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明日我率领两千骑兵护送你们前往瓜沙二州,其它的就不用拘泥礼数了。”
瞧见哈密城内的情况,郭镛只想早早离开这里,至于哈密城则是交给平安了。
“你们先退下吧!郭镛摆摆手,随后示意平安与他出城,将城防交给了三名千户官接管。”
二人纵马出城,所见到的基本就是稀薄的草地和远处的戈壁。
郭镛看着这地方,只觉得还不如瓜沙二州,同时也开口对平安道:
“按照殿下教令,骑兵先给你留一千,二十门火炮也都留下,另外两万民夫之中的一千多囚犯和一千匹挽马,七十吨水泥都留给你。”
“至于粮食,我留三千石给你,剩下的等我返回瓜州,再组织兵马给你送来。”
郭镛急忙说完自己的安排,平安闻言便知道这家伙是嫌弃哈密,对他不免轻视几分,同时颔首:“就这样吧。”
“行,那我现在就带民夫去烧水补给了。”郭镛抖动马缰离开,平安则是看向了这简陋的哈密城。
不多时,一名官员策马而来,并在平安面前驻足。
“如何?”平安看着这个身穿正八品常服的文官询问,文官倒也没有文绉绉:
“看了,四周没有河流,只有从天山流下来的一些小溪。”
“如果能将小溪聚拢到一起,修建水坝和坎儿井来避免蒸发,那应该能存下不少水来耕种土地。”
“至于具体多少,就我刚才探查的来看,估计也就万余亩水浇田罢了。”
“当然,现在已经五月末,雪山的雪水都差不多没有了,但即便翻个两三倍,也顶多种植三四万亩水浇田罢了,产量的话我询问了当地的佃奴,基本只有七斗左右,起码要五亩地才能养活一名兵卒。”
这文官说了许多事情,平安听得头疼,最后只问道:“你只需要告诉我,这地方能开垦多少亩耕地,养多少兵马就足够。”
“目前估计是三万亩,养人最多六千,军饷需要额外从关内调派。”文官不假思索的回答,平安听后颔首:
“这里的情况,你奏疏上奏殿下,我先去检阅城防,看看那七十吨水泥能用到什么地方。”
抖动马缰,平安渐渐消失在了文官视野中。
同时,文官也连夜写下了哈密情况,在翌日清晨由急于返回关内的郭镛带回。
时间一晃半個月过去,郭镛才刚刚返回瓜州,朱棣便已经率领日渐变小的队伍抵达了哈拉和林。
“这里就是哈拉和林吗?”
“跟我想的不太一样……”
草原之上,当一座残败的城池出现在明军面前,马背上的朱棣看着这座曾经的世界中心之城,不免发出唏嘘。
作为十三世纪中叶的世界中心,从多瑙河畔的维也纳,到黄河边的汴梁,从北方寒冷的俄罗斯草原,到炎炎烈日下的阿拉伯半岛沙漠,大半个欧亚大陆都笼罩在这座城市的权力和威势之下。
罗马教皇的传教士、南宋朝廷的使节团、波斯商人的驼马队、高丽王国的进贡者……都在这里汇集。
佛殿、清真寺和基督教堂……各种宗教和文化都在这里融合。
大汗的诏令从这里发出,送达世界各地蒙古大军。
这里集合了成吉思汗、窝阔台、蒙哥,从中欧、东欧、西亚、中亚、东亚、南亚诸国抢掠来的奇珍异宝,金银珠宝,数以万计。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随着蒙古内战后遭到终结,蒙古内战将一座世界中心城池摧毁,尽管事后有过修复,但随着蒙古内乱和明军北伐,这座曾经的世界中心城池,如今破败的还不如大明腹地的一座镇子。
“陛下,这地方太残破了,我们就在外面扎营吧?”
徐增寿对朱棣开口,毕竟哈拉和林的情况确实很糟糕。
坍塌的城墙,被焚毁发黑的房屋,以及破败垮塌的水渠都表示这里不适合扎营。
朱棣闻言也点了点头,心里充满了唏嘘。
“陛下,塘骑已经派发出去,三万骑兵很快就能搜寻到马哈木他们的踪迹!”
