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199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4-09-10 11:53:14

  仅是洪武十九年,为了运粮给大宁,大明就征发了二十余万民夫,为大宁运米一百二十三万余石。

  结果这一百二十三万石粮食,只维持了大宁两年的消耗,洪武二十一年大宁又复上疏请求输米。

  两年消耗一百二十三万石粮食,这是个什么概念

  朱棣五征漠北,平均下来也就消耗了不到二百万石粮食,即使是耗费最巨的第一次北征,也才用了九十五万石,第二第三次北征也才动用三十余万和四十余万石。

  换句话说,养一个大宁,所花费的粮食,平均下来可以让朱棣北征两次了。

  面对这样大的后勤压力,朱棣不得不在夺下大宁后,卷着大宁百姓往北平三府迁移。

  朱允炆在靖难之役中,一直催促耿炳文和李景隆北上灭燕,不顾冬季行军难度,也是因为再不解决朱棣,调动北平人力物力去接济大宁,大宁就要断粮了。

  相比较大宁,可以走海运的辽东倒是后勤压力小一些,但也没有小到可以忽视的程度,对大明来说依旧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推广水稻种植法,在朱高煦看来就是‘资敌’,而且这也不符合他的想法。

  他曾经想过要用外来人口充实关外,而这个所谓的外来人口,实际上就是大宁的那三十几万人口。

  三十几万人口内迁北平三府,对于大明和朱高煦来说都是一笔损失,可如果迁移到关外,那就是一笔天大的财富。

  不过这笔财富是否能接住,还得看朱高煦能不能让渤海自给自足的同时,还能养活三十几万人。

  水稻,就是朱高煦在关外的杀手锏,只要‘先育苗后插秧’的技术能成功,并且能让水稻在关外产出比粟、黍更高的粮产,那他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吉林湾的人口容纳数量。

  只要吉林能接收这三十几万人口,并且可以养活他们,那他们只需要两三年的时间就能让吉林湾更上一层楼。

  吉林城一旦安稳,拿下辽东之后,朱高煦就可以解放大量军户,让他们在辽东屯垦。

  届时南边有朱棣的北平三府挡着,自己完全可以在后方大搞建设,同时支援朱棣。

  等到时机成熟,从金州渡海而下,直取山东,随后长驱直入江淮之地。

  所有的步骤,朱高煦都已经想好了,唯一难住他的是粮食。

  想到这里,朱高煦看向那一亩亩稻田,脸不红心不跳的说道:

  “这些稻苗还在培育之中,若是成功了,那自然要推广至辽东和大宁,但眼下还不行,这一批也只是小子播种的第一批罢了,成与不成还得等到收割才能知道。”

  “倒也是。”朱棣不疑有他,毕竟这么多年以来,也没听说有人在辽东种出高产的粮食,何况还是水稻。

  贸然推广,恐怕只会让辽东和大宁蒙受损失,还是得等到完全之时才能推广。

  朱棣理解起来,但他也很快凑近朱高煦,小声道:“老二啊……”

  “您说…”朱高煦察觉到一丝不妙,却不想朱棣笑呵呵的说道:

  “俺知道你小子偷偷学了看山点矿的本事,你老实告诉俺,俺们那北平有没有金银矿什么的?”

  “……”朱高煦千算万算,没算到朱棣居然和朱高炽一样,在想着这件事。

  “爹,真没有……”朱高煦叹气道:“小子当初从古籍上学得这本事,当时便看了看北平的地形,这才发现好的金银矿早就被人开采至今了。”

  “啊?”听到朱高煦这么说,朱棣脸上露出一抹失望:“俺还以为你能成为俺的金鸡蛋,没想到你小子这本事学的还是不够啊。”

  他这话说的朱高煦无语至极,他确实不知道燕山还有没有什么隐藏着的金银矿,但他知道东北这边有足够多的矿产资源。

  只可惜他不敢说出来,一旦他说出来,谁知道老朱会不会加强对关外的管控。

  这么一来,他想要苟到靖难的计划就得破灭了。

  “算了,你好好照顾自己吧。”朱棣忽的来了这么一句,朱高煦有些诧异。

  面对他的目光,朱棣也叹气道:“道衍那老和尚说了,俺们父子还是少见为妙,不然恐怕会引起庙堂之上的许多人不高兴。”

