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夏侯渊的营垒并不能将整个汉中覆盖,毕竟汉中可不小。夏侯渊将大军的重心放在汉西以及汉南,对于汉东则是有所忽略。
夏侯渊背手踱步,问道:“成固方向可有异动?”
赵昂沉吟少许,说道:“将军,宗预据守成固城,并无异动。”
“善!”
夏侯渊微微颔首,叮嘱说道:“让曹洪、马超二人尽快攻破沔阳,降服汉中。若让关、张二人先下成都,恐刘备将会竭力北援汉中。”
赵昂捋着胡须,说道:“陆逊以万余人固守城池,若是强攻,怕军士损失惨重,今可让二位将军劝降陆逊。”
“伟章此言有理!”
夏侯渊说道:“愿从陆逊妄抗者寡,沔阳固守不降,多畏魏公‘围而后降者不赦’之令。今当让城中军士知晓,若献城归降,绝不屠城,以溃守城军士之心。”
“诺!”
‘围而后降者不赦’的军令,自曹操颁布以来,多有屠戮,夏侯渊属于他的坚定执行者。
至于曹操为何颁布此法?自然是为了降低抵抗者的决心,即‘示威天下,开其利路’。如此威吓,天下城邑寡有不降者。
若刘备学曹操,命入蜀三军执行‘围而后降者不赦’的军令,屠杀江州城作为典型案例,估摸早就打到成都城下了。
不得不说在天下乱世之中,唯有手段狠辣,善于压榨百姓之人,才能迅速崛起。然刘备与曹操行为上的不同,则是刘备身上的闪光点。
且不言夏侯渊在汉中布置方略。黄忠自受霍峻之命,以文布、邓凯二人为先锋,募夷陵蛮夷二千余人,翻越熊山,杀至房陵。
面对黄忠的突入杀至,蒯祺猝不及防,处于犹豫之间时,他收到小舅子诸葛亮的书信。深虑之下,蒯祺举郡归降黄忠。
当然蒯祺所举之郡,仅有房陵一县,及那数座乡邑。若非房陵处于深山之间,左右无县乡,早就合并入其他城郭了。
蒯祺归降后,黄忠在他的引路下,沿河谷率军向西北而行,抵达上庸城。
上庸、西平二城在汉末乱世间,被申耽、申仪兄弟所据,在张鲁割据汉中时,他们向张鲁臣服。在曹操兵入江汉时,也派人向曹操表示臣服。
两头卖好,申氏兄弟占据处于群山之中,上庸、西平二城又以偏僻、贫穷出名,犹似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自然可以在乱世中苟活了下来,且寡有统治者在意。
自张飞夺汉中后,申氏又派人向张飞示好,张飞忙着糊弄刘璋,简单敷衍便让使者回去。见张飞无取上庸之意,申耽、申仪兄弟则是欢喜不已。
今黄忠率军杀至,蒯祺开路,汉中又有在陆逊手中,二申惶恐不已。
黄忠则是取出刘备的书信,安抚二申,表申耽为征北将军、上庸太守、员乡侯;申仪为建信将军,西城太守。二申见刘备封赏如此丰厚,放弃抵抗之念,选择了归降黄忠。
黄忠自秭归出发,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降服东三郡!
进而,黄忠按照霍峻的指示,距离南郑四百里外,位于西城地界的安阳屯兵,与汉中隔着山脉、河川,隐藏自己的行踪,仅派斥候入汉中,与成固城守军联络。
宗预得闻黄忠音讯,欢喜不已。将汉中的敌我布置如数告知黄忠,让黄忠择机行事,不必太过着急。
安阳,黄忠军。
大帐内,黄忠翻阅着宗预书信,长捋胡须,心思沉重。
见状,蒯祺问道:“不知老将军为何而忧?”
刘备任命蒯祺为巴东太守,调离房陵郡。让文布暂时出任房陵太守,以保证黄忠的退路安全。
黄忠迟疑少许,说道:“今夏侯渊举大军入汉中,曹军分守汉水南北,设有五营。陆太守据守沔阳,宗主簿坚守成固,军情危急!”
蒯祺皱起眉头,说道:“老将军言霍都督举大兵北援,今怎无其音讯?”
