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父可敌国_分节阅读_第441节
小说作者:三戒大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4-07-27 21:45:10

  这些话,他不好明讲。老六却心照不宣的这么干了,实在是让他暗爽的不行,于是赞不绝口,看哪哪顺眼。

  但这把,老六其实在大气层。他知道老贼最反感孔子,所以用这种法子,尽量降低孔教对国子大学的影响。

  不然这帮读书人动辄抬出孔老二的牌匾来跟自己作对。在孔家店想要打倒孔家店很难的啦……

  ……

  进去牌坊后,便是辟雍。

  辟雍古制曰:‘天子之学’,本为周天子所设大学。辟者,璧也,象璧圆,又以法天;於雍水侧,象教化流行也。

  所以这座大明的天子讲堂也是圆形的,建在三层汉白玉台阶上,周遭以水池,有一座雕龙的白玉拱桥架设其上。

  学子们从拱桥上跨过泮池进入辟雍听讲,便是‘鱼跃龙门’了。

  在桥边还设了个王八驮石碑,碑上同样是一篇御制文章。这次离得近了,百官看清了,乃是前番国子监风波后的那道上谕。

  这是警告他们安心读书,不可妄议朝政、不可拉帮结派、不可诋毁师长呢……

  想当初,楚王殿下在国子学当学生的时候,十分反感校方不让学生说话。但现在他当上了国子大学校长,便也熟练的捂上学生的嘴了……所以屁股决定脑袋,这话永不过时。

  百官一边摇头,一边还不忘摸了摸王八的头……这叫独占鳌头,讨个彩头。

  辟雍是一座鎏金宝顶、蓝瓦红柱、金碧辉煌的彩绘重檐圆形大殿。如果从天上看,就像个倒扣的黄瓷盘子。

  进去一看,里头更是超大的。单单支撑房顶的大柱就有三十六根,取三十六天罡之意。

  正中高高的御座下,设着三尺讲台,台下能同以容纳足足四千学生就坐。如果撤掉座位,全改站席的话,塞下全部八千学生也不是不可以。

  虽然官员们对这座到现在还没看到孔夫子印记的大学,充满了腹诽。却也难免幻想,如果能站上这讲台,在皇上的注视下,向几千名学生讲学的话,怕是此生无憾了吧?

  “这么大的讲堂,能牢靠么?”朱元璋看着这比奉天殿还大的大讲堂,不禁有些担心。万一几千学生在里头听讲,突然房顶塌下来咋整?

  “父皇放心,这辟雍是儿臣……师父的杰作。”老六忙为他释疑道:

  “三十六根梁柱,经过精心设计,足够支撑起房顶了。”

  “你这柱子,都跟奉天殿的蟠龙金柱一样粗了。”朱元璋拍着那纹理细密瑰丽的梁柱,有些意外道:“也是金丝楠木,这得多少钱啊?”

  他可记得,奉天殿那六根大柱子,花了足足六十万贯。把他心疼的不要不要。

  “是不少钱,但父皇的天子讲堂,怎么能寒碜呢?”老六一脸肉痛道:“花了我足足八万贯呢……”

  “多少?”朱老板惊呼一声,连太子都露出吃惊的表情。

  有那懂行的工部官员暗暗偷笑,老六这回真是装伯夷装过头了。为了显示自己能干,吹牛都不顾基本法了。

  这种金丝楠都出在云贵的十万大山里,而且越是好木头就越沉重。砍伐这样一根能做大殿支柱的金丝楠木,运出大山,再万里迢迢运到京城。没个十万贯,哪能拿的下来?

  “拢共花了八万贯,平均每根成本在两千两百二十二贯。”老六重复一遍,笑道:

  “父皇别忘了,这国子大学是总理海政衙门赞助的。海政衙门可是常年采购大木,以供造船之用的。捎带着就把三十六根金丝楠木采购回来了。”

  “那也不能才两千多贯一根,这点儿钱哪够运费?”朱元璋皱眉道。

  “父皇说的没错,但这些木料不是产自云贵,而是从暹罗和缅甸来的。当地也产这种高档大木,而且从森林里砍伐之后,可以直接走水路,用船拖引到海边。然后海运回国,一直送到江东门码头。”

  便听朱桢解释道:“采购和运输的成本加起来,就是两千多贯。当地土王还感谢我们出高价,运费上也没短了市舶司。”

  “从云贵跟从暹罗真差的这么大?”朱元璋感觉颠覆认知了。“好像暹罗更远吧?”

