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奋斗在盛唐_分节阅读_第921节
小说作者:牛凳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28 MB   上传时间:2024-06-14 19:02:48

  那甲土只是不理,将其领到了一个僻静之处。

  掌管朝廷礼仪的鸿胪少卿韦凑走了过来,在崔湜耳边低声道:“莫喊了,没得丢了宰相气度。岭南王代我传句话:一路走好,恩怨两消。”

  “恩怨……两消?”崔湜终于冷静下来,沉声道:“多谢韦少卿让我个明白鬼,给我个痛快的。”

  “好。”

  韦凑在扬州时,就和崔耕过从甚密。不过在官场上,他一直被视为魏州张氏之人。张氏的大佬是宰相张锡,一直与崔耕不怎么搭界甚至敌对。所以,他没遭到李隆基的清洗。

  直到现在,韦凑才露出了本来面目。

  他也真够意思,一使眼色,命手下三棍打死崔湜,上殿复命、。

  这时候,李隆基正在问话:“崔御史料事如神,那契丹和奚族果然早就有了反心。我大唐如今内忧外患,不知你何以教朕?”

  崔日用道:“倒也简单,陛下下一道圣旨给崔耕,令他提一支兵马,在辽东登陆。那契丹和奚族畏惧他的威名,自然不敢造次。”

  “什么?你让朕向崔耕求饶?绝不可行?!”

  崔日用耸了耸肩,道:“既如此,微臣也无能为力了。”

  李隆基直气得牙根都痒痒,道:“无能为力?朕看你是不想为朕效力!朕这就派薛讷以新胜之军征伐契丹和奚族,再以张仁愿死守兰、渭二州!我就不信了,没了崔耕,朕就守不住这大唐江山?”

  崔日用叹了口气,道:“如今正逢夏季,天气湿热,恐怕薛将军讨不到什么便宜。”

  “你……”李隆基终于失态了,冷哼一声,道:“咱们走着瞧!”

  再生气,李隆基还是保留着最后的理智,没把崔日用怎么着。非但如此,他稍后有旨意下,任命崔日用为左御史台御史中丞,正四品。

  看那意思,若薛讷果真受挫,就请崔日用收拾残局了。

  得罪了皇帝还能升官?崔日用在众官员的心目中越发高大起来,甚至不少人认为,其才能不在姚崇宋璟之下。

  然而,崔日用自已却知道,这一切都是崔耕的手笔。

  只是……崔耕怎么就能安排的如此天衣无缝呢?

  答案当然只有崔耕知道。

  在历史记载中,先天政变后,崔湜尽管有攀附太平公主之罪,但还是在崔涤的求情下免了死罪,流放岭南道。

  后来,赤箭粉案发,李隆基才置他于死地。至于这赤箭粉一案到底是如何案发的,记载中语焉不详;。

  现在问题来了,既然崔湜早就因妒生恨投靠了李隆基,为什么赤箭粉一案仍然发生呢?

  崔耕问了太平公主才知道,负责此案的另有其人。此人叫李晋,乃是大唐宗室,爵封新兴王,是太平公主的班底之一。

  一提到李晋,崔耕就想起一件事来。

  据说李晋被李隆基斩杀后,几乎无人敢收尸,更几乎没人敢表露出悲痛之色,除了他手下的司功李捴。

  姚崇嘉其忠义,封李捴为尚书郎,秩六品。

  想当初神龙政变成功,武则天被迫移宫,群臣中只有姚崇痛哭不已。想来姚崇是从李捴的身上,看到了自已的影子。

  当然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历史记载的果然准确?真的是崔湜命令元氏给李隆基下毒?

  在记载中,李晋临死前说,这事儿崔湜是主谋,我死了,崔湜却只是流放,我太冤了啊!

  那会不会,此案本来就是李晋一手操办的,他只是临死前不甘心,想拉着崔湜一起死?

