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刘宋帝国境内的子民,不问种族、性别、年龄、背景,提交了足够的证据之后,就能够控诉忽必烈任何罪名!
对此,怀着什么样想法的人都有。
有人充满了切肤之痛,悲愤泪水长流,连夜赶往大都要参加公审大会;
有人纯当新鲜事看,收拾行囊准备去凑波热闹;
有人感叹「刑不上君王」,忽必烈好歹是个皇帝,至少得给个体面死法吧,这么搞真是礼义崩坏;
还有人一听说这是岳飞的提议,觉得发现了一个讨好新王的绝佳机会,当即运作了起来。
一时间,众人心思各异,莫衷一是。
就连天幕上的观众都感慨纷纷。
岳飞特别注意到了「明世祖郑成功」的一条消息,说是公审大会即将召开,大都皇城的客栈和饭馆必定紧俏,让他赶紧进行价格调控,不能让某些人趁机哄抬高价,赚这些万里赶来的百姓们钱。
岳飞:“……”
不愧是郑延平,思路就是非同一般,总能转到财政方面!
他立刻就安排了帝国目前的财政大臣苏刘义去做这件事。
苏刘义十分有经济头脑,不仅控制了食宿价格,还考虑到开会当天耗时甚久,观众们少数也有数十万之众,必然需要大量的食物和水。
当即就把手底下的兵统统动员了起来,每人都推上了餐饮小推车,在召开公审大会的当日,四处进行售卖。
他这个售卖是不设定价的,看心情给,有需求的贫苦百姓可以随意取用,至于比较富庶的……不会吧,你不会真的这么不要脸,吃了东西都不给钱吧?
苏刘义一波操作,直接赚麻了,在百姓群体中收获了异常良好的口碑,还被饥肠辘辘的富户们大为感激,个个都给了他远超出进货成本的钱。
可想而知,被他这么一搞,公审大会当日几乎是全员手持食物,甚至还有人当场嗑瓜子,咔咔咔的,这气氛完全严肃不起来!
众人反正都已经参与过一次改朝换代大典,深受当时的气氛感染,心头的恨意也消散了些许,几乎都抱着幸灾乐祸的心情,冷眼旁观忽必烈倒霉。
最终,忽必烈屠城、侵略、灭国、嗜利、远征、杀伤文武、吸髓子民、掀起内乱、残害忠良、同室操戈(没错,上都那批被改造过的汉化蒙元贵族也过来投诉了)……
等二十八项大罪并罚,共同列为了「此非人类」之罪,处以极刑。
一代以夏变夷的英主,又或者是暴君,就这样在滔滔烈焰中,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忽必烈死后,一切终于尘埃落定,天下走向了大同。
但这仅仅只是开始而已。
很快,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摆在了大宋所有领袖面前,那就是,到底该如何治理这个国家。
如今的刘宋帝国幅员辽阔,疆域广大。
南至素可泰,与暹罗交壤,北抵下通古斯卡河,占据了过半的西伯利亚高原,东临黄海,辖制高丽等地,西方与四大汗国相接。
地盘大了就很难管理,而且,人口构成也十分复杂。
人口中有南方人,有已经和南方隔离了百年之久的北方汉人,有蒙古人,有亡国后统统被蒙元纳入管辖、现在又全部归宋的辽人,金人,西夏党项人。
有因为和西域往来频繁,所以频繁出现在国境各地的中亚人,有西亚人,回回人,各式各样的色目人。
有广袤无比的北境土地上,原本就存在的大量原住民和本土白人。
如此种种,不胜枚举,加起来差不多有近百个不同的精神文化群体。
这么一个横跨万里,种族众多的多元化大国,管理必须慎之又慎,稍有不妥,就会陷入像蒙元一样四分五裂、分崩离析的凄惨境地。
事情非常棘手!