  “当然是暹罗更远,但木料可以一路走水路。云贵虽近,却要翻山越岭。而海运的价格仅为陆运的百分之一!”朱桢沉声道:

  “其实木料长在大山里,根本不用花钱采买,主要成本就是运输成本。运输成本低了,木料就便宜。”朱桢笑道:“这就是海运最大的优点。”

  “确实太便宜了。”朱元璋其实知道,老六在这种事上,不会骗自己的。他只是一时难以接受。

  ‘但不管怎样,都该好好了解下海运和海贸了……’朱元璋暗自说道,然后满意的点点头道:

  “辟雍修的不错,做工用料都没得挑。”

  说着朝北面的后门走去道:“再去别处看看。”

  ……

  朱桢又带着朱元璋参观了六堂五厅这些教学设施,然后参观了宿舍和食堂。

  六堂五厅没什么好说的,没有人的时候,都不过是一间间空房子。

  宿舍和食堂倒是值得一提。跟原先国子学的一比,简直是鸟枪换炮了。

  原先老六在国子监上学时,住的是八人间。现在的宿舍比原先号舍大了不少,每间房却只摆了四张床。

  “一间才住四个学生?”朱元璋感觉有些浪费。依着他,直接改两排大通铺,能睡四十个!

  “宿舍人少些,更有利于学生休息,也能让他们感受到父皇的关怀。”朱桢便笑道:“而且这第一期的宿舍,因为时间太紧,只能如此。等第二期规划了上下水的宿舍建好,那住宿条件,才对得起‘天子门生’的招牌啊。”

  “你会把他们宠坏的。”朱元璋嘟囔一声,但冲着‘天子门生’四个字,他也不多说什么了。

第七四零章 石崇都是弟弟

  国子大学的食堂,也从原先全校唯一一个会馔堂,分成了六个。六堂学生各自使用一个食堂。

  原先什么都干甚至包括倒夜香的馔夫,现在也只负责做饭和食堂的卫生了。

  而且国子大学还给馔夫们开工钱,结果好多馔夫服役到期都不想回家,就转为按年签约的合同工,留下来继续干。

  “有这个必要么?”朱老板听了直皱眉,免费劳力不使,干嘛还花钱雇人?

  “儿臣认为很有必要。”老六便朗声应道:“如今天下初定,百废待兴,亟需与民休息,让百姓安心在家开荒种地才是王道。”

  “嗯,这话不假。”朱老板点点头,听他继续说。

  “来京服役的,大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一来一去要离家一年多,这要少开多少荒,少打多少粮?”老六便接着道:

  “所以看似是朝廷省了钱,但省的都是百姓亏的。父皇以百姓为根本,儿臣实在于心不忍心损百姓而利朝廷啊!”

  这说话水平把太子都惊到了,这还是自己‘奈何腹中没文化、一句我艹走天下’的六弟吗?

  真让人刮目相看啊。

  “嗯,有道理。”朱元璋高兴的点点头道:“眼下朝廷太穷没办法,将来有钱了,也要采用这种法子,少打扰百姓的日子。”

  “父皇仁慈,英明无过父皇。”老六赶紧奉上马屁。其实他只是不愿意用临时工而已。长期工术业有专攻,做的饭才能美味又卫生啊。

  “皇上,楚王殿下这样搞,怕是坏了规矩吧?”各部长官闻言,却都变颜变色。工部尚书薛祥忍不住道:“朝廷各衙门能转的动,全靠不花钱的役夫。”

  “是啊皇上,这让各衙门多难堪……”就连张度都硬着头皮道。

  大明奇葩的财政制度,所有税收不进国库,就直接送去六部五寺各衙门了。所以各部衙门实际上都是独立收支的,没钱了也没法找户部要。因为户部只是个管账,跟他们一样的穷。

  所以皇上真要听了楚王的话,取消免费劳役,改为花钱雇人的话,这么一大笔开支,肯定还得各衙门自己出。

  那不得愁死各位部堂?

