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692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4-09-10 11:53:14

  交代了一切,朱高煦揉了揉眉头:“郑和到哪了?”

  一个月前,郑和横穿小西洋,抵达了满剌加海关千户所,如今一個月过去,郑和也差不多抵达两广了,所以朱高煦特意询问。

  “郑和如今在交趾停靠,并准备将带回的金鸡纳树皮交给傅让,方便傅让深入长山围剿蛮寇。”

  亦失哈解释着,朱高煦也抬头看了看亦失哈。

  亦失哈比朱高煦大十一岁,如今朱高煦已经三十四,而亦失哈也四十有五了。

  四周的人都从年轻走向了老迈,自己虽然正值壮年,可也能感觉到时间在自己身上的流逝。

  “浙江新政快些,然后对湖广、广东、福建三地进行新政。”

  “等浙江和这三地新政结束,朝廷的情况也就一目了然了。”

  朱高煦所说情况,便是此时大明朝新政制度下的财政情况。

  “殿下……”

  忽的,脚步声从殿外传来,班值太监走入殿内作揖:“工部尚书黄福求见殿下……”

  “让他进来。”朱高煦点头,班值太监也很快将黄福召入殿内。

  黄福穿着常服走入殿内,朝着朱高煦作揖道:

  “铁路勘察已经结束,不过在勘察至北京时,陛下降下旨意,令官员勘察从北京到大宁—白城—鹤城—镇虏的铁路。”

  “殿下,您看……”

  虽然朱棣是天子,黄福也应该听朱棣的,但朱棣毕竟不懂铁路,所以黄福想先来询问一下朱高煦。

  朱高煦听后露出笑容道:“老头子这是想着修铁路打漠北啊……”

  “你不用管这件事,稍许我写信给老头子就行,铁路得修建,但这条铁路的价值太低,现在修建的话,不知要到猴年马月才能回本。”

  “等两京铁路开始修建后,我自然会派人勘察出一条新的铁路。”

  朱高煦交代过后,黄福这才作揖道:“臣让人试修了一里铁路,造价比原本预计的六百三十万贯还要高,恐怕会在八百万贯左右。”

  黄福说出造价,而这个造价看上去不如清末五百万英镑的造价高,但考虑到物价,实际这条铁路造价并不低。

  “不管耗费多少也要修建。”朱高煦语气不容置疑,黄福也作揖道:

  “材料应该足够,经过去年的提升,每年囤三万吨铁料来修建铁路不成问题,现在只要投入足够的人力,大概五年余三个月就能竣工。”

  “不过为了防止偷盗铁轨的现象,臣建议在路线沿边修建仓库,先把材料运抵,随后一口气动员数十万百姓,多点修建,并不会拖延工期。”

  两京铁路从北京东向南沧州、德州、东昌、兖州、徐州、宿州、凤阳、定远、滁州至江浦。

  全程两次跨越运河,一次跨越黄河,这其中运河的桥梁还能修建解决,但黄河就不行了。

  大明并没有在黄河修建大桥的能力,虽说冯胜在兰州修建了黄河大桥,但那只是浮桥,根本无法通过火车,因此最终还是要以中转坐船的方式前往南岸,从南岸乘坐火车从凤阳直抵江浦。

  “八百万贯,五年完工,每年要支持一百六十万贯……”

  黄福自然知道朝廷在解缙案中查抄甚多,但八百万贯不是小数目,所以他小心翼翼的提醒朱高煦。

  不过现在的朱高煦财大气粗,解缙案的查抄足够大明修建四条这样的铁路,所以他大手一挥便决定了修建这条铁路。

  与此同时,他也与黄福说道:

  “除了这条铁路,你作为工部尚书,你觉得大明朝现在还需要修建哪几条铁路?”

  “臣以为……”黄福似乎早就想过这个问题,因此他不假思索的说道:

  “东北为我朝北方粮仓,又产铁与黄金,自然要修建,不过刚才殿下您已经有了准备,那臣就不班门弄斧了。”

  “若是蒸汽机船也是日后能出现的,那臣以为,长江以南只需要修建一条铁路就足够。”

  “即交趾通往昆明,再通往蛮莫的铁路。”

  “除此之外,北方除了东北方向的铁路,还需要修建一条从京城经过山西、直通西安,再前往兰州的铁路。”

  黄福的想法偏保守,毕竟铁路造价不菲,当下大明没有能在黄河修桥的能力,更别提长江了。

  在日后可能出现蒸汽机船的情况下,黄福认为四川、湖广、江西等长江两岸完全可以走蒸汽机船,沿海省份亦是如此。

  唯有不通河运的西南,西北需要两条铁路来应对地方局势。

  尽管只有两条铁路,可这造价也并不便宜,毕竟沿途多山川,造价恐怕是两京铁路的数倍。

  这两条铁路,足够让大明朝的工部忙碌十几年了。

  “你的想法不错,但还是太保守,西北的铁路不应该局限在兰州,而是要想向更西方的哈密修建。”

  朱高煦对西南的铁路十分满意,交趾通往滇西的铁路修通,那交趾的粮食可以源源不断的运往滇西,而东北和江南的军工则是可以走海上运往交趾,走陆路运往滇西,帮助大明朝控制三宣十慰。

  不过对于西北,他就觉得黄福太过保守了。

  从北京修建一条通往大同、太原、西安、兰州、肃州、哈密的铁路,是朱高煦未来二十年一定要做到的事情。

  只有哈密修通铁路,朱高煦才能在日后东察合台汗国内乱时收复西域,这是他有生之年能做到的事情,自然不会放过。

  况且,他只能改变大明朝,却无法改变地球,因此二百年后的小冰河期依旧会到来,而届时西北依旧会爆发十数年的旱情。

  一旦西北铁路修通,那南方的粮食可以走海运和两京铁路运往北方和西北,只要不出现万历那种连大臣都不任命,导致基层官员不足的皇帝,这些铁路足够解决北方的粮食问题。

  “殿下想要收复西域?”

