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桢等人没等几天,八百里加急便送来了朱老板怒气冲天的上谕。
“老六你是怎么回事,光顾着找蛮夷婆娘困觉去了吗?怎么能连败给那思伦发两次,连景东府都丢了?你到底是不小心还是不中用啊?不中用就赶紧滚回来,省得给老子丢人现眼!干你老……”宣旨的苟太监硬生生斗胆吞下了最后一个字。
朱桢听的这个汗呀,这幸亏是单独给自己的上谕,要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宣读,自己这个楚海滇王,以后还怎么好意思摆谱?
接旨之后,朱桢起身自嘲笑道:“多谢父皇还能给儿臣留点面子。”
“是太子爷苦劝皇上,向王爷单独宣旨的。”那苟太监是万安宫里出来的,当然还有内幕相赠。便听他小声透露道:
“太子爷说云南那么大,皇上本来也是规定‘三江之外宜土不宜流,三江之内宜流不宜土’的,所以景东府不能以正常的府视之,失陷的责任也多在土知府,而不在省里,更不在王爷。”
“还是大哥对我好啊……”朱桢感动的热泪盈眶,说着伸手道:“拿来。”
“是。”苟太监。赶忙取出待会儿即将公开宣读的上谕,双手呈给王爷。
宣旨之前,会提前跟特别重要的人物通气,以免到时措手不及,这本就是题中应有之义。
朱桢接过来展开一看,眉头当时皱成了菊花。这道旨意比给他的密谕长多了,也正式多了,但同样都是怒气扑面——
简单说,就是朱老板叫嚣说,大明绝对不能重蹈宋元覆辙,被自己的臣属小国打的没脾气,只能捏着鼻子承认对方事实独立。
凭本事吃下来的土地,一寸都不能丢!泱泱天朝、堂堂大明,更不能被区区蛮夷蹬鼻子上脸,这是朱老板和文武群臣难得的共识。
所以他命令在云南的将领们,必须坚决还击,非但限期收复景东府,而且要全歼麓川军,彻底粉碎胆敢犯上作乱的麓川政权!
朱老板还为收复景东府,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
‘……若彼有三万,我将四万对住,另将好军或一万,或二万、三万,去他来路上等着,或相去一程、二、三日程,截他归路。看紧慢就取者吉寨,并打景东与他相对着的军,日夜粘住,不许他退。’
而且秉承一贯事无巨细的作风,朱老板甚至考虑到了麓川军据险而守,明军当如何破敌的情况——
‘设若那厮见后面军大攻,动城寨退的紧,就要追得紧。凡要打哪一个寨,先教人看了贼周回地势,何处可安梢稍炮。若可安时,预做下炮,或二十人坠一座,三十人坠一座,这等炮做一百座。临行一根木头,四人可扛行着,到跟前围了,立起来便打……’
七梢炮就是抛石机,能将磨盘大小的石头抛射到高处。攻打半山腰上的营寨时,确实比火炮还好使。
朱老板还担心明军不熟悉麓川军的象兵,格外提醒道:
‘……那象也则是吓人,如今京城见有牙象八十只,打人像打草人一般打。但是行动的迟缓,没马一小行快,人都赶得上。他若无马时及马少时,你每则步军对住阵后往来折冲,或数千马或一万马来往,冲近跟前射象,不多时便拿得他。若大军到了二十万时,止将对得住的几万与相持着,便着十四五万去后面五六程下营,攻取城寨……’
是的,朱老板准备再动员二十余万大军,彻底消灭麓川政权……
为此他非但要求云南全省做全面总动员,还命湖广都司出兵五万,四川都司出兵两万五,再调山西陕西兵五万六千人赴云南听用……
此外,他还要求云贵各部土司出兵十万助战。
这要是全部集结到位,云南的大军将接近四十万……
这就叫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就朱老板的旨意而言,是要以泰山压顶之势,打一场彻底的歼灭战,一举摧毁麓川政权!彻底平定西南。
大明这部战争机器,在洪武皇帝的驾驭下,就是这么可怕……
但朱桢总觉得不至于此,区区一个麓川政权,还不至于让大明倾举国之力来攻。虽然以他目前的处境,说这种话会被认为打肿脸充胖子的。
……
公开宣旨之后,众将也是一片哗然,没想到皇上下了这么大的决心,要打这么大规模的一场仗!
