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106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4-09-10 11:53:14

  “我爷爷不会听我的,说不定会把我赶出武英殿,如高煦那般禁足……”

  “禁足?”傅氏忍不住嘲笑起自己的夫君:“你们这一家子人确实是舒服惯了,只是禁足几个月就把你们吓成这样,那我爹他们呢?”

  “他们被禁足两年,可曾对你们发泄过什么?”

  说到这里,傅氏似乎也累了,他转身走向朱济熺,从他身旁错开的时候还抛下了一句:“你们家,还真是薄情寡义……”

  丢下这句话,傅氏越过了朱济熺,往长廊深处走去了。

  听着她丢下的那句话,朱济熺紧了紧拳头,尽管他再怎么喜欢傅氏,但面对这样明晃晃的羞辱,他却还是忍不住的厌恶起了对方。

  “如果不是山西……”

  他咬紧牙关,没把后面的话说出来,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为了傅家背后的势力,即便傅氏说得再难听,他也得忍着。

  想到这里,他转身走向了长廊深处,却是没有一点作为,仿佛先前在傅氏那说的话没有出现过。

  “两个多月了……”

  风雪纷飞,在朱济熺两口子吵架的时候,东宫春和殿里的朱允炆站在窗户前欣赏着殿外的飞雪,看着渐渐昏暗的天色感叹。

  在他身后,齐泰、黄子澄二人左右分别站着,他们在等待朱允炆提及正事。

  “你们说,皇爷爷会将高煦禁足到几月去?”

  朱允炆转过身来,往书桌方向走去,齐泰二人紧跟。

  待他坐下,二人站在书桌前三步开外,对他的问题解答:“以陛下先前的口吻来看,恐怕不会轻易解除禁足。”

  听着齐泰的话,朱允炆轻笑:“这禁足倒是成他能待在南京的借口了。”

  “话虽如此……”黄子澄小心作揖:“能将他留下也是好的。”

  他在试探朱允炆想驱赶朱高煦的想法有多强,可下一秒朱允炆就阴沉了脸色:“留他在南京,恐怕日后爷爷会对他委以重任,届时更危险。”

  他这话不是空穴来风,毕竟朱高煦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施以恩惠了许多人。

  削藩论、平倭论、以钞抵税、云南金银铜矿……

  这三件事情的功劳可不是朱元璋想要遮掩就能遮掩的,还是有一部分人了解了事情的真相。

  这点,可以从最近朱高煦在江东六府的名声鹊起看出来。

  “看山点矿”加“以钞抵税”,这两个加在一起,就是惠利百姓和富户的政策。

  现在不希望朱高煦走的人有很多,尤其以庙堂之上居多。

  谁都想让朱高煦多点矿山,然后劝谏皇帝来继续以钞抵税。

  尽管朱允炆得到了最多的名声,可朱高煦也一点没差,只是他被禁足,不知道他在江东六府的名声罢了。

  除去江东六府,朱高煦本人在南京城的名声也是越来越好。

  当初他班值的时候,与羽林左卫的许多千户、百户都打过照面,众人都对他有印象。

  加上王俭这段时间的游说,不少人都在为朱高煦打抱不平,认为不应该对他这样的贤王禁足数月。

  除了都督府,江宁县养济院的院正沈朝奉也知道了朱高煦被禁足的消息,因此与养济院内的众人散播着朱高煦的美名。

  不得不说,以养济院那群残疾之人来散播朱高煦的美名,这确实让朱高煦的名声在南京底层百姓中不断传播。

  正因江宁县养济院的举动,朱允炆才更加忌惮朱高煦。

  在他看来,朱高煦当初去养济院的举动,就是冲着收买人心去的。他才来南京城多久,就闹出了这么多风雨,要是继续让他待着,是不是哪天自己的东宫护卫里也会出现他的人?

  就眼下这局势,说他朱高煦没收买人心,谁信?

