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_分节阅读_第698节
小说作者:玩蛇怪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12 MB   上传时间:2024-09-26 19:10:55

  周围众人目光瞬间吸引。

  "又收归了一块国土。"

  晏殊走了过来抚须说道。

  历史上他这个时期早就病死了。

  不过得益于医疗技术的进步,延长了他的寿命,现在依然能在政制院发光发热。

  赵骏从院里书架上取来地图,铺开在他的知院桌面上。

  大家围拢过来。

  就看到这是一块东亚地图,在大宋周边国境内外,有一条线,勾勒出一片精美的树叶,初看过去,就像是一片秋海棠叶。

  这便是赵骏一直以来的梦想--中华秋海棠叶归于一统。

  现在这条线大部分都已经填补,包括东北和外东北,宝岛台湾,内蒙古以及外蒙古部分区域,还有新疆周边。

  眼下收复了云南部分,就只差后世缅甸部分、青藏高原以及一部分外蒙古地区

  甚至如果算上越朝部分,朝鲜北部地区以及中亚费尔干盆地,那这片秋海棠叶的面积比清朝时期还要大。

  "好好好。"

  赵骏高兴说道:"不枉我这么多年努力。"

  "云南是收复了,段氏该如何处置?"

  "这次我们名义上是帮助大理叛乱,段氏依旧还存在。"

  "简单,封赏一番,如钱氏一样,迁入汴梁,做个富家翁吧。反正听说!段氏有不少子弟根本不愿意回去,宁愿来汴梁佛寺也不想待在大理。"

  "那就这么办吧。"

  赵骏目光在青藏高原上扫视,外蒙古地区其实都好说。

  大宋这些年一直在努力修铁路,从庆历五年修成的第一条铁路开始,到如今砸了十余亿贯下去,修了七八万公里的铁路里程。

  虽然跟后世 16 万公里比起来还差了一半,但毕竟仅仅花了十多年的时间,而且修铁路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从北方修铁路修到大草原上,乃至一路往北继续探索,修到西伯利亚也并非难事。

  唯独青藏高原的高原环境一直是硬伤。

  不然也不会元明时期,青藏高原都只是名义上归属中央,实际上还是羁縻统治,到清朝也只是进一步加强控制,而没有完全实控,真正实控还是新时代。

  所以以古代的能力来说,想要真正完全控制青藏高原,在那里派遣官员,实行中央政令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这一点直到现在赵骏也没有完全把握。

  主要是即便是我国对青藏高原的发展也是千禧年后,我国实力和经济日益强大,才于 2006 年完成青藏铁路的修建。

  而大宋这边远没有达到后世我国千禧年后的高度,还处于飞速发展期,国内到处都在搞建设搞发展,调集兵马上青藏高原简单,想完成建设去却很难。

  因此现在拿下青藏高原属于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让西北军区入藏吧。"

  赵骏沉声说道:"先打下来再说,治理问题以后慢慢来,我们先摧毁当地的统治阶级,再改变当地的底层生态,进行基层治理,等将来国家国力进一步提升,把铁路修到高原上去,就能完成实际控制。"

  打下来再治理,总比任由它自生自灭强。

  青藏高原拿下,大宋便正式秋海棠叶归于一统,外蒙古那边,也该提上日程。

番外二,老了,蛋糕与接班人

  大宋庆历二十八年九月,晏殊病逝。

  正值晚秋,秋风萧瑟,汴梁大街小巷人流攒动,落叶纷飞。

  开封城是最有韵味的古城,即便经历多次拆建,也没有摒弃绿化和城市环境保护。

  汴河这些年工业化进程受到污染很严重。

  但赵骏从庆历初时就进行多次治理,就算是到了今天也持续维护。

  兴建污水厂,禁止工厂排污水进河渠中,以至于汴梁的运河清澈如许,两岸的杨柳和梧桐树随风轻摇。

  楼房间满是林荫小道,一辆辆如甲壳虫般的黑色汽车隆隆行驶,电线杆顺两旁街道林立。

  在宣德门南面宽阔的御街上,一支庞大的车队缓缓前行,南下向城外而去。

  御街以前就是开封最宽的街,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长达十余里,宽二百步,也就是三百米。

