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分节阅读_第413节
小说作者:三秋空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1 MB   上传时间:2024-09-10 11:55:34

  萨镇冰说:“无妨,留学的费用可以由海军部报销,我也是留过洋的人,深知留洋的重要。”

  既然他们要自己出钱,李谕当然不用纠结,爽快答应道:“将军放心,此事我会帮忙安排,但想去美国留学容易,至于能不能进入美国的海军军官学校,我就无法保证了。”

  萨镇冰问道:“还需要什么手续?”

  李谕想了想说:“军校太特殊,除非将军再让北洋方面知会驻美国的大使梁诚一声,让他帮着申请。”

  萨镇冰说:“这不是什么难事。”

  现在美国的军校并不是进不去,但必须要政府提供的申请手续才行。

  甚至两年前就已经有中国学生进入了名气超级大的西点军校。

  不过吧,用一战时德国的陆军总元帅施里芬的原话说:“优秀的将军不是任命的,而是天生的。”

  上没上过军校不是能不能成为名将的必要条件,反正西点的这几位学生,额,都不是名将。

  黎元洪接着说道:“帝师,我想从你的工厂买十套无线电设备,装备在下的长江舰队。”

  李谕肯定不会对他们吝啬,直接给出了优惠价格:“一套2000银元即可,正好又有一批运了过来,你可以差人搬走。”

  黎元洪讶道:“我听说日本人和俄国人都是花了上万银圆。”

  李谕连忙把食指放在嘴上:“嘘!千万要保密!”

  黎元洪心领神会:“帝师高义!将来再到武昌,我一定让您上我的军舰兜兜江风!”

  李谕对民国的海军根本不抱什么希望,根本不可能跟得上二十世纪上半叶突飞猛进的海军发展。

  军舰与飞机一样,一旦存在代差,根本没法打。民国时期的海军连长江都守不住,更别提沿海。

  黎元洪倒是信心满满:“等以后海军练成,我要让长江之上再无英国人的舰船。”

  李谕只能鼓励一下:“将军威武。”

  他们的拳拳之心还是很好的,但的确挡不住洋人的海军。

  这个理想要实现,起码等到李谕穿越前。那时候有了航母以及五代机,如果单纯防守,别说老美自己,就算它带上整个北约,也基本不可能突破中国的近海防御体系了。

  不过很可惜,这些人都看不到那一天。

  萨镇冰目前对海军很有执念,毕竟去年日俄海战太震撼,拥有制海权对目前来说确实很重要。

  李谕留下了萨镇冰给的两名准备赴美的学生资料后,又让胡嘉言帮忙去清点了十台无线电设备。

  然后李谕好好给黎元洪以及他的几个手下讲解了一下无线电的使用。

  难度不是很大,关键是收发电的熟练度以及准确程度。

  黎元洪说:“难怪袁总督要在北洋武备学堂里设置无线电班,这东西实在是再神奇不过!”

  “关键它们真的对战争意义非凡,对于海战的成败至关重要。”李谕给他们讲了讲日俄海战中作用极大的无线电。

  两人听得热血澎湃,萨镇冰一拍桌子:“我回去后,也要尽快安排资金购置无线电设备!”

  现在北洋已经买了很多,李谕说道:“对于海军来说,无线电的作用要更加显著。”

  两人是越来越感兴趣,根本不用李谕过多推销。

  ——

  他们走后,清华学堂,也就是游美学务处紧锣密鼓地准备赴美学生的事宜,再过一个月就可以出发前往美国。

  李谕则赶紧把星战后传的稿子赶了出来,交给吕碧城润色。

  这种做法已经证明比较靠谱,因为李谕的思想太超前,科幻小说更加超前,必须有一个这个时代生人控制一下节奏才行。凡是吕碧城觉得极度无法理解的,李谕就做一下修改。

  好在星战本身是软科幻,又有光剑设定,并且星战故事的内核还是“家庭伦理剧”,所以不至于让广泛的读者看不懂。

  忙完这些后,李谕就要准备跟着学生去一趟日本了。

  头山满已经催过好几次,东京帝国大学以及京都大学都发来过邀请,作为亚洲第一个诺贝尔奖,李谕在学术界可是超级大名人。

第四百一十九章 清华四哲

  伦敦,英国皇家学会。

  洛克耶收到李谕的信,读完后大为震动,他立刻去剑桥大学找到了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汤姆逊。

  “教授,你一定要看看这个!”