  后来,李捴念旧主之恩,不知通过什么法子,联络上了元氏,让她攀诬崔湜。最终,崔湜果然死了。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崔日用联络上了李捴,发现事实跟崔耕猜的差不多,甚至于他果然有渠道联络上元氏。

  当然了,在没有崔耕的历史中,崔湜本来就是罪人。别人稍微一攀诬,他就必死无疑。现在崔湜却是当朝宰相,要让他死,必须把证据安排的天衣无缝。

  这才有了张猷献佛像之事。

  ……

  ……

  崔湜受死的消息传到岭南,岭南王府内顿时一片欢腾,嫂嫂苏绣绣更是激动得泪流满面。

  当日先天政变有四个罪魁祸首:杨志谦、崔湜、王毛仲、李隆基,短短几个月内已经死了一半,崔耕的效率可真够快的。

  不过,崔耕却来不及品尝报仇的喜悦。事实上,他现在是一脑门儿官司。

  今年夏天,岭南道发生了一场大旱灾。好死不死的是,朝廷对岭南道实行了粮食禁运,再加上岭南道多了追随崔耕而来的近二十万张嘴……如果在三个月内,崔耕再找不来足够的粮食,他这个岭南王就得变成岭南骷髅王了。

  这可怎么办?

第1194章 买粮需林邑

  这一日,泉州城,岭南王府正殿。

  封常清、宋根海、黄有为、林知祥、张元昌……等等,崔耕的亲信济济一堂。

  另外,太平公主、郭元振甚至广州都督周利贞等崔耕的盟友也尽皆到场。

  就是俞铃的身份有些尴尬,没来现场。不过,她派来了自已的亲信俞九天,表示唯岭南王的马首是瞻。

  众人之所以如此郑重其事,就是为了商讨如何解决岭南道的饥荒。

  关于这个问题,大家之前已经分头讨论过很多次了。

  李隆基派出一百零八名使者,奔赴岭南道可能买粮的各州进行监察,现在从中原买粮已经完全不可能。

  南洋诸国倒是愿意卖,但那些地方一来人烟稀少,二来土著获取食物的途径太多了,根本就没怎么种粮,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新罗要是有粮食,至于麻者胆子跟大唐翻脸吗?

  扶桑人阴损毒辣,也跟着大唐对岭南道开始了禁运。至于征伐扶桑?人家扶桑怎么也能凑出几十万大军,现在的实力远在岭南道之上。

  所以,目前岭南道大量买粮的目标只有一个——林邑国。

  所谓林邑,就是与大唐南部接壤的一个国家,相当于后世越南南部的一部分。至于越南的中北部,此时是归于大唐的安南都护府管辖。

  林邑的稻米一年两熟,国内有大量存粮,如果愿意大量出售的话,足够帮助岭南道度过这场饥荒。

  然而,无论何时何地,粮食问题都足以挑动一个国家最敏感的神经。

  林邑国朝廷在得知唐人在大量买粮后,马上就搞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然后就做出了限制了粮食出口的决定。

  崔耕派人跟林邑国谈判,得到的回信是——要让林邑国支持岭南道不难,只要岭南王崔耕亲自走一趟林邑即可。

  啪!

  郭元振轻拍了一下几案,道:“林邑撮尔小国,太过无礼!岭南王岂是他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想当初,大隋朝仁寿年间,隋炀帝即派刘方为驩州道行军总管,遣军数千击林邑,破其国都而还。莫非那林邑王以为我岭南道几千大军都凑不出来?真是令人可发一笑。”

  “就是这个理儿!”郭元振的亲信王欢搭话道:“还请岭南王下令攻伐林邑吧。不用您的子弟兵出马,这仗我们安西军包打!”

  此言一出,顿时引起了不少人的附和。

  “对,打林邑,俘了林邑王建多达摩,给岭南王跳舞!”

  “擦!反了他了,咱们岭南不发威,他还当我们是病猫呢!”

  “我听说林邑的宝物多了去了,人们没事儿就往身上涂麝香有没有?”

  “其国有特产吐火珠,径大如碗,绝世之宝啊!”

