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让他节哀,有人在痛哭流涕,还有人问他接下来该怎么办。
他平静地发出命令,让大军重新启程,驶入了苍穹深处。
苍穹上,仍有一道道金色的字迹在浮现,如烟花绽放,在最璀璨的尽头盛开出了阳光,似痛极的余烬之中蜕变出的新生。
今日,又是一个霜晴日。
…….
经历了无比漫长的路途之后。
于谦收拢余部,带人回到了浙东庆元府。
这里虽然还处在平虏军的控制下,但根本无险可据,完全不是一个适合坚守的阵地。
从前元军南下灭宋时,攻下这里,只用了不到三日。
于谦在深思熟虑后,决定移师北上,仗着波涛汹涌和地势之利,与元军周旋。
临走前,他告知庆元全城百姓,时局危矣,敌军将至,有意随他们撤退者可随行。
城中百姓闻言,十室去之七八。
留下的二三成,实在是故土难离,或者根本无法行动之人。
这日,谢翱清点完军需,过来问于谦:“城中囤积着大量粮草器械带不走,怎么处理?”
于谦想了想:“就放在那里不动。”
谢翱大惊:“东西留在这里,等敌人打入城,岂不是平白资敌?莫如一把火烧了!”
于谦静默了片刻:“资敌便资敌吧。”
“若放火烧之,元军进来一无所获,必定恼怒,转而进犯勒索城中百姓。还有许多人都留在这里,无法随我们离去。”
谢翱叹了口气:“好。”
天幕上。
众人对此议论纷纷。
【北齐神武帝高欢】:唉,不应该把东西留下的。
【北齐神武帝高欢】:张珪在临安城中被困日久,粮草所剩不多。加上现在也不是收获季,于谦若一把火烧了粮仓,至少能阻挡一阵元兵进攻的步伐。
【北齐神武帝高欢】:至于城中百姓,反正都救走七八成了,剩下的不幸死去,只能说时也命也,大不了日后再打回来给他们复仇就是了。
【魏武帝曹操】:孤同意高欢所说。
【魏武帝曹操】:慈不掌兵!
【燕成武帝慕容垂】:于谦,你现在回去放火还来得及!
【宋仁宗赵祯】:离谱,上面这都是些什么人呐。
【宋仁宗赵祯】:合着死的不是你们家百姓,你当然毫无感觉!
【秦孝公嬴渠梁】:于谦这么做,从战略上来说确有不妥。
【秦孝公嬴渠梁】:但把本王换到他的位置,本王也会做出一样的抉择。
【武悼天王冉闵】:孤也一样!
【唐玄宗李隆基】:所以,这就是冉闵你把粮食全分给百姓,结果自己没军粮了,突围不成功被乱军杀死的原因所在?
【武悼天王冉闵】:???
【周世宗柴荣】:对于于谦的人格,朕表示万分敬佩。
【周世宗柴荣】:但对于平虏军的未来,朕并不是很看好。
【唐太宗李世民】:主帅文天祥都死了,宋都亡了三年多了,平虏军还有什么未来可言吗。。。
【宋孝宗赵瑗】:不管了。
【宋孝宗赵瑗】:反正相信于谦,于谦一定可以创造奇迹的。
【魏武帝曹操】:这个赵瑗,真是于谦的脑残粉了,朱祁钰都没你敢吹。
【景泰皇帝朱祁钰】:???
【景泰皇帝朱祁钰】:曹孟德,你不要挑拨朕和廷益之间的关系!
【景泰皇帝朱祁钰】:@于谦,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朕永远相信你。
于谦从天幕中收回目光,转头望向整装列队的平虏军,神色只余下了一片肃然。
“随我启程,北上京口!”