  “高煦,还是前往北边为好,最好是吉林船厂。”

  朱允炆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这让齐泰与黄子澄面面相觑。

  面对黄子澄的目光,齐泰摇了摇头,显然知道事不可为。

  同时,他也不由得看向朱允炆,心中叹气:“太孙的容人之量还是小了些……”

  在齐泰看来,先不提朱高煦目前没有表现出争储的姿态,单单说他的身份就不可能参与到争储之中。

  不管是立长、立嫡、立贤都轮不到他。

  立长,他头顶上还有一堆叔叔哥哥。

  立嫡,他头顶上还有四个皇帝嫡亲血脉的叔父辈,以及包括朱允炆、朱允熥在内的八个嫡亲兄长。

  立贤,他功不如他爹朱棣、晋王朱棡,周王。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他都不可能越过叔父辈去争储。

  况且即便他想帮燕王争储,也得燕王有那意思才行。

  当下局面,燕王朱棣是最没有心思争储的嫡亲藩王,毕竟他头顶上还压着秦晋这两个兄长。

  因此在齐泰看来,在秦晋尚存的局面下,与其放逐朱高煦,倒不如想办法把晋藩的朱济熺弄走。

  朱济熺可是朱棡千方百计塞在南京城,让齐泰他们死活弄不走的人。

  更重要的是,朱济熺不仅有晋藩的势力在庙堂为他撑腰,他本人的年纪也比朱允炆要大,而且表现得还算比较贤明。

  可以说,嫡长贤三字他都占着,只可惜他是晋王一脉。

  正因如此,朱棡才会死活都要把朱济熺放在南京,让他随时都在皇帝面前转悠。

  入武英殿这三个月,朱济熺虽然没有出色的政见,但也没有出什么岔子。

  在齐泰看来,这才是最应该快点解决的对象。

  只可惜,不管他这几个月以来怎么劝,朱允炆始终将矛头对准着朱高煦这个最不应该离开南京城的人。

  “我那三叔那边,近来可有事发生……”

  朱允炆略皱眉头,似乎不想将朱高煦的话题延续下去。

  面对他的话,黄子澄见齐泰没有开口,只能作揖回答道:“晋王那边目前还没有消息传来,自从颖国公府那边出了事情,燕府嫡次子煦又被禁足后,晋王府便十分平静,未有塘骑出府往南来。”

  “哼……”朱允炆轻哼,眉宇间多了几分得意:“我那三叔就这样对待自己的姻亲,怕是说不过去吧。”

  “山西内部确有流言,不过都被压下去了。”黄子澄侃侃而谈,却又看向了齐泰。

  齐泰感受到他的目光,这才沉着开口:“山西都司内,本就以颖国公旧部最多,晋王不肯上疏为颖国公执言,已经失了许多颖国公旧部的心。”

  “倘若颖国公薨逝,那山西都司的人心也就散了,殿下可以趁机将山西及北平、陕西三处都司将领更换。”

  “没了他们,晋王手中便只有三护卫可供驱使了,形不成大患。”

  “好!”听到局势向自己倾倒,朱允炆难得叫了一声好,同时他也起身走到齐泰面前,拉起齐泰双手,热切道:

  “三叔若去了兵权,那接下来就应该解除五叔的兵权了,请先生教我。”

  晋王朱棡、周王朱橚,这两人都是在朱允炆被立太孙后还有小动作的人,朱允炆眼下的当务之急就是解除他们的兵权,毕竟他不知道自家爷爷还能撑多久。

  面对他的热切,齐泰沉思片刻,随后才道:“解除周王的兵权也不难,周王兵权大部分都在河南都司上,而河南都司之所以听从周王的,又以宋国公为主。”

  “只要等宋国公薨逝,太孙可以依法炮制,以对山西那般对河南都司。”

  “如此一来,晋周的问题就解除了……”

  齐泰的话对此时的朱允炆来说,可谓是声声入耳。

  得到了解决周晋的办法,他也得陇望蜀的继续追问:“若是晋周兵权解决,下一步是秦还是燕?”