但风浪越大鱼越贵,仗打的越大,富贵就越大,将领们不禁开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
只是皇帝的旨意中,并没提到让傅友德和蓝玉,还有他们率领的禁军,继续留在云南。两人这下彻底死了心,更不敢再软磨硬泡了。
皇上都动了真怒了,这时候谁敢触这个霉头?
……
当天下午,沐英也从前线赶了回来,一是听旨,二是向王爷汇报。
朱桢在书房单独接见他,先将圣旨给沐英过目。
沐英看完之后,也是眉头紧锁,跟朱桢同样的表情。
“还是先说说前线的情况吧。”朱桢给他斟一杯茶。
“谢王爷。”沐英风尘仆仆,双手接过呷一口,便搁下茶盏道:
“末将率军渡过澜沧江后,按照我们之前的计划,并未贸然进入景东府境内,目前在定边县设立防线,阻止敌军进一步内侵。”
“嗯。”朱桢点点头,这是沐英出兵前,两人就商量好的。沐英准备先拖住敌人,等大军训练完成后再决战。
下一刻,朱桢叹了口气道:“但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父皇震怒,要举大军灭麓川国,再如此会不会显得太保守?”
“是啊,皇上的旨意说得明白,要限期收复景东府,然后消灭麓川国。”沐英微微颔首,压低声音道:
“但末将还是坚持己见,先不打景东!”
朱桢看着沐英,示意他说下去。
“我们跟麓川国打交道不止一年了,已经很清楚敌军装备良好、训练有素,尤其擅长丛林、山地作战。”
“而我军的优势,是在平地上。”顿一下他沉声道:
“所以很明显,麓川国想把我们引入热带丛林中,用他们熟悉的战法消灭我们。”
“而对我们来说,要想避免巨大的牺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就必须将敌人引出丛林,在坝子上展开主力决战。”他的目光坚定中甚至带着执拗,浑不似平日里温和客气,从善如流的样子。
第一零七九章 将在外
楚海滇王府,内书房中檀香袅袅,朱桢专注的听沐英说道:
“我们是百战百胜不假,但那只代表过去,如果我们盲目自信,轻敌冒进,深入丛林,吃败仗的可能性是极大的。末将今年夏天,特意深入车里宣慰司的丛林了解情况。结论已经跟王爷汇报过了……”
“嗯。”朱桢闻言点头道:“你的结论是,热带密林恶劣的环境,可以最大限度抹平双方战斗力的差距,甚至化整为零,灵活作战的一方更占便宜。”
“是,但我们显然没法这么做,只能集结大军,以求快速突破丛林,攻下伪王城勐卯。”沐英沉声道:
“可要是那思伦发主动弃守勐卯,继续南撤怎么办?他广袤的国土,完全支持这种退避三舍的战法。”
“那对我军来说,就是一场灾难了。”朱桢面色凝重道。
“没错,如果真是二十万大军深入几千里的话,注定是一场悲剧。”沐英断然道:
“一旦劳师远征,铩羽而归,朝廷肯定短时间无力再兴兵了。而云南土司本来就对思伦发心怀畏惧,届时必然更生二心,又会纷纷投向麓川,思伦发也就彻底占据主动了。届时大理将沦为前线、昆明都可能遭到威胁。我们还谈什么移民百万,开发云南?”
“要是云南无法久安,这些自然都成泡影。而且还会变成吞噬财政的无底洞,朝廷没有好办法的话,早晚会彻底放弃云南的……”朱桢严肃道:
“你说的有道理,此战也是我们在云南真正的立足之战,必须要慎之又慎,绝对不容有失!”
“所以末将坚持认为,必须要引蛇出洞,设法将思伦发的主力引出麓川,在景东、定边、永昌一带,全歼敌军主力!”沐英斩钉截铁道。
“嗯,理是这个理。”朱桢愁容不展道:
“可通过这么长时间的了解,我们已经知道那思伦发,是个绝不贪功冒进的谨慎之人。想让他举国来攻,谈何容易啊?”