  “俺也想帮你,但你爷爷不开口,你也知道……”

  提起老朱,朱棣就开始吞吞吐吐了,不过这也在情理之中。

  别说朱棣害怕,朱高煦又何尝不怕,他要是不怕的话,那早就拉人在山里开始搞火炮和燧发枪了。

  不过如今吉林城遭遇重创,在老朱和朱允炆那里,恐怕吉林城两三年内是难以恢复元气了。

  “希望他们能把注意力转移到别处去,给我些时间。”

  朱高煦啧了啧这想法,旁边的朱棣也继续说道:“你娘思念你的紧,只是你不能去看他。”

  “俺明日就要带兵回南边了,你写多些信,俺回去之后,时不时拿一份给她,也好让她对你安心些。”

  朱棣说起了徐氏,说话间脸上都是高兴,眼神中却有着几分无奈。

  或许他在自责,但对于朱高煦来说,他对徐氏的记忆都来自前身。

  前身的朱高煦性情凶悍,哪怕是徐氏教训他,他也要硬着头皮顶嘴,气得徐氏好几次都追着他打,朱棣在旁边气都不敢吭。

  其实,徐氏与前身有很多误会,只是前身性子要强,不愿意解释,所以造成了许多误会。

  回忆着那些误会,朱高煦一时间突然有很多话想对徐氏说,不知道是因为想帮前身解释,还是想为前身安慰徐氏,总之他现在有很多话都想告诉徐氏。

  “爹您放心,小子晚上回去后会写信的。”

  朱高煦语气轻柔了不少,这让朱棣有些诧异,心里直呼‘这孩子转性转的也太彻底了。’

  “还是让俺爹吓得啊……”

  看着朱高煦,朱棣真是为他感到可怜,毕竟整日被盯着,那滋味肯定不好受,毕竟当初他大哥朱标也被老爹朱元璋搞得一惊一乍。

  想到这里,朱棣伸出手拍了拍朱高煦肩膀:“好小子,你倒是长大了。”

  “毕竟小子已经十七了。”朱高煦没往深处想,只是笑着解释,同时与朱棣下了箭楼。

  他们二人继续在城内外闲逛,偶尔遇到一些朱棣感兴趣的事情,他便停下来询问一番,尤其是对朱高煦弄出来的水泥极为感兴趣,让朱高煦日后手中宽裕了,给他送几个这方面的工匠。

  对此,朱高煦自然是答应下来了,不过这个口头上的宽裕,恐怕要到靖难之役才行了。

  水泥这种东西,若是被朝廷所掌握,那以当下大明朝的体量,完全可以垒城而进,把他和朱棣给困死。

  闲逛许久,朱棣带着朱高煦回了渤海王府。

  朱高煦还想留他在王府休息,他却说住不习惯,还是城外的军营更适合他。

  父子二人没再多说什么,只是在临行前,朱棣再次交代了让朱高煦给徐氏写信的话,随后便离开了。

  毕竟是父子,两人能聊的东西虽然多,却怎么也不能心无旁骛的聊出来。

  朱棣要维持父亲的威严,朱高煦要藏住心底的秘密,两人各有心事。

  不过相比较面对朱棣,对于远在千里之外的徐氏,朱高煦却不知道为什么,少了许多防备心。

  回到存心殿的他,原本只是准备写几封信,可是却在不知不觉中越写越多,难以停下。

  次日,朱棣与昨日说好的一样,在卯时埋锅造饭,吃了一顿羊肉后,便带骑兵离开了吉林城。

  临行前,朱高煦前来送信,但父子二人却没说太多的话。

  队伍北上时,朱高煦骑马跟了很久,朱棣看到了,但他却没停下,直到再也看不到朱高煦,他才对左右的朱能和丘福说道:

  “高煦变了太多,兴许是南京的事情对他打击太大了。”

  “确实。”丘福与朱能颔首,下意识看向了朱棣马背上放着的厚厚书信。

  只是一眼看去,这书信恐不下数十封。

  放在以前,他们所熟知的朱高煦,肯定不会写出那么多东西来给管教他甚为严格的徐氏,但现在却反转了过来。

  他们二人思虑间,朱棣也催动战马往前走了几步,走出大军之中,来到了队伍的一旁。

  他勒马往吉林城的方向看去,即便已经看不到任何有关吉林城的一点东西,但他还是能感受到吉林城的位置。

  眺望那地平线,朱棣咧嘴笑了笑:“俺家这老二,日后肯定能管好这关外……”

《渤海纪事本末》:四月丙午,太宗逐元兵而还,入吉林城,与上言兵,甚喜。

《明世宗实录》:四月丙午,太宗逐元兵至松花江而还,率兵入吉林城,上与诚孝明皇后郭氏出城相迎,四方百姓见上而拜服,太宗见之甚喜,与淇国公、成国公言”二子类我“

第168章 茁壮成长

  “这次倒是凶险,好在这小子没有辜负朕对他的期盼。”春去秋来,五月初六的应天府紫禁城内,朱元璋接到了来自辽东都司送来的奏疏。

  这份迟到的奏疏上,清清楚楚写了朱高煦是如何死守鸡西堡,如何等来了朱棣的援军。

  尽管这仗在老朱看来打的憋屈,但当他看到吉林之围被解开,他还是打心底的高兴。

  解围吉林城,重创兀良哈后,朱棣只停留一夜便在次日离开吉林城的做法,倒是甚得他欢心。

  当然,更让他欢心的,还是这次北巡的战果。

  渤海王朱高煦斩首兀良哈胡兵七千级,缴获牛羊马匹数千。

  燕王朱棣,追击并斩首兀良哈胡兵八千余级,缴获牛羊马匹近十万。

  尽管明军付出了阵没近两千人的代价,但与之相比,兀良哈付出的代价更大,三部都遭遇重创,部落男丁死了至少两成,起码三五年无力南下扰边了。

  朱元璋十分满意这结果,与此同时武英殿内翘首以盼的朱高炽也小心翼翼的走上前,递出渤海王府送来的奏疏。

  “爷爷,吉林城这次死伤军民两千余,是否要再迁移部分军户补足吉林城军户缺额……”

  朱高炽的话一开口,坐在不远处的朱允炆便有些不快了。

  这次北巡的结果,若说朱元璋是最高兴的,那无人敢有二意,但若是说第二高兴的,那恐怕就是朱允炆了。

  吉林卫经此一役,伤亡甲兵一千六百余人,其中近九百人阵没,可以说极大削弱了朱高煦的实力。

  尽管这不方便大明统治关外,但对于大明来说,关外似乎也没有什么值得统治的地方。

  只需要维持现状,让诸部女真不乱就足够了,而吉林城受创后的兵力数额,依旧可以完成这个任务。

  因此,维持当下,便是朱允炆所想要的局面。

  所以面对朱高炽的主动站出,他心中是很不高兴的,不过他也没有站出来反驳,只是看着自家爷爷,想看看他怎么做。

  “济熺,你说朕该不该给他补足军户?”

  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朱元璋没有直接回答朱高炽的话,而是反问起了殿中另一位世子朱济熺。

  朱济熺也没想到朱元璋会询问自己这个问题,不过对此他还是起身作揖回应道:

  “孙儿以为,今年朝廷才决定了要迁移三万余户军户前往开平、云南,若是再补两千军户给吉林,那动作未免太大了,户部那边也不一定吃得消。”

  “不过,若是一支兵马都不调动,那也不太好,毕竟吉林城遭此重创,难免忽喇温之地的阿台外兰会生出祸心,届时若是因为兵力短缺而重新丢失安东城,那反而得不偿失。”

  “因此孙儿想,不若从山东、直隶等处调二千独身的兵卒前往吉林城。”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92页  当前第19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99/99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