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缪赞了。”里长说着从怀里掏出来一摞纸,上面写着酿造的整个工艺流程。
别看说着就一句话,用熏醅的方式酿造出来的便是黑色的,其中的步骤复杂着呢!
包括温度、浓度、密封等等。
而且酿醋与酿酒一样,正常放置,年头越久的度数越高,很多水分出去了,微生物持续发酵。
真正二十年的山西老陈醋,吃的时候都很珍惜,不会像现在百姓蘸饺子吃醋那样,恨不能直接喝。
朱棡接过一摞纸:“这个……”
“二弟,问本地有没有酿醋的作坊,有的话给他们,告诉他们前因后果,你再派人负责督造更大的陈醋作坊。
过了三年,就能够像下丘村那样的口感和味道了,再贡给咱父皇,如此太原府多了一个赚钱的买卖。
咱也叫人抄一份送到西安府,叫那里一同酿,不同的作物与不同的水,酿造出来的醋想来也有区别。”
朱樉给出主意,顺便跟着拿好处,以后大量的陈醋出来,共同赚钱。
“成啊!先吃饭,把咱的醋拿过来些,对比着吃。”
朱棡倒是不拒绝,反正不是他的技术。
第929章 收费必然钱有补
“各有千秋,难以取舍。”黑色的陈醋拿过来,放到另一个碟子里,大家来回尝,郭知府摇头表示不知道该吃哪个。
“兑,碟,一,嗯!嘿嘿嘿嘿……”朱闻天把两个碟子里的醋混合在一起,说完夹饺子蘸。
郭知府:“……”
其他人:“……”
于是大家纷纷兑醋,兑完的再蘸饺子吃,果然味道好了,无须纠结选哪个。
除了醋,还要蘸酱油,饺子里面放的盐少,为了照顾孩子和老人,吃盐多了不行。
故此饺子本身淡一点,口重的自己蘸酱油,也有咸菜,口淡的只蘸醋。
百姓们吃得很慢,包括小孩子,饺子肉多,一口一个的话,过瘾是过瘾了,却没有完全吃到肉的味道。
大家非常默契地小口吃,吃一小口蘸一下醋,吃掉一个饺子喝一口汤。
收割小麦的机器始终不停,有人先吃饭,吃完了接替那边的人,耽误一顿饭的时间要收许多。
已经拾完麦穗的地,放出了鸡和鸭子,它们飞快地倒腾着两条腿冲进去捉小蚂蚱。
小蚂蚱刚出来不长时间,正要长大后进行繁殖,再繁殖一次,后代进入土里,等待来年再出来。
结果就遇到了天敌,这个时候别说没有剩下的麦粒,即便有,鸡鸭也不吃,带壳的麦子哪有新鲜的肉好吃?
没带崽子的鸡鸭冲在前面,不急着吃,继续往前,后面是带崽子的母鸡、母鸭。
小鸡和小鸭子叫唤着在收完麦子的垄沟出来回翻跟头,跑一跑就侧翻,有的在垄沟上横着跳一下,还能前滚翻。
……
午饭的饺子吃完,大家继续到田边看热闹,看鸡鸭吃蚂蚱。
“这蚂蚱瞧着也不小了,抓起来油炸似乎不错,田里的干净。”
老五朱橚看鸡鸭在那里吃,自己馋了,哪怕他刚吃完饭。
王艺千听到退后几步,招手让两个机灵的小学徒过来,吩咐一下,两个少年跑了。
这是专门给他安排的勤务人员,两个少年家里都是世代工匠,从小耳濡目染,同时又必须使劲学。
他俩在同辈孩子中学得最好,基本功扎实,被选来陪在王艺千身边。
其他的学徒没有来,怕耽误事情,一同干活的时候,一个不小心就可能出事故。
大概十分钟,两个人又跑回来,一人手上拿了一捆带杆子的小布兜,用来捉蜻蜓、蝴蝶的那种。
一人十个,十分钟做出来的,包括来回跑的时间,就这么快,材料都是现成的。
众人一看,突然明白过来。
本地的知县郭令衷到旁边招呼衙役喊人,喊孩子,要机灵点的,二十个,过来领工具去捉蚂蚱,殿下们要吃,炸的那种。
不长时间,一群孩子跑过来,看到布兜,瞬间露出笑容,有玩的东西了。
一个孩子一个,不同多说,孩子主动冲进旁边的刚收完的田里,那边没有鸡鸭。
“诸位殿下,这些个收割麦子的家伙真好用,地越平,瞧着收得越快。”
知县郭令衷往前凑凑,一副感慨的样子说收割机。朱樉看其一眼,微微颔首:“今年剩下的要带走,咱大明也不多,能运的全运到种冬小麦的地方了。
不过等着到了秋天收获高粱和大豆的时候,就有新的送到这里,数量还是少,凑合着用吧。
你们这里快些个把钢铁厂建好,到时候就在此制造同样的机器。
那样本地属于近水楼台先得月,省下了人力,再去做其他的事情,收入增加。”
他替弟弟说了,人家知县就这个意思,想留下好东西。
但不可能,二十四小时连续收割,收完清源县的立即转到其他地方继续收。
没有收割机的地里,百姓凭借人工需要收上十天半个月的,地大的,收二十天也不稀奇。
正常的情况下,一个人早上天刚亮就割麦子,然后太阳高一点了,吃饭休息,接着继续割,割到中午吃饭,下午就不割麦子了。