  如今重新修筑成了车道,缩短了距离,按照三步,也就是 4.5 米的宽度修建了十六条车道,两侧又加上宽 39 米的人行道广场,总计宽 150 米。

  秋季梧桐树的叶子漫天飞舞,汽车车队上面的喇叭放着哀乐,最前头有骑马的仪仗队领路,整个队伍在秋风当中满是萧瑟和哀伤。

  两侧十里长街无数百姓蜂拥而至,有的抹了抹眼泪挥手道别,有的目光哀伤充满思念,有的在风中大喊晏相一路走好。

  晏殊的一生其实并不算伟岸光正。

  因为他早期在刘太后与赵祯之间摇摆不定,再加上有给李宸妃撰写墓志,隐瞒了李宸妃是赵祯生母这件事,让赵祯非常不悦。

  所以他墙头草的政治态度一度触怒过刘太后,也让赵祯不喜。

  若非吕夷简,恐怕也回不到朝堂。

  但不可否认的是,不管以前晏殊的政治立场和态度是什么,自从赵骏上位之后,他就一直默默地站在了赵骏身后,成为赵骏改革的得力助手。

  晏殊不像范仲淹那样文能主持整个庆历新政的改革事宜,武能上战场退西夏辽国,然而他却是赵骏范仲淹一派不可或缺的最大助力。

  有他在,不管任何改革细节都能做好,查漏补缺,下面的执行也有人帮忙看着,不至于出现上面的意思不能传达下去的情况。

  更何论。

  在赵骏眼睛失明的那段时间,晏殊成为他最大的精神倚仗。

  “老哥,节哀。”

  车队最中央的一辆车中,赵骏擦了擦眼泪,却还得安抚赵祯。

  赵祯今年 58 岁了,历史上这个时候他已经死了五年,坟头草都三尺高。

  但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心态上的不同,寿命也得到了增长。

  然而闻知晏殊去世,还是非常伤心。

  毕竟以前晏殊确实做过对不起他与他母亲的事情。

  可为国操劳了那么多年,以前的那点不愉快早就随风而去,剩下的就只有相伴半生的感情。

  现在赵祯已经不是不能轻易出宫的笼中雀鸟,宰相去世,他都会亲自送别。

  “唉。”

  赵祯长叹了一口气,摇摇头道:“他们一个一个地走了,朕心里只剩下满目悲凉。”

  “还有我陪着老哥走到最后,我们还要看到一个更辉煌的大宋呢。”

  赵骏强笑道。

  “唉,相熟亲近的人一个个走了,朕难免心伤。”

  赵祯叹息过后,已是泪如雨下。

  最近几年,宋绶、蔡齐二人也相继去世。

  当初的八人,三相三参,晏殊与范仲淹,如今就只剩下范仲淹了。

  而且范仲淹这段时间身体也不是很好,不知道能活多久。

  想也是。

  毕竟到如今已经过去了三十二年。

  范仲淹都已经 79 岁。

  而他赵祯亦即将满 60,马上就是耳顺之年,真不知道还能再活多久。

  “想宇宙广阔,人间不免觉得渺小,或许死后还有另外一个世界,谁又知道呢?”

  赵骏宽慰说道。

  听到他的话,赵祯打开汽车车窗,目光看向浩瀚天空。

  他在数理化之道穷极了半辈子,从二十多岁研究到如今,除了数学方面稍弱以外,化学和物理知识已经非常丰富。

  甚至其中有不少知识点都并非靠笔记本当中获得,而是他经过多年钻研。

  通过与科学院的协作,赵祯可以说以一己之力,将大宋的数理化方面的知识,提升到了二战前后的水平,里面多个知识点和公式都以他为名。

  科学巨人的身份已经无出其右,到了如今晚年,虽不像牛顿那样开始钻研神学,却开始钻研天文,常叹宇宙之大,地球之渺小。

  赵祯仰望着苍穹,眼中目光已满是迷离,不知道何时,原本晴朗的天空却飘来无数乌云,秋风萧瑟,人间变天。

  车队最终到了汴梁火车南站停下。

  晏殊遗言是想至宗族祖地葬下,死后回族人父母身边,因此死后遗体先在晏府停灵几日,供生前好友吊唁。

  葬礼结束之后,将用火车运回江西抚州临川老家安葬,也算是落叶归根。

  一行人从车上下来。

  除了赵祯、赵骏等皇帝宰相以外,还有政制院宰相、参事以及各部尚书等文武大臣。

  虽然晏殊的职位最高只是政制院同知,并非政制院知院,然而他从最早的户部尚书兼候补同知,又升任同知,再到如今参事。

  可以说在政制院待了二三十多年,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受到他恩惠的人也数不尽数,来送他的人自然多如牛毛。

  其中晏殊的家人也都下了车,他的几个儿子穿着孝袍,为首的是晏殊的次子晏承裕,因长子晏居厚早逝,因而现在晏家由他为长,抱着晏殊的遗像。

  照相技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虽然还没有达到彩色照片的地步,却已经非常出众,不像最早时期那么模糊,上面晏殊的笑脸音容宛在。

  “陛下。"

  赵祯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家属面前。

  晏家人丁兴旺,有十个儿子,而其中老七晏几道今年也三十岁,站在人群当中暗自神伤。

  “晏相走了,尔等也要多努力,不可懈怠。"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00页  当前第69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98/70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人在大宋,无法无天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