岳飞本想从旁人那里借鉴一些优秀经验,特别是先前同样建立了多民族大帝国的郑成功,新宋横跨三洲,疆域甚至比刘宋还广一些。
但他很快发现,新宋的政治体制在这里根本不适用。
因为新宋帝国自建国起,就立足于海外,是先进的海洋文明体系,主打一个海纳百川、包容并济的格局,对四海八荒兼蓄并收。
什么人口、资源、土地,看到了就是我的,统统拿来;什么五湖四海的人才精英,不挑不挑,全部都要;管你肤色黑的白的棕的,统统必须讲汉语写汉字浸入汉文化全部变成汉人。
这也是他们的国情所决定的。
新宋帝国建国之初,只有来自崖山的十万本土汉人子民。
这些人当然远远不够,所以,他们后续的开疆拓土和商战基建,主要就是依靠大量的海外土著、俘虏、归化民、属国人民。
这些有色人种,虽然外观上不像汉人,但内心已经完全汉化了。他们完整参与了整个新宋帝国的发展黄金时期,从头开始一砖一瓦地建设自己的国家,长期以往,对帝国、对他们的汉文化身份早就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
所以天下一统后,这些人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国家一份子,参与进了日常治理当中。随处可见有色人种和汉官的混合搭档,共治天下。
但刘宋帝国这边,又是另一种情况。
这边从最开始起,岳飞带领着打江山、平天下的主力都完全是汉人,其他民族只是被他们打败、所以被迫称臣的手下败将而已,今日慑于武力臣服,不代表明日就不会反叛。
另一方面,新宋帝国领土以海上为主,海路四通发达,乘船朝发夕至,刘宋这边基本都是陆地,文明也完全是敦厚朴实的陆上文明风格。
所以,刘宋面对的情景,比新宋还要艰难许多倍。
当前天下初定的和平景象只是暂时的,四方暗流涌动,岳飞等人就像坐在火药坑上,如不设法将民族裂缝等易燃物及时排除,很快就会被炸得粉身碎骨。
纵然岳飞用兵无敌,他在一日,所有人就丝毫不敢轻举妄动,但他总不能一直待在崖山副本吧。
他想让刘宋帝国传承千秋万世,就绝不能给后人留下什么隐患,必须要在自己有生之年解决这个问题。
天幕上,众皇帝也对此展开了热烈讨论:
【魏武帝曹操】:孤提议迁都,必须得迁往北方才能更好地维护统治。
【魏武帝曹操】:长安、洛阳、开封,这几地都不错,或者直接选元大都,宫室营造都是现成的。
【明武宗朱厚照】:问题是他这个疆域太大,别说长安,就算迁到大都依然远远不够,西边还有什么哈密力、宣政院辖地需要管理。
【明武宗朱厚照】:不如迁到甘肃行省的甘州。
【周太祖郭威】:朱厚照选都城的标准是什么,直接拿卷尺量一下,然后选舆图最正中间的那个点?
【北齐神武帝高欢】:没准是拿飞镖乱扔的!
【秦昭襄王赢稷】:甘州通渭一带,已经是我大秦最最最荒凉的边境。
【晋武帝司马炎】:别说大秦,几百年过去那里还是荒凉边境。真要迁都过去,还没开始启行动身,就已经天下大乱了。
【陈文帝陈蒨】:唉,因为疆域广阔而感到管理困难,这是何等幸福的烦恼。
【北周武帝宇文邕】:陈茜茜转头看了看自己的江左一亩三分地,顿时羡慕坏了。
【陈文帝陈蒨】:宇文狗贼,你没救了,等死吧(拔刀. jpg)
【南唐后主李煜】:其实,陈茜茜的武德还算可以,虽然肯定比不上宋祖陛下,但在历代定都我们南京的君王之中,也算第一流了。
【尚未想好年号的女帝秦良玉】:主要是前任有点坑,陈霸先军事能力很出众,就是太急着篡位,给陈茜茜留了一堆烂摊子。
【尚未想好年号的女帝秦良玉】:又是王琳之乱,又是上游未平,又是政令不出建康千里,只能操控区区三吴之地,不然陈茜茜还能再往江北打点。
【陈武帝陈霸先】:……
不是,这些人非得当着他面揭短吗?
