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分节阅读_第711节
小说作者:三秋空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1 MB   上传时间:2024-09-10 11:55:34

  然而,比较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吴佩孚刚登上《时代周刊》封面,获封“中国最强者”封号,仅仅一个月后,他就会跌落神坛。

  简直就是毒奶!

  不过那是大半年后的事情了,现在的吴佩孚还在人生巅峰,云霄飞车停在那个最高点的位置呢。

  过寿的玉帅把逊清宣统皇帝所赐的匾额悬在寿堂正中,将大总统黎元洪送的匾额摆在侧面,溥仪派去代表的座次也位列黎大总统代表之前,由此可见二人在吴佩孚心中的地位。

  而黎元洪现在的总统位置属于各方权力争斗下的结果。

  直系赶走了前任大总统徐世昌,自己忌惮奉系、西南军阀,还有广州国民政府的反对,只能让黎元洪重新出山。

  “老好人”黎元洪运气属实好。

  直系还给黎元洪送上了“法统荣光”的名号。

  黎元洪对于能够重新赴任总统,一开始非常高兴。复职典礼前,黎元洪穿着礼服对着镜子大笑道:“大家都说我是黎大苕,今天我黎大苕,又回来坐天下了!”

  “苕”是湖北话红薯的意思,在相当长时间里,民间一直以为黎元洪又憨又土,因此赐予他如此外号。

  “现在咱们又能做邻居了,”李谕说,“记得黎大总统在天津营商有如风生水起。”

  黎元洪却抱怨说:“哎,也幸亏赚了点钱!做了这么短时间总统,我算发现了,和以前没什么两样,总统真不是人当的,这个月我又赔了三万多大洋!”

  李谕说:“一个月就搭进去三万多?”

  黎元洪无奈道:“这样计算,我每年就要赔上三十六万。长此以往实在不能支持。我的煤矿股票和盐票的利息差不多都赔光了。东也捐款,西也募钱,叫人无法应付。每月进个十万八万,仅只捐款一项,就不够开销!”

  李谕说:“原来当总统是个花钱的活。”

  黎元洪说:“新政府也没钱,几乎难以运转,现在借钱都很困难。”

  李谕说:“财务总长罗文干不是刚刚从洋人那借到了将近600万英镑嘛。”

  黎元洪说:“确实如此,要是没有这笔钱,内阁都组建不起来。不过,李谕先生你怎么知道这事?”

  李谕笑道:“因为最近北大突然把前几个月拖欠的工资都发下来了,政府雇员也是如此。我就向蔡元培校长打听了打听,才知道。”

  因为这笔钱,黎元洪组织的“好人内阁”粉墨登台,这届内阁不少人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或者大学教授。

  不过细看的话,大部分还都是吴佩孚的势力:陆军总长张绍曾是吴佩孚的儿女亲家,内务总长孙丹林以前是吴佩孚的秘书长,交通总长高恩洪是吴佩孚的同乡和追随者,内阁总理王宠惠本人也是亲吴佩孚的。

  所以这届内阁毫无疑问从刚诞生就又受到各方诘难。

  对于落后的国家来说,势力太多真心不是什么好事,根本没有“民主”的可能,只能是个口号,谁都不会服谁,最终只会陷入无尽的争吵甚至争端之中。

  目前各方攻击的焦点正是罗文干借款一事。

  用不了多久,“好人内阁”就会在各方弹劾、官司攻讦之下愤而辞职,仅仅坚持了两个来月。

  蔡元培也会因此事心灰意冷下辞职;同样满心欢喜支持“好人内阁”的胡适之先生随之辞掉北大教务长的职位。

  在罗文干借款的事件中,黎大总统态度有点摇摆不定,个人威信大大受损。

  其实黎元洪的总统位置本来就有点补充前任的意思,任期只有一年,今年的六月份就到期。

  因此,被戏称为“曹三傻子”的曹锟已经开始准备布置竞选了。他乐得看到黎元洪陷入窘境,越乱,自己上位就越顺理成章。

  混乱,还将持续。

第六百八十四章 打劫

  这段时间李谕又去了趟上海,主要为了红十字会的募捐活动。

  实在没办法,晚清民国时期,国内的灾情太严重,其中几场大旱灾,因此死亡的人数达到千万级别。

  今年春天的雨水不多,是个非常不好的兆头,所以李谕联系了上海的红十字会,提前做点准备,筹措应急物资,从国外多买粮。

  李谕个人提供20万大洋,足够买来六七百万斤粮食。

  虽然数字看着不小,但如果灾情范围稍微大点,就很难办了,只能勉强度过几周的艰难时期,届时还要继续想办法筹措物资。

  从上海返回时,李谕碰见了洛克菲勒基金会派来的几个代表,还有法国的学者桑志华。

  桑志华是个搞古生物学的,这几年还在中国建了两个博物馆。

  李谕和他闲聊道:“桑先生要继续扩建博物馆?”

