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666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4-09-10 11:53:14

  这样的气氛下,就连鹤城之中聚集了北征随军文官的住所都免不了压抑几分。

  “字行!字行!”

  “我在!”

  小院内,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金幼孜放下了自己的笔,将文册吹干墨迹后,便将书合上,起身走向了院门。

  那合上的书面写上了书名,不多不少,刚好三个字……《北征录》

  走出书房,金幼孜的身影暴露在漠东的阳光下。

  他的身形消瘦,显得官袍十分宽大,明显在北征路上吃了不少苦。

  走到门口,他将院门打开,所见的是杨荣、胡广、黄淮等人。

  “诸位前来,莫不是陛下有要务?”

  金幼孜虽然也是江左官员,但不算什么地方大族,所以与众人交往实际上不算密切。

  解缙与杨士奇在时,由于算是好友,他还经常与胡广等人聚会,但解缙与杨士奇被下放后,他反倒不怎么参加聚会了。

  “进去说吧。”

  胡广几人倍感头疼的开口,金幼孜虽然疑惑,但也侧过身子让了些身位。

  待众人走入其中,金幼孜随行的一些书吏便为他们斟茶。

  几人入座正厅,金幼孜与胡广坐在主位。

  入座后,胡广开门见山道:“近来有传言,说陛下南归后,便准备退位给太子,你可曾听陛下说过?”

  金幼孜弓马娴熟,因此朱棣比较亲近他,不过他不通军事,所以朱棣几次出征都是把他和其他文官丢在营地。

  正因如此,他在《北征录》中的记载,通常是以他自己根据朱棣出发时的人数进行推测,为此还被朱棣嘲笑过不通兵法,不知己军数量。

  “陛下倒是未曾说过,但陛下的神态,恐怕……”

  金幼孜一开口,众人的心立马悬了起来。

  坐在位置上的杨荣想了想,随后才道:“其实东宫即位也没有什么大问题,就是东宫穷兵黩武,这对百姓休养生息并不好。”

  杨荣对边防要务十分熟悉,在他看来,对北边、西边的胡人和番人以防御为主便足够,没有必要兴师动众的去酷寒之地与他们决战。

  至于对南边开疆拓土的举措,他倒是挺支持朱高煦的,毕竟朱高煦对南边用兵,往往都能收回军事成本,并且还能在几年治理后,使得当地为朝廷增添赋税,这是好事一件。

  如果朱高煦能从西番撤兵,同时将刚刚设立的燕然都指挥使司裁撤,那能为朝廷节省最少百万贯。

  “倒也没有穷兵黩武那么夸张。”

  坐在一角的中年官员忽的开口,众人纷纷向他看去,这才发现是出身湖广的新任大学士杨溥。

  杨溥见众人看向他,倒也不觉得有什么压力,只是据理力争:“陛下与殿下,虽经营天下,多有事务,但从未催赶工期。”

  “殿下重兵事,可用兵向来都是步步为营,每复一地,鲜有叛乱,很快便能恢复安泰,凡被朝廷兵马所复之地,未有百姓诟病朝廷,这如何不能说明殿下之英明?”

  “况且,此事是天家之事,我们只需要尽职责便可。”

  杨溥根据证据认为朱高煦即位后,天下也不会出现什么大的变故,也不建议群臣在这里争辩这件事。

  面对他的话,众人沉思片刻,纷纷开口道:“东宫确实善于理财,但……”

  一时间,他们也说不出什么,毕竟朱高煦又能打又能赚钱,整顿吏治和勤奋程度成正比,着实让人挑不出刺来。

  可问题在于,他的新政确实损害了不少人的利益,下西洋更是让所有官员都只能眼巴巴看着,一点东西都没分到。

  这些各种问题堆到一起,即便朱高煦没有毛病,他们也试图找出毛病来。

  只是说了半天,他们也找不到什么毛病,而且朱高煦麾下的渤海派和新政派也不好惹,因此讨论了半天,除了发了些牢骚,他们也不能做什么。

  金幼孜就坐在位置上看他们发了一个时辰的牢骚,随后才起身道:“我还有事要去见陛下,诸位请自便吧。”

  “我们也走了。”

  杨荣等人见状,也纷纷起身作揖,而后离开了这处小院。

  在他们走出院子的时候,在他们不远处的一个院子也打开了门,双方四目相对。

  不同的是,他们这边七八人脸色不太好看,而斜角不远处的那个院子虽然也走出七八人,却各个面红耳赤,笑容洋溢。

  双方对视一眼,杨荣他们便作揖离去。

  “这群鸟人,又在讨论什么见不得光的事情?”

  站在门口,李失忍不住调侃,站在他身后的李察几人纷纷笑出声,至于王义则是撇了他们一眼,随后道:

  “都少说两句,最近这段时间比较紧张,都小心做事,别给人留下把柄,以此耽搁殿下的大事。”“是!”李失等人应下,显然他们刚才也在讨论朱棣和朱高煦的问题。

  不过他们十分乐观,都认为用不了多久,自家殿下就会登上大位,而他们也将渐渐取代老臣们。

  “你带他们先去,我有事情要去找陛下。”

  孟章看着王义和李失他们,笑着开口解释,王义也清楚点头道:“你要回渤海了吧,估计等殿下登大位,你就能调往京城了。”

  “这次你回去,可以多考察考察,看看有谁能代替你坐镇渤海。”