  黄福猜到了朱高煦的心思,朱高煦也不掩饰:

  “当下亦力把里还算忠心,我自然不会对他们出手,但现在忠心不代表以后也忠心。”

  “对亦力把里,我们还需要好好防备,日后若是遭遇入侵,也要有反击并收复失地的能力。”

  “西域确实大片黄沙,但却也不是毫无绿洲。”

  “以朝廷的能力,完全可以在亦力把里的国都开发数百万亩耕地来耕种,凭借铁路来养活数万大军。”

  “铁路出现后,许多地方都会变废为宝,例如那漠北虽然耕种困难,可却有不少露天的矿产。”

  “以前我们不去挖掘,是因为成本太高,可如今有了铁路,我们再不挖掘,那不是便宜了瓦剌和鞑靼吗?”

  “除了漠北,南洋也是一样,不过现在说这些还太早,你不过五十二,你我君臣还有十几二十年的时间,放心看着便是……”

  朱高煦记得黄福似乎活到了正统年间,比历史上的自己可活的长多了。

  如果不是朱高煦时常让医生为自己检查,确定自己没有什么隐疾在身上,他还真不一定能自信对黄福说这话。

  毕竟自己死的骨头都没了,黄福都没死呢。

  “臣倍感荣幸……臣告退”

  黄福毕恭毕敬作揖,见朱高煦没什么要说的,他这才退出了春和殿。

  在他离开后,朱高煦也摸了摸自己的八字胡,随后低头处理起了奏疏。

  也在他处理奏疏的时候,数千里海疆外的一支船队从东南方向缓缓靠近了一处港口。

  隔着老远,他们便看到了前方港口悬挂的牌匾,吕宋港三个大字让人看得热泪盈眶。

  站在甲板上,这群身穿鸳鸯战袄的将士热泪盈眶,而站在他们面前的洪保则是缓了一口气:

  “走了一圈,终于回来了……”

第451章 繁花似锦

  “放!”“轰轰轰——”

  江东门码头上,随着礼炮作响,数十艘马船与宝船缓缓驶入港口之中。

  三年的时间一晃而过,转眼间,郑和第三次下西洋已经是三年前的事情了,而如今却已经来到了永乐十四年的腊月。

  赶在新春前,郑和他们回来了,并且带来了对天下来说,足够份量的礼物。

  “臣下西洋正使郑和,率海军凯旋而归,请殿下检阅兵马,阅览文册!”

  郑和不卑不亢的声音在码头上响起,在他身后则是一箱箱被搬运的货物。

  这其中,有一些装在人头大小箱子里的东西,看上去十分沉重,居然需要两个人才能搬运。

  这样份量的东西,不用多说也能知道是什么。

  站在华盖伞下,朱高煦接过礼单,迫不及待的将其打开。

  每每郑和返航,最激动人心的往往都是这个时刻。

  当礼单打开,其中内容立马让朱高煦倒吸了一口凉气。

  【金七十六万四千五百二十七两四分,银一千二百七十六万五千四百二十七两,铜锭六万斤,金银器件一万四千六百七十二件,金鸡纳树皮二百七……】

  价值远超两千万贯的金银铜锭让朱高煦攥紧了文册,目光忍不住看向了郑和的身后。

  不同于南洋的香料,这些东西可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

  “你这些金银器件,与南国有什么关系?”

  朱高煦压下激动询问郑和,郑和闻言不假思索道:“原本是要贸易交换,可南国国主袭击我师,奴婢无奈,只能反击自卫,这些金银大多都是缴获,价值应该在三千万贯以上。”

  群臣看不到文册内容,因此只是清楚郑和带回金银,却从没想到郑和居然一口气带回价值三千万贯的金银。

  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大明境内大部分金银矿场已经被朝廷收回国营,但即便如此,每年产出黄金也不过十几万两,白银最多不过二百万两,折色起来最多三百余万贯。

  郑和这一次性带回的金银,便是大明全国十年的金银开采量,同时也是南国积攒二百多年的所有金银。

  知道了这批金银的来源,朱高煦反而镇定了许多,甚至在他看来,印加帝国的人完全浪费了当地的矿产资源。

  上千万人的印加帝国,两百多年的积攒居然只有三千万贯。

  要知道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美洲开采金银矿后的一百年里,几乎每年运回欧洲的金银矿价值都能折色为八百万贯永乐通宝。

  在三百年时间里,欧洲各国前后从美洲掠夺三十五亿两白银,六千多万两黄金,这还没算上走私的数据。

  可以说,印加帝国积攒了二百年的财富,不如十六世纪初期欧洲殖民者三年的开采量。

  如果是大明前往美洲开采金银矿,朱高煦都不敢想象大明每年可以从美洲得到多少金银矿。

  “走,金辂上说!”

  想到美洲的矿山,朱高煦抓住郑和手腕,眼神示意他和杨展跟上,十分着急。

  郑和与杨展见状连忙跟上他的脚步,好在北京迁都,留在南京的官员已经不足三年前的一半,因此没有浪费多少时间几人便走到了金辂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92页  当前第69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92/99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