  桑志华说:“很有可能,我准备沿着黄河北上,继续进行古文化挖掘,虽然还不知道会有怎样的成果,但我对此充满希望。”

  实话说,这时候的中国考古学还是萌芽中的萌芽,搞考古的竟然大都是一帮老外。

  李谕说:“古文化?”

  桑志华说:“我已经挖到一些史前文明的遗物,估算有上万年历史。”

  “史前文化的遗物年代可不太好估计。”李谕说。

  桑志华说:“对的,只能靠地质年代,大致估算。”

  他后来在黄河河套地区挖出了一些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化石。

  李谕悠悠道:“如果借助元素半衰期,其实可以比较精确地估算文物年代。”

  “半什么?”桑志华问。

  “就是卢瑟福教授拿到诺贝尔化学奖的那项成果。”李谕说。

  桑志华说:“原来是化学,超出我的能力范围了。”

  他的话启发了李谕,自己以后完全可以联合几个国内的化学家搞定还未问世的碳-14测年法,绝对是个诺贝尔化学奖级别的发现。

  ——

  火车继续北上,次日天还未破晓时,车速突然渐渐降低,几声刺耳的枪响惊醒了所有人。

  几分钟后,火车彻底停下,透过车窗看过去,上千土匪包围了火车。

  “都下车,都下车!”几名土匪骑着马来回大喊。

  李谕等乘客没办法,只能下车见机行事。

  都下来后,上百名土匪立刻麻利地卸下火车上的货物,搬到马车上。

  随后,一个骑着高头大马的土匪头子来到众人面前,他看了看战利品,说:“俺是自治军头领孙美瑶,洋人先都出来!”

  他身边有个会说蹩脚英语的副手,磕磕巴巴用英语翻译了一下。

  这辆火车有几十名洋人,他们互相窃窃私语。

  孙美瑶扬起手里的手枪朝天放了一枪:“别磨蹭!”

  “quickly!”副手大喊了一声。

  几十名洋人只能不情不愿地向前走了几步。

  孙美瑶满意道:“很好!你们派个代表,给警察和军队写封信,让他们不要轻举妄动,否则我就杀人质!”

  一个美国人举手道:“我会和英文,可以写信。”

  孙美瑶看了他一眼:“你是谁?”

  美国人说:“我叫鲍威尔,是个美国记者。”

  “记者?”孙美瑶说,“非常好,记者是会写信的!”

  鲍威尔问道:“孙首领,写什么内容?”

  孙美瑶说:“让军队和警察稳住,就说俺们会择期进行谈判,释放人质。”

  鲍威尔一听,原来他不会真的下死手,心中大宽:“释放的条件是什么?”

  孙美瑶说:“俺还没有想好,到时候再说。”

  鲍威尔写信的时候,孙美瑶再次来到人群前,大声说:“俺不是什么混世魔王,不会把所有人带走,你们中间,如果和孙先生有联系的,或者参加过海州暴动和毫州暴动的,或者家里田亩不超过40亩的,或者有医巫百工技艺的,俺都放走!”

  孙美瑶随即派了几十个人去一一核实身份。

  有个土匪看到李谕的证件后,讶道:“原来您也在火车上?”

  “你认识我?”李谕问。

  土匪说:“俺以前是援法的华工。”

  李谕问:“为什么回乡又落草为寇?”

  土匪说:“我们不是落草为寇,我们要反抗!”

  李谕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土匪把证件还给李谕:“俺知道您,您是好人,孙先生也夸过您,您可以走。”

  李谕说:“这几个美国人是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来中国是为了建学校;这位桑先生是法国人,搞考古的,抓走也没什么好处。”

  土匪说:“李大学士,洋人我们必须作为人质。”

  看来这伙人主要就是劫洋人,扩大事态严重程度,来要挟北洋政府。

  混乱了大半天,临近中午才清点完人数,孙美瑶的大部队押着二十多个外国人和三十名中国人离开了铁路线。

  他们撤退得甚至非常有序。

  火车员工又花了几个小时修复了被破坏的一小节铁轨,才在惊慌之下重新发动了火车。

  到达京城后,李谕看到报纸已经报道了这场“临城大劫案”。

  各国公使非常恼火,因为这时候能来中国的外国人可没几个是普通游客,大多是上流人士乃至外交官。

  各国公使随即向北洋政府发了措辞严厉的照会文件,在他们看来,这很可能会演化成下一场义和团。

  山东是直系的地盘,曹锟立即命令山东督军带着两万军队前往临城。

  不过公使团担心孙美瑶撕票,决定和他们谈判。

  有意思的是,那个美国记者鲍威尔倒成了孙美瑶一方的代表……

  这老哥借着这件事成了民国时期鼎鼎大名的记者。

  最终的结果嘛,是北洋一方向土匪支付8.5万银圆,自治军改成“山东新编旅”。

  就是说———被招安了。

  不过还没当上半年旅长,二十五岁的孙美瑶就被邀到一场“鸿门宴”,六百多人全被机关枪扫死。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44页  当前第71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11/74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