  “好!”应下王义的话,孟章转身便离开了此条巷子,走到了鹤城的街道上。

  鹤城,作为朱棣第一次北征覆灭兀良哈诸卫后,能水路直通肇州、吉林、安东等城的这里便被视作大宁在漠东的第一城池。

  由于有恼温江水运存在,因此这里虽然仅修建九年,却已经十分繁华。

  鹤城城墙周长五里,城中百姓有二万六千余人,城外有十二个集镇,七十多个村落,六万七千余人口。

  鹤城城墙混凝土掺杂河石垒砌而建成,城内主干道四条,皆宽五丈,混凝土抹水泥而成,其余辅道八条,宽二丈,巷道三十六条,宽一丈,有干道、辅道商铺八百余处,民居七千余座,可见其繁华。

  此刻街上,大多都是从辽东迁徙,亦或者被流放至此的百姓。

  虽然被迁徙流放,但在这里安家落户后,倒也没他们想象的环境那么恶劣,也不过就是田亩产出比南边少了些罢了。

  这里的亩产,比吉林、肇州等地更低,即便温室养出稻秧,可播种收获后,产量也不过实粮六斗半罢了。

  因此在这里,想要养活一个人,起码得种五亩地才行。

  好在粮产虽少,但每年渤海都会通过水运,运送大批粮食来到漠东,将漠东三卫粮价稳定的同时,高价从漠东三卫收买粮食,送往海喇儿卫。

  这里的热闹,和大明关内北方的一些城池没有什么区别,甚至因为水源充沛,开发不久,这里就连城内都留着一些树林,并改造成园林来供人游玩。

  在这里,柴火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隔着一条恼温江,恼温江以西是草原,恼温江以东就是沼泽和树林。

  有的人会顺着恼温江继续向北,然后在北方密集的林子里砍伐树木,将砍伐好的树木顺河运往鹤城进行贩卖。

  在江南,一百斤河柴的价格是三十三文,但在这里只要十文。

  每次北征,男人们都会去当民夫,因为北征民夫的工价是每日二十文。

  当打仗结束返回,干道和辅道上的酒楼几乎座无虚席,不仅有民夫和辅兵,还有大量的明军掺杂其中。

  正因如此,每次北征大军返回后,朱棣都会在沿途城池下达三天的禁酒令,以免兵卒醉酒喧闹。

  骑马向城外走去,大街上充斥着身穿鸳鸯战袄的明军将士们,见到孟章那十余名骑队,兵卒们都会埋头狂奔,像极了在大街上看到老师的学生。

  “你们也散了吧,自己去寻些好的吃食,我一个人出城就行。”

  孟章瞧着满大街的兵卒,已经座无虚席的所有路摊、酒楼,从怀里丢出一小袋钱,便吩咐他们各自去吃东西去。

  只是那接了钱的百户官却笑道:“公爷,这哪里还有位置啊?”

  “我们先留个人等位置,剩下的送您回去再来,估计差不多刚能坐下吃饭。”

  “随你们,别忘记禁酒令就行。”孟章抖动马缰,那百户官也留下一人去抢位置,随后带着十余人护送孟章走出了鹤城的南城长河门。

  走出城门,热闹繁华景象立马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人走出的土路,以及远处延绵的军营。

  在通往军营的路上,许许多多告假去城里吃饭的兵卒都只能硬着头作揖,等孟章他们离去后再小跑前往城内快活。

  对于吃了几个月军粮干菜的他们,现在能吃上新鲜的食材,便是对他们最大的犒赏。

  镇虏卫和海喇儿城虽然也有足够的百姓生活,但始终不如鹤城热闹繁华。

  策马经过土路进入军营,孟章便遣散了自己的护卫,前来大帐寻找朱棣。

  此时朱棣已经吃了午饭,见到孟章来找自己,便询问道:“城内没有乱兵闹事吧?”

  “陛下请放心,禁酒令严格执行,没人敢于犯禁。”孟章作揖回应,同时作揖道:

  “臣此次前来,是想询问陛下,渤海兵马何时撤回渤海?”

  见孟章询问,朱棣也放下手中奏疏,淡然道:“你选日子吧,大军五日后便南下,你想早走也行。”

  “对了!”朱棣似乎想起什么,对孟章询问道:“那渤海之地,还有多少女真人没有招抚?”

  “几乎六成以上都招抚了,最多还有十几万在北山生活,但他们被招抚也只是时间问题。”

  孟章如此说着,朱棣也心思活跃道:“渤海没有什么敌人和战事,主要就是招抚,留你在这里太屈才了。”

  “刚刚南边送来消息,说西宁侯宋晟薨逝,我想了想,你倒是挺适合去西北坐镇的,关键得看看你愿不愿意。”

  “臣……”孟章本想立刻答应,但想了想后还是纠结道:

  “臣悉听陛下、殿下安排!”

  虽然提及了朱棣,但孟章隐晦的还是想表达要听朱高煦的安排,朱棣对此也是见惯不惯。

  渤海朱高煦对朱高煦,就好像燕府诸将对自己一样。

  不过自己的燕府诸将渐渐老迈病逝,张玉、丘福、孟善这样的老将不知道还能活几年。

  “行,我知道了,你退下吧。”

  朱棣摆手示意孟章退下,孟章也如他所愿的离开。

  不过孟章走后不久,他便见到了一道熟悉的身影走来。

  这次走来的人,是他的十七弟宁王朱权。

  三十三岁的朱权虽然每次都参加了北征的战事,但要么就是先锋,要么就是在后勤负责补给。

  这次北征,朱权没有跟朱棣去前线,而是在鹤城负责运送物资前往前线的海喇儿城。

  朱棣召他前来,主要是询问他一些事情。

  “陛下……”

  朱权作揖行礼,整个人由于常年生活在大宁而皮肤有些黢黑,好在身体还比较健康。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92页  当前第66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66/99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