黄忠放下书信,无奈说道:“霍都督言,其入巴蜀,则入巴中,于賨人之中募兵,后观汉中形势再行进军。今我军位于西平,与巴蜀音讯隔绝,此为今下之忧。”
黄忠颇是头大,他独自领兵征伐东三郡,在崇山峻岭之中,至今没与主将的联络上。霍峻也没提前吩咐他如何救援汉中,这让他怎么不发愁?
蒯祺沉吟少许,说道:“宗主簿可有言援军动向?”
黄忠又读了遍书信,说道:“宗主簿言张郃向南屯兵米仓道,夏侯渊扎营于梁山上。”
捋着胡须,黄忠分析说道:“张郃、夏侯渊屯兵汉南,因是南御我巴地中之兵,此兵或许为霍督所部。”
“既然如此,我军是否直插汉南,看能否与霍都督兵马内外夹击,以破夏侯渊之兵。”蒯祺建议说道。
黄忠摇了摇头,说道:“多派斥候与成固联络,又命人入南乡,看能否得到援军消息。且派人向山岭賨人诸部询问天师张鲁,都督携张鲁入巴,必会联络各地賨人。”
“诺!”
黄忠虽少有单独领兵作战,但他胜在年龄大,经历的战事多。在救援汉中战事中,他的部队虽少,但胜在不被夏侯渊所知。
他有种预感,他这种兵马在救援汉中战事中,将发挥不一样的作用,甚至可以扭转战局,自是不能提前暴露。
……
黄忠所部在安阳紧急联络霍峻,身在米仓山道的甘宁正与霍峻互通消息。
甘宁腰胯环首刀,从外入帐中,问道:“将军可有消息传来?”
句扶拱手说道:“将军至宣汉,募兵賨人精兵两千余人,今于巴中屯兵不进,让人传信不与府君汇合。”
句扶,字孝兴。张飞平巴西郡时,于沿途募兵,句扶时为县吏从军而征,作战骁勇异常。
三军入蜀,句扶作为巴西郡人,被留屯江州,因武艺出众,又是汉昌大族,得被诸葛亮所重,越级拔为校尉。
甘宁、孟达率军北援汉中,句扶从军辅佐。作为巴人的他,负责大军斥候工作。
“嗯?”
甘宁紧皱眉头,说道:“将军帐下仅白毦兵五千人,即便有賨人锐士两千余众,以此七千多人何以破敌?”
句扶摇了摇头,说道:“此非扶所能知。”
“不管了!”
甘宁坐到榻上,说道:“将军既让我军示敌以弱,松懈敌军,不知今下状况何如?”
坐在侧席的孟达,笑道:“请将军放心,多日以来我军修筑山道工事,张郃多派斥候暗探,皆无果而走。今营垒筑成,或可按计行事,多树旗帜,进兵邀张郃出战。”
“善!”
甘宁微微颔首,说道:“明日务必要多树旗帜,多鸣金鼓,辱骂张郃,以消敌寇之心。”
虚虚实实,充当箭靶子,这是霍峻交给甘宁所部的任务。
为了让张郃、夏侯渊相信甘宁所部是支援兵马,甘宁先是以数千兵马修筑工事,遏守山道,做出防备张郃南下的行为。
进而增兵甘宁,继续修筑工事。等到工事修筑后,为麻痹张郃、夏侯渊,向二人邀战。
如此操作的同时,霍峻率军躲到距离汉中几百里外的宣汉驻兵,消失在茫茫的山岭,不被夏侯渊所部探知。
霍峻、黄忠这两股部队,犹如毒蛇隐藏在暗处,观察曹军,等待着时机的成熟,发起致命一击。
第334章 奔袭汉南
霍峻抵达宣汉县后,沿着不曹水继续向北行军,止于不曹水畔的东关乡邑(今万源市)。
行军至此,霍峻兵入汉中的路线也呼之欲出,即走东巴道,穿过賨人地区,翻越大巴山,兵至汉中的南乡。
这条路线也是张鲁从南郑出逃,欲奔入巴中的道路。此条道路放到后世,又可称之为荔枝道。
荔枝道北为秦岭子午古道,南为巴中的东巴道。涪陵的荔枝沿着荔枝道北上,快马走数千里,两日可至长安。
在入蜀之前,霍峻曾与降人阎圃、李休多次交流,谈论过从哪条道路救援汉中的问题。