……
岳飞见众人的话题越来越歪,已经开始讨论起了陈武帝是不是拉低了「武帝」组的下限,是不是该把「武帝」称号转赠给陈蒨,诸如此类。
他摇摇头,直接将弹幕屏蔽,而后召开所有的高级领袖们开会。
刘裕等人也通过视频,参与进了会议中。
岳飞直接开门见山:“依各位之见,我们接下来应当采取什么国策?请畅所欲言。当然,这个国策必须和我们根除世家沉疴的计划互相契合。”
陆秀夫拿了一块最近每天给小皇帝上课使用的小黑板,准备进行记录:“我觉得,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汉文化教育,此非一代之功,但长期以往,终要让我疆土之内人人皆是汉人,处处只闻汉语。”
岳飞赞同地点点头:“是的,我们的官方语言只能有一种,那就是汉文。”
所有的官名、道路名、公开榜文内容,一律使用汉语。
什么突厥语、蒙古语、金文、契丹文、西夏文、阿拉伯文,从此统统不作数。
至于那些听不懂汉文,却又在政治经济文化各种往来当中,需要和他们沟通的怎么办?
难道不会学吗?
赶紧参加大宋官方举办的语言培训班!
岳飞觉得陆秀夫正是这方面的专家,当即就把重任交给了对方,配套的还有一系列措施,比如接下来逐步在境内的每一块土地上都推行科举。
眼下,北境西疆的许多管理者都是被简单改造过的蒙古勋贵,这些人一来很识趣,都在使用汉语,二来刘宋帝国也没有那么多的人才填补岗位空缺。
所以在未来,随着科举逐步推进,即便是其他民族的学子也必须参与考试,不中就不能做官,这一批来自蒙古勋旧的势力会被逐渐替换掉。
蒙古世家也是世家啊,同样在必须打击的范围内!
另一个文天祥提出的措施,就是彻底推翻蒙元此前分封土地的做法,不给诸王以封地。
反正现在整个刘宋帝国的王室也没有什么其他人,正好趁机改了这个制度。
这样一来,既可以巩固中央集权,也可以避免像元朝灭亡这样,地方政权纷纷搞独立,诸王开始了大混战。
取而代之的,是一套完整的以汉治汉、以夷治夷的行政系统,最早的一批有志于实务建设汉人进士也将被派遣到这些边疆地区搞汉化。
随着程度的不断深入,来日一个各族共治的盛世将颇为可期。
刘宋帝国施行了五都制,以北平大都为中都,建康为南都,乌兰巴托为北都,改名庆兴,西宁为西都,福州府为东都。
将政治经济中心分散在各处,有利于向周边辐射,增强对地方城镇的控制和管辖。
祥兴十三年,天子正式移都北平城,昭告天下,改元长宁。
每一个都城都有一套完整的行政班子,又因为建康是本朝太祖陵所在之处,治所分外隆重。
这里十里春水濛濛,六朝烟雨如梦,和旁边的扬州城、江西的庐陵城,共称为江南胜地。
既有文人墨客的诗书风骨,也诞生了许多金戈铁马的豪情。文举和武举的众多杰出人才都从这里走出,许多都在朝中青云直上,又或者加入了军中奋战厮杀。
代表人物就是扬州人陈英。
此人作为大宋的第一批武举进士,又是张世杰从前的老部下,一路仕途顺风顺水,早在岳飞刚打下高丽的那一年,就已经升到了兵部二把手的位置。
努努力再往上升,来个世袭罔替的公侯爵位,还是挺有希望的。
百姓们也都各自安定下来,生活和乐,百业兴旺。
江南江北,千里万里,无数的城池在年年如故的春风中,褪去了烽火与灰烟的摧折和茫然,蜕变重生,恰如风中抽出嫩芽的柳条青枝,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城池无数,各有各的美丽和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