  “有什么大惊小怪的?难不成今天赛马你输了个精光?”汤姆逊说道。

  洛克耶把李谕的论文放在了汤姆逊的办公桌上,“李谕的信收到了,天哪,他竟然说哪怕微小如氢离子仍然可以继续细分,我想你一定会很感兴趣。”

  “氢离子?”汤姆逊戴上眼镜,“拿给我看看。”

  汤姆逊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研究气体导电和阴极射线,对原子领域的东西非常敏感,看完后立刻意识到李谕的胆子真的大,这种惊世骇俗的理论也敢提出来,但似乎又找不出什么破绽。

  见他迟迟不说话,洛克耶问道:“怎么样?有什么问题吗?”

  “至少我看不出问题,”汤姆逊摇摇头,“而且他似乎还解释了一个久久以来困惑我的问题。”

  洛克耶虽然名气比不上汤姆逊这些大佬,但他办了这么多年《Nature》,阅读的科学文献数量绝对是数一数二的,他猜到了汤姆逊想说什么:“教授指的是此前你测到的氖离子原子质量的奇异现象?”

  这个实验可以说是汤姆逊这辈子做的最重要的两个试验之一,另一个当然是电子的发现。

  汤姆逊说:“是的,当时我测量氖离子的原子质量时发现,即便扣除了电荷影响,氖离子的原子质量竟然仍有两个值,一个是20氢原子质量,一个是22氢原子质量。我一直认为就应该是20,之所以出现22,是因为氖离子又捕获了两个氢原子。”

  洛克耶看过汤姆逊的这篇实验报道,“如果按照李谕的说法,就不是教授此前猜测的那样。”

  汤姆逊再次看了看李谕的论文,点点头:“现在想想,我的猜测确实过于牵强。为什么氖离子能够俘获氢原子?为什么刚好只是2个?而不是1个、3个、4个、5个?”

  洛克耶问道:“现在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检测李谕的这个‘同位素假说’?”

  汤姆逊无奈地摇了摇头:“这本来应该是化学家们的事情,可如果化学家们都没有办法,用物理办法就比较困难了,因为需要更加精确的质谱仪。”

  “卡文迪许实验室中不就有教授改进过的质谱仪吗?”洛克耶说。

  汤姆逊说:“那台机器太简陋了,想要测量如此精确的数值极为困难,必须进行更加精巧的大改进。而改进实验仪器,却不是我的强项。”

  汤姆逊一开始学的是工程学,后来转学数学,最后才专攻物理,而且是偏向于理论物理,论实验能力,比李谕的小笨手也没强多少。

  洛克耶眼光敏锐地说:“也就是如果想要验证李谕的说法,还要过一段时间。要是真能论证出来,以目前瑞典皇家科学院的态度,肯定又会是一枚物理奖章。”

  “没那么简单,”汤姆逊说,“就像伦琴先生当年发现X射线获奖,前提必须要所使用的阴极射线管达到相当的强度以及准度才可以。质谱仪是一样的道理,目前只能期盼谁可以做出这样的实验器材。……咦,我倒是想到了几个人。”

  洛克耶问道:“什么人?”