“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只要条件具备,敌人就可能做出我们想要的反应。”沐英说着顿了顿,尽管知道王爷的书房绝对安全,他还是压低了声音道:
“末将这些天反复琢磨,其实景东府的沦陷,就是个引蛇出洞的机会。”
“怎么讲?”朱桢沉声问道。
“根据侦查,目前占据景东府的五万麓川兵,是全部由傣人组成的‘锡剌部队’,也就是思伦发的核心部队了。”沐英先介绍道:
“统兵的刀厮郎,也是思伦发麾下三巨头之一。所以这次攻打景东,麓川可以说是下了血本的。”
“嗯。”朱桢点点头道:“那肯定的,不然俄陶也不会一败涂地,冯程更不会栽个大跟头。”
“派出这样一支军队,其实体现了思伦发的矛盾心理——他怕被我们包了饺子,不敢派出大部队。却又担心景东之战打不好,彻底丧失威名。正是在这种患得患失的心理下,他打出了‘锡剌部队’这张王牌,企图在不出动主力的情况下达到目的。”
“嗯。”朱桢闻言幽幽道:“他也确实打出了威名。”
“但可能是因为赢得太轻松,或者思仑发另有交代,这支锡剌军没有像上次那样及时撤退,被我们抢占了他们的退路!”沐英一指头点在桌面的地图上,准确点在楚雄府镇南州的定边县上。
“末将已经下令在此处修建堡垒,请问王爷,麓川军该当如何应对?”
“那五万麓川军被截断了退路,肯定要全力攻占定边县,打通与麓川的联系,不然就成孤军了。”朱桢道。
“王爷说得对。”沐英点点头,又问道:“但要是他们攻不破我们的定边城呢?”
“那他们麻烦就大了,思伦发如果不能放弃他们的话,就必须派大军前来营救,看看能不能在夹攻之下,攻占定边了。”朱桢答一句,恍然道:
“这样你的目的不就实现了?”
“王爷所言极是。”沐英颔首道:
“思伦发肯定不能放弃刀厮郎的五万大军的。否则可不是伤筋动骨那么简单,他的统治根基都会动摇!”
“没错,他的大傣族政策,还得靠这支军队背书呢,肯定得全力营救。”朱桢赞同道。
“是,但起码要出动一支比五万锡剌部队兵力更多,实力也得更强的军队才有希望啊。”
“是,如此一来,我们就有机会来定边县,一举吃下他十万麓川军,把思伦发彻底打残。这仗打的好了,思伦发就只能苟延残喘,十年八年不足为患了。”接着沐英情不自禁的提高声调:
“但是现在,末将又看到了彻底全歼麓川军,毕其功于一役的机会!”
“机会在哪里?”朱桢也兴奋起来了:“快快道来,不要卖关子!”
“就在皇上这道旨意里!”沐英举起手中的圣旨,问朱桢:
“假如王爷是那思伦发,得知为了对付你,动员的兵力甚至超过之前平定云南之战,你会做何感想?”
“第一反应肯定是慌成狗。”朱桢便设身处地的猜测道:
“但是想到已经连赢了官军两次,所以也不至于马上吓得屁滚尿流,有多远躲多远!”
“王爷说的太对了!”沐英称赞一声,接着道:
“思伦发很清楚,大明的实力绝对不是当年濒临崩溃的元朝可比。待朝廷完成动员,举数十万大军来攻时,他是绝对无法抵挡的,只能以空间换时间,说人话就是不断撤退。”
“但他出兵景东府的目地就是打出声威,稳定人心,可要是不断撤退,不就适得其反了吗?”朱桢接茬道。
“所以他必须在我军就位之前,趁着自己还有兵力优势,再取得一场大捷!而且必须是在官军主力身上,取得这场大捷才行。只有这样才能证明他的麓川军,就是比明军强!”
“这样,那些墙头草才能彻底老实。”朱桢赞同道:
“只有积攒了足够的声威,这样的政权才有凝聚力,才能在不断撤退中保持士气,避免众叛亲离。之后他才能放心远遁,只待我大军因为路途遥远,补给困难,气候炎热、疫病横行,不得不不战而退了……”
第一零八零章 优势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