还在心里夸他长大成熟了,结果根本没有变化嘛。
好在刘盈及时控制住自己,敛容规规矩矩地行完礼,得到吕雉的许可方才在周勃身边坐下,与樊伉面对面而坐。
身为太子居然位于大臣下座,吕雉似乎对此并无任何不悦,似是已经习惯,温声道:“前次建信侯朝堂之上提出徙民之策,太子也听一听兴平侯的想法。”
刘盈转过头,趁着吕雉不注意,朝樊伉眨了眨眼睛。
樊伉觉得刘盈这样调皮眨眼睛的时候还挺萌的,就是不知道以后做了皇帝会不会还是这样可爱。
“伉儿说罢。”吕雉道。
自从知道自己要做夫子的时候起,樊伉便一直恶补先秦历史,现在虽说称不上什么先秦专家,至少比起刚来的那会儿要强多了。
“先秦时就曾迁徙六国贵族豪富十二万户于关中定居,彼时秦皇的目的不过是担心六国贵族复辟作乱,威胁先秦统治。而今距离先秦徙民已过去十数年,又经过多年战争,余下的族人当中与先秦六国王亲有关联的已然不多,势必起不了什么大风浪。所以在这一点上姨母大可放心。”樊伉道,“再者齐楚豪强大族之所以强盛,以伉看来和朝堂并无多大的关系,不过是倚仗着当地的渔盐贸易之便方能获利颇丰。若是强行将他们迁徙至关中,失去了齐楚的天然物产优势,让他们从事不熟悉的耕作方式,非但不能让关中繁荣起来,反而会令这些原本富裕的豪强大族陷入贫困的境地,增加更多的贫困人口,令关中益加贫困。”
殿中诸人唯萧何最通这些民利之事,听樊伉如此一说,不由细细思索起来。
樊伉接着道:“这些齐楚豪强虽与六国旧族并无多大联系,然而他们在齐楚之地经营多年,彼此之间互通姻亲,关系紧密,结成一张庞大的关系网,这也是他们能够成功的社会基础。若是将这些人迁往关中,齐楚之地的经济失去了赖以发展的基础,也将蒙受巨大的损失。所以徙民之策于我看来,完全只有双输的结果。我想不出来,平白多增加一群贫困又充满怨气的人对于抵御匈奴和防范诸侯王叛乱能起到什么作用。”
樊伉忍不住淡嘲道:“当然也可能是伉年幼见识浅薄,没有看出建信侯此举的深意罢!”
“那依兴平侯所言,该当如何?”萧何问道。
还能如何?
樊伉眨眨眼,道:“除了休养生息,还能如何?”
就他看来,处于赤贫状态的大汉,除了轻徭薄赋,颁布一系列有利于生产的措施,吸引那些豪强流民主动来关中定居,别无他法。
用强硬的手段强迫别人迁过来,实为舍本逐末劳民伤财之举,乃下下之策,不可为。
萧何依旧不耻下问:“敢问兴平侯,如何一个具体的休养生息之法?”
樊伉反问他:“萧丞相以为栎阳的樊氏作坊园如何?”
萧何微愣:“甚好。”
在他看来作坊园虽然规模不算大,然而发展得井井有条,大家都有活干有饭吃,甚至毫不客气地说,樊氏作坊园里生活的那些人,比外头大多数的人都要生活得更安稳。
樊伉笑着道:“难以想象以前那里不过是安置雪灾灾民的临时棚户吧?虽然作坊园里很多都是流民贱民,然而也有一部分附近农人闲时过来讨活计,而这些农人当中,又有很大一部分乃是其他郡县的灾民,因为作坊园发展得好的缘故,雪灾结束后并没有返乡,反而留了下来。”
当初亲自前往棚户区安置灾民的刘盈最有发言权,闻言他点了点头,道:“伉儿说得没错!原本作坊园乃是一片荒地,现在不过短短四五年时间,周围就已经聚集了将近一万人,而且还是他们心甘情愿留下来的。”
这么一想,刘盈觉得当初那个作坊园建在栎阳太可惜了,若是建在长安,现在长安城岂不是能多一万人口?
别看一万人放在大汉朝是少了点,但若是细思,就很可怕了。
能让一万人心甘情愿地在栎阳城安定下来,光是这一点就比什么样的徙民政策都更稳妥。
刘盈能想到的吕雉自然也能想到,她皱眉思索了一番,然后松开眉头,忽然问道:“你那个书院如今可还顺利?”
樊伉愣了一下,没有想到吕雉会突然关心起书院的事,老实回答道:“书院尚在摸索阶段,如今已有五十名学子,其中幸得滕公和萧丞相的支持,送了萧同公子夏侯公子来书院学习,禄表兄也在。”
吕雉便道:“听起来似乎不错,哪天我和太子也去看看。”
樊伉:“……”
萧何会意,捋须点头,决定回去之后一定要好好关心一下萧同在书院的学习。
放假归来,正在府中装病打算以此逃学的萧同突然打了个寒颤。
他看着窗外灿烂的阳光心想真奇怪,明明太阳这么大,他怎么还会觉得冷呢?
第145章
从长乐宫回来,樊伉刚进门,就见吕媭的侍女阿偌急匆匆地过来,道:“郎君,主母有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