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郁川也笑起来。
他明知这位县令又试探他是真是假的意思,不过交谈起来,这位县令的学识之广倒是叫他有些意外了。
赵郁川对他印象十分不错,又聊了几句后县令问起他在这里可有什么困难,赵郁川客气地婉拒了县令的好意,不着痕迹地夸赞了姜家村和青竹书院。
他们聊的时间并不长,也就两三刻左右的时间,和赵郁川聊完,县令出来又把姜竹叫了过去。
姜竹:“……?”
他完全不知道要和县令说什么,但县令明确叫的又是书院的山长。
姜竹听到叫山长,还懵了懵,曲学甫提醒他山长就是院长,他才迷茫地过去。
好在县令人挺温和,叫他过去也只是询问书院的情况。
这姜竹很熟,有什么说什么,问什么答什么,倒是实实在在言之有物。
问完基本情况,县令问他“可有什么困难?”
姜竹摇摇头,痛快道:“没有。”
县令好笑。
要是姜树,早就闻声知雅意,知道县令这是想要给他们发钱了,指定会顺着话说哭穷抱大腿好趁机多讨点儿好处。
县令只好提点他:“要建成你口中的书院可要花费不少银子。”
然而姜竹确实不觉得他们有什么困难。
银子也不是困难。
他很实在地告诉县令:“我们印了本蒙书,卖书赚的钱都会拿来建书院,短时间可能建不好,过几年肯定能盖完。”
按照《长腿鸟》的利润算,应该是足够建书院的。
“哦?”县令很感兴趣:“你们还印书了?”
姜竹:“嗯,已经在刻雕版了……”
说完,他心里有点儿打鼓,问道:“不能印吗?”
县令愈加觉得好笑,问他:“你读过书吗?”
姜竹点点头,又摇摇头,“我跟沈先生和赵先生学过一点儿,只能算识字,没有正经上过书院。”
县令:“那你怎么会想到建书院?”
这样一个刚成年不久,一看就出身农家的孩子,怎么会想到要花那么多钱盖书院呢?
要不是姜家村实在偏僻,他都要怀疑建书院是赵郁川的主意,姜竹只是他推在明面上的本地乡绅了。
为什么?
姜竹自己也没想过为什么。
似乎就是顺势而为?
他回想起来,好像还是当初村里人知道沈青越读过书,里正就想让他教村里的孩子们读书识字?
至于他自己,“我觉得识字还是很有用的。”
县令问:“只是识字吗?”
姜竹点头:“识字就挺不容易的。”
县令被他逗笑了,“若能教会你们一村人都读书识字,也算你功德无量,不过赵先生是大才,只让他教你们识字有些大材小用了,你有什么想法吗?”
姜树和沈青越远远隐隐能听到一点儿,他们俩下意识就开始想该怎么答比较好,不想那边姜竹毫不犹豫道:“没有。”
县令也愣了下:“没有?”
姜竹:“嗯,得问问赵先生和他商量,或者……”
他看看县令:“我该问谁?”
他初衷自始至终都是扫盲开蒙,教村里孩子们读书识字。
至于家旺他们那样有读书才能的,开蒙完以后去别的书院学不就好了。
现在突然知道赵先生很厉害,和四海书院一样厉害,他都有点儿迷茫了。
这会儿他也没可商量的人,只好问县令:“赵先生很厉害吗?瀚海书院和四海书院一样,那他不是比县城书院的先生更厉害?那是不是应该……”
他马上想到了还在县城书院求学的江修文。
闹了半天,更好的先生就在身边,那还去县城学什么呀?
舍近求远吗?
“是该让赵先生教考科举的书生吗?”
县令点头,“你想怎么办?”
姜竹:“我……我还是得问问赵先生。”
县令笑了,“你叫姜竹是吧?”
姜竹点头。
县令:“我听赵先生说,是你把他从开荒的难民中救出来的?”
