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之所以比其他衙内强,亦更受人推崇,正是他考取了举人的功名。
结果呢?
这个刚刚到任的应天巡抚竟然要革除他的功名,更是要让他成为江南文风的反面教材,简直比杀了他还要难受。
宋澄将侯昊天的震惊看在眼里,却是目光坚定地道:“本巡抚不止要革了你的举子功名,而且还要追究你聚众斗殴!来人,将人押回应天巡抚衙门行台!”
“你不怕得罪我爹吗?我爹南京户部左侍郎侯瓒!”侯昊天面对突然而来的牢狱之灾,显得强调自己的身份大声道。
跟南京其他五部不同,南京户部是掌管南直隶的钱财,不仅可以对淮盐进来过关,而且参加税关的税收,其实是拥有实权的部门。
现在他老爹在官场已经积攒足够的资历,而且在京城拥有靠山,只要此次舍得花钱进行运作,他老爹定然可以返回朝堂出任户部侍郎。
即便是京城的侍郎都得卖他老爹一个面子,何况还是一个名不经传的后起之秀,一个在京城沽名钓誉之徒。
“本巡抚做事堂堂正正,因何要害怕于他?至于你所说的侯侍郎,今教子无方,本巡抚亦得上疏参他一本,朝廷断然不可重用这种人!”宋澄压根没有将侯瓒放在眼里,显得毫无情面地故意刺激侯昊天道。
侯昊天此刻是真的怒了,咬紧牙关恶狠狠地道:“你……你当真要如此?”
“你算得了什么东西!来人,将人带下去!”王煜对侯昊天一直看不顺眼,便是大手一挥地命令道。
侯昊天一直都是众星捧月的存在,此刻亦是耍起大少爷的脾气:“我看谁敢碰本公子!”
啪!
王煜一个箭步上前,却不等侯昊天有所反应,便是扇了一个响亮的耳光。
啊?
在场的所有人看到王煜打侯昊天的耳光,不由得面面相觑起来。
要知道,侯昊天的父亲是南京户部侍郎,一直传闻他今年便会被调回京城,更是江南商号的核心成员之一。
甚至一直有小道消息,王越遇刺的幕后主使正是这位运筹帷幄的侯昊天公子。
侯昊天捂着自己生疼的脸蛋,显得难以置信地质问:“你竟然胆敢打本公子,可敢报上名来?”
“我乃都察院搜查厅第二队正千户王煜!”王煜自然不会害怕,便冷冷地自报身份道。
侯昊天暗暗记下这个名字,却是挑衅般地道:“等我父亲回了京城,到时我会让你明白这一巴掌的代价!”
啪!
话音刚落,又是一个响亮的耳光落下。
侯昊天此刻是真的怒了,当即便是想要跟王煜拼命,只是被都察院的两个人牢牢擒住。
“这一巴掌是打醒你!你爹算个屁,别跟本公子比家势,你老爹给我爷爷提鞋都不配!”王煜发现眼前这个公子简直是井底之蛙,亦是故意刺激地道。
咦?他爷爷?
在旁边吃瓜的苏州知府冯忠等人不由得面面相觑,敢情眼前这个无比嚣张的年轻人亦是大有来头。
宋澄隐隐觉得王煜知晓了自己的意图,便是淡淡地道:“这位王千户是深得陛下器重的都察院精英,而他的爷爷正是咱们大明的王阁老!”
此话一出,四下皆惊。
天下谁人不晓得王越是地地道道的帝党,只是朱祐樘登基对王越起复,王越这才能够从谪居之人一步步入阁拜相。
反观南京户部侍郎侯瓒,虽然有一点资历,但恐怕皇帝连他是谁都不晓得,更别说将来要提拔重用了。
若真要比家势的话,无比嚣张的侯昊天其实给人提鞋都不配,而意识到这点的侯昊天更是羞愧难当。
至于两人的成就,侯昊天所创建的江南商号放不上台面,反而王煜已经是地地道道的都察院武职人员。
苏州城,像是突然间沸腾了一般。
“宋青天真来咱们苏州城了!”
“老天开眼,咱们苏州终于来了一个好官!”
“我可是听说,他才上任就将冯狗和楚犬的官服给扒了!”