自古以来益州入汉中,凡有三条道路,分别为金牛、米仓、东巴三道。金牛道从蜀地出发,行至阳平关外,距离巴地太过遥远,且有阳平关,难以通行,这是首条被否决的道路。
米仓、东巴二道都是从巴地宕渠出发,一条沿着宕渠水北上,一条沿着不曹水北上。
两条巴道若是互相比较的话,米仓道多有汉人出没,路途比东巴道更短些,但也更加艰险。
东巴道处于巴地山岭之间,山地绵延数百里,自先秦以来,賨人便盘踞其中。若无向导引路,后勤无当地百姓供给,寻常人几乎难以翻越。
之前张飞破汉中,选择容易通行的宕渠水北上,破汉平关,入汉中。如今夏侯渊入汉中,对于米仓道自然会多有防备,欲从米仓道支援汉中,怕是不易。
在斟酌良久后,霍峻决定走东巴道,穿过賨人丛生的巴中山区,兵援汉中。
为了不让夏侯渊察觉到自己的动向,霍峻屏蔽自己的消息,让蜀中众人以为甘宁北援汉中。又让甘宁在米仓山道虚张声势,吸引夏侯渊、张郃的目光。
他则偷偷摸摸地进入巴中,借助张鲁的帮助,走东巴道,奔袭至汉南。
东关乡,南军营地。
大帐内,王平独自一人摆弄汉中地理沙盘,将沔阳、成固、定军山、梁山、汉山等标志性的山川河流尽数标记上,时不时根据舆图,调整山川城郭的位置。
继而,又根据甘宁传来的战报,王平将代表曹军的旗帜插在沙盘上。
沙盘,这是那位不知名的将军所传授与他的技法,按他所说行军打仗,得有战场线报,又知山川地势,破敌之法当了然于胸。
在王平制作汉中沙盘的时候,霍峻正与阎圃走入大帐中,言语交谈甚是热切。
“太好了!”
霍峻脸上挂着笑容,说道:“我正忧老将军是否无功而返,汉中战事唯有我军所部。今得老将军消息,二军汇合,必能兵破夏侯,解汉中之围。”
说着,霍峻吩咐说道:“公苗,当重赏来报的賨人,挑选几人随他至老将军营寨,为我军传递消息。”
“诺!”
黄忠派人接触生活在巴地賨人,探听张鲁的消息,并让他们代为搜寻张鲁的消息。
在彭溪(今任河)河谷的賨人帮助下,通过各地賨人,联络上阎圃,将黄忠所部的动向告知霍峻。
实际上黄忠与霍峻距离算不上多远,仅隔着两、三百里,然而中间却有大巴山脉横插在中间,断绝了二人的消息。但大巴山又非天堑,其间自有河谷孔道,仅是不被外人熟知而已。
比如任河谷道,过万源市,穿流大巴山脉,在紫阳县汇入汉水。这是巴中与东三郡通行的唯一大道,賨人分布其间。
若有熟悉地势,善于奔走之人,通过任河谷道,即能与失联已久的黄忠所部联络上。
王平攥着小旗,问道:“将军,老将军所在何处?”
阎圃指向舆图上的西城,说道:“老将军从秭归北上,今屯兵安阳,随时可以西进汉中。”
王平将旗帜插在沙盘外,说道:“既是如此,老将军与我军可于南乡汇合。”
霍峻手撑在沙盘上,指点说道:“曹将张郃南守米仓山,遏守险要;夏侯渊屯兵梁山,俯视汉中;马超、曹洪二将举重兵围攻沔阳城。今时我军欲解汉中之围,唯有先破汉南兵马。”
陈到微微皱眉,说道:“若能先破张郃,疏通米仓山道,引兴霸将军北上,又有二城在北分担兵力,或能攻略汉南。”
霍峻盯着沙盘,考究问道:“子均有何见解?”
王平斟酌几许,说道:“将军,若按陈将军所言,当我军北阻夏侯渊,遣军与兴霸将军呼应,南击张郃。时败张郃,巴中大军即可入汉中。”
顿了顿,王平用手指向沙盘,说道:“将军,夏侯渊屯兵梁山,张郃扼守米仓山道。然二人之间,夹有一山,名为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