  “还有朝霞布,虽然不算太贵,但架不住量大。”

  “裸林邑大家听过没有?据说林邑的小娘子妩媚多情,性格火辣,正需要大家慰藉啊,哈哈!”

  ……

  大殿内,不少人说得兴高采烈,满面红光。

  但是,众多岭南道出身的官员,包括林知祥、张元昌乃至俞铃的亲信俞九天在内,都面露难色。

  崔耕看向林知祥道:“怎么?林老爷子不赞同本王发兵林邑?”

  “这个……老朽确实不大赞同。”

  “为什么?”

  “老朽毫无不怀疑岭南王麾下将土的勇猛,咱们打林邑肯定能战而胜之。但是……打赢了之后呢?”

  郭元振道:“当然是抢了他们的粮食回岭南道,还有什么之后?”

  林知祥苦笑道:“林邑国虽弱,但其国方圆数千里,却不算小,咱们不可能对林邑斩尽诛绝。”

  张元昌接话道:“当初太宗年间,林邑上表大唐,言辞颇有不恭之处,有司建议征伐林邑,太宗皇帝思量良久,,没有同意,尽管表面上说不愿意因为几句话就令大唐子民枉死,实际上还是鞭长莫及,此地既不能久占,又何必树一个敌人?”

  郭元振非常聪明,马上就明白了林张二人的未尽之意,道:“听二位的意思,似乎是……非常怕得罪林邑人?”

  “倒也不是怕,只是非常麻烦。”张元昌道:“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就是经林邑,真腊,河陵、骠国,经天竺直至大食。所以,此地乃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不管咱们的船只出发,还是其他的国家来大唐,都必须在林邑进行补给。若我岭南道真与林邑结了血海深仇,这条道路断个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这样啊……”

  闻听此言,郭元振也没脾气了。

  以岭南道的不到二百万人口,对抗李隆基治下的五千万人口,唯一的可行之策就是发展海贸。一打林邑,海贸就废了大半,这如何使得?

  他眉头微皱道:“那总不能让岭南王去林邑吧?若是林邑与李隆基勾结,害了岭南王,咱们不就全完了吗?”

  “这……”林知祥为难道:“老朽当然也不愿意岭南王轻身犯险,此事实是两难。到底如何应对,还得岭南王决断。”

  崔耕沉吟良久,道:“林邑允许本王带多少兵马前往?”

  封常清道:“最多两百人马。那地界山河众多,气候湿热,既不适合马匹驰骋,也不适合马匹生存。恐怕真翻了脸,靠骑兵突围都不可能,还请岭南王三思。”

  崔耕喃喃道:“也就是说,本王若应约去了林邑,能否顺利回来,得看林邑王的心情了?”

  “呃……也可以这么说。”

  ……

  众人又商量了一会儿,也没什么破局之策。摆在大家面前的是三条路:一,崔耕轻身犯险去林邑。二,冒着海上丝绸之路被废掉十几年的风险,直接征伐林邑。三,凭岭南道之力,硬抗过这场大旱灾。运气好,饿死几万人也就抗过去了。最坏的结果,恐怕要饿死将近二十万人。

  崔耕左右权衡,最后一咬牙一狠心,道:“诸位勿复多言,本王心意已决,去林邑走一遭。”

  “岭南王,你……”

  “大伙别着急,听我把话说完。”崔耕道:“其实本王去林邑,也没那么大的风险。大家请想,若林邑与李隆基勾结害了本王,他能得到什么好处?诸位兴兵数万,直接灭了林邑不是不可能吧?到了那时候,李隆基难道还会给无权无势的林邑王什么补偿?”

  “话虽如此,但是……”

  “本王当然知道还有其他的风险。比如林邑王想把本王扣下,要挟咱们岭南道。比如林邑瘴疫颇多,本王可能水土不服,一命呜呼……等等。但是,我崔耕崔二郎经历的大风大浪多了,一个小小的林邑能让我折戟沉沙?简直是笑话”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81页  当前第92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21/138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奋斗在盛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