阿力台与王义策马而来,向朱棣汇报着情况。
“找到马哈木后,第一时间告诉我,我要亲手会会他。”
朱棣抚了抚自己的大胡子,看一眼四周情况后开始下令大军扎营。
很快,十余万人的队伍开始了构建营盘,同时孟章也在朱棣大帐搭建完毕后为其带路,同时在路上说道:
“这一路上一直有马步兵护送民夫和辅兵撤回海喇儿城,现在留下的民夫和辅兵的队伍还有六万人,马步兵还有一万五千多人。”
“运抵的军粮比预计要少,只有四万三千余斗,马料倒是和估计的差不多。”
“另外,后方的马料已经在送来的路上,一个月后便能被马步兵护送抵达忽兰忽失温。
“算下来,大军的粮草马料能维持两个月左右,算上撤退的时间,我们能在漠西的时间差不多就是二十四天。”
孟章将大部分事情都交代了,朱棣听得十分满意,同时也走进了自己的大帐之中。
坐下后,他便对孟章下令道:“安排所有马步兵和民夫、辅兵明日撤回海喇儿,剩下的事情交给我们。”
“臣领敕令!”孟章毫不犹豫的作揖应下,转身出帐将军令传达。
军令传达到阿力台军帐的时候,他不免对阿鲁台吐槽道:“我都感觉我是他的部下了。”
“还有他封赏的事情,现在下面的人一个个的都十分激动,他们给的太多,我怕日后不好控制部落。”
阿力台的话让阿鲁台皱眉点头:“确实是这样,不过我们现在没有办法。”
“明军的燧发枪厉害你也见到了,现在他们能在马背上装弹开枪,我们根本不是对手。”
“以往仗着骑射,我们还能袭扰他们,现在却连袭扰的一方都改换了阵脚,我们……”
阿鲁台也不知道该说什么,阿力台更是沉默不语。
两兄弟聊着聊着就聊不下去了,似乎他们也意识到了,自从明军能从东北出兵后,东蒙古除非愿意西迁,要不然根本无法逃脱大明的控制。
“散了吧,我估计马哈木他们要不了几天就会原形毕露,到时候我们看情况选择动手,你别折损太多人马,现在可不好恢复。”
阿鲁台交代一声,阿力台闻言点头,两兄弟寒暄一阵后也各自散去。
翌日,伴随着天色渐渐明朗,马步兵开始护送六万辅兵、民夫撤退海喇儿城。
与此同时,军中的东蒙古骑兵和明军骑兵也开始沿着杭爱山南北进行搜寻。
渐渐地,瓦剌的骑兵踪迹开始在北方出现,而且规模并不小。
得知这一消息,朱棣当即点齐兵马,收拢南部的塘骑,组成五万汉蒙女真骑兵向北方扑去。
北上的道路中,北方派出的一万哨骑也开始不断返回大军,并且给大军带来了好消息。
“瓦剌诸部正在向西北举部迁徙,数量不下二十万!”
草原上,塘骑千户跪地作揖,向马背上的朱棣禀告了这一情况。
阿鲁台一听,当即对朱棣道:“陛下,他们应该想要迁徙去当年外剌部的驻牧地,那里有一些残破的土城。”
“如果陛下相信我,可以派我的弟弟阿力台先一步突袭外剌部土城,截住他们的去路!”
阿鲁台知道朱棣不会放自己走,因此他建议让自己的弟弟率兵出击。
朱棣听后,自然也知道阿鲁台是想要帮鞑靼部捞好处,但他没有说什么,反而颔首道:
“常宁王你率本部骑兵前往外剌部截留马哈木,我率大军走大道追击。”
“是!”阿力台闻言抱拳,并在片刻后召集中军的一万六千余骑兵走捷径前往外剌部。
至于剩下那三千多还未回来的塘骑部众,他则是准备暂时不管他们,反正朱棣也不会干出屠戮他们的事情。
“大军进发,我要看看马哈木玩的什么把戏。”
朱棣捋了捋大胡子,他不相信马哈木只知道逃跑,如果他真的只知道逃跑,那他就不会混到如今的高度。
显然,他有着自己的筹谋,并且很有可能准备埋伏自己。
不过不要紧,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是无用功。
刚好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展示一下燧发枪的威力,检验一下燧发枪刺刀对骑兵的威慑。
想到这里,朱棣眯了眯眼睛,而四万明军骑兵也在他的率领下,向西北方向沿着马哈木等人留下的马粪、牛粪等痕迹追击而去……
第431章 硬顶上
“唏律律……”
“吁!”
六月十二,随着大批马蹄声出现在针叶林畔,马背上的朱棣不由眯了眯眼睛。
四周的草原都有成片的针叶林,它们散落在这疆域并不算丰富的大地上,无法连成片,只能增添几分风景。
“这里是哪里?”
朱棣侧头询问,在他身后的阿鲁台策马上前回答:“这里是外剌北部的木伦一带,按照刚才马哈木他们的踪迹,他们应该没有向北继续走外剌城,而是折返向东前往色楞格河去了。”
“木伦?”朱棣颔首,片刻后不由询问道:“古往今来,有人打到这里过吗?”
“除了成吉思汗,没有人打到过这里。”阿鲁台毕恭毕敬的回答,朱棣听后也不免骄傲道:
“这么说,我是第一个打到这里的汉人皇帝?”
“回陛下,正是!”阿鲁台已经在长期的相处中知道了朱棣的性格,只能随着他拍起了马屁。
他的话也让朱棣十分受用,朱棣大手一挥:“来人,将这块石头刻碑!”
“臣领命!”孟章、王义等人纷纷应下,随后领军中精通石匠手艺的兵卒带上来,将一块矗立在树林外的一块石头上刻上一串文字。
【永乐十一年六月庚寅朔甲辰,大明永乐皇帝逐胡至此】
一行字刻完,朱棣也调转马缰向东边继续行军。
此时他们已经进入了群山之中,但北国宽阔的山谷足以容纳数万大军赶路。
朱棣派人告知阿力台及时南下与大军会师,自己则是继续带领四万余骑兵追逐马哈木而去。
时间一点点过去,随着太阳西斜,时间也步入黄昏。
在大军追击路上,前方塘骑却发现了不一样的情报,并将情报带回禀告。
“陛下,胡兵分两路去,一路数量较少,向北奔走,一路较多,马蹄、车轮凌乱,入前方山坳而去。”
塘骑千户回禀朱棣前方探查消息,阿鲁台闻言也开口道:
“向北的话就是逃往小海(贝加尔湖),向南方山坳的话,如果臣没有记错,里面是一个河谷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