京口不仅是大运河的顶端,长江防线上最险要的重镇之一,也是宋武帝刘裕起兵的龙兴之地。
为了打下这处军事重镇,于谦在广陵一带布下疑兵,作大举之势,调走了一部分京口守军,并迅速占领了一座居高临下、悬临江中的浮山。
浮山之前,有一条入城的必经之路,堤坝极为狭窄,只能容忍数人并肩通过。
待守军回援时,众人纷纷从山上连射弓弩,喷发火器,将这支元人队伍纷纷逼入江中,而后换上对方衣衫,乔装打扮,就这么大摇大摆地进入城中,诱杀城主,夺下城池。
接下来的日子,于谦坚壁清野,据险固守。
并效仿当年焦山一战的旧事,横江布下无数铁锁拦截,搁置江心石台若干,阻断元军的进攻。
每日江上白浪翻涌,炮火震天,来来又去去,张珪屡次进兵,皆被铁锁搞得人仰船翻,只得暂且按兵不动。
然而他不动,并不代表于谦也不动。
在一个寂无人声的深夜,于谦带着体量较小的船只若干,绕开了铁锁阵,水疾轻舟,直奔广陵。
广陵此前已经被平虏军故布疑阵许多次,早就对来来去去的传讯感到不耐烦,这时,听闻有敌人行迹,也当作如往常一般的骚扰信息,懒得理会。
一直到兵临城下,在晨光熹微中发起了冲锋,仍旧没反应过来。
就这样,于谦在极短的时间内先后拿下了京口、广陵。高邮地区与此二地,素来互为犄角之势,知道只剩自家绝对顶不住,干脆一纸传书,就这样降了。
长江上游诸城,初步已经连成了一片。
天幕前的众人:“……”
天呐,于谦杀疯了!
张珪目瞪口呆,万万没想到他还能来这一手,只能也换上小船,一路穷追不舍。
然而天才的脑回路他永远都猜不到,当他以为于谦的下一个目标是扬中的时候,于谦已经回到了丹阳,一通狂轰滥炸,把控了丹阳和京口之间的水路。
当他以为于谦还要继续水战的时候,于谦转身又去攻下了绝对吃力不讨好的常州城,留了张千载等一群人,开始在那里开荒建设。
张珪杀入常州的时候,发现那里只剩下了一群农民在种地建房子,真正的平虏军精锐早已不知所踪。
过几日传来消息,哦,他们居然又回头打扬中了。
反正就是,以重镇京口为中心,转战千里,向四周辐射,你永远不知道于谦下一刻会出现在哪。
张珪:“……”
好烦啊这个人!
此时,正值元初新旧一代名将交替。
如张弘范、阿里海牙、阿术等老辈名将,或死或离,造成军中征伐的大将人选,颇有些捉襟见肘。
忽必烈有意让张珪多加历练,并未责备他用兵不顺,反而拜张珪为大将军,将平定义军之事,全权交与他负责。
夏日过去,元军的援兵也从西征线、和其他地方的平叛线上被抽调回来,大举赶到,形成包围之势。
平虏军的处境渐渐不妙起来。
敌我如此悬殊,以沿江方寸之地,对抗元朝举国之兵,本就难于登天。
眼看元军即将形成铁桶般的围困局面,于谦决定以进攻代替防守,放手一搏。
京口是建康城枢纽,扼其命脉。
他先以此切断了建康的外援,而后只留了少数人在京口镇守,全军进攻建康,试图一举攻下这座重镇,打通江淮一线的水上通道。
平虏军乘船过钟山,直抵建康,擂鼓奏鸣,开始架设云梯、炮台等器具,强行攻城。
天幕上。
众人都专心关注着这一战的结果。
【汉光武帝刘秀】:平虏军气势正盛,祝他们好运。
【汉光武帝刘秀】:若能打下建康,整个战局就能初步盘活了。
【唐太宗李世民】:很难。
【唐太宗李世民】:建康自古有天险,易守难攻,是整个南方的大本营,当年隋文灭陈,特意为此将城邑平荡耕垦,而且还有元人援军在源源不断赶来。
【北齐神武帝高欢】:张珪再败十次,依然有强大的国家给他兜底,于谦只要败一次,就是灭亡。
【陈武帝陈霸先】:于谦讨伐建康,这个战略肯定是没问题的,光凭京口守不了多久。
【陈武帝陈霸先】:可惜,双方力量对比太过惨烈。
【宋武帝刘裕】:朕当年亦是从京口起兵,召集北府军旧部,攻打建康桓玄。
【宋武帝刘裕】:而今元军之精锐,更胜桓玄部将百倍,平虏军战力,却较朕之当时犹有不如。
【宋武帝刘裕】:此消彼长之下,城中又无内应为援,焉能攻克建康?
……
总之。
众皇帝对此都不是很看好。
平虏军架设众多设备攻城,皆不奏效,又改为地道爆破,强行进攻。
可惜建康城墙高大,傍依山势,巍峨绵延百余里,经过历朝历代的修缮更是固若金汤,攻城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他们远道而来,无法进行长久战,于谦见己方久攻不下,士气起伏不定,遂决定鼓舞众人,进行登城一战。
众人日夜相继,征伐不辍,期在必克。
镇守建康的人,是南宋降将高兴。
此君乃是最早投降的一批大将之一,入元后,战功赫赫,封公进王,手中沾惹了大量故国之人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