  秦晋燕周,这四藩都是马皇后所生,因此对朱允炆威胁最大,他自然会明确目标,而面对他的话,齐泰也不假思索道:“先秦后燕。”

  “为何?”朱允炆略皱眉头,他心底还是比较想先除掉朱棣的,毕竟朱棣在辽东、大宁、北平都有威望,而朱樉还连陕西都司的兵马都无法干涉,更别提陕西行都司了。

  “秦王终归是当今诸藩最长,加上又是嫡亲,理当先对他动手。”

  “何况秦王居西安,一旦有变则西北不保,理当早早解决。”

  “燕王虽兵马强盛,但北平一马平川,无险可守。”

  “臣观古今,只要山陕在手,河北便难以抵挡,因此只要收回山陕二省兵权,燕藩则不足为惧。”

  齐泰的这番话很有道理,古今王朝中,只要朝廷掌握了山陕二省,立马就能对河北和中原一带形成压制。

  秦汉隋唐皆是如此,前元也不例外。

  这些先例在前,齐泰分析的并没有问题。

  因此在他说完之后,即便是朱允炆也被他所说服,而齐泰见状也再次提起那个话题:

  “虽说山陕在手则河北难以抵挡,但那燕嫡次子煦若是去了吉林船厂,恐怕生变。”

  眼看齐泰又提起这个话题,朱允炆下意识松开了他的手,显然有些不悦。

  后续等他反应过来后,为了掩饰自己的不悦,他爽朗笑道:

  “齐先生言过了,先不提如你所说的山陕压制河北之言,仅是那吉林船厂的底蕴就不允许高煦生变。”

  “确实,那吉林船厂底子太薄了。”黄子澄也不免跟着附和,但他不是为了附和而附和,而是真的觉得齐泰有些杞人忧天了。

  诚然朱高煦才干非凡,但那吉林船厂只有一千三百多的军户匠户,口数也才不到七千人,这点人想要成事,简直就是在说笑。

  这个道理,齐泰也知道,可他还是觉得不安,哪怕他没有见过几次朱高煦,却能从今年朱高煦言行举止大变之后感受到一些东西。

  他相信他的直觉,但在朱允炆和黄子澄看来,他确实把朱高煦想的太厉害了。

  如今的大明还是上升期,哪怕朱高煦真的造反了,就凭他手上这六千不到的人口,想要在辽东、大宁二十余万军户的围剿下存活,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饶是一直佩服齐泰的黄子澄在听到他的言论后,也不由得怀疑起了自己曾经的眼光,朱允炆更是觉得齐泰是为了留朱高煦在南京才故意这么说的。

  不提他们的想法,只论齐泰看到他们的表情后,便知道了自己这话恐怕被他们以为是杞人忧天了。

  见状,齐泰也没有过多纠缠,而是作揖道:“确实,是臣想的太远了,当下还是得先解决晋府,同时关注西南的平叛。”

  “确实……”见齐泰改口,黄子澄也附和道:“近来庙堂之上,各方都在关注西南平叛的事情。”

  “今日那封捷报传到庙堂,下面便有人上疏建议先将昆明、曲靖二府的铜矿开采,想必都是在为了明年的秋税做打算。”

  黄子澄并未提到以钞抵税,但却处处都透露着以钞抵税的痕迹。

  换做以往,庙堂之上可不会那么担心云南的事情,自从云南发现了大量金银铜矿后,他们的态度就两极颠倒了。

  显然自从苏松二府以钞抵税后,所有人都将注意力放到了下一次以钞抵税的政策上。

  当然,他们都清楚,如果云南的金银铜矿没办法顺利开采,那皇帝是不会同意继续以钞抵税的,因此他们才会全力支持平叛。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92页  当前第10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6/99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