……
随着消息传遍苏州城的大街小巷,在得知大名鼎鼎的宋青天来到苏州城,这里的百姓像是过年了一般,纷纷奔走相告。
任何时代都需要一个楷模,而今大家都晓得宋澄是大明王朝百年难得的大清官,宋澄在戏文中的清廉正直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现在宋澄以应天巡抚的身份前来,不论是被夺抢民田的普通民众,还是至亲遭人毒手的苦主,宋澄都成为他们的希望。
“本巡抚不需要提交状书,一律可进来口诉!”宋澄面对群情激扬的百姓,亦是很是通情达理的吩咐道。
在这个时代,状告需要经济成本。
一份标准的纸张要钱,找状师写好一份状纸要钱,想要将写好状纸送进衙门更要钱,而且衙门往往都是“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只是现在宋澄却是可以接受口诉,既是减轻了苦主的经济负担,亦是大大提高了审理案情的效率。
这终究是一个不公的世道,谁家又没有一点冤情,苏州城缺的是真正的青天,一个不怕得罪官绅替他们作主的好官。
三月的苏州,苏州城来了一位宋青天,宋青天摒弃王越潜伏用奇招突袭的做法,而是堂堂正正地为民伸张正义。
不过苏州城的事情还没有理出头绪,结果浙江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尹直中毒的消息便从南边传了过来。
第四百三十三章 灾降华夏,帝解疑团
正当南方暗流涌动的时候,北方的天空已经乌云密布。
在这个农业时代,一个封建王朝的兴衰,不仅取决于人治的优劣,而且跟上天其实同样戚戚相关。
楼兰古国在历史上亦算是盛极一时,但因气候的原因,又遇到无数预测的瘟疫,最终整个古国沦为了沙漠下的废墟。
不仅华夏如此,世界各地的文明同样遭受种种考验。
以复活节岛为例,这个位于南美洲以西3000多公里、处于世界最偏远的岛屿,人口一度接近两万人。
因岛上的食物和淡水减少,最终他们民族出现了内讧,又遇上食物匮乏的英格兰探险者,最终只能成为“悲惨而奇怪的土地”。
华夏文明虽然依靠黄河流域,但同样经受种种的灾害,这亦导致封建统治者从古至今敬天畏天。
弘治五年的第一场灾情,如期而至。
“蝗虫真的又来了!”
“这东西当真是杀不绝啊!”
“呜呜……我今年的庄稼又没有收成了!”
“老朽早前蝗虫不能杀,结果有人偏偏不听劝!”
……
面对密密麻麻铺天盖地而来的蝗虫,刚刚才结穗的庄稼成为了它们的口粮,而绿油油的庄稼仿佛眨眼间变得光秃秃了。
对于依靠庄稼收成养活全家的百姓而言,哪怕仅仅夏粮一季没有收成,对他们的一家都将是致命的打击。
现在看到蝗灾出现,有人已经跪在田梗上,亦是有自诩学问超群的士绅则借机抨击朝廷去年的治蝗举措。
“山东发生蝗灾!”
跟去年的情况一样,蝗灾地首发山东,而山东官员即刻将这里的灾情向朝廷进行汇报。
灾情从来都不以人的意志而发生转移,尽管朝廷在防蝗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但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山东的蝗灾再度卷土重来,密密麻麻的蝗虫群席卷整个山东,而蝗灾具有持续性似乎得到了有力印证。
“杀蝗虫有奖励!”
“给本县杀,本县要保住乌纱帽!”
“绝对不能让一只蝗虫飞出咱们兖州府!”
……
虽然无法遏制住蝗虫卷土重来,但朝廷的防蝗和治蝗的制度已经下发地方,各地亦是开展如火如荼的灭蝗行动。
由于有着官员问责机制,当地的官员纷纷选择行动起来了。
尽管灾蝗不能食用,但将这些蝗虫埋在地里又是很好的天然肥料,何况朝廷还会给他们进行奖励。
正是如此,虽然蝗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整个山东地区,但山东各府各县纷纷组织灭蝗大队。
“你们发现了没有?”
“别卖关子,发现啥了?”
“朝廷的灭蝗并不是没有用,起码这场蝗虫的规模明显变小了!”
……
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蝗灾,一些年老的百姓看着自家被啃得还剩下一些的庄稼,亦是慢慢看出了一点门道。
虽然朝廷没能防住蝗灾卷土重来,但大量的提前布局还是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由于去年组织大规模的捕杀,加上今年朝廷对地方官员实行问责机制,所以蝗虫的规模明显变小。
最直观的反映是在自家的庄稼上,以前的蝗灾出现是寸草不生,牛羊都要变秃,但现在的庄稼竟然还有残存。
“咱们大明天子圣明啊!”
虽然庄稼仅存十之二三,但无疑让他们看到了一些希望,亦是让他们意识到当今天子是何等的英明。
值得一提的是,当今皇帝在推行灭蝗计划的时候,以孔家为首的士太夫们旗帜鲜明地反对,甚至还进行了阻挠。
特别孔府所拥有的几十万亩良田并没有遵循朝廷的灭蝗政令,仍旧推行“不能打,越打越多”的理论。
只是现在他们积极灭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能打,越打越多”的理论并不能成立,亦证明当今朝廷的做法才是对的。
虽然不可能在一个府县之地便将蝗虫通通灭杀,但如果所有人都联合起来的话,却是可以将蝗虫慢慢全部消耗掉。
特别朝廷今年提倡大规模养鸭子,鸭子既吃蝗虫的成虫,又吃蝗虫的幼虫,吃得胃部的鼓鼓胀胀的,却是给灭蝗立下了赫赫战功。
至于农作物方面,由于朝廷提倡北直隶和山东等地种植棉花,这些蝗虫并没有对棉花造成伤害,自然不会影响棉花的收成。
当然,粮食的收成不可避免受到负面影响,北方粮食减产是既定的事实。
大明朝廷对此早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不说有着南方的粮食和朝鲜米供应,而且自家的粮食储备充足。
不论是山东还是北直隶地区,其实都不会因粮食而恐慌,如今的朝廷有足够的粮食赈灾和平抑米价。
“蝗灾来到咱们北直隶了!”
“哈哈……我种的全都是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