  ……

  有人可能要奇怪了,这些部堂大臣怎么敢当着楚王就大放厥词。一点面子都不给?

  还真就是一点面子都不给了……

  自从被朱老板推到前台,跟文武百官唱对台戏开始,几位亲王跟大臣之间早就势成水火了。

  君不见老二老三,都已经就藩了,还被官员穷追猛打,一副不把他们批倒批臭,誓不罢休的架势。

  更别说去年因为监听百官,而沦落到人人喊打的老四了……

  作为老三老四两任特务头子的忠实帮凶,老六的处境也就比老四强一点儿。

  强在哪儿呢?大概就是没人敢当面骂他,只能像这样借着事由,明讽暗刺他几句。

  老六虽然愤懑,但朝廷是他家的,必要的体面还是得维系的,也不能直接大比兜子伺候。

  而且日后史官难免要记下一笔——‘某年某月,楚王加海王无故掌掴某尚书’,这谁遭得住啊?

  所以他也只能动嘴不能动手,而且现在当校长了,还不能爆粗口了……

  “胡相怎么看?”朱元璋示意老六稍安勿躁,瞥一眼胡惟庸。

  “老臣觉得没毛病。一来皇上是说将来朝廷有钱了,又不是说现在就改为雇佣制。”胡惟庸对众人笑笑道:

  “二来,这是皇家的大学,办学的是大明的亲王,谁能攀伴儿?攀得着么?”

  “哈哈,老胡说的是正理。”朱老板龙颜大悦,给胡惟庸点赞道:“老六能找来钱,他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这才压住了非议……当然胡相难免要遭人白眼,怨他一味逢迎。

  ……

  朱桢又带着朱老板君臣参观了国子大学的马厩、跑马场、射圃、演武场……

  君子六艺中,就有御和射,所以国子大学里有这些也很合理。参观的官员们也挑不出毛病来。

  但还有个游泳场就过分了——在鸡鸣山的北面,当初筑南京城时,朱老板在借用玄武湖为天然护城河的同时,将玄武湖的一角割入城内,遂成一个长方形的大塘。

  大塘四周垂柳迎风摇曳,还铺了一圈青条石。

  已经由应天府尹转任户部尚书的徐铎,见状登时就激动了,心说过上俩月,等鱼开了口。在这儿钓鱼还不活活美死?

  可走近了一看,塘水居然清澈见底,像一块蓝色的水晶,里头别说鱼了,连根水草没有。

  “这是咋弄的?”朱老板也感到奇怪:“清蓝清蓝的,还怪好看的呢。”

  “把塘底的水全部放干,挖去淤泥,夯实铺上石板。”老六便介绍道:“然后放进沉淀过滤过后的净水。”

  “那水咋是这个颜色?”朱老板问道。

  “明矾,他加了明矾净化水质!”工部尚书薛祥见多识广,咋舌道:“这得加多少啊?”

  “没事,咱家里有矿。”老六淡淡道。

  这话不是夸张,而是在陈述事实。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有矿产,都归朱家所有。

  作为这个年代净化水质的法宝——明矾,是远洋航行的必备之物。市舶船队所用的明矾,是从温州苍南矾山挑矾古道挑出来,在赤溪河装船,运往各处市舶司备用的。

  对一般人来说,明矾可能是按两称的药材,但对海政衙门来说,却是大量消耗的耗材。别说净化这区区一塘水了,就是用明矾填满整个大塘,也不过是老六一句话的事儿。

  “把水弄这么干净,是给学生们喝的么?”朱元璋问道。

  “不是,饮用水比这个标准还要高。”老六笑道:“这是给学生们游泳的地方。”

  “什么?!”众高官目瞪口呆。“游泳用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7页  当前第44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41/78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父可敌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