  “一位是现在加拿大的卢瑟福,一位则是伯明翰大学的阿斯顿。”汤姆逊边找信纸边说。

  “卢瑟福教授我知道,阿斯顿是谁?”洛克耶问道。

  汤姆逊说:“我去年去伯明翰大学演讲时,见到的一位年轻人,我很看好他。”

  汤姆逊和他的继任者卢瑟福一样,都属于顶级伯乐,眼光好得可怕,弟子一堆诺奖。

  洛克耶看汤姆逊真的准备写信了,于是说:“看样子你对李谕提出的理论十分赞同。”

  “的确是最好的解释,”汤姆逊拧开钢笔,“不然我实在想不到还有什么更好的理论去解释原子质量为什么会出现小数,总不能有0.4或者0.6个原子吧?既然这样,说明原子似乎真的可以细分。”

  洛克耶说:“如果教授没有意见,我便发在最新的《自然》杂志上。”

  汤姆逊说:“放心发就是,李谕至今为止都没有犯过错。”

  论文发出后,立刻引起了大量科学家的讨论。

  原子论现在尚有不少人反对,如今李谕又说原子仍可以进行分割,简直就像捅了马蜂窝。

  好在李谕开篇就说明同位素是一种假说,还需要实验继续论证。

  马赫以及奥斯特瓦尔德这些典型的原子论反对者,更加无法接受同位素理论,他们仍然坚持此前汤姆逊的假设,也就是氖离子俘获了其他氢原子,但具体为什么也拿不出相应的理论。

  但这件事目前比较难争论,只能寄希望于更好的质谱仪出现。

  ——

  身在京师的李谕,最近又收到了瑞典皇家科学院的来信。

  按照惯例,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有权利提名候选人,这个时间点李谕的提名的是明年的物理学奖候选人。

  按照历史,将是迈克尔逊获奖。

  李谕虽然很想投给玻尔兹曼或者普朗克,不过他无意于打破这个顺序,所以还是写了迈克尔逊。

  一来迈克尔逊确实值一块诺奖;二来就算提名玻尔兹曼,比较稳妥的选择还是等让·佩兰给原子论彻底盖棺定论了再说。

  寄出信后,李谕才准备动身前往日本。

  吕碧城此时正在北洋女子公学做总教习,自然脱不开身,李谕就带上了胡嘉言等几个工厂里的学生动身。

  但近卫昭雪也坚持一起去了,因为这些人里她的日语是最好的,并且也负责对日本的销售。

  由于这艘船还要接人,所以是取道青岛、上海,再从上海去横滨。

  到达上海时,本以为很快就可以继续出航,没想到轮船的动力竟然出了问题,要在上海港修整两天。

  没办法,李谕只好下船去找蔡元培、李叔同喝喝茶聊聊天。

  蔡元培见到李谕时颇为惊讶:“才走了没一个月,疏才兄弟怎么又回来了?”

  李谕笑道:“本来不用下船,但轮船的发动机坏掉了。”

  “坏的好!”蔡元培说,“云水兄邀请我去他的敬业高等小学堂演讲,你来了比我好使。”

  “云水是哪一位?”李谕问道。

  “云水兄全名叶景沄,当年也去日本考察过教育,是上海新学的一位重要人物,值得你去见见。”蔡元培说。

  李谕并没有听过他,但既然蔡元培都这么说了,再问了问地址,就在上海文庙旁边,倒是很近,于是就与他一起走了一趟。

  这里不属于租界,是上海县城管辖的地区,豫园再往南一公里的位置。

  虽然敬业学校紧挨着祭拜孔夫子的上海文庙,但它此时现在却是实打实的新式学校。

  刚到校门口,李谕就看到了一个大大的牌匾,上面写着“海滨邹鲁”四字。

  蔡元培给李谕介绍说:“这四个字是林则徐大人当年在此地办公时所提。”

  敬业学校是上海历史最悠久的高中了,还往前能推一百五十多年。

  进入学校后,校长叶景沄出来迎接道:“鹤卿兄怎么提前到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44页  当前第41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13/74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