人不能一直弯着腰,包括种水田。
割麦子的人上午割完,下午带着扁担下地,把割好的麦子挑回来晾晒,这样干完便浑身酸疼。
尤其是收麦子的第二天和第三天,第一天开镰,身体力气大,干完了肌肉疲劳,第二天开始酸疼,第三天更严重。
这东西不以意志为转移,换成谁都一样,而且没有专门练割麦子的,麦子收获就一茬。
拼了命,一人一天收一亩,前提是要吃饱了,最好再来点油水,盐也管够。
围观的人自然看出来收割机的好处了,割起麦子一个顶好几十人,关键它就吃煤和水,不耗粮油。
“谢秦王殿下。”郭令衷没有被人看穿心思的尴尬,他又不是为了自己,他不种地。
里长看着周围人眼中的期盼,叹口气:“唉~!再苦上几年、熬上几年,往后会好起来的。”
就在众人高兴的时候,他话题一转:“不过……到时候就不是白给大家用了啊!这些设备有成本的。
技术成本不管大家要,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得摊进去,按照使用寿命和更换零件的价值一同计算。
到时候折合成时间也行,折合成地的亩数也没问题,看着多少钱合适。
反正比自己收便宜,人省下了力气干点其他的事情,赚的钱足够支付收麦子的设备钱了。”
里长提出了钱的问题,特别俗,却不得不说。
旁边的朱棡看本地官员愣在那里,跟着说:“其实不多,基本上就是正常人干活吃的饭的钱。
多了还要这机器作甚?那不是越干越赔嘛!放宽心,实在不行,别处咱管不了,太原府咱负责了,补贴给百姓,钱由咱出。
反正最后那些粮食也是用在百姓身上,咱一个人又吃不完,钱咱更不缺。”
“谢殿下!”众官员同时大喊,那叫一个整齐啊!
他们觉得天更蓝了,没有后顾之忧了,似乎整个大明的朝廷都在帮着这里的百姓。
“等咱到了北平行省,咱也这样跟百姓说。以前觉得赚钱很难,天下钱财有定数,现在才明白,是以前的人不会操作。”
朱棣看着官员们的样子,打算到自己的封地,同样享受一把。
第930章 酸碱平衡两相溶
小孩子们在未放鸡鸭的地里跑来跑去,一人拎个有盖子的篮子,捉到一只蚂蚱就装进去。
本来他们想就地用麦秆穿蚂蚱,抓一个穿一个,一穿一大串儿。
不过穿蚂蚱一穿就吐水,而且蚂蚱被穿透了,那个穿的位置的肉就不好吃了,需要晚上一起炸,放一下午伤口的地方保证有变化。
“这个地种高粱和大豆之前需要放石灰不会?”
看着孩子们兴奋地捉着蚂蚱,朱棡忍着冲上去一起玩的冲动,问起石灰添加的事情。
里长摇头:“殿下,本地的土壤为弱碱性和中性,不能放石灰,那样会让碱性加大,现在这样就很好,非要放东西,应该放硫酸钾。
种大豆和高粱,都需要酸性土壤,现在没有那么多的硫酸钾,故此今年种的高粱要甜高粱。
甜高粱种好了,即便来不及等成熟,取糖也不错,顺便还能缓解下土壤的碱性程度。
等着土壤变成了七以下,那就不种甜高粱,改成正常的高粱。
其实太原府很多地方的土壤都是碱性或中性,酸性的很少,故此大家才愿意吃醋啊!这个醋……”
里长从作物种植讲到了酸碱平衡,山西大部分地方都是碱性土壤,井里的水与河中的水自然也是偏碱性。
那么吃那么多碱性的水,怎么调节?自然是吃醋啊!吃了醋就舒服,所以整个山西的人都爱酿醋。
醋是酸性还是碱性,不在于最后吸收的那部分,而是就着其他的食物和水的时候,能够中和里面的碱,不等吸收就先中和了。
并非吃完了饭,等消化差不多了再喝点醋,那个就是看吸收了。
吃的时候一起,在这个过程中便把碱的削弱,对人身体好。
长时间喝含碱多的水,人的胃分泌就出问题,碱性土壤的百姓不是知道原理,而是明白吃哪个东西舒服。
周围的官员听着高兴,又学到了一手,以后讲给别人听。
顺着地头继续溜达,旁边有水渠,水渠里面有青蛙,现在正是青蛙繁殖的季节。
旱地只有河沟能够发现,像晋祠镇那里是水田,插秧完毕后,不等着水稻长大,便能看到很多小蝌蚪在里面游动。
一起的还有鲎,俗名水鳖子,没人吃,鸭子喜欢吃,蝌蚪鸭子也喜欢。
蝌蚪一般有两种,一种表面光滑的,一种看上去有斑点的,即青蛙与蟾蜍。
表面光滑的蝌蚪最后变成了癞蛤蟆,有斑点的则是青蛙,让人挺无语的,蚪不可貌相。
“诸位殿下,吃青蛙吗?”清源县的知县郭令衷想起刚才吴王殿下要吃蚂蚱的事情,见到了青蛙后,他问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