姜竹点头,“也谈不上救,赵先生不太会干活儿,舒云年纪又小,而且我们村确实缺个教书先生……”
倒是老实,县令有点儿可惜姜竹这个山长竟然没读过书,但赵郁川几次三番提到他,颇有好感,他这才耐着性子来考问,聊下来他倒是慢慢有些欣赏姜竹了。
虽然没读过书,性格也直了些,但人还算通透聪明。
“村里缺个教书先生,你便找了赵先生,如今县内的读书人同样需要先生,你能不能替他们劝劝赵先生呢?你放心,借走你一个先生,我会补一个开蒙先生给你。”
姜竹被他说得有些不好意思了,“不用,我会劝赵先生的。”
毕竟江修文也需要先生啊!
要是赵先生能教修文,将来教家旺、姜松他们,他们都不用辛辛苦苦往外跑了。
县令满意了,笑道:“若有什么困难,可以找县衙,建书院的钱资若是紧张……”
姜竹:“我们书印出来就有钱了。”
他两次三番地提书,县令也好奇了:“你们印的是什么样的书?可有样稿?”
姜竹:“……有,不过在家里。”
原本都想走了的县令,倒是有兴趣要看看了。
等姜竹拿过来他一瞧,乐了,这画的不是长腿鸟吗?“这是谁画的?”
第158章 福星(二合一)
被叫去问话的, 又多了一个沈青越。
县令问:“这画的是长腿鸟吗?”
沈青越:“对,简化过的长腿鸟, 文稿是村里的秀才和赵先生一起写的,画是我画的,长腿鸟也是我画的。”
县令点点头,“我家小丫头也喜欢看长腿鸟。”
自己不会念还偷偷让哥哥姐姐给她读。
只是他公务繁忙,并没多注意,还当是县城哪家书坊找的画匠别出心裁, 没想到竟然出自这样一个年轻人。
他翻看起姜竹拿来的底稿,速度很快,上面的内容都是他小时候读书时早已烂熟于心的。
只是,他当初可没这么有趣的画能看。
等看完, 他也知道为什么姜竹对印书那么有信心了。
这书印出来确实该好卖的。
县令问:“小先生也是姜家村人吗?”
沈青越:“学生和赵先生情况差不多,都是异乡来客, 故乡还要更远些, 在海外, 不过……”
他话锋一转, “现在学生也和赵先生一样, 都是宝峰县人, 已经在姜家村落籍。”
县令听罢, 笑了起来。
这话说得漂亮, 既给自己表了忠心, 还戳到了他的痒处。
他一大早从县城过来, 不就是意在赵郁川吗?
他笑呵呵地问沈青越, “他说你们印书赚了钱要建书院,你不心疼吗?”
沈青越:“不心疼,人生在世, 有人逐名,有人逐利,学生逐名,而且学生相信名来利自来,有了名气,以后再画别的,该有的迟早能赚来。”
县令笑得更开心了些:“不错,等你们的书印出来,记得送本县一本,好叫本县借花献佛,回家哄我家小丫头。”
沈青越:“一定,一定。”
县令又勉励了他们一番,还把里正叫来问了问收成。
一群人送县令下山,趁县令和里正说话,姜竹小声问:“我刚刚没说错话吧?”
沈青越捏捏他后背:“没有,说得特别好。”
姜竹朝他笑。
县令又到村中看了梯田和村里的田地,还到晒谷场看了一圈儿,路过竹帘作坊,他瞧见里面堆放的一堆竹子,还有一群老人在里面晒太阳编草鞋、纳鞋底,疑惑道:“这是什么地方?”
里正连忙解释这是沈青越的竹编作坊。
沈青越又被叫过来,领着县令到库房去看他们做好的竹帘。
沈青越:“山上竹子多,竹子长得也快,我们认识一个应城来的船商对这个感兴趣,就想召集大家一起做些手工。”
县令:“不耽误耕种?”
沈青越:“不耽误,只在农闲时做,农忙时作坊停工,以耕种为优。”
县令满意地点头,“耕种是大事,一切勿要误农时。”
叮嘱完,他又问起他们是怎么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